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阅读交流中寻求语文本真

2012-12-01邱逸文

教育艺术 2012年10期
关键词:读书交流老师

邱逸文

让语文课充满文化内涵,让学生书香盈怀,这一直是我由来已久的想法。星期五是学生最激动的日子,这一天要上他们期盼了一周的阅读交流分享课,师生们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相约星期五,即每周五开设,每周一次。

一、相约周五,分事阅读交流

从作为零星的课外活动开始,到今天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教学模式。讲台成为学生展示的平台,交流是社会百科的传递。这个平台以指引阅读、开拓视野为主,以文史明智、提升素养为旨。

阅读交流课连续六年开设,由课外引导进入课堂教学,由教师包办变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由纯文学作品发展为人物传记专题交流、社会新闻评论阅读交流,由日常行为的教室走向公开课的舞台,由随意的教学行为变成有目的的课题引导,其间挑灯夜读来备课,见仁见智共交流,可谓趣味无穷,挑战无限。我坚信,身为语文教师,引领学生阅读是我肩负的责任。

二、回归本真,教师训练有序

语文教学就是由阅读和写作两大块构成。美国学者就阅读和写作进行了大量实验。一个是阅读班,一个是写作班,阅读班就让学生大量读书,作文布置得较少;写作班教师不断地讲授写作技巧,大量练笔。实验测试结果是两个班写作能力相当,阅读班里写作能力普遍更强。写作技巧不完全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建立于学生阅读积累。所以抓住根本,应该是阅读。

阅读了李希贵老师《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中写到《阅读不等于看书》,令我沉思良久,深受启发。他在对美国各所中学做了访问考察后写下此文,令我惊叹国外的中学母语教师对阅读重视程度之深,而在阅读引导上所下的功夫真是细微具体,令人敬佩。阅读不等于看书,阅读要质疑,要思考,甚至可以猜测、假想,然后才能有感悟、体验,这样的效果,仅仅靠“看书”是无法达到的。

当孩子开始阅读的时候,教师可不能坐视旁观,必须通过问题探究来引导阅读。特别要注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通过询问、指导、解答、鼓励等方式,走进孩子们的阅读世界。李希贵老师介绍的教学流程就是分三个程序由浅入深地阅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分成阅读小组,共同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体验,交流不同的想法。教师要帮助学生挑选合适的图书,并鼓励学生写好阅读记录。这些具体可行的做法值得我借鉴,由此我也开始了阅读交流课的实践探索。

兰、兴趣为题,强化阅读监督

阅读需要引导。而不是一句命令。爱你就要了解你,在亲近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引导学生。如果你和儿童谈论《喜洋洋和灰太狼》,他一定和你有说不完的话;如果你和半数高中生谈论斯蒂芬妮·梅尔的《暮光之城》,她一定视你为朋友;如果你遇到了一个“韩寒”迷,最好先读读韩寒的作品再做发言。

阅读首先需要教师引领。教师可以率先为学生开设阅读交流课,再放手让学生主持并组织阅读交流。课堂内容多以学生关注的话题展开,话题有名人传记的影响、以“梦想与现实”为内容谈阅读体会、探讨斯蒂芬妮·梅尔《暮光之城》流行的原因、周国平作品探讨、电影文学的艺术魅力、如何看待青春文学,等等。

其次要有阅读监督体系,通过学生撰写读书感想、总结阅读课的反思、设计阅读问题、定期开展读书问卷调查等手段来督促学生。在对实验学生所做的调查是,在教师引导下每学期学生平均可阅读10本书,最多的学生可达到30多本,最少的学生也能达到6本。如今学生写作言之有物,视野也变得越发开阔。最可贵的一点是,学生在这种开放鲜活的课堂里,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表达流畅生动,态度自信大方,思想渐趋理性。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阅读交流课的教法,不断总结反思得失。这样的教学方式,首先要求教师自身有较大的阅读量,教师引领起着重要的作用,读书就成了备课的一项任务。教师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和学生交流阅读周国平哲理散文《人生哲思录》、《人文讲演录》、爱默生的《爱默生人生十论》、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生活在别处》、马克·奥勒留的《沉思录》、乔斯坦·贾德的《苏菲的世界》、曾子墨的《墨迹》以及毕淑敏的散文作品,学生纷纷买书效仿阅读。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仅仅阅读文学作品是远远不够的,我在网上邮购了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美学原理》等一套美学著作、“百家讲坛”系列书籍、传统文化研究著作等;教育学与心理学是密不可分的,仔细阅读了高校心理学专业书籍《心理学与生活》。读书交流课构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氛围。开设这样的课,对教师自身始终是一种挑战,你不知道互动时将会出现什么观点,教师是主持人,是引导者,是杂家,需要游刃有余地控制课堂,需要快速应变的教学智慧。

四、方法引领。指导有章有法

阅读交流课的开设带来了一系列良性效应,学生写作水平有了质的飞跃,阅读理解水平也有很大提升。面对着一群阅读疯狂的学生,我一次次感到青春的激情。

学生以此为榜样,广泛阅读书籍,阅读教学模式还将会进一步完善,引导更多的老师和学生进行读书实践。我的阅读教学也逐渐形成了清晰的三步骤:高一是疯狂阅读,形成头脑风暴,广泛阅读;高二是理性阅读,形成思辨能力,方法引导;高三是鉴赏阅读,形成鉴赏能力,专题对话。

我逐步完善了阅读交流课的结构。分成阅读小组,鼓励学生之间分享各自的阅读体验,交流不同的想法。对可能有阅读障碍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要在小组合作中阅读,共同讨论、分享收获。特别是对大家遇到的不同问题,必须提出来,以求得解决。形成了如下阅读课交流过程:首先叙述书的来历,交代阅读原因;其次概述书的内容,提及作家影响;再次鉴赏文学价值,分析表现技巧;最后畅谈个人感受,点明思想启迪。

叙述书中的内容,尽可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出来。接下来设计一些问题。最后要求学生打开阅读记录本,写下时间,然后思考;你今天学到了上次没学到的什么?你今天真正感受到的乐趣是什么?

五、阅读回音,追求终身发展

提升学生阅读能力需要教师不懈坚持,沉下心来,和学生一起不断提升素养,修炼自身的鉴赏能力。阅读交流课受到了家长学生的欢迎,鼓励的话语成为了我继续探索的动力。一位家长打来电话,“孩子上高中爱上读书,性情变得沉静了,不象原先那么躁动。都快期末考试了,孩子还看课外书看到一两点,端着周围平的书直叫好,老师能不能劝劝孩子别再看了。”已毕业的学生留言,“老师,每次阅读交流课后,你推荐的书就在班里普及。家里书柜上有三分之一的书都是老师推荐的。就要说再见了,很多都已淡忘了,永远忘不了的是老师带领我们阅读了那么多的好书。您让我懂得文学,语文课给予我享受。您用最柔软的心教我成长,用深邃的思想引领我成熟。”在全市高中语文教学研讨会上,同行们纷纷予以肯定与赞许。

语文教师很大程度上是学生丰富情感的催化剂,是思维活跃的助推器。当学生阅读积累到丰富的程度时,你会感受到学生思维的灵动、探究的深入,甚至远远超出了教师的理解水平。如此鲜活的课堂,成为学生心中最美的一道回忆,让他们多年后还记得语文课,还记得他们读过的那些好书,何乐而不为?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克拉玛依市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读书交流老师
如此交流,太暖!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我们一起读书吧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