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与酶制剂对黄羽肉鸡血液生化指标和免疫性能影响的协同效应研究
2012-12-03戴求仲宾石玉蒋桂韬张建华王向荣
林 谦 戴求仲 宾石玉 蒋桂韬 张建华 王向荣 张 旭
(1.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湖南长沙 410131;2.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3.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128)
在畜牧养殖业迅猛发展的今天,抗生素在畜禽饲料生产中大量使用已成为常态,有数据显示,全球抗生素总产量的一半左右被用于畜牧养殖行业。但抗生素使用所产生的在畜产品中残留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过量排泄对环境的污染、长期使用导致耐药菌株产生等问题也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很多国家已经禁止或限制了抗生素在饲料中的应用,无抗畜禽产品将成为发展主流。目前,复合酶制剂及益生菌制剂作为安全、绿色的饲料添加剂引起了极大关注,本试验即研究复合酶制剂、益生菌制剂和抗生素对黄羽肉鸡血液生化指标、激素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考察复合酶制剂与益生菌制剂合用是否具有协同效应及其替代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的可行性,寻求提高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及改善其品质的最佳添加剂组合,为促进黄羽肉鸡的科学养殖和提高该产业的综合效益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益生菌制剂为复合芽孢杆菌制剂,含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由武汉市雄峰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有效活菌含量约为5×1010CFU/g。
酶制剂为固体复合酶,由上海尤特尔生化有限公司提供,主要成分为酸性纤维素酶(酶活≥2 000 IU/g)、木聚糖酶(酶活≥30 000 IU/g)。
抗生素采用抗敌素(硫酸粘杆菌素),由广州兴达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纯度为10%。
1.2 试验动物与分组
选择675羽遗传背景相同、同批次、发育正常的5日龄健康雌性黄羽肉鸡,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为27羽鸡。各组鸡初始体重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在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试验鸡场内进行,整个试验期按试鸡日龄分为5~28日龄和29~53日龄两个阶段,全期共48 d。
采用单因素随机设计试验,具体分组方案见表1。其中Ⅰ组饲喂基础日粮,作为空白对照组,Ⅱ、Ⅲ、Ⅳ和Ⅴ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5 g/t益生菌制剂、150 g/t复合酶制剂、150 g/t复合酶制剂+25 g/t益生菌制剂以及300 g/t抗敌素。试鸡前期采用粉料饲喂,后期采用颗粒料饲喂。
表1 试验设计
1.3 试验基础日粮与营养水平
试验基础日粮参照NRC(1994)和《NY/T 33—2004鸡饲养标准》中的黄羽肉鸡营养需要,选用玉米、豆粕、次粉、油糠、菜粕等原料配制而成,由湖南光大牧业科技有限公司饲料厂加工生产。其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2。
1.4 饲养管理
试鸡采用网上平养,人工持续光照,育雏时采用红外灯供暖,保持正常温度,第1周33~34℃,第2周27~31℃,其后视具体气温情况供暖;鸡舍自然通风,定期打扫鸡舍卫生,相对湿度保持在55%~65%;自由饮水和采食(计量不限量),按常规免疫。
1.5 测试指标与方法
1.5.1 血液相关激素及生理生化指标
在未提前停饲的情况下于肉鸡54日龄时上午8:00从每处理随机抽取10羽肉鸡(每重复2羽),翼静脉采血8 ml左右,注入10 ml离心管倾斜放置,让血液自然凝固。在血凝0.5 h后以3 0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血清,收集离心管上层血清,于-20℃下保存,以测定相关生理生化指标。
表2 试验基础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风干基础)
血清中葡萄糖(GLU)含量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甘油三酯(TG)含量采用甘油氧化酶法测定,乳酸(LAC)含量采用乳酸脱氢酶法测定,总胆固醇(CHO)含量采用胆固醇氧化酶法测定,尿素氮(BUN)含量采用尿素酶法测定,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含量采用酶动力学法测定,所有测定都在CX4 Pro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Beckman Coulter公司生产)上进行;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Ins)含量均采用放射性同位素免疫法(RIΑ),在 γ-放免仪上测定。
1.5.2 免疫功能
1.5.2.1 免疫器官指数
于54日龄早晨,从每处理随机选取10只接近该处理平均体重的黄羽肉鸡(每重复2羽),称活重后屠宰,取其胸腺、脾脏、法氏囊称重,并计算试鸡胸腺、脾脏和法氏囊的免疫器官指数。
1.5.2.2 血液免疫指标
在步骤1.5.1获得的试鸡血清样本基础上,采用双缩脲法及溴甲酚绿法在CX4 Pro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Beckman Coulter公司生产)上分别检测血清中总蛋白(TP)、白蛋白(ALB)含量,然后用测得的总蛋白(TP)及白蛋白(ALB)值计算血清球蛋白(GLO)含量,即血清球蛋白含量=总蛋白(TP)含量-白蛋白(ALB)含量,并计算分析白球比(A/G)=白蛋白(ALB)/球蛋白(GLO)。同时,血液中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均采用放射性同位素免疫法(RIΑ),在γ-放免仪上测定,并计算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FT3/FT4)值。
1.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初步处理后,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若组间差异显著,则采用Duncan's法进行多重比较,显著水平为0.05。试验结果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益生菌与酶制剂及其组合添加对黄羽肉鸡血液生化指标、激素指标的影响(见表3)
表3 各处理对黄羽肉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由表3可见,抗生素(Ⅴ)组以及益生菌与酶制剂组合添加(Ⅳ)组较空白对照组(Ⅰ)组及酶制剂(Ⅲ)组或益生菌(Ⅱ)组有提高血清中葡萄糖(GLU)含量的趋势,但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Ⅱ~Ⅴ组较空白对照Ⅰ组血清甘油三酯(TG)浓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 18.96%(P>0.05)、43.13%(P<0.05)、39.81%(P<0.05)、63.51%(P<0.01);同时,添加抗生素的Ⅴ组比单独添加益生菌的Ⅱ组能明显降低血清TG的含量(P<0.05),Ⅲ、Ⅳ、Ⅴ组间血清TG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益生菌与酶制剂单独添加的Ⅱ、Ⅲ组较组合添加的Ⅳ组和抗生素Ⅴ组分别极显著(P<0.01)与显著(P<0.05)地降低血清胆固醇(CHO)浓度,且与空白对照Ⅰ组相比血清CHO含量也有所下降(P>0.05);而Ⅳ、Ⅴ组间血清CHO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并且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Ⅰ组(P<0.05)。Ⅳ组降低了血清中乳酸(LAC)的含量,较空白对照Ⅰ组下降了32.97%(P<0.05),Ⅱ、Ⅲ、Ⅳ、Ⅴ组间血清LAC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较空白对照Ⅰ组也均有所降低。血清尿素氮(BUN)浓度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单独添加酶制剂以及酶与益生菌制剂的组合使用有降低血清BUN浓度的趋势。各组间,Ⅳ组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含量最高,且较空白对照Ⅰ组高出18.47%,差异显著(P<0.05),其余各组间血清AST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
对于血清生长激素(GH)含量,Ⅴ组最低,但Ⅲ、Ⅳ、Ⅴ组间血清GH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同时,空白对照Ⅰ组与Ⅱ组两者间血液GH含量差异也不明显(P>0.05),但均极显著高于Ⅲ、Ⅳ、Ⅴ组血清GH的含量(P<0.01)。而对于血清胰岛素(Ins)含量而言,Ⅰ、Ⅱ和Ⅴ组接近,且高于Ⅲ、Ⅳ两组,但各组间胰岛素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
2.2 益生菌与酶制剂及其协同效应对黄羽肉鸡免疫性能的影响(见表4)
表4的结果显示,Ⅲ组的试鸡胸腺指数最高,但各组间胸腺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Ⅲ组及Ⅴ组的法氏囊指数较其它组高,但各组间法氏囊指数也无明显差异(P>0.05)。脾脏指数酶制剂Ⅲ组最高,较空白对照Ⅰ组和Ⅴ组分别提高11.64%(P>0.05)和26.35%(P>0.05),Ⅳ组的脾脏指数也很高,且较Ⅴ组提高了13.77%(P>0.05),但各组间脾脏指数差异不明显(P>0.05)。
血清总蛋白(TP)含量以Ⅲ组最低,且显著低于Ⅰ、Ⅳ、Ⅴ 3 组(P<0.05),Ⅰ、Ⅱ、Ⅳ和Ⅴ组间血清 TP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白蛋白(ALB)含量以Ⅳ组及Ⅴ组较高,且分别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高于Ⅲ组,而Ⅰ、Ⅱ、Ⅳ和Ⅴ组间血清白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球蛋白(GLO)含量以空白对照Ⅰ组及Ⅳ组最高,且均显著高于Ⅲ组,Ⅰ、Ⅱ、Ⅳ、Ⅴ组间血清球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Ⅱ、Ⅲ、Ⅳ、Ⅴ组间白球比较接近,但以Ⅲ组最高,且显著高于空白对照Ⅰ组(P<0.05)。
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浓度以Ⅱ组最高,空白对照Ⅰ组次之,但均显著高于Ⅴ组(P<0.05),Ⅰ、Ⅱ、Ⅲ、Ⅳ组间血清FT3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含量Ⅴ组最高,为 6.85 fmol/ml,Ⅳ组和Ⅲ组次之,分别为6.60 fmol/ml和6.19 fmol/ml,3组间血清FT4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Ⅴ组FT4含量显著高于Ⅰ、Ⅱ两组(P<0.05)。FT3/FT4空白对照Ⅰ组与Ⅱ组一致,且最高,分别极显著高于Ⅴ组(P<0.01)及显著高于Ⅳ组(P<0.05),Ⅲ组与其他各组间FT3/FT4均无显著差异(P>0.05)。
表4 各处理对黄羽肉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3 讨论
3.1 益生菌与酶制剂及其协同效应对黄羽肉鸡血液生化、激素指标的影响
动物机体的代谢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的变化过程,血液中的许多生理生化参数受生长发育阶段、日粮营养水平和自身内分泌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它们也可以作为反映机体生理状况的良好指征。
血清葡萄糖,主要是饲粮中的糖类被消化进入血液,以保障机体对葡萄糖的需要量,是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本试验结果显示,虽然各组血清葡萄糖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益生菌与酶制剂组合添加组的血糖浓度相对较高且与抗生素组的水平相当,说明益生菌与酶制剂两者组合使用可增加由肠道吸收入血液的葡萄糖量,有提高机体能量代谢水平的趋势。
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可以反映机体脂类代谢水平,其含量升高可引发多种疾病,对机体健康不利,可当脂类消化吸收不良时,甘油三酯水平明显下降,可能由于氧化反应,尤其是β-氧化过程的增强,血清三酰甘油含量升高,从而降低脂肪酸氧化供能途径,增加脂肪酸合成三酰甘油,结果使血清总脂含量反而提高。本试验中,饲喂基础日粮组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各组,饲粮添加抗生素的处理组甘油三酯含量低于其他各组,酶与益生菌制剂及两者合用的Ⅱ、Ⅲ、Ⅳ3组的血清甘油三酯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且处于中间水平,而过高、过低的血清甘油三酯浓度均不利于机体生长及健康,提示可能抗生素的添加不利于机体对脂类的消化吸收;而空白对照组有明显升高血清甘油三酯浓度的趋势,不利于动物体的健康,在饲粮中加入益生菌与酶制剂使机体甘油三酯维持在了一个适宜的水平,且两者合用表现出了一定的协同效应。
胆固醇是动物细胞各种膜相结构及神经髓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胆汁酸、类固醇激素及VD3的前体,还是血液中脂类转移系统的必需因子,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血清胆固醇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对于饲养周期短、新陈代谢旺盛的动物来说,对其快速生长应该是有益的。本试验中,单独添加益生菌显示有明显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含量的趋势,这与前人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可能与微生物对胆固醇的吸收及益生菌的添加提高了机体脂肪酶活性,并使游离胆酸盐与胆固醇共沉淀,同时限制了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有关。而益生菌与酶制剂组合使用组的血清胆固醇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各组,有研究报道,血清胆固醇是反映日粮中脂肪或脂肪酸含量的重要指标,二者呈正相关,而高能量日粮脂肪含量更高。因酶与益生菌联用可显著提高日粮的能量水平及营养价值,从而可影响血清胆固醇含量,同时血清高胆固醇含量对本研究试验动物(快长型黄羽肉鸡)及饲养周期(全期饲养48 d)等条件来说表现出了较好的适应性,能够满足试鸡快速生长及旺盛的新陈代谢需要。这与作者所做的饲养试验及代谢试验所得结果也基本吻合,不过益生菌与酶制剂合用提高肉鸡血清胆固醇含量的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目前,关于肉鸡血清乳酸含量与其生长性能之间关系的研究报道非常少。蒋桂韬报道,在小麦型日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黄羽肉仔鸡血清乳酸含量,但差异不显著(P>0.05)。血乳酸浓度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机体对葡萄糖的转运和利用的动态平衡状况及能量代谢水平。在代谢过程中乳酸脱氢酶将丙酮酸转换为乳酸。在一般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乳酸不断被产生,但是其浓度维持一种动态平衡,一般不会上升,只有在乳酸产生加快,而又无法被及时运走时其浓度才会提高。若当组织所需的能量无法通过有氧呼吸得以满足,及组织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或是无法足够快地处理氧的情况下乳酸的浓度会上升。而有氧呼吸产生的供给机体的能量比生成乳酸的无氧呼吸过程高很多。在本试验中,益生菌与酶制剂组合使用获得了最低的血清乳酸浓度,且显著低于饲喂基础日粮的Ⅰ组(P<0.05),说明益生菌与酶制剂的组合使用明显提高了试鸡有氧呼吸的水平,减少了机体的无氧呼吸,从而使机体的能量代谢水平提高,这与生产性能及真代谢能试验结果相吻合。同时,单独添加复合酶制剂未见使血清乳酸含量升高,这与蒋桂韬研究的结果不一致,可能是由于酶制剂类型、添加比例、日粮结构等不同所造成的差异。添加益生菌的Ⅱ组血清乳酸含量也较高,分析原因可能是芽孢杆菌可以产生乙酸、丙酸、丁酸等降低了消化道pH值,利于乳酸菌生长繁殖,而乳酸菌产生的乳酸被试鸡机体吸收从而升高了血清乳酸浓度,但具体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尿素氮是体内氨基酸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之一,有报道指出,机体蛋白质代谢良好时,血液尿素氮浓度降低,还有肉鸡日粮中氨基酸总量和精氨酸比例适宜时,血清尿素氮最低,同时经动物体肾脏排出的非蛋白氮50%是尿素氮,因此,血清尿素氮是反映机体内蛋白质代谢情况、日粮中氨基酸的平衡情况及动物体肾脏功能正常与否的重要标志。本试验中,各组血清尿素氮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但Ⅲ组及Ⅳ组有降低血清尿素氮含量的趋势,说明在两组试鸡体内氨基酸代谢旺盛,蛋白质分解减少而合成代谢加强,氮沉积增加,饲料中蛋白质利用率上升,这也与粗蛋白真代谢率的结果基本吻合。同时,血清尿素氮结果还说明肉鸡日粮中的氨基酸总量与精氨酸的比例平衡没有受到益生菌、酶制剂添加剂的破坏,且各处理对试鸡肾脏功能也无不良影响。
天门冬氨酸转氨酶在体内分布广泛,但主要存在于肝脏、肾脏、心脏等组织器官细胞中,是参与肝脏氨基代谢的重要酶,在非必需氨基酸的合成中起重要的中介作用,其活性是反映肝脏、心脏等功能的重要且灵敏的指标。本试验中,益生菌与酶制剂组合添加组的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活性最高,且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说明益生菌与酶制剂组合使用能提高血清代谢酶酶活,增加肉鸡肝脏合成蛋白的能力以及维持肝脏的正常功能,使机体内非必需氨基酸的转化和生成增加,促进了蛋白质的沉积。
生长激素的功能主要有刺激骨骼生长,促进黏多糖及胶原的合成,还可影响蛋白质、糖类、脂类的代谢,最终影响动物的生产性能;胰岛素可促进葡萄糖转运进入细胞,使糖元的合成加强,亦可促进脂肪沉积和蛋白质、核酸的合成,有利于肌肉发育,加强了机体内的合成代谢,从而达到改善肉鸡的胴体性状,促进生长的效果。本试验的结果显示,空白组及益生菌组的血清生长激素浓度极显著地高于其他3组(P<0.01),血清胰岛素浓度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空白组的胰岛素浓度最高,这与刘燕强等、高峰等、艾晓杰等、宋凯等和罗定媛等报道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分析原因可能与试鸡的日龄、所处生长阶段及日粮营养结构有关。有研究指出,在大麦型或小麦型日粮中加入酶制剂能提高雏鸡血液生长激素及胰岛素水平,而本试验饲喂的是玉米-豆粕-杂粕型日粮,且在饲养试验结束后对试鸡采血测定血液激素指标,结合参考本研究饲养试验及血液常规生化指标结果分析,酶制剂及其与益生菌组合使用在本试验条件下具有调节动物体的内分泌,迅速提升雏鸡机体的基础生长代谢水平的作用;而在生长后期,酶制剂及其与益生菌组合使用组试鸡已处在一种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都较强的代谢水平下,即合成与分解代谢在一种新的较高的水平上达到了相对平衡的状态,此时血液生长激素、胰岛素含量也建立并保持在一种新的动态平衡内。同时,空白组与益生菌组血清较高含量的生长激素及胰岛素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两组试鸡后期机体养分吸收及代谢利用水平低,不能满足机体生长需要,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从而反馈调节使机体激素水平升高来促进对养分的同化吸收利用,使机体成长。
3.2 益生菌与酶制剂及其协同效应对黄羽肉鸡免疫性能的影响
法氏囊是禽类特有的体液免疫中枢免疫器官,胸腺是细胞免疫中枢器官,两者分别是B和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脾脏是禽类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参与全身的非特异性及特异性免疫,中枢及外周免疫系统器官的发育状况直接决定着畜禽机体的免疫水平。免疫器官重量增加一般认为是其自身细胞生长发育和分裂增殖所致,为免疫增强的表现,其指数的提高表明该器官成熟快。而Rivas等报道,胸腺、脾脏和法氏囊的重量可用于评价雏鸡的免疫状况。因此,免疫器官指数是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本试验中,各处理试鸡胸腺、法氏囊、脾脏指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益生菌、酶制剂及抗生素对免疫器官指数均无较大影响,不过添加复合酶制剂较其他各处理组更有改善免疫器官指数的趋势。
血清蛋白质是血液的重要成分,可反映机体的营养状况,维持体液的胶体渗透压,保持机体的恒常性,并具有免疫、离子转运、凝血抗凝血及修补组织等功能。血清总蛋白由白蛋白与球蛋白构成,总蛋白及白蛋白含量升高是蛋白质代谢旺盛的体现,表明氨基酸、蛋白质的吸收利用率提高,机体肝脏的蛋白质合成代谢及组织蛋白质的沉积作用增强,进而提高动物生产性能。血清白蛋白还可补充体内营养,有助于升高抗体水平,提高免疫力,防止白细胞减少及贫血等。球蛋白占血清总蛋白的比例较大,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产生,机体循环抗体水平升高时,血清球蛋白数量也增加,其能与外来的特异性抗原起免疫反应而保护机体,其含量的高低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动物的免疫水平及生理状况,它的含量升高也可引起总蛋白含量上升。白球比反映脾脏的功能状况,同时也是衡量机体免疫水平的一项指标。白蛋白/球蛋白值的下降说明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水平提升,抗病力在增强。已有很多研究报道,益生菌与酶制剂能提高动物机体血清蛋白含量,本试验中,益生菌与酶制剂组合添加的Ⅳ组较其他组明显提高了试鸡血液总蛋白含量,Ⅳ组的白蛋白含量与添加抗生素的Ⅴ组相当,较空白对照Ⅰ组提高了7.79%(P>0.05),球蛋白含量较Ⅴ组提高了2.77%(P>0.05),白球比Ⅰ、Ⅱ、Ⅳ和Ⅴ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益生菌与酶制剂的协同效应具有提升血液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含量,增进机体免疫力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Ⅲ组的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浓度明显低于其他各组,白球比也最高,这与王佳丽等的研究结果存在差异,而与张金生等报道的结果类似,本试验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如White等的研究报道:血清蛋白的迅速转换和长期限制蛋白质摄入量可引起血清白蛋白含量下降。本试验中酶制剂的添加可能使得肉鸡的蛋白质分解与合成代谢水平提高,血液蛋白的转换速度加快,进而降低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含量;另一种原因可能是酶制剂的添加使得养分在前肠段就被充分分解,为动物机体吸收利用,而使得进入后肠段可供后肠微生物利用的营养物质减少,从而使肠道微生态平衡出现紊乱,肠道微生物的屏障保护作用消失,病原体及有害物质进入机体,进而影响肉鸡血液蛋白含量及免疫水平。但具体原理需要进一步研究。
甲状腺素对DNA和蛋白质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促进器官和组织的分化。同时甲状腺激素又能增强糖原、蛋白质、脂肪的分解,有利于机体的供能,还具有免疫增强作用,是调节机体代谢、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不可或缺的内分泌激素。一般认为,三碘甲腺原氨酸(T3)是发挥生理功能的主要激素,其生理效价是甲状腺素(T4)的数倍,是影响肉鸡生长发育的重要因子,T3一部分由甲状腺直接分泌,另一部分则来源于T4在5'-脱单碘酶的作用下转变为T3。血循环中的T3、T4绝大部分为结合态,但真正发挥生理作用的却是游离态的T3、T4。夏东等的研究表明,观察鸡的甲状腺分泌功能除了看T3、T4的测定值外还需要观察T3/T4值,该值的大小可反映出T4向T3的转化能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肉鸡机体的蛋白质合成代谢水平和胴体增重情况。多项研究报道了益生菌与酶制剂添加于肉鸡饲粮中均具有提升机体T3、T4水平,调节机体代谢及免疫的效应。在本试验中,游离的T4浓度Ⅴ组及Ⅳ组较高,空白对照Ⅰ组及Ⅱ组较低,而游离的T3则是益生菌Ⅱ组、空白Ⅰ组明显高于Ⅴ组(P<0.05),Ⅳ组的FT3浓度也高于Ⅴ组及Ⅲ组。而FT3/FT4值Ⅰ、Ⅱ两组一致且明显高于组合添加Ⅳ组(P<0.05)和Ⅴ组(P<0.01),说明Ⅰ、Ⅱ两组肉鸡机体内T4向T3大量转化。同时研究证实,T3、T4的含量与血清生长激素、胰岛素水平密切相关,本研究中血清FT3、FT4的含量与之前测得的试鸡血清生长激素、胰岛素含量数据也基本吻合,即Ⅱ组与空白对照Ⅰ组的血清生长激素、胰岛素、FT3、FT4以及FT3/FT4值均较高,这些表明空白对照Ⅰ组及Ⅱ组两组试鸡可能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期,合成代谢在增强,但是结合该两组试鸡生产性能水平并不比Ⅳ组好的结果,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益生菌与酶制剂组合添加组试鸡机体的基础代谢水平在饲养试验后期已达到比空白对照Ⅰ组及Ⅱ组高很多的水平,在这种新的较高的代谢水平上,酶与益生菌合用组试鸡机体内分泌系统的激素产生也达到一种新的适宜的平衡状态,这就可能使得益生菌与酶制剂组合添加组血清激素水平不如Ⅰ、Ⅱ两组高而生产性能却获得较优的结果,但是否真如猜想这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4 结论
在黄羽肉鸡饲粮中添加抗生素、益生菌、酶制剂以及酶与益生菌组合使用,对试鸡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免疫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但益生菌与酶制剂联用的协同效应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并表现出具有较强的替代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的潜能。
(参考文献88篇,刊略,需者可函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