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OAE异常ABR反应阈正常的婴儿声导抗结果分析*
2012-12-04王小亚罗仁忠温瑞金彭乔琛谢小赳
王小亚 罗仁忠 温瑞金 彭乔琛 谢小赳
1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耳鼻咽喉科(广州 510623)
随着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普及和深入开展,听力筛查未通过而接受听力诊断的婴幼儿数量不断增加,听力检测方法包括诊断型DPOAE、ABR和声导抗检查等客观测试以及行为测听(主观测试)。本研究旨在探讨DPOAE异常而ABR反应阈正常婴儿226、1 000Hz声导抗的特点,为这类婴儿中耳功能的测试及DPOAE异常的可能原因分析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测试对象 2010年1月~2011年5月在外院因单耳或双耳未通过TEOAE筛查,转至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耳鼻咽喉科接受听力诊断检查的婴儿共3 143例,选取其中DPOAE全频异常(各频率DPOAE幅值<6dB SPL或未引出)、而ABR反应阈均≤30dB nHL的34例(52耳)婴儿作为研究对象,年龄42天~10个月,平均4.22月,其中男20例(33耳),女14例(19耳),左耳29耳,右耳23耳。按年龄频数配比,选取同期接受检查DPOAE正常、
1.2 方法 所有测试均在隔声屏蔽室进行。受试者处于睡眠状态。检测前先检查小儿的外耳道并清除耵聍。
DPOAE测试:采用美国GSI 60型耳声发射仪,两个初始纯音信号的强度为L1=65dB SPL,L2=55dB SPL,频率比f2/f1=1.22;f2的频率为750、996、1 500、2 004、3 000、3 996、5 003、6 000和8 004 Hz。检测每个分析频率(2f1-f2)处畸变产物(distortion product,DP)的幅值,当某频率畸变产物的幅值大于噪声6dB时为该频率正常引出,若所有频率畸变产物幅值均小于噪声6dB或未引出,则认为DPOAE全频异常。
声导抗检测:应用美国GSI Tympstar型中耳分析仪,所有受试者均选用226、1 000Hz两种探测音分别完成测试。记录鼓室导纳图形及峰导纳值(tympanometric peak admittance,Ypeak)、鼓室图峰压(tympanometric peak pressure,TPP)和负尾部补偿导纳值(negative tail compensated admittance,Comp Y-400,为Ypeak值与-400daPa处的导纳值之差)。按照Jerger分型[1]将226Hz鼓室导抗图分为A、B、C型和双峰型;1 000Hz鼓室导抗图按照是否有峰出现及峰数目分为无峰、单峰、双峰及其他型。
ABR测试:仪器为SmartEP听觉诱发电位仪(美国IHS公司),声学换能器为ER-3A插入式耳机。脉宽0.1ms极性交替的短声诱发ABR。记录电极置前额发际,参考电极置同侧乳突处,接地电极置于眉间,极间阻抗≤3kΩ。刺激频率19.3次/秒,带通滤波100~3 000Hz,分析时间20ms,叠加2 000次。刺激声强度从70dB nHL开始,以10dB步距依次递减或递加,以能引出可重复波Ⅴ的最小声强作为ABR波Ⅴ反应阈,反应阈小于或等于30 dB nHL为正常[1]。所有研究对象记录90dB nHL强度时ABR波Ⅰ、Ⅲ、Ⅴ潜伏期。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采用计量资料的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BR测试结果 研究组中52耳ABR反应阈均≤30dB nHL,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ABR波I、V潜伏期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参照对照组,研究组中ABR各波潜伏期均在正常范围24耳(第一组),ABR波I潜伏期延长23耳(其波III及波V延长或不延长)(第二组),5耳表现为仅有ABR波V潜伏期延长(第三组)。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ABR各波潜伏期及波间比较(ms,±s)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ABR各波潜伏期及波间比较(ms,±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波潜伏期I Ⅲ Ⅴ波间期Ⅰ-Ⅲ Ⅲ-Ⅴ Ⅰ-Ⅴ研究组 1.704±0.187* 4.405±0.693 6.543±0978* 2.631±0.621* 2.154±0.576*0.523 2.068±0.387 4.843±0.701 4.742±0.823对照组 1.536±0.194 4.320±0.484 6.401±0.690 2.786±
2.2 声导抗测试结果 研究组226Hz鼓室导抗图44耳A型,6耳为双峰型,2耳为B型;1 000Hz鼓室导抗图呈单峰38耳,双峰8耳,平坦无峰2耳,其他类型4耳。对照组226Hz鼓室导抗图48耳为A型,4耳为双峰;1 000Hz鼓室导抗图呈单峰50耳,双峰2耳(表2)。
表2 研究组和对照组声导抗结果(耳,%)
2.3 研究组中第一、二、三组声导抗结果比较 第一组24耳中226Hz鼓室导抗图21耳为A型,3耳为双峰;1 000Hz鼓室导抗图18耳为单峰,但低平,6耳表现为双峰;第二组23耳中,226Hz鼓室导抗图18耳为A型,2耳为B型,3耳为双峰;1 000 Hz鼓室导抗图15耳为单峰,但低平,2例表现为双峰,2例表现为无峰,4例表现为其他图形。
将第一、二组中1 000Hz声导抗鼓室导抗图为单峰的18耳和15耳分别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两组间负尾部补偿导纳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3)。
表3 第一、二组与对照组1 000Hz鼓室导纳图呈单峰型耳Ypeak、TPP、ComY-40比较
第三组5耳,226Hz及1 000Hz鼓室导纳图均表现为单峰(因例数太少,未做统计分析)。
3 讨论
对于低龄婴幼儿的听力学诊断采取多种听力学检查方法的组合测试进行综合分析是做出正确诊断的保障[2]。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ABR反应阈正常的人群中超过半数可能存在其他听力学检查的异常[2,3]。文中34例(52耳)研究对象即表现为短声ABR反应阈正常,而DPOAE全频异常,这些研究对象来源于3 143例外院听力筛查未通过而接受听力学诊断的群体,占转诊人群的1.08%,在转诊人群中所占比例小,说明ABR反应阈正常与DPOAE通过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既往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的分析和长期随访表明,中耳功能异常是DPOAE异常的主要原因,还可能表现为ABR反应阈和潜伏期异常,以及声导抗检查异常[4]。ABR检测广泛应用于低龄婴幼儿听阈的判断,且其特征指标的异常一定程度上提示了病变部位[5]。Fria等[6]的研究发现,ABR波I和波V潜伏期延长,对于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敏感性分别达到82%和100%,特异性分别为100%及25%,表明ABR波I潜伏期对于诊断婴儿及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文中ABR检测结果显示,虽然研究组ABR反应阈正常,但研究组波I及波V潜伏期均较对照组延长,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ABR波I和/或波V潜伏期的变化势必影响波间期的变化,本研究未将波间期的变化纳入分析中,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与既往研究一样,对于ABR反应阈正常而DPOAE异常的婴幼儿,仍高度怀疑中耳异常[7]。为此,文中根据ABR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潜伏期正常组(第一组)、波I潜伏期延长组(第二组)和波V潜伏期延长组(第三组),再分析各组声导抗结果,力求在ABR结果相对一致的情况下,通过反映中耳功能的声导抗检查寻找DPOAE异常的原因。
226Hz探测音声导抗检测在成人和儿童中诊断多种中耳异常、鼓膜异常和咽鼓管功能障碍有很好的作用。在正常新生儿及分泌性中耳炎的婴儿,226Hz鼓室导抗图均可能表现为宽大平坦的单峰型或者为双峰,不宜应用于小婴儿的中耳功能判断。这是由于在婴儿期,特别是年龄小于6个月的婴儿,中耳尚未完全发育,中耳结构仍以质量因素占优势。文中研究组中226Hz声导抗检查仅2耳鼓室导抗图为B型,其余44耳表现为A型,6耳表现为双峰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即226Hz声导抗测试在低龄儿童的中耳功能的判断中假阴性率比例高[8]。1 000Hz探测音声导抗是诊断婴儿中耳病变的较可靠方法[8,9],正常受试耳中,1 000Hz鼓室导抗图主要表现为单峰型及部分双峰型,678Hz鼓室导抗图的图形变化较大,可出现单峰、双峰,甚至多峰,提示对于1岁以内的婴儿检测其中耳功能状态时,应该采用1 000Hz探测音进行声导抗测试。文中结果显示,研究组52耳中,1 000Hz鼓室导抗图38耳为单峰型,8耳为双峰型,2耳为无峰型,4耳表现为其他型,这与通常认为的中耳功能异常的婴儿1 000Hz鼓室导纳图主要表现为平坦、碟型等无峰型不一致[9],分析其原因为本研究中纳入对象均为ABR反应阈正常的婴幼儿,而通常分泌性中耳炎的婴幼儿ABR反应阈会轻度异常[10]。多数研究认为1 000Hz鼓室导抗图的单峰型为中耳功能正常者,此型与传统的Jerger分型中的A型相似。对于双峰型能否提示中耳功能正常,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是对于同一受试者通过耳声发射筛查而226 Hz和1 000Hz鼓室导抗图均表现为双峰型者,可以认为1 000Hz鼓室导抗图呈双峰型表示中耳功能正常[9]。本研究组中第一组及第二组1 000Hz鼓室导抗图表现为单峰者与对照组中表现为单峰的50耳比较,研究组表现为单峰但较低平,两组间ComY-400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即使在ABR各波潜伏期正常的第一组,也表现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Maigolis[11]各项听力检查均正常的65例(105耳)2~4周新生儿的1 000Hz声导抗结果进行分析,并对1 000Hz声导抗单峰型鼓室导抗图的Ypeak、TPP等和OAE通过率之间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正常组95%的ComY-400均大于0.60 mmHo,建议将ComY-400≥0.60mmHo作为诊断中耳功能正常的标准,小于0.60mmHo则为异常。本研究中研究组与对照组ComY-400间有统计学差异,但第一组的ComY-400为0.84±0.36 mmHo,其结果略高于 Maigolis研究结果,这与本研究中的研究对象的年龄分布与之不同有关。这是对中耳功能测试标准值探讨的一个尝试。目前国内各家医院已经开展高频声导抗检测,但仍需建立各参数的正常值。
1 Onusko E.Tympanometry[J].Am Fam Physician,2004,70:1 713.
2 黄丽辉,邓学倩,杨宜林,等.89例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筛查未通过婴幼儿听力学特点[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46:195.
3 黄丽辉,韩德民.郭莹,等.耳声发射异常听性脑干反应正常的婴幼儿听力学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7,14:235.
4 Norton SJ,Gorga MP,Widen JE,et al.Identification of neonatal hearing impairment:summary and recommendations[J].Ear Hear,2000,21:529.
5 Mackersie CL,Stapells DR.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wave I prediction of conductive component in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J].AJA,1994,7:52.
6 Fria TJ,Sabo DL.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 in children with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J].Ann Otol Rhin01Laryngol,1980,89(Suppl):200.
7 Boone RT,Bower CM,Martin PF.Failed newborn hearing screens presentation for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 in the newborn population[J].Int J Pediatr Otorhinolaryngol,2005,69:393.
8 王淑芬,陈平,王智楠,等,正常婴幼儿1 000Hz和226Hz探测音声导抗结果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0,18:553.
9 陆金山,张劲,唐亮,等.听力正常新生儿1 000Hz声导抗分析[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46:905.
10 沈翎,王旭萌,齐秀琴.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诊治中的作用[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9(1):26.
11 Margolis R,Bass-Ringdahl S,Hanks W.et al.Tympanometry in newborn infants-1kHz norm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udiology,2003,14: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