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码时代摄影美学与创作 台湾摄影家林浩然创意作品

2012-12-04林浩然

海峡影艺 2012年4期
关键词:暗房图层纪实

文、图/林浩然

摄影的历史短短,还不到200年,但是其间流派的争论并不亚于有数千年历史的绘画。从早期的高阶艺术摄影、画意摄影,再到写实主义摄影、印象派摄影、自然主义摄影和20 世纪初的纯摄影主义、新现实主义、社会纪实摄影、高速摄影、抽象主义摄影、结构主义摄影、浪漫主义摄影、超现实主义摄影等不可胜数,就如同黑白及彩色摄影、传统及数码摄影,其中各流派或自然形成和平相处或争论不休或相辅相成皆有之。

摄影是追求真、善、美的艺术,但每个人对真、善、美的感受力及要求不同,每位有理想的摄影师也都努力希望在其中找出一个平衡点。随着数码时代的来临,传统底片及暗房逐渐被淘汰,摄影成为全民的艺术。我们有责任告诉大家,不管是传统相机或数码相机,暗房冲洗或数码后制,它们都只是摄影艺术创作的工具,你熟悉、善用什么工具,就应该用什么工具去创作。如果有办法让一位老摄影家把电脑后制学得跟他的暗房技巧一样纯熟、一样好,那么他一定会改用数码。但人类的本性好像就是喜欢争斗、喜欢比较分高下,即使是年轻的数码新时代,也有路线流派之争,但浪漫写真、纪实摄影、心象摄影或超现实艺术创作,就尤如青菜、水果、鱼肉,人人皆各有所爱;文、理、法、商人人皆各有所长。每个人的兴趣、禀赋甚至经济条件不同,如果将自己的喜爱或专长以自己的标准强加在他人的身上,只会显示出自己的狭隘与无知。因此每个摄影人都应有自知之明与见贤思齐的雅量,不断地接受新科技、新知识、新观念与技能,不断充实自己的内涵,才是让自己不断进步、不致落伍的最好方法。有了这样的认知、做为与艺术涵养,自然会在真、善、美的三角板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点。

当我们把摄影的目的定位在历史记录、自然生态或新闻报导,求真实自然是不可动摇的真理。一部好相机及锐利无比的好镜头绝对是最佳拍档,然后我们会大声告诉大家,这张照片绝对是真的。但当我们希望摄影成为一门艺术时,我们便希望隐恶扬善,这也是摄影开始『造假』的肇端。自古以来,所有感动人心的艺术作品、神话故事甚至是诗书史册的记载,乃至于现在的电影或小说,其美化和扬善的成分都大于实际与真相,摄影自然没有必要画地自限、自废武功。从前底片时代,郎静山大师因将中华文化美学以集锦方式融入他的摄影作品当中,举世惊艳,因此荣获国际摄影艺术联盟MFIAP荣衔,成为扬名国际的摄影大师。现在进入数码时代了,摄影记录瞬间的功能还在,但电脑影像处理远远比传统暗房或重复曝光来得容易、精确及方便。有心于艺术创作的摄影人,现在正是把相机当画笔,把屏幕当画纸,把人生阅历当颜料,把理想及幻想融入摄影的最好时机。

世界摄影潮流已因数码化而更趋于多元化,愈来愈强调个人风格与创作内涵,这些现象可从现今国际沙龙艺术组及数码影像组创作题材作品愈来愈受重视的走向看得出来。国内外皆有许多摄影师从拍摄、后制到作品输出一手包办,完全不假他人之手,且其影像之细致或作品之美、意境之高更常在绝大多数画家之上,倍受世人推崇。身为数码时代的摄影人实不应再妄自菲薄,摄影因数码化及网络的普及已成为全民的艺术,我们是走在数码时代尖端、推广全民艺术的先锋,一手拿着可以记录历史甚至改写历史的利器,两脚站在艺术创作领域的入口或已踏入该领域,我们有比其他艺术家更好的机会去投入和发展我们自己的艺术,不管是纪实、心象或超现实创作,一旦我们的作品够好、够成熟,随时可透过网络推广到世界的任何角落,这样的优势远非其它艺术所能及。想象一下,千百年甚至千万年后,当今天大部分的传统艺术作品都已损坏或失传殆尽时,还能完整无缺保留下来、不败不朽的艺术作品可能都是你我辛苦拍下或创作出来的数码影像。

为什么我们要用数码影像来创作呢?

■它比传统底片更易学习、更有弹性、更有效率、更环保、更易推广、更好保存。

■透过电脑影像后制、修改及选片的过程,可增加我们对光线、色彩与构图的了解。

■数码科技能克服拍摄环境的不足与缺失,追求影像的完美,为作品加分。

■创作时更能让作品随心所欲,成为心灵的写真,这点与其它艺术的内涵并无二致。

■只用景来创作,比的是机遇、耐心和器材,条件一致作品皆大同小异;用心来创作,比的是别人看不到的美学修为与人文涵养,即使条件一致,创作后的作品意境和风格将各有千秋。

■数码时代也是十倍速时代,应该把更多等待决定性瞬间的时间拿来思考和创作。

■数码创作可让自己完全掌握及享受作品拍摄和创作的过程。

■顺应影像创作多元化的世界潮流,提供自己更多的选择性和可能性。

为自己创造有利于数码创作的条件

■如果条件许可,尽量使用RAW档或RAW档+jpg来拍摄。

■素材多多益善,包含元件种类、不同角度、不同焦距、不同色彩光源的影像。

■素材曝光要足够、但不宜过分曝光。

■熟悉活用Photoshop的各种功能与技巧。

■细心和敏锐的观察力。

■追求完美的动力和耐心。

■创意的来源:构思与灵感。

Photoshop的精髓:图层

必须了解活用的观念:选取区、遮色片、羽化、硬度、图层、不透明度。常用的工具有选取工具、笔刷、橡皮擦、变亮变暗海绵工具、仿制印章、步骤记录笔刷等。常用的调整功能有色彩平衡、色阶、色相饱和度等。

图层的概念与应用

光影:

■善用图层与图层混合模式。

■光影的制作和改变。

■阴暗中色彩的表现。

色彩的调整和运用:

■要先校正荧幕的色彩。

■作品明暗色彩的调整:色阶、色彩平衡 。

■色相饱和度的运用。

■取代颜色的运用。

变形与构图:

■透视变形。

■弯曲变形。

■多变弯曲。

■液化滤镜。

■大众熟知的影像、杂讯明显的作品,局部变形不宜过大。

现在学习摄影的心态

■相机、底片、暗房、电脑只是工具,只有熟悉、善用它们,加上观察力与想像力才可以创作出好作品。

■摄影的美学及观念,无论传统或数码,差别并不大,只是数码化后,摄影作品变得更为多元,创作方式也更富有弹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目前大部分数码相机功能多而强大,每个摄影师应完全了解并充分灵活运用手中相机的功能,才可能有更多的机会拍到好作品。

■不懂Photoshop或电脑修图行吗?当然也行,只是如果懂了,我们会更了解色彩,更懂得影像的原理与好坏,作品会更符合自己的期待,更能享受影像创作或摄影的乐趣,同时也使作品更有说服力。个人以为数码时代高科技取代了太多深奥的拍摄与暗房技巧,现在要拍一张清晰动人的作品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挑选及如何修饰美化作品,这才是数码时代摄影师应有的本事。所以Photoshop应该列为摄影基础课程的一部分,即使只学会一些简单的观念和技巧,只有自己能挑选及调整作品,从中培养美感和熟习技巧,才能有自己的风格与学养。

■鼓励使用数码相机和影像创作,不是要推翻传统纪实摄影的价值或地位,而是鼓励大家利用数码的优势,让自已有能力或有机会在纪实写真之外再创造更多元化的摄影理念和影像价值。

■一旦进入数码创作阶段,除了多拍,个人的美学、人文涵养和后制能力是决定作品好坏的关键。喜爱画意摄影的同好,应多接触观摩美的事物,包含绘画、文学诗词、电影甚至电视广告,都是灵感的来源。喜爱社会与人文纪实者,应多了解历史人文、多关心社会民情、多将心比心,有体贴关怀的心加上专心投入才能拍出一系列动人的好作品。

■不管目前的摄影功力如何,多参加国际沙龙比赛,可以观摩全世界优秀的摄影家最优秀的作品,对初学者而言,可快速学习及提升美学内涵。对稍有经验者而言,除了通过观摩来学习外,还可以通过比赛肯定自我,并经由知己知彼找到创作的灵感与方向。

猜你喜欢

暗房图层纪实
Celebrate Spring Festivalin Xuzhou 徐州过年纪实
为《飞舞的空竹龙》加动感
以假乱真窥探湿玻璃后的风景
他们开了一间暗房
与众不同“跳出”画面更个性
数码暗房
数码暗房
混乱实验室纪实
混乱实验室纪实
新闻纪实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