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培养”视角下的高校跆拳道教学改革研究
2012-12-06文善恬
□ 文善恬
1 前言
“教育的本质是一个人文过程,是以人为中心的培养过程”,课程教学应该为这一过程服务。 “体育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的人与人的关系,存在着荣与辱、胜与负、得与失,甚至生与死的选择,于是人文道德就成为对体育实施控制的重要手段。”作为人文精神培养重要课程之一的体育, “如何通过体育项目教学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是一项有意义和富于创新的课题。本文用人文精神培养教育理论和跆拳道课程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尝试探索在跆拳道教育过程中实现人格培养目的的途径、手段、方法,旨在提升跆拳道课程教育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效果,亦可为其它体育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2 高校人文精神和体育人文精神培养现状
人文精神是大学与生俱来的特点,但随着自然科学、实证主义的迅速崛起,人文精神逐步走向式微。一些学者指出,当今中国的大学不缺规模和高楼,缺的是大学人文精神。 “重建人文精神”、“掀开被遮蔽了的人文精神”成为高校的时代呼唤。目前,高校人文精神培养研究多从思政教育和学生管理的角度出发,这种以呆板的道德教化形式进行的人文教育收效甚小。相较于大学的硬软件建设,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却处于滞后状态。传统人文精神培养的失效,现实人文精神培养的失范,理想人文精神培养的失落等现象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
教育需从人文精神培养开始,体育教育也不例外。但是,在传统的观念中,体育运动的价值只被强调于增强体质,其教育的功能只是被强调用于 “身”,而忽略了 “心”和 “智”。体育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在教育过程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充分的利用。与此同时,一些研究心理的学者发现,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人往往有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诚信务实的作风,勇敢的创新意识等健康的人格因素;国内也有体育学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表述,通过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和普通大学生人格的比较,在多数因素上,体育大学生比普通学生更健康。我们已经能隐约意识到体育对于培养健康的人文精神有一种独特的作用,相关研究也证明了体育教育与健康人文精神培养之间存在着一种良性的正向关系。
3 跆拳道项目特点及“人文精神培养”的价值分析
在国内人文精神 “缺失”、“被蒙蔽”的背景下,90年代中期跆拳道被引进中国并逐渐进入高校。由于入门简单、强调礼仪、注重跆拳道精神修炼,跆拳道深受青少年喜爱。加之其本身的整体包装运作和中国对新兴奥运项目的大力推广,跆拳道运动在中国发展迅猛,各高校也相继开始跆拳道课程。
“争斗而有礼让,有劲而不粗野”。体育是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载体,跆拳道又是人文精神教育的绝佳项目。作为一种武道,跆拳道运动十分强调习练者人格道德修养。所谓“习武先习武德”,“拳以德立,无德无拳”。 跆拳道运动强调“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可以通过体育练习中的仪式和精神培养,培养塑造具有 “跆拳道精神”、遵循 “武道”规范的人,从而实现培养习练者健康人文精神的目的。从文化的视角看,作为一个具有东方体育特点的奥运项目,跆拳道项目合中西体育人文精神为一。它既弘扬奥林匹克运动追求个体全面发展的理念,强调公平、公正,追求 “更高、更快、更强”,又继承了东方崇尚礼仪、尊师重教、忍耐克己、团结和平等人文精神。
从技术视角看,跆拳道还具有鲜明特点,动作简单、有明确的级段位划分、十分有利于循序渐进的教学。而跆拳道运动项目中的竞争观念、规则观念、自强观念、民族观念等人文价值取向也都是大学生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在高校跆拳道课程的教学中,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文精神应该成为跆拳道教学重要目标,也应该成为高校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手段。
4 促进“人文精神培养”的教学改革途径
4.1 课堂教学过程中强化跆拳道精神
相较于生硬空洞的道德教化,在课堂教学中贯穿和渗透人文教育的内容和精神,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代跆拳道运动的推广一直十分重视跆拳道精神的灌输。在跆拳道 “人文精神培养”的教学改革中,要更加强化跆拳道精神,利用跆拳道身体活动,为大学生营造充分展示个人能力的空间;敦促学生在遵守竞赛规则的前提下,尽情发挥和表现自己的特长、个性和自主精神;让学生养成感恩道场、感恩师长、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尊重观众,不弄虚作假、不投机取巧、作风正派、行为高尚的品格,从而培养大学生恪守公平原则、注重全面发展、懂得感恩、勇于拼搏、锐意进取的人文精神。
4.2 课堂外形成跆拳道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环境的人文氛围,对大学生具有强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跆拳道 “人文精神培养”的教学改革应扩展到课堂外,让跆拳道运动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通过跆拳道校园文化建设,实现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和文化启迪。具体方法和措施包括:一是建立跆拳道独立道馆,增加跆拳道场地、器材等相关设施,为跆拳道文化的弘扬提供物质保障;二是承办和举办跆拳道赛事和交流活动,在服务的同时,扩大影响、树立形象;三是成立校队,根据学院情况,选择参与各类比赛和外出表演;四是建立跆拳道社团,定期举行协会活动和培训;五是培育、宣传跆拳道校园明星,让榜样的力量影响广大跆拳道练习者。在内容丰富多彩、氛围健康向上的校园跆拳道文化环境中,广大跆拳道练习者和身边的学生都将受到启迪和熏陶。这样,跆拳道运动才能成为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载体。
4.3 教学评价中增加人文精神的内容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它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性目标,引导着学生的学习努力方向。在教学评价中增加人文精神的内容能快速有效地促进跆拳道 “人文精神培养”的教学改革。把人文素质纳入跆拳道课程教学评价可以采取这些方法。一是按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把学生课堂遵守道场规范、表现跆拳道精神、着装道服、礼仪表现、习练态度等直接纳入考核内容;二是可以把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和表演、组织活动、获得段位等级、获得裁判员等级、辅助教学等作为参考教学评价依据;三是要鼓励学生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勇于拼搏、追求卓越;四是把为同伴 “喂靶”、“系护具”等服务行为的水平和质量纳入教学评价依据,鼓励学员让同伴发挥优良水平,互相帮助、互相进步。
5 促进“人文精神培养”的教学改革要点
5.1 身教重于言教
孔子早就说过: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俄国一位教育家也有一句名言: “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与发展。”高校跆拳道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首先加强自身修养,树立良好的形象。身教不仅体现在自身技术示范、讲解等教学能力突出,还包括对跆拳道项目的热爱、践行跆拳道精神等人格修养,甚至包括服饰、动作、表情、姿势等仪表细节。教师的这些品行直接影响学生行为品质的形成。
5.2 注重礼节和仪式
跆拳道的礼节和仪式承载着跆拳道的文化精神。跆拳道“人文精神培养”的教学改革一定要注重礼节和仪式,不能把其当成多余和无用的时间精力浪费或可有可无的点缀。诸如训练中的 “向国旗行礼”、“师生间行礼”、“对练行礼”、“发声助气”等礼节和仪式,跆拳道教学中要严格执行。这些礼节和仪式是营造跆拳道文化氛围的重要方面,能够影响、调动学员的情感,引导、强化学员的跆拳道精神的价值取向。程式规范、气氛庄严向上的跆拳道仪式,象征着跆拳道文化的精神,让学员在重复的熏陶后,慢慢接受仪式中所传达出来的跆拳道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5.3 发挥学生协会功能
跆拳道 “人文精神培养”的教学改革要大力发挥学校跆拳道协会的功能。高校跆拳道协会是由跆拳道爱好的学生自愿结成的学生组织。他们打破了年级、系科、学校的界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教学改革可以通过为学生协会提供教学培训和活动场所等形式,促进学校跆拳道爱好者交流思想、切磋技艺、互相启迪、增进友谊,活跃学校的跆拳道文化氛围,在丰富跆拳道爱好者课余生活的同时,提高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为高校发展跆拳道运动、促进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开辟新的舞台。
6 结语
人文教育要贯彻在每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而体育本身对于人格培养具有一种不可替代的价值。跆拳道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十分契合,它既具备一般意义上奥林匹克精神的人文价值,又具备传统的东方文明的气质。用跆拳道运动作为高校 “人文精神培养”的的载体,易于让学生接受,将大有可为。
[1]唐基云.高校跆拳道教学实施快乐体育实验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06):83-85
[2]马水红.研究体育人文精神价值的意义[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10):140-141
[3]闫广芬,王红雨.再谈大学人文精神的复兴-基于专业设置视角下的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1(4):11-16.
[4]陈羲.高校体育教学应注重渗透人文素质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1(01):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