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路 发展我区博物馆事业
2012-12-02富永军
□富永军
创新思路 发展我区博物馆事业
□富永军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的实施,我区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教育学习需求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和特征。
一是博物馆数量迅速增加。截至2011年6月,全区各级各类博物馆总数已达130家,其中,国办博物馆100家,行业博物馆9家,民办博物馆21家;现有国家一级博物馆1个、二级博物馆6个、三级博物馆11个。原有盟市级以上博物馆大多完成或正在进行改扩建或新建,一大批县乡级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各行各业都注重收集保护本行业的历史文化资源,行业博物馆建设力度大大加强;社会资本纷纷进入文化遗产领域,民办博物馆迅速成长,发展势头良好。我区已基本形成以自治区级博物馆为龙头,盟市级博物馆和重点行业博物馆为骨干,国有博物馆为主体,民办博物馆为补充,类别多样化、举办主体多元化博物馆体系。
二是我区博物馆从传统的重视保藏和研究功能,逐步转向更加突出文化传播、宣传教育和休闲娱乐功能,社会角色发生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博物馆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名片”作用日益明显,教育功能更加受到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文化休闲职能更加凸现,成为公众休闲娱乐和参观旅游的优先选择场所。
三是博物馆走向社会的主动性增强,融入社会步伐进一步加快。截至2011年初,全区已有83家博物馆、纪念馆向社会免费开放,每年平均观众量比免费开放前增长了50%,显著提高了博物馆的社会关注度,也更加有效地发挥了博物馆服务社会的公共文化职能。中央和自治区累计投入资金近亿元,保证了免费开放工作的顺利进行。
根据新时期博物馆发展的趋势和特点,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一是优化博物馆体系。按照公益、均等、便民的原则,构建内容特色化和民族化、体制多元化、布局重点化,以一、二、三级博物馆为骨干,以国有博物馆为主体,以行业、民办博物馆为补充的内蒙古特色博物馆体系,使我区博物馆总量稳步增长,规模不断壮大,基本满足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要。
二是深化博物馆免费开放。完善机制,逐步将国有行业博物馆以及符合条件的民办博物馆纳入国家政策支持的免费开放范围;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完善部门协作机制,拓展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传播功能和文化休闲功能,提升博物馆的发展质量,鼓励博物馆以各种形式参与学校、农村、社区、企业文化建设。
三是以新理念新方法。依据博物馆的使命和功能定位,拓展博物馆藏品来源渠道,丰富博物馆藏品的数量和种类,提高民间收藏文物的保护展示水平,加强博物馆藏品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提高博物馆的科学研究能力、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力。
四是逐步构建公益目标明确、投入机制完善、监管制度健全、治理结构规范、管理运行高效的现代博物馆制度,使我区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更好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相适应,与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相适应。
五是创新博物馆发展理念和实践模式,使“收集与保护”、“教育和研究”、“开放和服务”三种内在职能统一化、组织化,盘活存量、完善行业规范,激发博物馆活力。
六是深化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工程。重点实施中小博物馆展览教育和开放服务提升工程,不断创新陈列展览的内容、形式和手段,增强陈列展览的专业性、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和吸引力、感染力、震撼力。
七是健全博物馆馆际交流、陈列展览项目交流合作、藏品开放工作制度。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博物馆馆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博物馆的资源优势和服务功能。
八是加快博物馆相关产业开发。增强文化产品开发意识和营销理念,拓展和延伸文化传播功能,满足公众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并增强博物馆自身造血功能。
九是加强博物馆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培养,提高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完善博物馆登记、年检制度,健全博物馆评估定级制度,建立政府、行业和社会联合参与的博物馆监督管理机制。
责任编辑:张燕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