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观察
2012-12-01涂三英
涂三英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5)
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大脑非进行性脑损伤,为儿童期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症状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语言听力障碍及关节脱位等。由于其症状复杂,并发症多,给临床治疗造成一定的困难。目前,小儿脑瘫已经成为众多医务工作者关注的医学界难题。我院神经内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脑瘫,较单纯西药组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3例CP患儿,其中男49例,女44例;年龄2个月~8岁;痉挛型46例,手足徐动型11例,共济失调型8例,肌张力低下型9例,混合型19例。患儿诊断参考小儿脑瘫座谈会制定的诊断标准[1]。将上述患儿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A组,47例)和单纯西医治疗组(B组,46例)。经X2检验,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分型、病情等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单纯西医治疗组:①药物:脑复康片(0.8g/次,3次/d)、复合B族维生素片(2片/次,3次/d),对伴有癫痫者口服卡马西平(20mg/(kg•d));②常规高压氧。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单纯西医治疗组治疗基础上配合功能训练、针灸与按摩。①功能训练(PT、OT):采用Bobath和Vojta法,1次/d,20 min/次,连续治疗3个月。②针灸[2]:主穴:百会、四神聪、头维及头皮针的运动、平衡区等;配穴:上肢瘫取曲池、外关、合谷;下肢瘫取环跳、足三里、阳陵泉、悬钟;尖足取解溪、太溪、昆仑。1次/d,连续治疗2个月。③按摩:头部及四肢穴道为主进行推、揉、拿、点、叩、捏等手法治疗,1次/d,20 min/次,连续治疗3个月。
1.3 疗效标准
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行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和智能测定,疗效判定采用尼莫地平法[3]。疗效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显效:疗效率>50%;有效:疗效率≥20%;无效:疗效率<20%。[(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行t检验,计量资料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两组均于全部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4%显著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的73.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研究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7例中治愈40例,治愈率达85.11%,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的有效率56.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无效仅有2例,无效率为4.26%(2/47),显著低于单纯西医治疗组的30.43%(14/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10.64(5/47)和17.39 (8/46),虽单纯西药治疗组高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2.2 不良反应
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出现腹泻、腹胀等轻微不良反应,但患者均能够耐受,治疗结束后未进行任何处理症状逐渐缓解消失。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3 讨 论
小儿脑瘫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和运动控制障碍,而累及患儿的整体功能,为儿科临床较常见致残性疾病,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负担,但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最大程度减轻残疾程度,减少残疾率,获得满意疗效,成为目前治疗该病的关键。
目前普遍认为,脑瘫存在不同程度的大脑缺血缺氧改变及脑细胞损伤。同时研究表明,脑瘫患儿脑组织坏死区周围尚存在着相当范围的可逆性损害区,此处脑组织苍白、水肿,血管形成血栓,管腔变细,血液供应不足,导致脑细胞丧失功能,但尚未坏死[4]。本研究中脑复康与常规高压氧可改变脑微循环与代谢,营养脑细胞,改善大脑缺血缺氧状态,恢复由于微循环障碍导致低代谢丧失功能的神经细胞功能,恢复临床语言、运动功能及智力等。此外,脑复康可作用于大脑皮质,具有激活、保护和修复神经细胞,而B族维生素为多种辅酶的重要组成成分,具有促进代谢和营养神经的功效。同时我们不难看出,单纯上述西医疗法治疗小儿脑瘫虽取得一定的疗效,但疗效有限。
中医理论认为脑瘫属“五迟”、“五软”、“痴呆”、“痿证”等范畴,病因乃先天禀赋不足,或肝脾肾虚或瘀血内阻所致,其病变在脑。中医针灸、推拿按摩、功能训练等疗法,可刺激大脑皮层相应运动区,改善局部血液供应,促进脑细胞的功能代谢,恢复临界细胞的功能。将中医学的整体观和西医学的局部治疗相结合,通过物理、药理以及穴位作用,以达到疏通经络、调理机体功能的作用。目前大量文献报道针灸、推拿按摩、功能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的显著疗效。
本研究采用目前最具代表性PT、OT功能训练,通过利用诱发带的压迫刺激,诱导产生反射性移动运动,促进正常反射通路和运动,抑制异常反射通路和运动[5];针刺对全身各器官的功能都具有良好的双向调节作用,且能调节脑电活动,改善颅内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调节血浆中神经递质含量,提高肌力,平衡肌张力;推拿按摩具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脑组织的血氧供应量,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促进患儿的运动功能和智力发育的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营养脑组织细胞的西药辅以针灸、推拿按摩、功能训练等疗法,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纯西医治疗(P<0.05)。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促进脑瘫患儿康复,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1]林庆.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J].中华儿科杂志,1989,27(3):162-164.
[2]贺晓梅,孟晓慧.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脑瘫102例[J].光明中医,2006,21(12):87-88.
[3]胡香玉,刘欣.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45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09,1(4):330-333.
[4]陈恩利.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伴智力低下2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0,2(4):351-353.
[5]刘利平.冠状动脉心肌桥32例的临床和心电图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12):1091-1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