APP下载

高校“阳光体育运动”长效开展的认识与思考

2012-12-06陆海勇张小娟

体育师友 2012年5期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体育运动体育锻炼

□ 陆海勇 张小娟

前言

“少年强则国强”,为迅速增强青少年国民体质,推动我国群众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早在2007年已启动了“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工程。在接下来的5年时间里,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可见国家对我国青少年国民体质发展的重视。然而,在经历过初始阶段的声势浩大之后,随着阳光体育开展工作的逐渐深入,却出现后继乏力的状况——学校领导不重视、体育教师和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体质健康测试弄虚作假等一系列不良现象,阳光体育开展存在着形式主义倾向。如何保障阳光体育运动有效地持续性开展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1 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现状

1.1 国家政策上高度重视

2006年12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下发《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2007年4月,下发了《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同年5月,中共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2008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又下发了《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第二届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冬季长跑活动的通知》。一系列文件的印发,反映出国家对我国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和“阳光体育运动”工程本身的高度重视,国家寄希望于“阳光体育运动”能够推动我国青少年国民体质的快速发展。

1.2 某些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存在形式主义倾向

“阳光体育运动”初始阶段,各地政府部门均积极响应中央指示精神,形成了全国联动的态势,一场全国性体育活动在各地、各级、各类学校声势浩大地开展了起来,并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轰轰烈烈的“阳光体育运动”却一时间“冷”了下来。通过走访和文献调研,发现学校领导不重视、体育教师和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体质健康测试弄虚作假等一些不良现象在某些高校中存在。

2 高校“阳光体育运动”长效开展的影响因素

2.1 观念上认识不足,政策执行后继乏力

政策的执行力是“阳光体育运动”可持续开展的强有力保障。“阳光体育运动”工程作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号召开展的全国性系统工程,在活动开始之初得到了各地高校领导和主管部门的有效重视。然而,随着活动开展的逐渐深入,一些高校的“阳光体育运动”成了应付上级部门检查的形式主义活动,他们的“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正逐渐偏离当初发展的轨道。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主管领导和部门在思想上对“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足,在贯彻执行国家政策上的意志不像初始阶段那样坚定。再加上上级相关部门对“阳光体育运动”的监督机制也不够完善,导致一些高校的主管部门在执行国家相关政策的力度上越来越放松。

2.2 高、低年级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和频率上存在较大差异

一般高校只在大一、大二低年级(以下简称低年级)开设体育必修课,大三以上的高年级(以下简称高年级)则处于无体育课状态。低年级学生由于存在体育课学习和考试压力,往往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外体育活动。而且,体育教师对课外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往往是以体育课班级为单位和对象的。因此,低年级学生在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上就相对比较充足。而高年级学生由于无体育课学习和考试压力,在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方面处于无组织状态。加之随着年级的增长,他们的社会活动也逐渐增多,参与锻炼的时间自然就逐渐减少了。从访谈获得的信息来看,高年级学生能够坚持参与体育锻炼的绝大部分学生是因为对某些体育项目有一定的兴趣,一般都是自发组织参与。而许多高年级学生因为缺乏组织和指导,甚至连续几周都可以不参加一次体育锻炼。另外,通过了解参加学校校运会和院运会等报名情况,得知低年级学生的报名人数也明显多于高年级。

可见,目前我国高校的教育体制在对高年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上有所忽视,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约束。这造成了高、低年级在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和频率上的不平均,将直接影响国家“阳光体育运动”目标的实现。

2.3 新旧体育课程理念的冲突

国家颁布体育新课程标准以来,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式也应逐渐随之改变。从以往的以技术学习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增强体质为目的的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然而,许多高校资深体育教师从学生时代到教学工作数十年时间,所接受的一直是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突出教师的“教”,强调课堂的纪律和队形的组织等。因此,一时间要他们转变固守数十年的教学理念,接受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且作为资深教师,他们往往代表着学校体育教学方面的权威,在制定学校体育课课程教学大纲或评价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时,具有较大发言权。因此,在学校在推行新的体育课程教学理念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较大的阻力。

旧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无法体现大学生主体地位,严重阻碍着大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难体会到体育的快乐,造成大学生在情绪上排斥体育锻炼,这显然会影响到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对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开展是极其不利的。

2.4 缺乏对“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阳光体育运动自启动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各级各类学校都没有明确的评价指标。虽然有些学者对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但还没有一个较统一或者权威的标准可参考。所以,“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效果好与不好无法进行客观评价。基于这种情况,很多学校在开展阳光体育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原本的积极性。他们认为既然“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又何必大量消耗学校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领导、老师对阳光体育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减低,一些学校削减了“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经费、减少了投入,相关活动也被迫减少,“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受到考验。

3 高校“阳光体育运动”长效开展的思考

3.1 强化领导观念,完善相关法规和监督机制

“认知决定行为”,只有在充分认识到“阳光体育运动”是一项关乎国计民生的宏伟意义的工程的时候,才能促使有关高校的主管领导和部门在贯彻执行“阳光体育运动”相关政策时能做到始终如一。因此,上级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组织高校主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工作的领导进行培训,重点强化他们对于“阳光体育运动”工程意义的认识。

国家相关部门应修改或增补现有的《义务教育法》、《体育法》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应把体育课和校内课外体育活动课以立法的形式体现出来。[1]依法保障“阳光体育运动”的有效开展。

监督机制是“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保障,没有合理的监督机制,阳光体育很容易走向形式主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督力度,明确单位和领导责任,对于在执行上级政策过程中消极对待的学校主管领导或单位应给予警告或通报批评。对于在学生体质健康检测中弄虚作假,虚报数据的单位,一经发现,应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重测,同时追究主管领导责任。

3.2 统筹全局,注重高校各类学生群体均衡发展

“阳光体育运动”作为一项全民健身的大型运动,是面向全国大、中、小全体学生而展开的,强调的是全面提高我国青少年体质和身体素质。因此,我们在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时,也应做到统筹全局,关注各类学生群体的体育运动和健康发展。对于面对就业压力的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或许更需要坚持体育锻炼来保持身体健康。因此,高校体育主管部门在制定“阳光体育运动”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到高年级学生的情况。有条件的高校,可在高年级开设体育选修课,或是专门为高年级学生开设体育俱乐部,派体育教师进行组织和指导。同时,上级部门可适当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合格标准,让大学生存在一定的体质健康测试达标压力,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另外,高校女生和病、残、弱学生群体的体育锻炼也是体育主管部门在制定计划和实施过程中需要特别考虑的因素。

3.3 加强师资培训,创新体育课程理念

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关键所在,也是顺利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关键所在。[2]各级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应积极响应上级文件指示精神,切实加强高校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在培训人员的选择上应不拘一格,除选派年轻教师参加培训外,对年长的教师也应选派外出培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体育师资队伍在教学理念上相对统一和更新发展;地方高校间还应加强体育教学经验方面的交流,采取教学研讨会、体育课精品课展示观摩等方式,相互借鉴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共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上级有关部门应定期对高校各体育课程的教学大纲和现使用的教案进行检查和评估,对于不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学大纲和教案,应责令重新编写,以适应新教学模式的要求,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4 构建“阳光体育运动”评价指标体系

只有在建立合理的“阳光体育运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才能对各级、各类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成效进行客观、具体的评价。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应加强在构建“阳光体育运动”评价指标体系方面的科研力度,根据制定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完整性、科学性、可测性原则,通过对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专家调查法以满足指标选择的完备性和针对性,建立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情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内容[3]。

[1]王月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与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6)

[2]唐金勇.“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开展的主要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贵州体育科技,2009(2).

[3]姚旭霞,赵强.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11) .

猜你喜欢

阳光体育运动体育运动体育锻炼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浅析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策略
中职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模式构建
呆呆和朵朵(13)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社会意义研究
基于“阳光体育运动”视阈下中学体育课程设置的困境与突围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