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手法对家兔穴区组织损伤的形态学观察

2012-11-29李孟汉郭茂娟汤德安朱鹏州周龙飞裴启秀周桂桐

天津中医药 2012年6期
关键词:行针家兔手法

李孟汉,郭茂娟,汤德安,朱鹏州,周龙飞,裴启秀,李 飞,周桂桐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

针灸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科学和文化的瑰宝,其积淀丰厚,内涵深邃,基础广泛,疗效显著[1],在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学科发展思想,使针灸学科的医疗、教学和科研等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2]。针刺是一种刺激手段[3],过度的刺激可以造成机体的损伤,如提插、捻转针刺手法用力不当会造成穴区皮下组织损伤,对周围神经干大幅度的刺激会使神经支配区域的肌肉无力,神经分布区可出现感觉麻木等[4]。为探讨针刺的安全性,笔者以实验性家兔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针刺手法对肌组织和神经组织的损伤。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与仪器 福尔马林液(天津市瑞金特化学品有限公司);Masson三色试剂盒(广州市俪科贸易有限公司);华佗针灸针(0.30 mm×40 mm)(苏州医疗用品厂);光学显微镜(Leica DM3000);DM3000显微镜数码摄像机系统。

1.2 动物与分组 纯系日本大耳白兔,雄性,体质量(1.7~2.0 kg),北京科宇动物养殖中心提供,饲养于天津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普通饲料(天津市武清区科达养殖中心提供)。普通饲料适应性喂养2周后,36只家兔编号为1—36号,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提插针刺组、捻转针刺组、提插捻转复合针刺组,每组9只。实验前对操作者针刺手法进行培训,使频率和幅度保持一致。

1.3 选穴与干预方法 穴位选取足三里,位置参考《实验针灸学》[5],取家兔小腿背外侧上1/5折点处,约当腓骨头下1.2 cm,胫骨嵴后1 cm。为保持针刺深度相同采用穴位透刺,即足三里透阴陵泉。以手感到透过的穴位皮肤下有突起为度,勿使针尖刺透皮肤。每日9时~10时进行针刺。针刺频率每日1次,共10 d。具体方法为:经过培训的两人配合操作,将家兔于兔台固定后,每只家兔左右下肢足三里处同时针刺。针刺手法的>幅度和频率参考《针灸学》教材[6],选取中度刺激量,3种行针手法产生的刺激相同。提插组提插幅度0.5 cm,频率每分钟90次;捻转组捻转幅度180°,频率每分钟90次;提插捻转复合组提插幅度0.5 cm,捻转幅度180°,频率每分钟45次。行针时间:1 min。留针时间30 min。对照组与针刺组实施时间、同等条件抓取,但不实施任何针刺干预,共抓取10次。

1.4 观察指标及方法 光镜下观察穴区组织病理学形态;计数穴区组织浸润炎细胞数量。于第11天10时注射空气处死所有家兔,取家兔双侧足三里处组织约1 cm×1 cm×1 cm大小,迅速固定于福尔马林溶液中,石蜡包埋后切片(5 μm),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素(HE)染色和Masson染色,树胶封固,每组有18个标本。光镜下,观察穴区组织损伤特点:由专门技术人员在400倍视野下,通过网格计数装置,随机选取4个视野,计数每个视野下的炎细胞数量,取平均值作为每张切片的炎细胞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方差不齐,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两两比较采用Nemenyi法,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动物数量分析 实验过程中无动物意外死亡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动物脱失,36只家兔全部纳入结果分析。

2.2 针刺组穴区炎细胞数量比较 提插组、捻转组、提插捻转组炎细胞较多,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 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

表1 各组切片炎细胞数比较(±s)Tab.1 Comparison of inflammatory cell infiltration among the groups(±s)个

表1 各组切片炎细胞数比较(±s)Tab.1 Comparison of inflammatory cell infiltration among the groups(±s)个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切片数 炎细胞数量提插组 187.5139±2.37*捻转组 187.4722±2.66*提插捻转组 187.2361±2.77*对照组 180.8194±0.35

表2 各组切片炎细胞数两两比较秩和检验Tab.2 Comparison of inflammatory cell infiltration among the Groups(Rank Sum Test in Nemenyi Method)个

2.3 HE染色下各组穴区组织形态学变化

2.3.1 肌组织的形态变化 对照组肌组织形态正常,结构清晰,排列规则,无坏死和损伤变性,横、纵切面可见肌纤维粗细大小一致,横纹清晰,肌组织内无出血、炎症改变,见图1A。

提插组、捻转组、提插捻转组针刺区域肌组织呈炎性改变,有肌组织坏死,被大量中性粒细胞代替,可见部分肌细胞内有炎细胞浸润灶,或炎细胞呈弥漫散在肌细胞间,并可见成纤维细胞增生。三组组间差异不大,见图1B、图1C、图1D。

2.3.2 神经组织的形态变化 对照组神经纤维排列整齐,无明显炎细胞浸润,神经外膜和神经束膜下无出血。神经内无撕裂、神经细胞排列密集,见图2E。

提插组、捻转组、提插捻转组部分神经纤维排列紊乱、断裂,见图2F。神经鞘膜撕裂,神经组织周围有炎细胞浸润和出血,见图2G、图2H。提插组神经损伤最轻,捻转组和提插捻转组出现的神经损伤较多,程度也较提插组重。

2.4 Masson染色下各组穴区组织形态学变化

2.4.1 肌组织的形态改变 Masson染色下胶原纤维、黏液呈蓝色,肌组织、神经细胞呈红色,胞核黑蓝色。

对照组肌细胞呈红色,胞核蓝紫色,结构清晰,排列规则,无坏死和损伤变性,间质内可见少许蓝色胶原纤维,肌组织内无出血、炎症改变,见图3I。

提插组、捻转组、提插捻转组针刺区域可见呈较大范围蓝色的胶原纤维,中间夹有红细胞和炎细胞。各组组间差异不大,见图3J、图3K、图3L。

2.4.2 神经组织的形态改变 对照组神经纤维呈红色,神经细胞排列密集,无明显炎细胞浸润,神经外膜和神经束膜下无出血,神经内无撕裂。蓝色的胶原纤维少见,神经鞘膜较薄,见图4M。

提插组、捻转组、提插捻转组纤维组织增生、神经束膜出血、神经束膜撕裂,见图4N,神经纤维断裂、排列疏松,见图4P,并出现变性,见图4O,并有炎细胞浸润,见图4N。部分神经细胞周围有较多呈蓝色的胶原纤维增生,见图4Q、图4R。其中捻转组和提插捻转组增生的胶原纤维较提插组多。

3 讨论

针灸临床上关于针刺刺中神经时行针手法有两种不同的结论。一种是针刺刺中神经时,应当避免对神经进行强刺激,有一定针感即可。另一种观点是可以进行较强的行针手法,产生的刺激越强越好。但有研究认为在有神经干及其分支的穴位上,毫针运针手法过重,时间过长,或反复提插探寻可能会造成周围神经的损伤[7]。临床中也可以见到很多由于行针手法过强损伤神经导致患者产生肢体活动不利。因此探索针刺神经后造成损伤的程度,可以指导针灸临床,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实验3种行针刺激方式产生的针感和刺激量大体相同。该刺激量在教材中同属于中度刺激,且根据专家的临床经验并通过讨论认定。通过实验也证明,3种手法对肌组织损伤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虽然3种手法使部分神经出现撕裂、神经纤维排列紊乱、断裂,神经束膜下出血,但之间存在差异。单一捻转手法造成的损伤大于单一提插手法。捻转组和提插捻转组的损伤较重。

针刺是一种伤害性刺激,但“气至而有效”,因而在临床中为了取得较好疗效,需要产生适当的针感,但其原则是在不影响针感的前提下,对机体的损伤越小越好。该实验的目的不是夸大针刺手法对组织的损伤,而是探讨在不影响针感和疗效的前提下,何种行针手法对机体组织,尤其是对神经组织的损伤更小。本实验结果表明单一提插手法对神经纤维的损伤较小。因此在不影响针感的前提下,在有神经干分布的穴位上针刺操作时多采用单一提插法,可以减轻对神经组织的损伤,为临床提供参考。

本实验没有涉及针刺神经造成损伤后神经修复情况,对神经损伤的观察也仅限于形态学,现代研究对腧穴学,不同腧穴的作用特性,腧穴间的配伍及针灸治病机制等专题研究较多[8],但探讨针刺造成机体损伤的实验研究相对较少,这些都是以后值得关注的一个研究方向。

[1]杨 铭,杨兆刚.针刺效应基础研究的背景及其思考[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0(2):70-72.

[2]杜元灏.励精图治,成就辉煌—针灸学科50年回眸[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7(3):185-188.

[3]杨永清.针灸作用原理研究的观念、思路与方法[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6):3-7.

[4]伦 新.慎用腧穴的针灸意外防治[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196.

[5]郭 义.实验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2008:403.

[6]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37.

[7]张 仁.针灸意外事故防治[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47-248.

[8]石学敏,张春红.新世纪针灸学科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7(3):121-126.

猜你喜欢

行针家兔手法
春季家兔管理四要点
头针治疗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量效和时效参数分析
秋养家兔 配种要点需牢记
针灸学教材中行针手法来历考证
家兔“三催”增效饲养法
家兔疾病 如何检查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七步洗手法
邹医师讲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