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机电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研究

2012-12-01卢亚平宋天麟

职业教育研究 2012年9期
关键词:实践性机电应用型

卢亚平 宋天麟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江苏 苏州 215325)

应用型本科机电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研究

卢亚平 宋天麟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江苏 苏州 215325)

对机电一体化特色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建设与改革存在的问题,本文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与总结,尤其是对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作了重点探讨。

应用型本科;机电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能力培养

高等教育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就必须加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机电专业,随着柔性制造系统、先进制造技术以及有关边缘科学知识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如何在现代教育环境下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是摆在每个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科技的应用能力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而大学是培养知识与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如何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知识、有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以适应行业、企业及地方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是制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计划的首要问题,而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环节。

培养目标与专业定位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及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社会对应用型本科机电专业所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以及能力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此,应对应用型本科机电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科学、规范的制定。机电类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应用方法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从事机电及相关领域内的设计制造、开发、技术应用与改革、运行管理及营销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同时,机电类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应面向行业、企业,按企业现代化生产及技术工程师岗位群的要求,懂设计、会操作,能承担设计向制造的转化、技术应用与改革、运行管理及营销等方面的工作。

机电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应以专业技术知识为主线,以实践性课题为核心,对实践型教学环节中所遇到的问题从理论方面来分析,使实践性教学过程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只有在实践活动中发现了问题,遇到了自己没有办法克服的困难,才会从理论上去寻找答案,去积极探索,并试图按照理论提供的思想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一旦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现理论失去效力时,就会促使其创新,进而激发其强烈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

(一)实践性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目前,不少高等院校在实践教学方面普遍存在硬件建设不到位、软件跟不上等问题,与国家提出的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相去甚远。

实训基地的硬件不足 我国一些高等院校多数为20世纪90年代后新建或改建的院校。其中,大部分是由专科学校、职工大学、教育学院、中等专业学校通过升格而来的。这些学校原有的办学条件是按中专或成人教育目标的要求配置的,显然与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有一定差距。又恰逢高等教育迅猛扩招的时期,高等院校实践教学建设跟不上学校发展的速度,以至于实验室设备老化、陈旧,数量少,实验实训开设率较低,由此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毕业后还要花大量时间接受岗位培训。

软件建设跟不上 这里的软件是指高等教育中的课时、目的、内容、教学组织、要求与考核等实际环节。学校存在软件跟不上的原因主要有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专业设计不尽合理、对用人机制和市场机制了解不够等。对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的各门课程知识考虑不够,从而影响实践教学功能和作用的发挥。有些高等院校的实践教学管理较为松散,没有建立一整套关于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和相应的质量管理与评价体系,实践教学的管理全凭指导教师的责任心。

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存在问题 一些学校没有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考核办法,或没能真正落实;对实践教学的要求与培养目标存在偏差;学生本身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没有应有的压力和自学能力,因而实践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以及课程整合方面存在问题。

(二)加强实践教学采取的相应对策

加强硬件建设 硬件是基础,必须充实。学校应根据开设专业的实际需要加大投资力度,并且进行全面规划,分步实施。要突破只限于感性认识的旧模式,建立有利于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新模式。优化配置硬件资源,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已有设备的使用效率。争取政府相关资金扶持的同时,与企业走产学合作之路,利用企业的设备和真实的现场实施现场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另外,学校之间可进行合作,共建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充分发挥硬件设施的作用。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 硬件设施配备加强了,就必须让硬件充分发挥作用,对实践教学进行严格、科学管理,可以从以下几点做好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1)建立以实训中心为核心的基地,可以成立实训中心,采用集中管理模式。学院各类实验室、实训中心(室)、车间等可按专业大类组建校内实训基地并归属实训中心,实训中心统筹安排实践教学计划,使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实训中心实行全天开放式运作模式,除了向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之外,也可面向社会开办有偿服务项目。这样,可使实训中心从单一的实训,向技术开发和推广方面拓展,实现教学、生产与社会培训有机结合。(2)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采取从企业或社会上的其他部门中选聘优秀工程师、技师、管理人员到学校担任指导教师或专、兼职教师的办法。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关技能考核等级证书。同时,组织“双师型”教师编写具有较强针对性、实用性的实训教材及实训指导书,把国内外最新知识、最新技术和最新工艺,充分融入教材和新的课程体系中,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3)将职业精神教育融入实践教育过程,以便让学生在就业时赢得主动,毕业后能够习惯企业的工作。具体来说,要实现校内实践基地企业化,实行严格的8小时工作制和上下班制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一开始就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现代工业精神熏陶和严格的职业素质教育。

改进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 实践教学的考核是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要制定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及实践成绩评定办法等实践教学制度,确保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把实践教学的考核与考取从业资格证书相结合,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开发人力资源、开拓人才市场,以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就业。

应用型本科的实践性教学模式设计及其应用

以下具体介绍我院机电专业四年的课程安排及其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

(一)课程体系安排

我院机电专业在设置课程方案时,考虑到该专业综合性、多学科的特点,主要分为三大类课程:普通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实践课程。其中,实践课程环节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一般院校的实践课程。应用型本科教育必须将实践环节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其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形式:课程内进行(课程实验);短期集中实训(为期1~ 2周的实训);长期实训 (3~4周以上实训)。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模块,共38周,如表1所示。

表1 实践教学环节科目安排表

(二)实验实训室建设

我院实验、实训室建设贴近生产实际,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实验设备、设施先进,目前,已建设成为教学、科研、生产、培训相结合的多功能实践基地,也成为中职教师培训及高级工、技师培训中心,职业技能训练中心及苏州市职业技能鉴定所。整个实训楼拥有60个实训室,仪器设备总值4000余万元人民币。其中,机电专业实训室有金工车间、电子、电工、机械设计、液(气)压、传感器技术、加工中心、柔性制造、机电创新等。

经市劳动局批准,成立了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职业培训中心,职业培训范围:数控高级工、电子高级工、电工高级工,涵盖了学院招生的所有工科专业。截止到2010年6月,在职业技能鉴定所参加职业技能考评的考生达8000人左右。同时,与杰和兴精密模具有限公司建立了产学合作关系,公司为我院提供了3台加工中心。与浙江中控共建了DCS实训基地。在仪器设备的添置方面,应用技术学院注重能提高专业技能和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的精、大、贵设备,如加工中心、过程控制系统、柔性制造系统等。

(三)实习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了多个校外实习基地,密切联系学校与企业的关系,加强学生实践环节的培养,使人才培养能够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有助于学生了解企业、适应企业环境及要求,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与技能,而企业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有利于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丰富工程实践经验、较高工程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此外,要使实训基地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还需要有一支过硬的实验设备维护人员。

任何理论知识都来源于实践,理论知识也只有同社会的经济、政治、科学、文化发展的实践相结合,才能得到强化并真正发挥指导作用,造福于人类。高等院校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地方,实践教学活动对加快学生的社会化过程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注重学生实践性教学环节是社会科技发展的需要。通过对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毕业生的走访和企业的信息反馈,证明应用型本科机电专业培养出的人才是有较强动手能力的,是深受企业和社会欢迎的,能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求。这些信息反馈说明应用型本科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方案是正确的,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丁中建.应用型大学生培养的几点思考[J].滁州学院学报,2010(3).

[2]须善荣.论高职教育中的实践性教学环节[J].职业技术教育,2002(25).

[3]刘桂花.浅谈高职院校大学生能力的培养[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

[4]哈焱.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质量[J].宿州学院学报,2010(4).

[5]全国高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全国高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案例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6]庞丽.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模式建构探索[J].广西教育,2010(27).

[7]陈旭东,陈伟君,罗予东.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0(5).

卢亚平,男,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实验师,研究方向为应用型人才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培养与管理。

宋天麟,男,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机电一体化。

□有话职说

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比只有一种知识和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

——泰勒

G718

A

1672-5727(2012)09-0115-02

猜你喜欢

实践性机电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简述机电自动化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高速公路站级机电维护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为何与何为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