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论治结合耳穴埋豆治疗老年失眠疗效观察
2012-12-01李艳李杰
李 艳 李 杰
(1.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郑州 450000;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 100700)
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1]。失眠是目前社会中非常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失眠会引起抑郁、焦虑、恐惧等心理,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并能够加重或诱发胸痹、心悸、头痛、眩晕、中风等病证。顽固性失眠会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并形成对镇静催眠类药物的依赖,而长期大量服用镇静催眠类药物又可引起医源性疾病。
我国规定年龄大于60岁为老年人,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的失眠者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2]。因此,临床上需要加强对老年失眠患者的治疗和调护,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耳穴埋豆是根据人体脏腑经络与腧穴分布之间的密切关系,通过刺激耳廓上的相应穴位达到调理脏腑、平衡阴阳、疏通经络等功效。我们使用中药汤药外加耳穴埋豆法治疗失眠,该方法具有疗效持久、副作用小等特点,且易于被患者所接受。在临床上用此法治疗失眠5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失眠患者为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来我院老年病科住院的失眠症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72岁~90岁,平均65.73±6.34岁,病程半年~18年,平均7.34±5.68年。治疗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62岁 ~87岁,平均66.48岁 ±6.59岁,病程 1~20年,平均 6.98±5.47年,2组年龄、性别、病情等情况均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与排除标准
诊断标准: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 3 版)(CCMD-3)[3]中失眠症的诊断标准:①几乎以失眠为惟一的症状,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入睡、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等;②具有失眠和极度关注失眠结果的优势观念;③对睡眠数量、质量的不满引起明显的苦恼或社会功能受损;④至少每周发生3次,并至少1个月。排除标准:①符合以上诊断标准;②排除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导致的继发性失眠;③就诊前5d~7d未服用任何镇静安神药。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用中医辨证论治结合耳穴埋豆法治疗,具体如下:(1)中医辨证论治.参照《中医内科学》第七版教材结合临床进行辨证论治:①肝火扰心证。症状为不寐多梦、烦躁易怒、目赤口苦耳鸣、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治宜疏肝泻火、镇心安神,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9g,车前子、当归、柴胡、栀子、生地各10g,生龙骨、生牡蛎、珍珠母各30g,甘草6g等;②痰热内扰证。症状为心烦不寐、头重目眩、胸闷脘痞、嗳气、厌食吞酸、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化痰、和中安神,方选温胆汤加减:陈皮、半夏、枳实、竹茹、黄连、栀子各10g,生龙骨、茯神、生牡蛎、珍珠母各30g等;③心脾两虚证。症状为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头晕目眩,倦怠乏力,腹胀便溏,面色少华,舌红、苔薄白、脉细无力。治宜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方选归脾汤加减:黄芪、酸枣仁、茯神各30g,党参、远志、当归、龙眼肉、白术各10g,木香、灸甘草各6g等;④心肾不交证。症状为心烦不眠,心悸多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少津,耳鸣健忘,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降火、交通心肾,方选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加减;⑤心胆气虚证。症状为虚烦不寐,多梦易醒,胆怯心悸,遇事易惊,倦怠乏力,气短自汗,舌淡、脉细弦。治宜益气镇惊、安神定志,方选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龙齿、珍珠母、酸枣仁各30g,茯神、石菖蒲、柏子仁各15g,知母、川芎各12g,炙甘草6g等。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留汁混匀约400ml,分早晚2次服用;(2)耳穴埋豆治疗。选穴:皮质下、神门、交感、心、肾、脾、内分泌。操作方法:选1名经过专门训练的护士操作。患者取坐位,用耳穴探测仪或火柴梗找出穴位压痛点。用75%酒精常规局部消毒,把王不留行籽贴穴(长约0.5cm宽约0.5cm的医用胶布固定在所选穴位上)。用拇指和食指对压所贴耳穴,手法由轻到重,使患者产生酸麻胀痛感,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4~5次,每次每穴按压3min~5min。5d换贴1次,4次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
1.3.2 对照组 给予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阿普唑仑口服治疗,每天剂量0.2mg~1.2mg,睡前30min服药。
1.4 观察指标
2组治疗前后睡眠状况采用PSQI问卷量表,包括睡眠质量、日间功能、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效率、催眠药物,每项按0~3等级计分,总分0~21分,等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
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在6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者;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者;有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3h者;无效:治疗后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反加重者。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运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2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
治疗组在治疗8周后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和睡眠时间单项目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治疗前后PSQI各项目评分及总分比较
3 讨论
失眠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会引起人的全身不适、反应迟缓、疲劳感、焦虑不安,影响最大的是精神方面的,严重者会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焦虑症等功能性疾病,并影响身体各个系统疾病,如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失眠常用的临床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5]。
失眠属中医学“目不暝”、“不得眠”范畴,并认为失眠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其他病证的影响,如咳嗽、腹满等,使人不得安卧;二是气血阴阳失和使人不能入寐。耳穴治疗失眠是通过耳穴的刺激,引起大脑网状系统的正常有序化激活和抑制,从而使病理性的睡眠状态向正常的生理性睡眠转化[6]。中医辨证论治失眠症具有有疗效好、操作方便、副作用少等优点。有研究显示,耳穴辨证施治贴压对改善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促进作用[7]。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患者在口服中药治疗的同时配合具有中医特色的耳穴埋豆法治疗,能更有效地治疗患者的失眠症,提高睡眠质量,且患者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共识专家组.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共识专家共识(草案)[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2):141-143.
[2]李锲,王兰香.中老年人失眠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1):42.
[3]余志刚,刘金鹏,刘军,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J].3 版.临床使用情况调查,2007,17(5):312-313.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0-23.
[5]Chevreuil C,Polard E,Gicquel G,et al.Pharmacologic treatment of insomnia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ic patients[J].Therapie,2010,65:1-12.
[6]李晓杰,毕丽萍.辨证运用针灸家耳穴治疗失眠证133例[J].时珍国医药,2007,3(18):678.
[7]皮衍玲,王翔宇,杨震,等.耳穴辨证施治贴压对失眠症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2012,27(1):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