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类研究生的初次就业心理问题探析*
——湖南中医药大学190例医学类研究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2012-12-02

外语与翻译 2012年1期
关键词:医学类就业指导心态

任 婷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000)

医学类研究生的初次就业心理问题探析*
——湖南中医药大学190例医学类研究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任 婷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000)

当前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医类研究生初次就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也日渐凸显,只有加强研究生的初次就业心理调适,改善就业心态,才能提高初次就业竞争力。通过采用问卷调查法、电话访谈法和面谈法对全校190例医学类毕业的研究生进行调查,从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四个层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医学类研究生初次就业心理问题表现出就业心理压力大、心理落差感、盲目感与自卑感、不良就业择业心态等。就目前情况看,应从社会、学校、家庭和医学类研究生自身四个方面对研究生的就业心理状况进行调试,对研究生加强就业指导和心理引导,从而提高其初次就业心理健康水平。

就业;心理;医学;研究生

随着高校由“精英”舞台走向“大众”教育及研究生扩招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生就业优势日渐被就业压力和激烈竞争所取代。作为高学历、高层次、高素质的研究生“三高”群体,就业压力也日趋增大,心理问题随之凸显。本文通过调查并从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四个层面分析医学类研究生初次就业心理现状,提出相应调适对策,将对高校了解医学类研究生初次就业心理需求,缓解其就业心理压力,提高其初次就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医学类研究生初次就业心理现状调查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电话访谈法和面谈法对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届医学类研究生进行初次就业心理现状调查,共发放纸质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90份。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生源地、专业、婚育否、初次就业否、家庭成员和经济状况等;医学类研究生初次就业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从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四个层面包括就业心理压力、就业期望值、就业择业态度、自我发展规划等。结果显示其就业心理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面临初次就业,深感心理压力大

(1)就业心理压力大:研究生教育不断扩招,当前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医学类研究生初次就业过程中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调查显示(见图1)69.5%的学生表示为工作担忧,而23.7%的学生表现出焦虑、紧张情绪,2.6%的学生表示有惧怕感,10.5的学生表示不担心工作问题,4.2%的学生表示无所谓。产生这种担忧的原因与每年社会对医学类特别是中医学研究生的需求有限,尤其在大中城市医疗机构的人员需求已相对饱和下降有关,使医学类研究生遭遇的初次就业瓶颈更为突出。此外,由于存在执医范围的问题,西医院大部分科室限制招收中医学研究生,而就业压力导致中医西化现象发生,使得我校医学类研究生初次就业心理压力更为突出。

图1

(2)社会舆论的压力:调查结构揭示84.2%的医学类研究生毕业时已面临26岁以上甚至“奔三”的年龄;63.2%的学生仍不能完全独立,需要家庭父母给予经济上接济和多方面支持,相对而言许多同龄人已成家立业,生活趋于稳定。这些无形压力和随之产生的社会舆论压力使研究生背负了巨大的心理包袱,尤其对于女性研究生而言,“愁嫁”的家庭问题比工作的压力更大,因此部分女性研究生读研期间选择结婚,导致占总人数2.6%的女性研究生因怀孕而放弃选择工作的机会。

(二)自我价值与社会市场化需求的落差感

虽然研究生大部分具有强烈的精英意识,自我期望值高,但现实的情况是社会市场化需求导致落差感。社会用人单位不仅仅需要高学历条件,更看重拥有专业技能、创新精神、综合素质和工作经验的多面手,多数情况下“外养”与“内修”兼顾、招来即可上岗、诚信敬业的人才倍受青睐。毕业生初次就业往往难以完全达到用人单位的这类需求,出现用人单位“招聘难”与毕业学生“就业难”并存的尴尬局面。正因为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研究生容易产生强烈的心理落差感。笔者曾对省内一知名药企进行毕业生就业情况回访时发现,该企业最渴望的人才为既懂得药学研发,同时又懂设备技术并在计算机技术上有一定造诣的综合型人才,而不希望研究生来企业后还需要花大量时间、人力、物力、财力来重新培养,其中担心培训后人才的流失是企业不愿意投入的重要原因,这种局面导致企业招聘人才时提出更高要求。

(三)盲目感、自卑感与自豪感、优越感并存的矛盾心理

面临初次就业,毕业生即将走入社会,独自承担责任,对未来既憧憬又迷茫,既想尽快经济独立又害怕走入社会。39.1%的研究生因为大龄劣势、缺乏社会经验与心智的不成熟矛盾滋生自卑感;95.3%的研究生为即将将摆脱家庭接济走上经济独立而自豪;此外,研究生内心作为“三高”群体的优越感不减。迷茫感和自卑感、自豪感与优越感并存,内心冲突重重。

(四)研究生个人各种不良就业心态剖析

不良就业心态影响了医学类研究生初次就业心理健康水平,主要的不良心态包括“隐私心理”、“先择业后就业”、“等靠要”心理等最常见的不良心态是“隐私心理”。在调研中笔者经常逐个打电话与毕业生交流,以便及时了解其就业中的困难并督促指导其顺利就业。调查发现42.1%的学生不愿透露个人就业情况,惧怕就业机会的流失,或已有眉目的就业机会被他人抢先等是造成这种不良心态的重要因素。这不仅使自己错失了专业的指导和建议的机会,而且对学校进行及时与准确的就业信息统计带来很大困扰,并直接影响了管理部门在促进就业方面政策的制定。

其次是“先择业后就业”的不良心态。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医学类研究生初次就业50%以上有“先择业后就业”的不良心态。这种心态的最常见表现是,在寻找就业机会时把经济收入和单位性质放在择业考虑的首要标准。数据表明65.8%的学生选择经济发达地区、沿海城市和一些中心城市的单位就业,对于基层和地方医院,即使给出诱人待遇或发展空间仍难以吸引研究生前往就业;仅3.2%的学生有意向去基层;52%的学生选择留校、留医院而不愿意寻找其他就业机会,其中15%的学生等到结果出来早已错过了就业的最好时机,这造成约2%的学生年底都未就业。因此经常见到这样的局面,学校组织研究生专场招聘,虽然学校层面通知到人,并实行优秀学生及就业困难学生推荐和帮扶制度,却常出现面试官多应试者少的尴尬情况。实际上,研究生多数情况下放弃学校专场,而千里迢迢往全国各地投递简历参加面试的就业心态,既浪费时间又浪费财力,并很难取得成功的机会。与本科生多采取相对低姿态寻找就业机会,研究生常有种“高不成低不就”的高姿态,21.1%的研究生手头上拿捏着多个单位不签,不断追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犹豫不决错失良机。

二、医学类研究生初次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扩招政策与用人体制的影响

研究生扩招人数之多,扩招速度之快,配套教育跟不上,势必会造成研究生的教育质量下降,而社会市场需求的发展变化对医学类研究生的要求却越来越高,这是研究生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市场需求,导致心理压力增大。同时,“社会关系网”、“人情世故”影响了医学类研究生就业时应该得到的公平竞争待遇,能够“靠家长、靠导师、托关系”已成为一些研究生的自豪,这使一部分“无依无靠”的研究生失去公平竞争机会,导致心理失衡。另外,用人单位从成本、创造价值角度极力“获取最大利益”,而研究生初次就业急需满足自身生活需求,为建立家庭加砖添瓦,待遇期望值较高,双方相持不下,使研究生产生心理落差感。

(二)学校研究生职业生涯和就业指导体系仍不完善

目前,学校医学类研究生就业指导体系尚不完善。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主要是为本科生就业服务,相对于本科生较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针对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而对于研究生面临就业时的心理疏导更加缺乏。显然,研究生初次就业的不良就业心态和诸多心理问题与缺乏系统的心理引导和就业指导有关。

(三)家庭投入多、期望高,舆论压力大

家庭投入大量财力和时间培养一个医学研究生,这使父母对子女抱有极高的期望值,认为投入要与收入成正比,期望留校、留医院、留大城市,希望子女的工作既体面又挣钱;同时,因担心子女年龄偏大却仍需家庭负担且善未娶嫁,常施加压力。这些使研究生背负了巨大的心理包袱,影响了她们的就业观念和择业心态,导致研究生一方面因亟待解决经济问题、补偿父母,尽快尽孝心的压力而脱离客观实际盲目要求高薪,另一方面因无以面对就业压力和落差感,滋生自卑心理。

(四)研究生自我认识不完善

研究生的自我认识不完善是导致初次就业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不能合理的认识自己,高估自己等能力,盲目要求高薪,执拗要求单位性质和经济收入,加之各种不良就业心态使许多医学类研究生面临初次就业时措手不及、错失良机、甚至遭受失败和拒绝时,不能冷静处理,出现“智商高、情商低”现象。

三、医学类研究生初次就业心理调适及展望

(一)社会应加强研究生就业扶持和引导政策,适度控制扩招比例

社会应完善鼓励就业的系列措施,缓解就业压力,维护市场公平,引导学生积极就业。第一,建立责任明确的研究生就业工作领导制和运行机制,以保障人才竞争的公平公正公开。第二,进一步完善就业政策,加强政策的贯彻落实。鼓励研究生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国家应加大扶持力度,给予更多优待。第三,研究生扩招应适度。高校在扩招时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专业配置。如中医学基础专业就业面较窄,相对就业形势更为严峻,不宜过度扩招。

(二)进一步完善研究生职业生涯和就业指导体系

学校要进一步加强职业生涯和就业指导工作。首先,应进一步加强就业管理和服务体系。如研究生的就业日常工作管理、就业市场的开拓、就业信息和岗位的提供、就业指导工作坊的服务、职业指导服务、毕业生求职面试培训、操作技能培训等等。其次,应加强医学类研究生的职业生涯指导。通过生涯规划课程、职业规划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工作坊的辅导等培养研究生自我规划、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意识。再次,应加强心理健康素质教育。开设就业心理调适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就业心理调适知识,跟踪关注医学类研究生初次就业状况和心理动态,加强心理指导和引导,缓解其就业心理问题。最后,应加强创新创业基础教育。进行创新教育和创业基础教育,增强研究生创新创业意识。总之,学校应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中心,以课程为媒介,将就业指导、研究、咨询、服务和管理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研究生职业生涯和就业指导体系图

(三)研究生要改变观念,积极调整就业心态

医学类研究生应加强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自身就业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创业观。首先,要全面认识自己,包括自己的优劣、兴趣,扬长避短;相信自己的专业技能并合理定位。第二,积极主动的参加学习科研临床实践和社会实践,增强竞争意识和核心竞争力。第三,积极寻求工作岗位,先就业再择业,适时创业,面对失败,不逃避、不否定,不断的调适自己的心理状况,摆正就业心态,及早顺利就业。

(四)继续开拓校友资源,坚定研究生成功就业的信念

成功校友的标志性示范作用对医学类研究生的就业及其心理调适有积极引导作用。我校往届研究生毕业招聘单位,校友是非常重要的资源,许多校友千里迢迢来到母校优先招聘母校研究生。他们的人格魅力和社会影响力是无形的榜样,能增强研究生的心理认同感、自豪感、自信心和归属感,促进其就业的勇气和信心,调整就业心态,学校需要继续挖掘和利用校友资源,有效促进研究生更好就业。

[1]张伟,冯国强.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因素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0):64 -65.

[2]施利.从就业能力的视角看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J].教育探索,2009,(1):129.

[3]郭涛.高校毕业研究生就业状况及简析[J].学术动态(成都),2011,(2).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高等教育解读[S].2010.

[5]刘社建.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前瞻[N].中国教育报,2009-01-14.

[6]王琦,许艳丽.研究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4.

2012-03-01

湖南中医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建设项目;湖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建设项目(11T17)

任婷(1983-),女,湖南湘潭人,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医学类就业指导心态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医学类新闻的撰写原则与技巧
医学类论文中数字的用法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还是“看掐架”心态
对医学类高职高专开设高等数学必要性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