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脑钠肽的影响
2012-11-30丁泳
丁 泳
(浙江省绍兴市中医院,浙江 绍兴 31200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80年代以来提出的诊断概念,它涵盖了Q波心肌梗死、非Q波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心血管临床的急危重症,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丹红注射液目前已成为用于心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之一。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确切疗效已有大量报道,然而丹红注射液对ACS患者的血浆脑钠肽(BNP)影响研究较少。笔者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ACS,并观察其对BNP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5月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80例,西医诊断标准参考《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1]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2]。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心血瘀阻证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 42~81 岁,平均(66.50±7.10)岁;对照组30例,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 43~78 岁,平均(65.90±7.30)岁。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包括口服拜阿司匹林片100mg,每日1次;美托洛尔片25~50mg,每日2次;阿托伐他汀片20mg,每晚1次。入院7d均输注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7d后改单硝酸异山梨酯片20mg,每日2次。治疗组入院24h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丹红注射液40mL静滴,每日1次。两组均以14d为1疗程。14d后测定血浆BNP质量浓度。
1.3 疗效标准[3]显效:症状消失,心电图正常或仅留有病理性Q波存在,ST段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到发病前状态,血清心肌酶或肌钙蛋白复查正常。有效:症状基本消失,心电图ST段恢复>0.05mV,心肌酶等恢复正常。无效:症状减轻,心电图ST段恢复<0.05mV。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结果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BNP质量浓度比较 见表2。结果示两组治疗后BNP质量浓度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BNP质量浓度比较(ng/L,)
表2 两组治疗前后BNP质量浓度比较(ng/L,)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 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0 285.51±33.74 42.49±9.01*△对照组 30 280.48±32.96 70.24±13.94*
3 讨 论
研究表明,BNP是主要由心室分泌的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作用于利钠肽A受体,通过cGMP介导,起到排钠、利尿、扩血管、抗肾素、抑制有丝分裂的松驰作用。对ACS患者BNP质量浓度升高的机制,有学者认为ACS时严重或频繁心肌缺血会引起短暂左室功能不全及充盈压升高,刺激BNP合成和分泌,也有学者认为,心肌缺血即使没有左室功能障碍,也会引起BNP升高,都说明缺血是BNP释放的重要启动因子。有研究表明,BNP对于ACS的诊断、治疗、预后预测及效果评估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4]。
ACS属于中医学“胸痹”范畴,其病位在心,与肝、脾、肾关系甚密,致病因素多与心肝脾肾虚,痰浊瘀血阻滞,脉络不通有关。《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夫脉者,血之府也……涩则心痛”。其病机为瘀血痰浊,阻碍心脉,导致心脉不通,不通则痛。治疗上以活血化瘀为主,兼以益气、温阳等。丹红注射液主含丹参与红花。二药合用,作用相加,驱邪而不伤正,共奏活血通络,祛瘀生新之功。研究表明丹参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减轻血细胞聚集,加速血流等作用;红花能有效提高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延长纤维蛋白血栓形成时间,显著改善血液流变性,并且能显著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肌的血液供应。故丹红注射液具有明显的活血通络、抗心肌缺血作用,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缺血心脏的功能,同时具有抗凝、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以及降血脂等作用。因而,能迅速缓解胸闷、心悸、气短、心绞痛等症状。本研究表明,与常规治疗相比,丹红注射液能更好地降低血浆BNP质量浓度,提高临床疗效,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710-725.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6):409-4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8-73.
[4]傅燕琳.NT-pro-BNP在治疗ACS中的应用和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0,4(5):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