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的耦合共享与规范化研究

2012-12-03熊薇陈建潮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年24期
关键词:数据安全规范化架构

熊薇 陈建潮

1 广东工业大学 广州 510006 2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 510300

实验室是高等学校从事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是教学和科研向成果转化的平台,是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各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实验室的建设,使实验室普遍具有建设投资规模大、仪器设备多的特点。因此要管好、用好实验室,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投资效益,从实施信息化建设转向信息系统的耦合共享和信息规范化管理势在必行。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过去多年,高校发展迅猛,自本世纪初网络普及以来,信息化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在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各高校在不同程度上遇到因早期考虑不周、技术不全而造成的高耗低效的状况。为此,需要对信息资源进行合理整合,建立统一规范的、耦合共享的、可扩展的高校实验室管理信息架构。

目前,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仪器设备管理(特别是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实验用房管理、实验室人员管理、实验教学、实验室运行督导、经费管理等7个方面。根据实际管理工作的需要,高校实验室管理信息化耦合共享的关键就是运用网络技术及先进的管理理念,重组相应的管理系统,最终实现数据网络化共享、无纸化记录与办公、资源与设备管理、人员量化考核、资金投入效益分析、实验室建设与再建设决策分析等功能一体化的目的,为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提供实时有效的数据支持以及先进的技术支持。

2 集成标准体系设计

结合国内高校近年来的改革发展情况,在现有的实验室管理信息化架构中进行科学的架构重组与深化,实现耦合共享与规范化,首先要从实验室管理部门的信息网站开始。信息网站除展示管理部门的服务内容及辅助办公外,更以此作为所有后续信息系统的建筑平台(展现层)。

基于网站平台,根据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门的工作性质,重新整合或建立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子系统(包括实验室建设项目、仪器设备采购)、实验室综合管理子系统(包括用房、仪器设备、实验室人员、实验教学等信息的管理)、实验室运行督导子系统(包括实验室与设备的使用、人员考核管理)、实验室管理经费子系统(包括实验维持费、实验室维修费、设备维修费、管理办公费等管理)、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信息子系统、实验室维修管理子系统,实现各子系统的数据规范化、可复用性、可共享性,这就是应用层。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门、各下属单位实验室、实验室管理督导组等各级用户分别对以上各系统进行具体应用。而在此过程中,如何组织、管理用户,设计合理的用户结构,这是用户管理和角色管理的关键,也是应用支撑层的关键。通过系统应用,数字信息将积累到一定程度,数据化分析也就应运而生,最终实现数据网络化共享、无纸化记录与办公、资源与设备管理、人员量化考核、资金投入效益分析、实验室建设与再建设决策分析等,这些过程则需要应用支撑层的相应技术模块进行支撑。

最后,体系架构的底层为基础支撑层,通过此层的软硬件设备的支持,为整个体系结构的顶层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确保每个系统及每个工作环节的正常运行。

集成标准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

3 数据的共享与规范

对于这样一个庞大的系统架构,要实现最终的系统耦合,关键在于数据是否实现共享与规范。数据共享的程度直接反映了一个系统架构的耦合性。要实现数据共享,首先应建立一套统一的数据字典和数据交换标准,规范数据格式,使各子系统均采用统一的数据标准,让数据流在整个系统架构中畅通无阻。这样才能打破各系统间的信息保护,做到真正的数据共享。

在此系统架构中,最大的数据源在实验室综合管理子系统,此模块包含了固定资产、人员信息、实验教学管理信息等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各模块的源数据。因此,对此块数据进行规范及共享是解决整个系统架构中数据共享与规范的根本。

4 数据安全

要实现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的耦合性,保证此架构中的任一子系统都不因偶然或恶意的原因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核心在于解决数据安全问题。

从技术的角度上看,数据安全的技术特征主要有3个方面:数据的完整性(指数据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偶然或蓄意地修改、删除、伪造、乱序、重置等破坏和不丢失的特征)、数据的保密性(指防止数据泄漏给非授权个人或实体,只供授权用户使用的特性)、数据的可用性(指数据在需要时应可以被已授权的用户合法使用的特性)。

威胁系统数据安全的主要因素为:硬盘驱动器损坏、人为错误、黑客、病毒、信息窃取、自然灾害、电源故障、磁干扰。而要实现数据安全保护,则可以通过数据加密、用户身份认证、访问权限控制、互连设备与接口模块的状态监控、防火墙等手段来实现。安全技术严格地讲仅包含三类:隐藏、访问控制、密码学。

此集成系统体系架构的数据安全保障主要在应用支撑层和基础支撑层,从上而下设置,将包含安全技术的三大类:访问控制、密码学和隐藏。三类结合,将从根本上解决数据安全问题。

5 系统耦合共享和信息规范化的实施条件

各高校实验室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要决心进行各信息系统的耦合共享和规范化改革,即实现如上所说的集成标准体系架构,则需要同时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5.1 领导重视

领导重视是成功开展各项工作的一条普遍经验,高校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的耦合共享与规范化工作也不例外。信息化建设工作,本身涉及的部门、人员就多,对于信息系统的重新整合,需要由熟悉业务及技术的人员专门负责,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领导的决策支持。如果没有领导的重视,没有领导的坚持和支持,则很有可能事倍功半,甚至徒劳。

5.2 加强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

信息化建设管理人才,是胡锦涛主席强调要重点抓好的四类人才之一。从信息化建设到信息化管理,都需要相关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具体执行实施。因此,作为管理部门,应储备相关技术人才,针对不同岗位特点,制定中长期培养目标和个性化的培养规划,并设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为信息化建设及优化提供技术保障。

5.3 配备必要的软、硬条件

作为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优化,配备高性能的网络存储硬件设备及先进的软件工具自然必不可少。同时,必须做好充分的安全保障,以防安全隐患。

6 结束语

高校开展实验室管理信息化工作,目的是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理论,建立一套具有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实用性、先进性相结合的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高校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的耦合共享与规范化,将会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投资效益,使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逐步走向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让实验室管理决策工作更富创造力和生命力。

[1]罗正祥,等.高校实验师管理信息化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1998(5):40-43.

[2]熊薇,等.以学生为本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6):243-246.

[3]熊薇,等.基于数据安全、辅助决策的可复用经费管理系统[J].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2005(5):248-250.

[4]邹燕,等.信息系统在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J].光盘技术,2009(2):15.

[5]凌捷.计算机数据安全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6]严金华,等.信息系统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8,25(3):105-106.

猜你喜欢

数据安全规范化架构
基于FPGA的RNN硬件加速架构
功能架构在电子电气架构开发中的应用和实践
云计算中基于用户隐私的数据安全保护方法
建立激励相容机制保护数据安全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LSN DCI EVPN VxLAN组网架构研究及实现
大数据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安全
一种基于FPGA+ARM架构的μPMU实现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