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RP-HPLC法同时测定利明滴眼液中维生素C和维生素B1的含量

2012-12-03何笑荣姜文清霍秀颖崔嘉芯邹定卫生部北京医院药学部北京00730温州医学院浙江温州35035

中国药房 2012年17期
关键词:硫代硫酸钠量瓶滴眼液

何笑荣,姜文清,霍秀颖,崔嘉芯,邹定(.卫生部北京医院药学部,北京00730;.温州医学院,浙江温州35035)

利明滴眼液是《北京医疗制剂规程》[1]收载的制剂品种,该制剂具有增强眼部局部代谢的作用,可辅助治疗早期白内障。目前,该制剂由于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B1等共10余种主、辅料,成分复杂,因此,对该制剂尚无理想有效的控制方法。虽然有文献[2]报道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复方碘化钾滴眼剂中维生素C和维生素B1含量的方法,流动相系统以梯度洗脱方式,但这种方法在医院制剂的检测中易受到仪器条件限制;且该文献的流动相中水相的比例从100%到92%,对大多数普通的C18色谱柱而言100%水相系统会缩短色谱柱寿命。为此,笔者考虑维生素C具有易氧化的结构特点,采用在流动相系统中加0.1%硫代硫酸钠为稳定剂,并控制流动相pH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同时测定利明滴眼液中维生素C和维生素B1制剂的含量方法。经方法学验证,此方法重复性好、专属性强,适合医院制剂利明滴眼液的质量控制。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2695型HPLC仪、2996型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Empower数据处理系统(美国Waters公司);XP-205电子天平(瑞士梅特勒-托利多公司);SPX-250 IC微电脑人工气候箱(上海博讯实业有限公司);Milli-Q纯水器(美国Millipore公司)。

1.2 试药

维生素B1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00390-200502,纯度:100%);维生素C对照品(美国Fluka公司,批号:45002115,纯度:>99.5%);利明滴眼液(卫生部北京医院,批号:20101125、20110228、20110301,规格:每支10 mL,含量:维生素B1:1 mg·mL-1,维生素C:3 mg·mL-1);甲醇为色谱纯,磷酸氢二铵、磷酸、盐酸、氢氧化钠、过氧化氢、硫代硫酸钠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Alltima C18(250mm×4.6mm,5 μm);流动相:甲醇-30mmol·L-1磷酸二氢铵溶液(5∶95,用磷酸调pH值至3.2),流速:0.6 mL·min-1;检测波长:246 nm;柱温:25℃;进样量:10 μL。

2.2 溶液的制备(避光操作)

2.2.1 维生素C对照品溶液。取维生素C对照品约10 mg,精密称定,置于25 mL量瓶中,加0.1%硫代硫酸钠-流动相(1∶1)溶液(以下简称溶剂)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2.2.2 维生素B1对照品溶液。取105℃干燥2 h的维生素B1对照品约10mg,精密称定,其余按“2.2.1”项下方法操作,即得。

2.2.3 硫代硫酸钠溶液。取硫代硫酸钠约0.5 g,精密称定,置于25 mL量瓶中,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2.2.4 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利明滴眼液1 mL置于25 mL量瓶中,用溶剂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临用现配)。

2.2.5 阴性样品溶液。按处方(碘化钾3 g,碘化钠0.5 g,氯化钙0.6 g,维生素B11 g,维生素C 3 g,硼酸11 g,硼砂1.9 g,甲基纤维素1.5 g,硫代硫酸钠0.5 g,羟苯乙酯0.3 g,无菌用水加至1000 mL)比例称取除维生素C和维生素B1外的辅料适量,将其中羟苯乙酯置于100 mL三角烧瓶中,加适量的去离子水,加热煮沸至羟苯乙酯完全溶解,放冷,将甲基纤维素撒入该溶液中放置至完全溶解,加入除维生素C和维生素B1外的其余成分,加水至100 mL,摇匀制得阴性样品。余下操作同“2.2.4”项下方法制备阴性样品溶液。

2.3 系统适用性试验

分别取阴性样品溶液、维生素C和维生素B1对照品溶液、硫代硫酸钠溶液、供试品溶液各10µL,注入色谱仪,记录色谱图;结果,维生素B1、维生素C和硫代硫酸钠的保留时间分别为5.32、6.15、3.88 min,色谱峰的分离度均大于1.5,理论板数按维生素B1主峰计算大于5000,详见图1。

图1 系统适用性试验色谱图Fig 1 HPLC chromatogram of system suitability test

2.4 专属性试验

分别精取利明滴眼液2 mL,共5份,其中3份分别置于10 mL量瓶中,分别加入0.1 mol·L-1盐酸2 mL、0.1 mol·L-1氢氧化钠2 mL和3%过氧化氢溶液5滴,放置8 h后,分别用等量的酸或碱中和。另取2份置于10 mL试管中,分别在沸水浴中加热2 h和10000 lx照度下光照8 h。将各破坏性试验溶液分别转移至10 mL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取以上溶液各10 μL,分别进样,记录色谱图。结果表明,各降解产物峰与主峰均能达到完全分离,维生素C和维生素B1的测定不受辅料和降解产物的干扰,维生素C和维生素B1主峰经二级管阵列检测器(DAD)均检测为单一纯峰,详见图2。

2.5 线性关系考察(避光操作)

取维生素C约75 mg和维生素B1对照品约25 mg,分别精密称定,置于不同的25 mL量瓶中,加溶剂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贮备液。将贮备液用溶剂依次分别稀释制成每1 mL中含维生素C为7.5、15、30、60、120、240、360 μg·mL-1,维生素B1为11.92、23.84、39.73、79.46、158.91、198.64 μg·mL-1的系列浓度溶液。分别进样10 μL,记录色谱图。以浓度(X,μg·mL-1)为横坐标,峰面积(Y)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得维生素C及维生素B1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48991 X+54372(r=0.9996),Y=32894 X+50335(r=0.9998),结果表明,维生素C和维生素B1的检测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7.5~360 μg·mL-1、11.92~198.64 μg·mL-1。

图2 专属性试验色谱图Fig 2 HPLC chromatograms of specificity test

2.6 精密度试验

分别制备维生素C和维生素B1低、中、高3种浓度的对照溶液,其中前者浓度分别为30、120、240 μg·mL-1,后者浓度分别为20、80、160 μg·mL-1,连续进样6次,测定维生素C和维生素B1峰面积,以峰面积的RSD计算其日内精密度;将上述溶液置于冰箱中避光保存,分别在0、1、2、3、4、5 d测定维生素C和维生素B1的峰面积。结果维生素C各浓度的日内RSD分别为1.30%、0.23%、0.43%,日间RSD分别为1.86%、1.97%、1.63%;维生素B1日内RSD分别为1.45%、0.27%、0.45%,日间RSD分别为1.38%、1.90%、1.76%,表明方法精密度良好。

2.7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号样品(批号:20110301)6份,按“2.2.4”项下方法制备成供试品溶液,进样测定,结果6份样品中维生素C和维生素B1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24、1.02 mg·mL-1(n=6),RSD分别为1.62%、1.62%。

2.8 稳定性试验

分别精密量取利明滴眼液1、1、2 mL置于50、25、25 mL量瓶中(低、中、高浓度),用溶剂稀释至刻度,在室温和低温(4℃)下避光放置,分别于0、4、8、12、24 h进样,记录色谱图,计算峰面积RSD。结果,样品在加稳定剂后常温和低温条件下均稳定,常温条件下低、中、高浓度维生素C和维生素B1的RSD分别为0.63%、0.91%、1.01%和1.12%、1.02%、0.77%;低温条件下二者RSD分别为0.63%、0.48%、0.38%和0.26%、0.58%、0.36%,表明样品溶液在24 h内基本稳定。同样条件不加稳定剂低温放置24 h,低浓度的维生素C含量的RSD为4.45%,大于2%,提示加硫代硫酸钠能增加维生素C的稳定性。

2.9 加样回收率试验

取“2.5”项下已知含量的样品,精密量取10 mL置于50 mL量瓶中,用溶剂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分别精密量取120 μg·mL-1维生素C对照溶液2.5 mL、360 μg·mL-1维生素C对照溶液3 mL和6 mL置于3个10 mL量瓶中,分别精密加入2 mL上述稀释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得加入对照品低、中、高3种浓度(30、108、216 μg·mL-1)的样品溶液;同法用200 μg·mL-1维生素B1对照溶液,制备加入对照品低、中、高3种浓度(40、80、160 μg·mL-1)的样品溶液。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进样测定,计算维生素C和维生素B1的加样回收率,结果见表1。

表1 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n=3)Tab 1 Results of recovery test(n=3)

2.10 检测限试验(避光操作)

分别精密称取维生素C和维生素B1适量,用溶剂逐步稀释,在维生素C和维生素B1浓度分别为0.75、1.1925 mg·L-1时,其信噪比(S/N)≥3,即二者检测限分别为7.5、11.9 ng。

2.11 样品含量测定(避光操作)

精密称取维生素C和维生素B1对照品适量,用溶剂溶解并稀释成每1 mL中分别约含维生素C 120µg、维生素B140µg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取利明滴眼液3批,按“2.2.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进样测定,以外标法计算维生素C和维生素B1的含量,结果见表2。

表2 3批样品含量测定结果(mg·mL-1)Tab 2 Results of the content determination of 3 batches of samples(mg·mL-1)

3 讨论

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维生素C含量测定方法有HPLC、紫外(UV)法等[3~5],维生素B1有离子对色谱法、分光光度法[6,7]等。而《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8]收载的维生素C制剂和维生素B1含量测定方法,由于本品处方中其他成分的干扰均不适宜本制剂。

文献[5]报道维生素C极易氧化,在水溶液中极易被氧化(可逆)成去氢抗坏血酸,氧化的速度由pH值和氧的浓度决定,还可进一步水解成不可逆的降解产物二酮古洛酸和草酸,金属离子如铜、铁、钙等可加速其氧化。本品经酸破坏、碱破坏、高温、光照、氧化破坏的结果显示,维生素C和维生素B1在酸性环境较为稳定,在碱性环境、加热及光照条件下稳定性较差,尤其对氧化剂不稳定。维生素C在pH4.0最易氧化,在pH3.0和pH6.0时最稳定,故分析测定时尽量控制在pH3左右,制剂成品pH控制在6左右[5]。本品含量测定结果发现维生素C的含量偏低,维生素B1含量正常,可能与利明滴眼液在制备过程和放置过程中部分维生素C发生分解有关,提示本品应在低温、避光、处方中加还原剂的条件下贮存则相对稳定。

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在样品溶液稀释过程中,溶媒中加0.1%硫代硫酸钠溶液能明显改善样品中维生素C的稳定性,样品溶液室温与冷藏放置24 h的稳定性结果基本一致;样品与维生素C和维生素B1对照品溶液的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2种维生素对照品溶液比样品溶液稳定,分析可能与处方中含有的金属离子钙离子加速维生素C的氧化有关。

本试验的色谱条件选择是根据维生素C结构上有暴露的羟基,易与C18色谱柱上未被键合的硅醇基团发生相互作用,且金属离子加速维生素C的氧化的特点,流动相优先选择甲醇与磷酸二氢铵配伍。前期试验分别考察了10、20、25、30、40、50 mmol·L-1等不同浓度的磷酸二氢铵溶液(pH 3.5)与甲醇配比时,维生素C、维生素B1与样品中各成分的分离效果。结果随离子浓度的升高其分离度增加,当大于30 mmol·L-1时,分离度降低,最终确定磷酸二氢铵的浓度为30mmol·L-1。将30 mmol·L-1磷酸二氢铵溶液分别调节成2.5、3.0、3.2、3.5、3.8、4.0不同pH的溶液,考察不同pH对分离度的影响,结果确定30 mmol·L-1磷酸二氢铵的最佳pH值为3.2,其分离度为5.7,峰的对称因子在0.95~1.05之间,峰的理论板数在上述条件下相对较高。

从DAD检测得到的紫外吸收光谱可见,维生素C和维生素B1分别在244、246 nm波长有最大吸收,由于利明滴眼液的处方中维生素B1的含量小于维生素C的含量,故选择246 nm为检测波长。

本试验先后采用了3种色谱柱即Alltima C18(250 mm×4.6 mm,5μm)、Alltima C18(150mm×4.6mm,5μm)和Agilent ZORBAX SB C18(250 mm×4.6 mm,5 μm)进行考察,结果均可达到分离度要求,可见此色谱条件对色谱柱无明显选择性。

本试验所建立的RP-HPLC法,可同时测定利明滴眼液中维生素C和维生素B1的含量,方法简便、灵敏、准确,经过方法学考察验证,可以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1]北京市卫生局.医疗单位制剂规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270.

[2]何梅凤,吴 伟,唐细兰,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碘化钾滴眼液中维生素的含量[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11):1619.

[3]成志强,孙成均,黎源倩.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食品和多维片中8种水溶性维生素[J].分析化学,2001,29(9):1068.

[4]Tee ES,Khor SC.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B-vitamins and ascorbic acid in multi-vitamin preparations by reversed-phase HPLC[J].Mal J Nutr,1996,2(2):176.

[5]张 爽,张 华,赵思奇.维生素C稳定性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法的建立[J].黑龙江医药,2008,21(1):26.

[6]Markopoulou CK,Kagkadis KA,Koundourellis JE.An optimized method for th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vitamins B1,B6,B12in multivitamin tablets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J].J Pharm Biomed Anal,2002,30(4):1403.

[7]刘树恒.间接光度法测定药物中维生素B1[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0,46(5):557.

[8]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S].201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896、901.

猜你喜欢

硫代硫酸钠量瓶滴眼液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奶粉中的钙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冰珍清目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雾化治疗干眼并发视疲劳的临床疗效观察
高效液相法测定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中游离硫的含量
0.05%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实验研究
溴芬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氯氮平有关物质
硫代硫酸钠配置时的析硫现象对磷生铁测磷含量的影响
某红土型氧化金矿采用硫代硫酸盐浸出试验研究
普拉洛芬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干眼的临床观察
炎琥宁联合硫代硫酸钠治疗湿疹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