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公务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重性现象的分析与对策
2012-12-04徐文震
徐文震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青年公务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上表现出二重性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好青年公务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二重性现象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
[关键词]青年公务员;核心价值观;二重性;系统工程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青年公务员作为国家行政管理主体中的新鲜血液,是建设法治政府、阳光政府、责任政府的生力军,帮助青年公务员牢固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青年公务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二重性表征需引起高度重视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青年公务员积极向上的主流价值
青年公务员年龄跨度在24至35岁之间,他们生长于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带给中国的巨大变化,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公务员队伍的选拔任用机制决定了高学历特征,他们大多受过良好的系统教育,有着比较丰富的文化知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热爱社会主义,拥护党的领导,在思想和行动上能和党中央保持一致。从工作能力看,他们能较熟练运用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能较好地胜任本职工作,精力充沛,体格健康,在急难险重任务时往往能担当主力军。青年公务员大多胸怀远大理想,渴望有所作为,建功立业,所以,他们比较注重学习,工作中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作风上具有肯吃苦不怕累的优点。这种价值观是当今青年公务员的主流,这种价值观的形成是和我国长期重视培养“四有”新人目标是息息相关的。即便是当今应试教育还存在这样那样需要变革和改进的诟病,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对青年人成长并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洗礼产生的客观功效。
(二)多种因素的交错对青年公务员价值观的影响需要反思
伴随着改革开放这段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实践过程,在意识形态领域表现的波折也是令人深省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对一些青年的价值观产生偏位现象,教训十分深刻;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改革的目标后,等价交换原则的放大产生的负面效应,对整个社会的诚信道德观提出了挑战,也对青年人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也产生消极影响;新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开启,信息交流便捷的同时,一些非主流意识形态的观点泥沙俱下,对青年人的辨识能力提出新的考验;时至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今日,西方的一些价值观日益涌入,对青年公务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冲击也是不容轻视的事实。这种背景下,一些青年公务员在内心深处表现出人生观、价值观的迷惘,家庭观、道德观的错位,权力观、金钱观的扭曲,乃至共产主义信仰坚定性的动摇。这种状况一般不会通过语言文字得以直观反映,但是,在一些关键时刻的考验中,种种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不相符的元素会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
(三)青年公务员核心价值观的二重性表现是一个复杂的现象
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通过考试或者测谎之类的形式去鉴别青年公务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真伪。但是,随机的个别谈访或网络的一些测试让我们对现实不乐观,更有近年来一些青年公务员新星陨落的残酷事实,让我们对现实持谨慎的乐观态度。有的青年公务员对党的宗旨背得滚瓜烂熟,但在实际行动中却背道而驰;有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甚了解,甚至有时表现的不屑一顾;有的则表现的功利主义,政治需要时口若悬河,信誓旦旦,而一旦没有达到目的则表现的极度失落;还有的则是根本忘记公务员角色肩负的使命和应该承担的职责,抱着实用主义的态度,在权钱交易、权色交易中一次次地寻租。事实上,二重性现象不是简单表现在群体中泾渭分明的两类,也不会简单地表现位某个人在时间上的前后不一,而是具有复杂性,阶段性;有时是积极进取,有时则意志消沉;表面上高调进步,灵魂深处却麻木不仁;对组织表决心,对家人表私心。这种复杂的二重性现象不仅影响青年公务员的健康成长,也对国家事务的管理和公共权力的有效行使带来影响。
二、青年公务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重性现象的三维分析
(一)哲学视角下人的唯物史观揭示了二重性现象的非偶然性
唯物史观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它把人性分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辩证统一的。人的自然属性是社会属性得以存在的前提。离开了自然属性,人的社会属性就不可能存在。恩格斯认为,人来源于动物界决定了人们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动物性,即自然属性,问题只在于摆脱得多些或少些。人的社会属性又制约着人的自然属性,并使人的自然属性成为社会化的自然属性。离开了社会,人的自然属性就退化为动物的属性。马克思说:“吃、喝、性行为等等,固然也是真正的人的机能。但是,如果使这些机能脱离了人的其他活动,并使它们成为最后的和唯一的终极目的,那么,在这种抽象中,它们就是动物的机能。”人的社会属性是人所特有的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这种属性是在人的后天实践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和不断改变的。
由此观之,青年公务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和坚定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其二重性的反复也不是时代条件下的突兀表现。共产党人不是清教徒,党性高于人性但源于人性,所以,对青年公务员核心价值观的二重性现象不可等闲视之的同时也大可不必视为异类而口诛笔伐。
(二)经济学关于人的假设的理论解释了二重性现象的非孤立性
西方经济学三大假设中重要的一条是经济人假设。所有经济学中的不同流派,不管是凯恩斯主义还是古典主义都没有否认“经济人”这一假设,直到现在,全世界的任何一个版本的经济学教科书,都会把“经济人假设”的相关内容放在第一章里讨论
西方经济学理论将人性的假设为理性人,也就是说在经济行为的选择中都把利己最大化作为目标,最求个人的利润最大化和效用最大化。这似乎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理论支持。但是,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崇高性是有一定距离的,强调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尊重人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也显现了它和一般价值观的区别,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价值基础,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当下一些青年公务员把市场经济中的一般原则奉为圭臬,出现二重性现象可谓有市场经济的烙印影响。
(三)社会学关于环境因素理论印证了二重性现象的非静止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一切动物中最社会化的动物”,是有社会意识的社会存在物,不能脱离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物质条件而生活,这种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物质条件就构成了人生活的不同环境,这些环境对人的意识包括人的思想道德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同社会的政治、文化传统等诸多影响人们道德意识的环境要素相比,社会经济关系对人的价值观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生活,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交织在一起的。观念、思维、人们的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关系的直接产物……人们是自己观念、思想等等的生产者,但这里所说的人们是现实的,从事活动的人们,他们受着自己的生产力的一定发展以及与这种发展相适应的交往的制约。”可见,“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丰富着其内涵,而青年公务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也在动态的变化过程中。
三、青年公务员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思考
(一)强化理论学习的系统性是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基石
锦涛总书记在共青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对青年寄语,“希望广大青年坚持刻苦学习。一定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如饥似渴地学习。”青年公务员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吸收和运用具有较高的领悟力。但是一些青年公务员忙于事务性的工作,对理论学习存在放松和轻视的现象,学习的自觉性和系统性不强。青年公务员在学习中要端正学风克服以下四种现象:一是形式主义。只注重造声势,做表面文章,不注重实效;二是实用主义。学习理论断章取义,各取所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三是经验主义。觉得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得再好也没用,一切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四是教条主义。不去弄懂理论的精髓所在,只会囫囵吞枣,照抄照搬“洋教条”、“土教条”,甚至言行不一。好学、真学、苦学是真懂、真信、真用的前提。青年公务员队伍中要形成一种学习光荣、学习重要的氛围,讲学习,比进步;讲能力,比水平;摈弃那种重虚名、混文凭,真学历、假水平的功利主义庸俗习气。
(二)实脚踏实地地投身实践是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毛泽东同志说,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青年公务员志存高远,希望建功立业,有所作为。青年公务员只有脚踏实地,表里如一,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自己的言行,才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在这过程中,必须注意克服三种倾向,一是心浮气躁。少数青年公务员在工作上华而不实,在生活上贪慕浮华,结果是浪费青春,虚度年华。二是学用脱节。一些青年公务员心口不一,言不由衷,做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实用、实惠主义所取代,讲求合算、实惠。三是美丑不分。少数青年公务员价值观扭曲,有时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丧失立场原则,经济交往中奉行有利就想、有钱就图的庸俗准则。由是观之,青年公务员要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把自身的言谈举止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对照,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这样才能在奉献中找到快乐的源泉,在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三)弘扬昂扬向上的精神是塑造优秀青年公务员群体的外生动力
胡锦涛同志指出:“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伟大民族精神和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伟大的事业需要并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激励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青年公务员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和日常的交往中注意修身养性,俭以养德,廉以立身。各级组织部门要通过模范、标兵、先进的评选,树立起身边的典型以激励更多的青年公务员怀揣报国之心,立足本职岗位,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从而形成一支优秀的青年公务员队伍。
(四)完善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是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制度保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牢固树立不仅要靠自觉学习,自我约束,自我提高,更要靠科学的机制来激励和引导。目前,公务员考核标准主要是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无论是考核形式还是考核内容都还存在一些缺陷。考核工作进一步科学化需要探索中完善,一是考核主体多元化,二是考核工作常态化,三是考核标准人性化,四是考核内容具体化。可以考虑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工作单位评和居住社区评相结合,理论考试评和实际考核评相结合,领导评和群众评相结合,这样的考核工作量是较为繁琐复杂的,但是这样给出的评价会为客观真实,这也必将对青年公务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起到实质性的推进作用。更重要的是,必须将这一考评结果作为青年公务员晋级晋职的必要条件,从而使过去那种凭印象选干部、凭组织谈话考察干部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失误降到最低点。□
(编辑/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