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结合LBL在口腔颌面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2012-12-04陈安威万凤丽董作青张风河赵华强葛少华刘少华
陈安威,万凤丽,董作青,张风河,赵华强,葛少华,刘少华,*
(1.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2)
在口腔颌面外科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授课为基础的(Lecture-Based Learning,LBL),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实践表明,这两种教学法各有所长,而且我国的国情不允许完全照搬国外的PBL教学模式。我们采撷两种教学法的优点,将两者有机结合,探讨一种适合我国口腔颌面外科教学的新方法。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教学对象。
2010年11月-2011年11月间在口腔外科肿瘤教学中,对2006级七年制本科 35人采用 PBL+LBL法;对2007级学生34人采用LBL法。
(二)教学过程。
1.PBL+LBL法。教师根据临床典型病例,分别制作9个病种的教学课件。授课前将某病案和问题交给学生,授课时教师用0.5学时按原教学大纲要求进行理论讲授,在尔后的1.5学时以学生为主展示幻灯,讨论病例。最后10分钟,教师总结病例并将下次的案例提供给学生。
2.传统教学法。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制作课件进行课堂讲授。
(三)评价指标。
1.客观评价。A卷客观选择题,B卷病例分析,考题从学校题库抽取,满分100分。对接受两种教学法的学生的客观成绩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
2.主观评价。对PBL+LBL教学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每项内容均采用3级进行评价。
二、结果与评价
(一)两组客观考试成绩比较。
PBL+LBL组A卷(88.22±6.08)与LBL组A卷(85.15±6.05)有统计学差异;PBL+LBL组B卷(88.46±6.14)与LBL组B卷(83.97±6.03)亦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1)。
(二)主观评价。
大多数学生喜欢PBL+LBL教学方式,但是对课程内容的设置及教师授课仍有不满意的情况(表2)。
表1 PBL+LBL教学组与LBL组考试成绩比较
表2 学生对PBL+LBL教学方式的主观评价(n=35)%
三、讨 论
PBL教学法自从被提出并于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我国已经被国内多家医学院校所应用[1-2],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发现PBL需要课时较多,知识的系统性和基础性差。我们将PBL与LBL有机结合,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
通过对两组学生客观评价发现,PBL和LBL相结合教学组的客观选择题成绩高于传统组,这与大多数文献报道有不同[3-4]。可能的原因是,考试是在授课结束后立即进行的,并没有给学生预留复习时间,笔者认为这更能真实地体现PBL+LBL教学法的效果,充分显示该教学方法的优势。
对于B卷的病例分析,PBL+LBL教学组成绩高于传统组,这正是体现了PBL教学法的优势。但是我们所提出的病例分析题目和PBL教学过程中的案例相近,因此其长期效果,还有待验证。
在PBL教学中,学生花费较多时间查阅文献、制作幻灯、归纳问题。我们的应对措施是,在PBL教学前的理论授课部分,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各知识点教授给学生,使学生在检索资料时,能够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本教学改革是在不改变原有教学课时的情况下进行的,要求我们放弃多年讲授的既成课件,精心制作符合PBL教学要求的新课件。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一些不足之处:(1)理论知识没有充足时间讲授;(2)分析案例的准备工作占用了学生的课余时间;(3)远期的教学效果尚不清楚。面对改革中的这些新问题,需要我们作进一步的探讨。
[1]王 青,熊世江,李 冬.口腔内科学临床前期PBL教学中病案设计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9;8(3):268-269.
[2]屠军波,虎小毅,宋 勇,等.PBL在口腔颌面外科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中的对比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5(5):100-102.
[3]Kowalczyk N.Review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J].Radiol Technol,2011,83(2):120-32.
[4]Sherman JJ,Riche DM,Stover KR.Physical assessment experience in a problem-based learning course[J].Am J Pharm Educ,2011,75(8):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