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需求分析

2012-12-04陈春梅

当代外语研究 2012年5期
关键词:理工科硕士导师

罗 娜 陈春梅

(武汉科技大学,武汉,430081)

1.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全球化的加剧,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SP)的主要分支——学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EAP)对研究生的学业成功与否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应用能力不仅在以英语为教学语言的大学中决定着学生能否胜利完成学业,在我国等开放程度较高的非英语国家,也在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如我国很多大学把用英文在SCI源刊物上发表论文作为理工科博士生的毕业要求(Li & Flowerdew 2007:101),这就要求在读理工科博士生们大量阅读英文文献,并用英语写作高质量的研究论文。虽然很少有学校把用英文发表论文作为硕士生毕业的前提条件,但在以前的研究中,我们注意到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同样需要使用英语从事各种学术活动,他们对EAP的需求也相当广泛(罗娜、肖巧玲2011:80)。比如,高校在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要求中明确规定毕业论文必须包含相当数量的英文参考文献。还有,许多大学经常定期邀请国外学者做主题演讲,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硕士生在内的研究生群体是这类讲座和报告的主要听众,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必须具备相当的EAP听力基础,才能理解报告人所使用的专业词汇和语篇。

既然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存在这么多的EAP需求,那么就需要为他们开设有针对性的EAP课程,而不应是千篇一律的公共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EGP)。可靠的需求分析是一切有效的ESP课程设计的基础,针对理工科硕士研究生的EAP课程也不例外。以此出发,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某科技大学理工科硕士生导师的访谈和问卷调查来探讨相关学生的学术英语需求,从而为相关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启示。

2. 研究综述

自从上世纪六十年代ESP课程出现以来,需求分析就一直是课程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步(Belcher 2006:135),ESP从业人员在课程开设前很久就需要开始关注学生的需求和目的(Johns & Dudley-Evans 1991:299)。对作为ESP最大分支的EAP课程进行有效的需求分析也是摆在所有课程设计者面前重要的任务(Hyland 2006:74)。

Ostler(1980)调查了南加州大学中母语不是英语的(English as the Second Language,ESL)学生的EAP需求,发现他们最主要的需求集中在阅读方面。她同时指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需求存在明显的差异,前者的目标语境主要与课堂教学有关,后者则更多地与研究有关,如阅读文献、参与小组讨论、写研究报告或论文等。Johns(1981)同样以需求分析为目的,对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部分专业课教师进行了调查,她得出的主要结论是:ESL学生对于EAP接受性技能(阅读和听力)有更多的需求,而对产出性技能(写作和口语)的需求相对要少。她同时发现大多数专业课教师和英语教师对EAP课程知之甚少,认为这类课程是“只与词汇有关的专业课程分支”。同Johns一样,Bacha和Bachous(2008)发现,在一所以英语为教学语言的黎巴嫩大学中,英语为外语的学生的EAP需求分析也表明接受性技能比产出性技能更为重要,其中对写作技能的需求最少。Ferris和Tagg(1996)在类似的研究中发现专业课教授对ESL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能力、提出和回答问题的能力、听力以及写作能力等方面存在诸多不满。

在我国,尽管有些高校(如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为博士生开设了学术英语写作课程(顾飞荣等2008),但理工科硕士研究生的诸多EAP需求长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绝大多数高校只为他们开设公共英语课程。高校有限的ESP课程主要以本科生为目标群体,由专业课教师讲授,效果不尽如人意(王蓓蕾2004;罗娜2006)。近年来,由于ESP课程效果不理想和不断增长的ESP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教育部的倡导下,越来越多的高校试图用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取代包括EAP在内的所有ESP课程(教育部2001;刘东风2007),但这些双语教学课程也主要是针对本科生设计的,以研究生为对象开设双语课程至今还未见报道。

我国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学者很少有人关注以ESP课程设计为目的的需求分析,陈冰冰和王欢(2009:19)的研究表明,在过去的30年中,外语类刊物中只发表过两篇有关ESP需求分析的文章,但这一现状与英语的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实际很不相符。可见,开展相关研究,既有现实需要,也有利于学界对这一领域给予更多关注。以此出发,本研究通过访谈和问卷的方式来探讨理工科硕士英语学习者的学术英语需求。

3. 研究设计

在ESP需求分析中,行业专家因为具有多年目标语境从业经验,对工作中常用的语言环境有独到而深入的理解,其观点应该作为分析者最主要的信息来源(Long 2005:28)。对于研究生来说,他们的导师不仅仅了解他们使用EAP的目标语境,在很大程度上甚至决定了其对EAP的需要程度。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选择硕士生导师而不是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来探索理工科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英语需求。

3.1 工具

本研究采用访谈和问卷两种方式进行。访谈为半结构式深度访谈,访谈的地点为受访者办公室,平均长度为35分钟。在访谈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经过预试和修改后发放,共发出420份,回收160份,回收率为38.1%。问卷由三个部分、共12道选择题组成:(1)第一部分包括四道单选题和四道多选题,用于揭示导师对于各自学生的EAP四个技能的需要程度和范围的看法;(2)第二个部分共有三题,目的是了解导师对其学生EAP能力的评价和对EAP课程的态度;(3)在访谈中,我们注意到有些导师对EAP课程存在较为矛盾的心理,既希望能开设相关课程,但对这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师资等又存有疑虑,因此,我们在最后一题中请他们选择最能胜任EAP课程的教师所应具有的素质。

3.2 受访对象

参与访谈的导师共十人,分别来自武汉某科技大学十个不同的理工科学院,每个学院一人,在学校研究生处的网站上随机抽取。参与问卷调查的硕士生导师来自于不同的理工科专业,共160人。

3.3 数据分析

问卷调查相关数据全部录入SPSS17.0,以进行统计分析,访谈素材运用“主题一致”分析法进行归纳。虽然问卷调查和访谈各有优缺点,但两者相互结合,同时开展研究,能互为补充。

4. 结果与讨论

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趋同。前者主要反映导师对其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各项EAP技能需求的看法以及对学生EAP能力的评价和EAP课程的态度,后者则较为深入地反映导师观点背后潜在的原因。

4.1 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对于各项EAP技能的需求

访谈中,所有受访者都认为理工科硕士研究生最为需要的EAP技能是阅读,他们经常需要查阅以论文为主的学术文献,学校的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中也明文规定了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其毕业论文后的参考文献中必须包含三分之一的外文文献。调查显示,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其次需要的技能是写作。受访大学的培养要求规定硕士研究生毕业前必须在公开发行的正规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从2009年起,发表文章的刊物必须是核心期刊。这些要求使得发表的相关论文要有英文摘要,并且多达半数的受访者也表示作为导师也会要求学生用英语撰写并发表研究论文。相比较而言,受访者认为学生对EAP听、说技能的需求相对要低一些,其中口语需求为最少。

问卷调查的结果完全支持访谈结论,受调查者被要求从“不需要”、“有时”和“经常”三个答案中选择其所指导硕士研究生对读、写、听、说四种EAP技能的需要程度,调查的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EAP四项技能中阅读的均值最大,多达65.6%的导师认为学生需要经常用英语阅读专业文献,说明理工科硕士研究生最为需要的EAP技能是阅读,这一结果与Ostler(1980)和Johns(1981)的调查结果一致,即阅读是所有EAP技能中最常用到的技能。写作的均值为2.28,低于阅读,排第二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导师普遍认为所指导的学生对EAP写作技能的需要程度比听力和口语要高,这与Johns(1981)以及Bacha和Bachous(2008)的研究结果相矛盾,他们认为在EAP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学生对于接受性技能的需要程度要明显高于产出性技能。而本研究中来自于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数据都表明属于产出性技能的EAP写作对于理工科硕士研究生来说比听力更加重要,卡方检验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也就是说,学生对于EAP写作技能的需求程度明显高于对于听力的需求。

仔细比较本研究与Johns以及Bacha和Bachous的研究背景和对象后,我们发现上述矛盾其实不难解释。Johns以及Bacha和Bachous研究中的ESL/EFL学生都处于全英文教学环境,黎巴嫩虽然不是说英语国家,但作者特地说明该大学是以英语为教学媒介的,也就是说,学生必须用英语听所有的课程,他们对于听力的需求比只需要偶尔听听英文讲座的我国学生要多得多也就不足为奇了。

表1 EAP听、说、读、写四项技能需要程度

另外,从表1中还可以看出,口语均值最低,只有少部分人认为所指导学生需要经常使用英语口语来表达专业思想。对于英语作为外语的我国理工科硕士研究生来说,除非所在研究室有较多国际合作项目,否则使用口语交流学术内容的场合较为有限。

4.2 理工科硕士研究生需要使用EAP的任务类型

访谈中,我们得知理工科硕士研究生需要使用EAP的目的呈现多样性。他们需要阅读以研究论文为主的专业文献,写作摘要甚至论文,听学术讲座等。因此,在问卷中我们设计了四道多选题来探究学生使用EAP的具体任务类型,详细结果见下表2:

表2 理工科硕士研究生需要的四项EAP技能的具体任务类型

从表2可以看出,理工科硕士研究生最主要的EAP阅读素材是论文,在160名受调查的导师中,有137人(85.6%)认为所指导的学生需要阅读专业论文。相对而言,选择摘要、专著和教材的要少得多。这个结果与Ostler(1980:492)对包括34名研究生在内的南加州大学ESL学生进行调查后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她认为本科阶段的ESL学生最经常阅读的材料是教材,而研究生则需要更多地阅读论文。

在写作任务类型方面,导师们的选择与我们的期望有较大的出入。按调查对象所在大学的培养规划,硕士研究生需要有较好的学术写作能力,但学校并没有强制学生用英语写作学术论文,因此,尽管接受访谈的导师中有一半明确表示自己会要求所指导学生用英语撰写论文,但这个比例偏高可能与受访导师人数偏少有一定的关系。调查中,我们预计选择“学生需要用英文撰写论文”这一选项的比例会低于50%,但结果却为80.6%,远超预期。为此,我们在分析完调查数据之后特意采访了部分学院的研究生办公室负责人,发现在该大学,理工科硕士研究生用英语发表论文的比例并不低,如计算机学院在2009年共毕业41人,其中有16人用英文撰写并发表了学术论文,达到39%。尽管导师在决定学生到底是用英语还是汉语撰写发表的论文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英语写作基础,但我国现行的研究生培养制度中,理工科导师存在明显的英文论文情结,因为社会评价体系普遍认为这类论文含金量比用中文发表的更高。一篇SCI源刊物上的文章无论是在晋升还是申请课题方面都比一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管用。另外,学生发表的论文也被算做导师的科研成果。在这种大环境下,大多数导师们希望所指导学生能够用英文撰写论文也就容易理解了。

4.3 导师对学生自学EAP能力的评价

接受访谈的硕导们普遍认为,研究生有相当的自我习得EAP技能的能力,但他们同时承认在听、说方面,单凭学生自己的努力远远不够。如果要提高其水平,必须依赖于有针对性的EAP课程。因此,在问卷中我们设计有两道题目用来为以下两个问题寻找答案:(1)在导师们看来,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习得哪些EAP能力?(2)硕士研究生最需要的EAP培训是什么?调查结果见表3:

表3 导师所认为的学生EAP自学能力和

该表显示,多达80.6%和77.5%的导师认为学生能通过努力,自己习得足够的EAP阅读和写作能力,而这两种技能刚好也是硕士研究生最为需要的;相比之下,选择学生能通过自学达到毕业所要求的听力和口语需要的导师比例要低得多,分别是28.8%和21.3%。这个结果与导师们认为学生对四种EAP技能的需要程度高度吻合,说明越被需要的技能学生越有可能通过自学达到。这不是简单的巧合,按理说,写作是四个技能中难度最大的,单纯通过自己努力习得的可能性最小。但语言能力是在应用中提升的,即用得越多,提高越快(蔡基刚2010a)。理工科硕士研究生自己习得写作能力的几率比习得听、说能力的几率要高得多,不是因为写作比听、说要简单,而是由于学生写作的机会相对较多。实际上,论文写作几乎可以说是最难的实用写作语体(Swales 2004),但如果学生经常写,然后修改,就会逐步习得词汇、句法和语篇能力,甚至能凭经验总结出相应的元语言知识。

尽管导师们认为绝大部分学生能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最为需要的技能(阅读和写作),但他们多数还是认为学生应该得到相关的培训,分别有56%和76.1%的导师希望学生能获得正规的EAP阅读和写作训练。这个结果与导师对学生自学能力的评价看似一个悖论,其实不然。尽管多数学生能自己习得毕业所需的读、写能力,但对于他们而言,这个过程是艰难而痛苦的。专业英语有它自身的语言特点(蔡基刚2010b),如果单靠元语言知识还较为缺乏的学生自己慢慢通过应用来摸索这些特点,无疑会事倍功半,如果EAP课程有针对性地为他们在语篇、句法、词汇以及学习方法等方面打下基础,他们就可以少走弯路,节省大量琢磨语言规律的时间。

正因为如此,绝大多数导师希望学校能为研究生开设高质量的EAP课程,10位受访教授中有8人认为学校应该让学生有机会学习与专业相关的EAP课程,另外两人则反对开设此类课程,这只是因为在他们看来,EAP课程的作用非常有限,不可能达到他们所期望的效果。在问卷调查中,共有156人在这个问题上作出了选择,他们中115人(71.9%)希望学校为研究生开设EAP课程,30人(18.8%)对这类课程持无所谓的态度,而只有11人(6.9%)反对开设专门的EAP课程。

4.4 硕士生导师认为能胜任EAP教学的教师人选

访谈中,导师对EAP课程的态度存在一定的矛盾心理,大多数受访者一方面希望学校把硕士研究生的EGP课程换成EAP课程,但又怀疑这类课程能否真正提高学生的EAP能力。在他们看来,专业课教师的英语教学能力有限,而英语教师又不懂专业,所以很难找到较好的EAP教师,问卷中他们对“哪些教师能胜任EAP教学”的答案也分歧较大,具体结果见下表4:

表4 能胜任EAP教学的教师人选

表4说明,硕士生导师最看好的EAP教师是英语较好的专业课教师,其次是懂一定专业知识的英语教师,而最不看好的是不懂专业知识的公共英语课程教师,这一结果与我国多年来一直让专业课教师承担EAP教学的实践是一致的。诸多研究已经证明,我国包括EAP在内的ESP教学是很不成功的(廖莉芳、秦傲松2000;李新等2004;王蓓蕾2004),而这种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让专业课教师讲授这类课程(罗娜2006)。

尽管EAP课程涉及到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但它归根结底是一门语言课程,而不是专业课,所以其教师只能是英语教师。由专业课教师讲授EAP课程,不仅由于教师自身语言教学法知识匮乏导致了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方法单一和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还直接造成了我国在这类课程方面的科研严重滞后(罗娜2006)。在以英语为教学语言的国家和地区,EAP课程一直以来都是由学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出身的英语教师来承担,Orr(转引自Master 1997:22)的调查也表明国外ESP教师中拥有非英语专业学位的只占总数的5%左右。

本研究中的硕士生导师们对EAP课程的错误认识与Johns(1981)调查中的加州大学教师们在三十多年前的看法很相似。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EAP已经在主流英语国家和地区形成了成熟而高效的教学和科研体系,这个体系的建立应该全部归功于专门从事语言教学的广大EAP教师,是他们把教学实践和科研有机结合起来,才形成了丰富的学术英语教学法。现在风靡全世界的学术英语写作教学法——语体教学法(genre-based approach)就是其中之一。但国内EAP课程教师配备的错位造成了相关研究的匮乏,致使包括硕士生导师在内的与EAP密切相关的群体,很多都对EAP课程的性质形成了根深蒂固的错误认识。

5. 结语

在所调查的导师看来,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对EAP的听、说、读、写四个技能都有需要,但在程度上有所差别:他们最为需要的技能是阅读,其次是写作,最少用到的是口语,且他们使用EAP最为主要的目的语境是论文的阅读和写作。有意思的是,研究生对于这些技能的需求程度与他们自我习得这些技能的能力大致成正比:他们对阅读的需求最大,能自我习得阅读的能力也最强,而最少用的口语则最不可能通过自学习得,这再次印证了语言是在应用中习得的观点。即便是如此,绝大多数导师认为学生不仅必须通过实际应用习得EAP技能,而且还迫切需要有针对性的EAP课程。但导师自己对EAP课程性质的认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们更多地把它看作专业课而非英语课。

Bacha, N. N. & R. Bahous. 2008. Contrasting views of business students’ writing needs in an EFL environment [J].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27(1): 74-93.

Belcher, D. 2006.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Teaching to perceived needs and imagined futures in worlds of work, study, and everyday life [J].TESOLQuarterly40(1): 133-56.

Ferris, D. & T. Tagg. 1996 Academic listening/speaking tasks for ESL students: Problems, suggestions, and implications [J].TESOLQuarterly30(2): 297-320.

Hyland, K. 2006.EnglishforAcademicPurposes:AnAdvancedResourceBook[M]. London: Routledge.

Johns, A. M. 1981. Necessary English: A faculty survey [J].TESOLQuarterly15(1): 51-57.

Johns, A. M. & T. Dudley-Evans. 1991.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International in scope, specific in purpose [J].TESOLQuarterly25: 297-314.

Li, Y. & J. Flowerdew. 2007. Shaping Chinese novice scientists’ manuscripts for publication [J].JournalofSecondLanguageWriting16(2): 100-17.

Long, M. H. 2005. Methodological issues in learner needs analysis [A]. In Long, M. H. (ed.).SecondLanguageNeedsAnalysis[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8.

Master, P. 1997. ESP teacher education in the USA [A]. In Howard, R. & B. Gillian (eds.).TeacherEducationforLSP[C]. London, UK: Multilingual Matters. 22-40.

Ostler, S. E. 1980. A survey of academic needs for advanced ESL [J].TESOLQuarterly14 (4): 489-502.

Swales, J. 2004.ResearchGenres—ExplorationsandApplications[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蔡基刚.2010a.中国台湾地区大学ESP教学对大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6):26-30.

蔡基刚.2010b.全英语教学可行性研究[J].中国外语(6):61-67.

陈冰冰、王欢.2009.国内需求分析研究评述[J].外语与外语教学(7):18-21.

顾飞荣、施桂珍、高圣兵.2008.博士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教学“合作完成任务法”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农业高等教育(2):41-43.

李新、崔学深、盛慧慧.2004.高校专业英语教学现状调查报告[J].中国电力教育(4):124-29.

廖莉芳、秦傲松.2000.专业英语教学现状调查报告[J].外语界(3):26-30.

刘东风.2007.稳妥推进双语教学实践 切实提高双语教学质量——中国人民大学本科课程双语教学实践与探索[J].北京大学学报(2):41-44.

罗娜.2006.制约我国ESP教学的主要因素及其对策[J].山东外语教学(1):56-59.

罗娜、肖巧玲.2011.硕士研究生EAP习得模式探索[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3):80-87.

王蓓蕾.2004.同济大学ESP教学情况调查[J].外语界(1):35-4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J].中国大学教学(6):4-5.

猜你喜欢

理工科硕士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V eraW an g
理工科优等生WEY VV6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导师榜
理工科大学生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爱情导师
改进硕士研究生解剖教学的探索丁
浅析理工科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