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美好的内蒙古
——贯彻落实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专家笔谈
2012-12-04安静赜,刘银喜,李香兰等
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美好的内蒙古
——贯彻落实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专家笔谈
全面提高经济综合发展水平
安静赜(内蒙古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内蒙古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全面提高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必须抓住产业建设这个关键。要保持内蒙古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升内蒙古经济发展水平,关键是要实现产业的不断升级和接续发展。为此,九次党代会报告对我区产业建设的目标方向进行了重点部署。 一是巩固提高第一产业。要坚持现代农牧业发展方向,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巩固和加强农牧业基础地位,增强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抵御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二是优化提升第二产业。必须把提高工业化水平摆在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增强我区工业经济实力。要紧紧围绕把我区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新型化工、有色金属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战略目标展开工业化建设,体现做大总量和提升层次相统一,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产业布局相促进,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资源型产业和非资源型产业发展相结合。三是发展壮大第三产业。要把发展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竞争力提升和结构优化,特别是要重点发展现代物流、旅游、金融等服务业,不断培育新的支柱产业。
全面提高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必须突破基础设施这个瓶颈。九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按照统筹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以提高交通运输能力、能源外送能力和水资源保障能力为重点,全面抓好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并对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水利、输电通道、信息网络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进行了部署。要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契机,尽快打通连接周边省区的快速客运通道和铁路煤运通道,提高区内公路通达深度和公路等级,加快形成连接内外、覆盖城乡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大力实施重要输电通道和联网工程,加快特高压电网建设。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进一步增强内蒙古发展的保障能力。
全面提高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必须强化开放创新这个动力。推动全区经济向更高水平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为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既要以融入周边发展为重点,主动加强同各省区市的联合与协作,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全方位扩大对内开放;又要以建设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为目标,进一步扩大与俄蒙及更多国家的合作交流,把我区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要“更加注重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支撑作用,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轨道”。在具体措施上,要加强重点产业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创新平台和创新载体建设,进一步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科技发展投入,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动我区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认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民生理念
刘银喜(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
《报告》将就业放到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首位,凸显了自治区党委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报告》将民生保障与改善提到了各项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的高度,体现了自治区党委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立足大局、宏观把握、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报告》将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放在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首位,说明了自治区党委对民生问题的正确理解和认识。解决好就业问题,民生问题才能切实得到改善。就业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存发展和生活水平,失业人口太多,社会不稳定因素必然增加。因此,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党委政府的第一要务。
《报告》提出了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改善民生,明确了“富民优先”的发展战略。在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领域把富民摆在优先的位置,明确了富民与强区的关系,体现了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的公平理念。富民是强区的根本目的,富民优先是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基石。自治区在经历了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阶段之后,要大幅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切实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走共同富裕道路,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报告》提出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民生,彰显了政府管理的公平理念。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高度重视困难群众的生活,加强对困难群众的救助,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平要求。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公平,这样经济社会才能健康发展。《报告》还特别提出要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农村牧区危旧房改造力度,进一步规范管理,切实解决好中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问题,这既是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对中央精神和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有效落实。
《报告》提出通过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来改善民生,体现了政府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文化建设是新时期民生的重要内容。只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发展进步,才是真正改善民生。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加强对民族历史文化的挖掘,传承发展民族优秀文化,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才能不断提升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民生才能得以保障和可持续。
《报告》提出以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促进民生,体现了立足实际的务实理念。社会事业是民生建设的内在要求。教育是各项民生事业的基础和前提,是民生建设的关键。只有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化教育改革,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保障所有公民的教育权利,才能切实保障民生。尤其在民族地区,更要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实施民族教育发展工程,这是民生事业健康顺利发展的保障。医疗卫生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体育事业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强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体育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体现了党和政府立足实际的理念和务实的工作作风。
在推进“三化”进程中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李香兰(内蒙古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九次党代会报告指出:“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在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的同时,坚持不懈地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内蒙古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由此可见,这次《报告》不是就生态论生态,就环境谈环境,而是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推进 “三化”的背景下协调推进,努力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
首先要“协调推进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我区要协调推进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改变单纯依靠增加投入,以消耗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路子。目前,这种协调方式主要是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一要完善各项法规与政策,建立循环、低碳经济政策支持机制;二要坚持科技、管理创新,提高节能减排效率;三要不断强化环境监督,提高开展循环、低碳经济实践的外在动力。
其次要“切实减轻传统农牧业对生态的影响”。我区要改造传统农牧业,走生态农牧业发展之路,通过生态化途径“切实减轻传统农牧业对生态的影响”。 一是要树立大农业观。农业不仅具有农产品的供给功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还有更重要的多重功能,包括提供市场的功能、就业增收的功能、社会保障功能、农业创汇功能、生态保护功能、休闲观光功能、文化传承功能、提供能源功能等。对内蒙古来说,后四个功能更为重要。二是要构建现代化农牧业生产体系。在注重开发农牧业多种功能的基础上,发展有机农牧业、绿色农牧业、设施农牧业和都市观光农牧业,使农牧业向更广和更深的方向发展,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第三要 “积极构建有利于生态保护的多极支撑城镇体系”。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必须构建生态型城镇体系。城镇建设要在充分考虑节约资源的条件下,使城市基础设施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相适应。一个可持续的城镇必须加强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合理开发土地和其他资源,引入城市设施和景观规划观念,均匀布置公园、绿地、林带、水系等生态绿化系统,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以实现人居环境的可持续性。
持续推进和谐内蒙古建设
王 虎(内蒙古党校政治学教研部副教授、法学博士)
以经济发展成果保障和改善民生,抓牢和谐内蒙古之本。抓牢和谐内蒙古之本,就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的发展要求和思路,推进富民强区的发展战略,秉持富民优先的思路和理念;就要用经济发展的真金白银来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通过更长时间、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着力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让人民成为科学发展的主要力量和主体力量,让人民群众共建和谐社会、共享发展成果,使改革发展成果充分惠及各族人民、真正造福各族人民。
以民族团结进步增进和维护稳定,保障和谐内蒙古之源。今天,保障和谐内蒙古之源,就是要让各族人民充分认识到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政治局面关系国家安全稳定大局,关系内蒙古改革发展全局,关系全区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就要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筑牢祖国北疆安全屏障,最大限度地团结和调动一切积极力量投身内蒙古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推动全社会实现长治久安。
以社会管理创新促进和激发改革,夯实和谐内蒙古之基。在新时期新阶段,我区要不断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创新社会管理来夯实和谐内蒙古之基。和谐内蒙古的构建与维护,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通过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与社会管理格局完善,建立利益协调和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防止和化解社会利益关系的失衡和矛盾。要在民主法制的轨道上有序扩大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空间,引导各个利益群体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尤其是要特别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使公民在参与社会治理过程中建立新的和谐关系,实现社会管理多元参与、共同治理。
以良好生态环境打造和建筑屏障,构建和谐内蒙古之要。今后,构建和谐内蒙古之要,就是要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工作,科学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就是要大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不懈地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内蒙古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最终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和谐共生,实现美丽与发展的共存共赢。
坚持从严治党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徐志明(曾任自治区纪委党风廉政室主任、副厅级检查员,现任乌兰察布市委常委、纪委书记,自治区纪委委员)
在党的建设方面,《报告》明确指出,目前“存在少数领导干部素质、能力和作风不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有的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时有发生,个别领导干部腐败行为影响恶劣”。同时强调:“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党的自身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这为我们纪检监察工作敲响了警钟,需要我们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更加努力地工作,逐步消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
从纪检监察机关来讲,为实现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提供政治保证,在今后一段时间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要严明纪律,加强监督,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维护政令畅通。特别是在如何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赋予我们“先行先试”的政策,强调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作用,深入的调研,以切实可行的措施、办法,让各级领导干部敢于先行先试,善于先行先试,闯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方式和道路来。二是要认真抓好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明确责任主体,细化责任内容,制定考核办法和责任追究办法,真正把工作落到实处。三是抓紧解决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抓好农村牧区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从基层抓起,筑牢基础,让人民群众真正感觉到我们是可以信赖的、依靠的、追随的,是他们利益的真正代表。四是狠抓查办案件工作,发挥好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在当前腐败蔓延的趋势未得到根本性遏制的形势下,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是我们必须坚持并需要不断强化的一项重要手段,是建成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一个必要保障。只有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教育才能有说服力,制度才能有约束力,监督才能有威慑力。□
责任编辑:王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