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院160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2012-12-01唐俞芳
唐俞芳
(昆山市中医医院,江苏 苏州 215300)
药物的普遍应用,使得药品不良反应(ADR)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据调查,我国住院患者有5%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其中有1%的患者属于严重的不良反应。ADR已经成为用药安全不得不重视和探讨的问题,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应该逐步在临床实施,并且得到有效的应用才是关键所在。合理用药是药品使用的基本条件,安全、有效、适当的在临床使用药物,并且能符合患者的经济要求,才是临床用药合理的表现[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8月至2009年6月住院及门诊患者用药过程中收集的ADR有效报告160份。
1.2 方法
按患者性别、年龄、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给药途径、ADR类型和临床表现等分类统计和分析。
2 结 果
2.1 ADR与性别、年龄的关系
在160例ADR中,男,65例,占总人数的40.6%;女,95例,占总人数的59.4%。年龄在5~80岁,50岁以上的患者,ADR报告总人数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见表1。
表1 发生ADR患者的年龄分布
2.2 收集的所有ADR报告,按引起的药物种类统计,主要以抗菌药物和抗肿瘤药物为主,见表2。
表2 引起ADR的药物种类统计
2.3 不同给药途径引起的ADR 160例不良反应中,通过静脉给药155例(占96.88%),口服给药5例(占3.12%)。
2.4 上报的所有ADR报告统计中,上报数量较多的科室为肿瘤外科,上报的所有ADR报告统计中,上报数量较多的科室为肿瘤外科48例(占30%),肿瘤内科19例(占11.9%),门诊输液室24例(占15%),见表3。
表3 ADR上报科室统计
2.5 ADR影响的系统及临床表现
160例不良反应中,主要以皮疹和胃肠道反应为主,皮肤及附件损害112例(占70%),见表4。
表4 ADR影响的系统及临床表现
3 讨 论
3.1 研究的160例ADR报告中,50岁以下的年龄段的ADR人群相当,50岁以上的人数占35%。这主要和老年人自身的生理特点有关。老年人的肝、肾功能较年轻人减退,对药物的代谢和清除速率减慢,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增大,用药安全问题明显。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该结合老年人和小儿的生理特点,提高用药安全的意识,加强用药安全的监测[2],以免发生用药安全事件。
3.2 收集的所有ADR报告,主要以抗菌药物和抗肿瘤药物为主,这与我院目前抗感染药物品种多、使用率高有关。同时,药物剂量偏大,用药时间偏长,也是导致ADR发生率增多的因素。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仅次于抗菌药物,这可能与我院目前肿瘤患者逐步增多和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比较明显且重视有关。我院中药注射剂基本能做到单独配伍,较以往使用更为规范。从收集的ADR报告来看,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以往有明显降低。
3.3 从给药途径来看,静脉注射发生ADR的人群最多,静脉给药具有疗效快、血液浓度迅速升高,但是由于静脉给药无肝脏首过效应,发生不良反应较快,且较难处理。另外,与静脉给药的配置、药物浓度、稀释液的pH值、温度、药液的放置时间、滴注速度等密切相关。
3.4 160例ADR报告中,发生不良反应居于首位的是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这主要是因为当药物发生不良反应时,首先表现在皮肤,其次为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另外,皮肤发生不良反应易于观察,患者易感性强也相关。
通过对我院160例不良反应的患者分析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各种因素有关,如机体方面因素:年龄、性别、疾病因素、精神因素等相关,另外,与给药途径、药物剂型相关。临床医师在用药过程中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同时注意患者的年龄差别,尤其是老年人和小儿的用药,促进患者的依从性,使药物合理、安全、有效的利用。通过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收集、汇总、分析,更好地避免、减少药物对治疗不利的一面,更多发现药物潜在的毒副作用,为临床提供用药参考,促进规范、合理用药,确保患者得到安全、有效、合理的药物治疗[3,4]。
[1]胡明礼.药师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中的作用[J].安徽医药,2007,11(3):260-261.
[2]谢金洲.药品不良反应与监测[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58.
[3]张碧华,高素强,傅得兴.北京医院2004-2007年中成药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301.
[4]杨伟.老年住院患者128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4):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