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成期日粮蛋白质和能量水平对农大3号节粮小型蛋鸡生长性能及产蛋高峰期产蛋性能的影响
2012-12-03黄玉海金永才吴贵权张庆才
张 敏 黄玉海 金永才 吴贵权 张庆才
(北京北农大动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83)
农大3号节粮小型蛋鸡通过dw基因的导入以体重为潜力来提高饲料转化为食物蛋白的效率,具有体重轻、耗料少等特点。Arscott(1968)等研究发现,矮小型鸡蛋白质需要较高,随着日粮蛋白质水平的提高,蛋重、产蛋量和饲料转化利率相应提高;进一步研究认为,矮小型鸡高蛋白质需要,主要是一些氨基酸,特别是蛋氨酸需要量高。这与Cuillaume等(1976)报道相似,相比于普通蛋鸡,矮小型鸡的蛋白合成代谢较高、存留率低、分解代谢快,每日需要0.64 g含硫氨基酸,含硫氨基酸需要量高。Touchburn等(1971)发现,dw基因促进体脂合成,降低脂肪分解,体内脂肪含量增加。Bordas等(1981)研究表明,矮小鸡有较好的能量转化率。矮小型鸡胰岛素活力增加,与蛋白质、脂类代谢作用加强是一致的。育成期是骨骼、肌肉发育的时期,在养殖过程中,常忽视营养浓度,导致育成期农大3号节粮小型蛋鸡体重达不到标准,均匀度差,进而成为影响产蛋率的限制因素。李贵霞等(2001)试验表明,鸡育成阶段低于标准体重不仅使鸡性成熟晚,而且整个产蛋期的生产性能变差。主要表现在开产日龄晚14 d,平均蛋重轻3.3 g,高峰期产蛋率70%~87%,仅持续10周。吴忻(2005)报道也表明,育成期体重不达标会出现产蛋高峰短而低、开产蛋鸡啄肛,产蛋鸡死淘率高等现象。为更好地满足农大3号节粮小型蛋鸡营养需要,适应其物质代谢的特点,本试验研究不同蛋白质和能量水平对育成期农大3号节粮小型蛋鸡生长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育成期营养对产蛋高峰期产蛋率的影响,为确定农大3号节粮小型蛋鸡育成期蛋白质和能量的需要量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试验在延庆农大3号节粮小型蛋鸡商品代鸡场进行,选13周龄农大3号节粮小型蛋鸡540只,体重均匀、健康无疾病。
1.2 试验日常管理
试验采用阶梯式三层笼养,鸡只自由采食和饮水,按照常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保持鸡舍清洁卫生。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3×3因子安排的设计,设3个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5.0%、16.0%、17.0%;3个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1.50、11.70、11.91 MJ/kg共9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试验设计见表1)。13~18周龄饲喂试验日粮,18周龄后统一饲喂相同营养水平的日粮,在27~30周龄时分组记录产蛋个数。
表1 试验设计
1.4 试验日粮
采用玉米-豆粕型日粮,试验日粮由北京北农大动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供(试验日粮配方见表2)。
表2 试验日粮配方
1.5 测定项目与方法
试验开始后准确记录13~18周龄初始体重、试验结束体重、死淘鸡数和采食量等,以重复组为单位,分别计算本期净增重、日增重、采食量、死淘率、料肉比和均匀度。27~30 周龄每天 15:30~16:00 之间拣鸡蛋,记录个数,计算产蛋率。
本期净增重(g)=(结束总重+死亡重量)-起始总重;
日增重(g)=本期净增重/(结束头数×试验天数+死亡鸡只实际饲养天数);
料肉比=总耗料/本期净增重;
均匀度(%)=(平均体重±10%平均体重)鸡只数/总鸡只数;
产蛋率(%)=总产蛋数/(结束鸡数×试验鸡数+死亡鸡的试验期饲养天数)×100。
2 试验数据的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的一般线性模型 (GLM)和One-Way ANOVA进行统计,以P<0.1为显著水平,并进行LSD和邓肯氏多重比较。
3 结果与分析
3.1 13~18周龄蛋鸡的生长性能(见表3、表4)
表3 蛋鸡初始平均体重和结束平均体重
表4 13~18周龄蛋鸡的生长性能
从表3可以看出,各处理组间18周龄末蛋鸡平均体重差异不显著。表4表明,与蛋白水平15%、能量水平11.50 MJ/kg组相比,蛋白水平17%、能量水平11.91 MJ/kg组提高了18周龄末本期净增重和日增重,且蛋白水平与能量水平间互作效应显著(P<0.1)。蛋白水平、能量含量以及二者的互作对采食量影响差异不显著(P>0.1)。与蛋白水平15%、能量水平11.70 MJ/kg组相比,蛋白水平17%、能量水平11.91 MJ/kg组显著降低了料肉比。随着能量水平的升高,料肉比呈下降趋势,能量水平对料肉比影响显著(P<0.1)。
3.2 13~18周龄蛋鸡的均匀度(见表5)
表5 13~18周龄蛋鸡的均匀度
从表5可以看出,随着蛋白水平和能量水平的提高,初始均匀度和结束均匀度的差值明显提高,即高水平的蛋白和能量可以改善均匀度,使鸡群体重达到均一化。相比于蛋白水平15%、能量水平11.50 MJ/kg组,蛋白水平17%、能量水平11.91 MJ/kg组有改善均匀度的趋势。
3.3 27~30周龄蛋鸡的产蛋率(见表6)
表6 27~30周龄蛋鸡的产蛋率
从表6可以看出,育成期饲料对蛋鸡产蛋高峰期产蛋率影响差异不显著,蛋白质与能量的互作效应不显著(P>0.1)。但蛋白质水平17%、能量水平11.50 MJ/kg组产蛋率最高,达到97.62%。随着蛋白质水平升高,产蛋率呈上升趋势,而随能量水平升高产蛋率呈下降趋势。
4 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提高蛋鸡育成期日粮蛋白质和能量水平有助于提高蛋鸡净增重,降低料肉比,改善均匀度。育成期日粮蛋白水平提高,产蛋率有上升趋势,这可能与蛋白质水平的提高改善群体均匀度有关。Sumers(1972)报道,日粮蛋白质和代谢能对产蛋量和蛋重无显著影响;同时,在6周龄时添加甲状腺蛋白增加了体重,说明矮小鸡可能是甲状腺机能衰退。Quisenberry(1972)报道与其相似,在相同的能量蛋白比下,比较蛋白质水平为16%和17%的日粮发现蛋白水平对体重和产蛋量影响不显著,但是蛋重和饲料利用率随蛋白质水平的增加而提高。王德芹等(2001)试验表明,蛋白水平分别为17%、18%、19%,代谢能水平分别为 11.72、11.93、12.14 MJ/kg 的日粮对 9~20 周龄海兰白蛋鸡体重和增重影响差异不显著,研究认为,在日粮浓度达一定水平时,增加日粮蛋白质水平,对育成鸡的生长影响比较小。陈靖华等(1998)研究表明,不同蛋白质水平育成期乌骨鸡的体重、日增重、饲料效率差异不大,对产蛋期产蛋率影响为低蛋白组高于高蛋白组,这可能是因为蛋白质供给量的增加,使蛋白质利用率下降。杨福有等(1994)试验认为,随日粮蛋白质水平提高可以明显提高7~20周龄罗斯父母代体重,育成期日粮对23~43周龄产蛋率具有积极作用,其中7~14周龄蛋白质水平是关键,它可持续地影响到终生的生产性能。当日粮中至少含有17.29%的蛋白质和0.66%的含硫氨基酸时才能满足矮小鸡产蛋需要,这与大多数研究认为提高日粮中蛋白质和蛋氨酸含量有助于提高产蛋量和改善料蛋比的结果是相似的。不同报道的差异可能与育雏期体重、育成期阶段的划分以及不同日粮成分和基础日粮蛋白质水平相关,矮小鸡对蛋白质的需要和利用可能与其甲状腺机能有关。Quisenberry(1972)报道,蛋白水平分别为22%、17%、16%、14%,相应能量水平分别为 8.97、8.51、8.28、8.05 MJ/kg 的日粮,蛋白水平为22%、能量水平为8.97 MJ/kg组显著提高了产蛋量和饲料利用率,矮小鸡存活率随蛋白水平降低而降低。Summers(1972)试验报道蛋白质水平为14%,能量浓度分别为10.64、11.60 MJ/kg的两种日粮,8~20周龄矮小鸡增重不受日粮能量水平影响。这一结果与本试验相似。能量对矮小鸡的影响,可能与采食量有关。早期饲喂能值较高的饲料不利于迅速提高鸡的采食量,反而影响其它营养物质的吸收。当鸡只采食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在采食量不变的情况下,提高饲料代谢能可摄入更多的能量以保持产蛋率。
5 结论
同时提高育成期日粮蛋白质和能量水平对农大3号节粮小型蛋鸡生长具有积极作用,并改善了群体均匀度。提高育成期日粮蛋白质水平有利于后期产蛋率的提高;提高育成期日粮能量水平有提高育成期增重的趋势,但对产蛋高峰期产蛋率没有正向效果。
(参考文献14篇,刊略,需者可函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