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桐子种子育苗技术试验研究
2012-11-28宋小军彭晓曦陆文静
宋小军,向 锦,梁 颇,彭晓曦,何 翔,李 波,陆文静
(1.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81;2.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624400;3.冕宁县林业局,615600)
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 Maxim.)属大风子科山桐子属乔木树种,高可达15 m~20 m,木材黄褐色或黄白色,边心材不明显,纹理直,结构细,易于干燥,适用于制作包装箱、牙签及纸浆等[1,2];果实及种子油可制作肥皂、润滑油以及生物柴油,其转化成为生物柴油转化率可达95.5%,技术指标达到美国生物柴油标准[3,4];山桐子油的油酸和亚油酸含量高达66% ~81%,营养价值及保健功能极高,且无毒副作用,可做高档食用油[5~9];山桐子树干通直,树形优美,花期5月~6月,大圆锥花序长10 cm~20 cm,下垂,花黄绿色,果期9月~10月,肉质浆果球形,成熟时红色,秋天红果累累,可作园林绿化景观树种。
山桐子在我国产于秦岭、淮河以南各省区,生于海拔100 m~2 500 m的向阳山坡或丛林中,在四川省也有分布。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能源危机”、“粮油危机”的认识,生物质能源以及高保健价值食用油的开发热度空前,国家更是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及木本油料作物。山桐子作为一个生物质能源树种同时又是乡土树种,不断受到重视并作为重大课题来研究。林业科技工作者对山桐子进行了生物学生态学习性、资源调查利用、优树选择、繁殖技术及培育技术等各方面的研究,取得很大的进步[10~19]。本文总结前人经验,注重试验结合生产及育苗的精细化、高效率,对山桐子种子育苗技术进行了试验总结。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区位于四川省眉山市黑龙滩水库区域,地处 104°3'1″N,30°5'45″E,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温17.4℃,最冷月平均气温6.9℃,最热月平均气温26.9℃,极端最高气温37.2℃,极端最低温-2.7℃,年均降雨量1 009.4 mm,年均日照1 196.6 h,无霜期 312 d,空气相对湿度年均77%,年均风速1.2 m·s-1。土壤为沙壤土,微酸性,海拔500 m,气候、土壤等条件适合山桐子萌芽及生长,满足育苗要求。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果实来源及采集
果实采集于四川省北川县10 a以上阳坡健康母树,果实由青转红达到90%以上或全部转红的时候采集。
2.2 果实脱粒处理及种子贮藏方法
脱粒前需将果实摘下,脱粒方法:直接用编织袋装好放于阴凉通风处自然发酵,待果实变黑软化后直接压碎或搓碎果实,晒干过筛,低温干藏。
2.3 促进种子萌发的试验
2.3.1 药品
磷酸二氢钾(四川省农科院兰月科技开发公司产,高纯度含渗透剂)、洗衣粉(广州立白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无磷)、GGR(北京艾比蒂研究开发中心)、草木灰、百菌清(北京东方农资有限公司生产的50%可湿性粉剂)。
2.3.2 处理方法
采用化学和物理方法相结合:添加含磷和不含磷的两种助剂(磷酸二氢钾、洗衣粉)进行浸种;以干沙土和草木灰拌种,并在拌种环节加长拌种时间,以机械摩擦去除剩下的种子表面蜡质的方法进行播种前的处理;以不使用化学药剂进行处理,直接拌种后就播种的处理方法作为对照。具体各试验处理设计见表1。
表1 试验处理方法的方案表
2.4 苗圃地选择与处理
山桐子属强阳性树种,但幼苗怕日灼,育苗宜选择有遮阴条件的圃地进行设施育苗,大田育苗宜选择背风向阳、利于排灌的缓坡地进行。育苗地可选用5%辛硫磷颗粒剂,按37.5 kg·hm-2拌300 kg~375 kg细砂、农家肥或煤渣撒施后细致翻耙,做高20 cm~25 cm、宽100 cm~120 cm的苗床。播种前用硫酸亚铁15 g·m-2或3‰~5‰高锰酸钾溶液进行苗床土壤消毒。
2.5 播种方式
采用拌种后撒播的方式播种,将种子撒播均匀,密度大约1 cm2一颗种子,盖上厚度为1 cm左右的细沙土,用细孔喷水壶淋透水,搭上竹弓小拱棚,盖上0.3 mm厚的塑料薄膜保湿保温。
2.6 数据统计及分析
播种2个月后即可进行统计,采用定时定位结合随机取样实测,按重复数记载数据,计算算术、加权平均值。播种试验效果采用单位面积发芽数为标准衡量。统计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相结合的方法。
3 结果分析
3.1 不同处理方法促进山桐子种子萌发效果分析
试验中牵涉种子萌发的先后问题,采取播种开始萌发30 d后在苗床内随机取样调查,每个样本取样面积100 cm2,统计山桐子幼苗株数,每处理抽样样本数11,各样本观察值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以磷酸二氢钾溶液浸种再经过干沙土和草木灰拌种处理的苗床萌发山桐子幼苗最多,达到54株·100 cm-2,较洗衣粉溶液浸种经干沙土和草木灰拌种处理的苗床萌发数量多8株·100 cm-2,使用磷酸二氢钾及洗衣粉溶液浸种后,拌种环节加了草木灰的处理较未加草木灰的处理分别多4株·100 cm-2和1株·100 cm-2。
表2 不同促萌处理的结果统计表
对表2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判断各处理的对山桐子播种效果影响的差异显著性,结果见表3。
表3 对表2资料进行方差分析的结果
由表3可知,各处理对山桐子种子萌发效果具有极显著差异。采用LSD法进行各处理的多重比较,得出结果见表4。
表4 处理效果差异显著性(以处理⑥为对照)
由表4可以看出,①②③④号处理相对于对照都有极显著差异,说明对山桐子种子进行脱脂和拌种时候的机械处理都是较有效果的。其中以处理①效果最好,达到100 cm2苗床存苗量54株,较对照组多出13.73株和15.18株,因此,生产上采用磷酸二氢钾4%溶液浸种,然后再采用沙土和草木灰拌种效果较好。
3.2 不同播种时间的播种效益
以100 cm2苗床保存苗量为样本,分别抽取清明节前的3月29日、清明节过后的4月13日以相同浸种及拌种方法处理的播种苗床,分别随机抽取30个样本,记录100 cm2平均苗量,计算各自的样本标准差,结果见表5。
由表5可以看出,3月29日播种结果平均苗量较4月13日播种平均苗量多15.92株·100 cm-2,4月13日播种苗床内100 cm2平均苗量样本标准差较大,说明苗床内幼苗疏密度不均匀,原因在于清明后播种幼苗萌发晚,太阳光照强度变大及气温回升时幼苗还处于幼嫩期,高度不足5 cm,径幼嫩纤细,容易染菌以及遭受日灼,常常程片状病死或部分受灼伤而死。
对表5观测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6。
表6 对表5资料的方差分析表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个时间段播种效果差异明显,清明前播种效果显著优于清明后播种效果,因此,山桐子播种时间应选择在3月29日以前,即清明节以前1周~2周播种。
4 结论与讨论
4.1 采用物理加化学方法处理山桐子种子表面的蜡质是保证育苗效果的关键
山桐子果实及种子都含有油脂,种子脱粒后表面附着蜡质层,使山桐子种子不容易吸水萌发,这也是自然分布的山桐子母树周围天然萌发种子少的主要原因之一。祝志勇等研究认为机械去除蜡质层方法较好,将种子与细沙混合,用炒茶机研磨去除种子表面的腊质,场圃发芽率达到17.8%。王良衍等研究认为,电动粉碎(磨豆浆)机将果皮与种子分离开后,过滤取出种子放清水漂洗3 d,再分别浸于碱水和稻草灰水4h,然后再浸泡于清水,并用手搓揉,每天须换水漂取种子的油质,其发芽率可达到20%左右[20,21]。为了克服山桐子种子被蜡质层包裹导致播种发芽率低的问题,我们采用了先由磷酸二氢钾、洗衣粉溶液对山桐子种子蜡质层进行反应消耗,使蜡质减少厚度变薄,便于水分渗入,促使种子含水量达到萌发条件;拌种环节利用沙土、草木灰的机械摩擦使剩下的蜡质变得更薄或完全去除,特别是种脐部位的蜡质(种脐部位是种子播种入土进行后期吸水的重要通道),取得较好的效果。
4.2 不同药剂处理的优劣比较
本试验得出,采用磷酸二氢钾溶液浸种比洗衣粉溶液浸种效果好,洗衣粉是不含磷的,仅具有减少种子外面油脂的作用。采用添加了渗透剂的磷酸二氢钾进行长时间的浸种,对山桐子萌发起到积极作用,且磷元素对种子发芽、促进幼苗根系生长发育的有促进作用。拌种环节加了草木灰的处理较未加草木灰的处理效果好,主要是由于草木灰拌种的作用表现在可减少油脂润滑度,在种子萌发后,草木灰对补充幼苗的钾元素和抑制细菌侵害都有很好的作用,在病菌较多的地块育苗更能显现作用。
4.3 掌握播种时间,及时进行苗木分级及移栽稀植是实现精细化育苗的基础
清明节后播种效果显著低于清明节前一周播种的种子,原因是清明后播种种子萌发晚,太阳光照强度变大,气温回升时幼苗还处于幼嫩期,茎幼嫩纤细,容易染菌以及遭受日灼,常常呈团状病死或部分受太阳灼伤而死。因此播种时间选择最迟在清明节前一周播种完。
种子育苗的特性决定了同一株树同一批种子所发芽长出的苗高度具有不整齐的现象,当高度相差不足5 cm时,山桐子树幼苗相互影响不明显,当高度相差大于5 cm时,会导致高的幼苗更容易长高,而低矮幼苗光照条件不好更不容易长高,造成高生长的两极分化,同时,由于竞争,幼苗会越长越纤细。以5 cm高度差为界限,达到或达到之前及时进行分级移栽可大大提高山桐子育苗效果。
4.4 播种处理措施效果的评价
生产上相同条件下的同一批种子总是不在同一时间发芽,先萌发出的部分种子在苗床内可能在统计前就会损失一部分,单纯的发芽率、发芽势等指标指导大规模生产只能起到计算播种量的作用,当苗床内种子基本萌发完的时候,以苗床内单位面积幼苗的保存量来对播种措施的处理效果进行抽样统计评价,为山桐子种苗生产提供依据,选择出更好的播种处理方式及更适合的播种时间。
4.5 苗期管理技术小结
4.5.1 水分管理
播种后一段时间要保持苗床有适当的水分,一般为手握能成团,松手后略散开为合适;苗萌发后长至5 cm以上时,应控制水分供应,以一干一湿的方式使山桐子幼苗木质化程度增大,防止小苗过嫩受阳光灼伤及病害侵扰。连续降雨后,一般几个晴天就可以使苗床变干,此时可适当延后浇水,增加苗木木质化程度及增加径粗度。
4.5.2 施肥管理
90%的幼苗长至2 cm~5 cm时,有2对~4对真叶,此时即可喷施含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叶面肥,以N肥为主,一周1次~2次。当普遍长至5 cm以上时,即可用细孔洒水壶以0.3%浓度的高N复合肥稀释液灌施,频度视天气而定,一般每周1次。
4.5.3 病害防治
幼苗期山桐子容易感染茎腐病,一旦爆发,幼苗程团状病倒,经日照后病株变黑死掉。防治方法是及时打开薄膜透气,定期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800倍溶液;做到勤观察,及时处理,一发现病害现象出现立即进行高浓度杀菌剂连续喷施3 d~7 d,1 d 1次 ~2次。
4.5.4 虫害防治
幼苗期主要有啃干型害虫,常常在夜间活动,将幼苗幼嫩的主干在离地1 cm~2 cm处啃断;危害根部的害虫活动过的区域常常出现幼苗无缘无故枯死的现象,防治方法通常用50%辛硫磷乳油0.3 kg·hm-2~0.75 kg·hm-2加适量水,拌人30 kg~75 kg碾碎炒香的油渣或米糠等饵料中制成毒饵撒放在苗床上,诱杀蝼蛄、蟋蟀及大地老虎幼虫等。对小地老虎还可以用50%敌敌畏乳油15 kg·hm-2加水75 kg,喷拌干沙,于傍晚撒于苗根附近。有树林或杂草的圃地还可能会滋生害虫啃食叶片,应及时对圃地周围进行清理,一旦发现虫害要及时用敌敌畏乳液800倍~1 000倍液喷施。
4.5.5 移栽
当苗床内幼苗高生长到10 cm以上时,地径可达0.15 cm以上,有4对~5对以上叶片,此时可进行幼苗移栽,将苗床内的过密的幼苗移至容器中或大田稀植。根据培育目的进行株行距控制,一般初次移栽株行距为15 cm×20 cm或者20 cm×30 cm。移栽时应将过长的主根及侧根修剪掉,便于增加山桐子幼苗侧根数量,为了提高移栽成活率及缩短缓苗期,还应采用生根剂及杀菌剂混合液进行移栽前的浸根处理,移栽过后及时采取保水保湿措施,直到幼苗度过缓苗期。
[1]祁承经,朱政德,李秉涛等.《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p384 ~385.
[2]赖书绅.中国大风子科研究资料[J].植物研究,1994,14(3):221~233.
[3]汪全义,杜开峰,李新莹.毛叶山桐子油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J].油脂工程,2009,2:52 ~55.
[4]钱学射,张卫明,顾龚平.燃料油植物毛叶山桐子的利用与栽培[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9,28(1):9~23.
[5]莫开林,张正香,罗小龙.山桐子油的开发利用[J].粮油食品科技,2009,17(6):321 ~323.
[6]吴全珍.山桐子油的急性亚急性毒性及其对皮肤粘膜影响的研究[J].中国油脂,1982,(6):60~68.
[7]李蕴涛,何立莹.毛叶山桐子生物学特性及油脂食用卫生安全性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1986 ,7(2):32~37.
[8]周伯川,杨帆,薛雅琳.水冬瓜油工业化生产的研究[J].中国油脂,1996,21(1):12 ~14.
[9]杨守洁.水冬瓜油精炼过程中脱色剂的选择[J].适用技术市场,1998,(9):20~21.
[10]杨芳霞,苏印泉,李秀红,等.水冬瓜油的碱炼工艺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10):203~207.
[11]丁建恒.野生经济树种山桐子的资源培育和保护性利用对策[J].现代农业科,2007(1):43 ~46.
[12]李蕴涛,何立莹.毛叶山桐子无性繁殖试验[J].试验简报,1986,2:59 ~60.
[13]程维泽.山桐子育苗及大苗堵育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2003,17(5):65.
[14]祝志勇.山桐子生态学特性及繁殖技术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4.
[15]祝志勇.山桐子栽培试验[J].浙江林业科技[J],2004.24(4):36~38.
[16]李蕴涛,何立莹.毛叶山桐子壮苗培育技术[J].四川林业科技,1994,7:60 ~63.
[17]万桂生.山桐子的开发价值与苗木培育技术[J].安徽林业科技,2009,136(2):42.
[18]刘晓敏,岁立云,李周岐等.促进山桐子种子萌发技术研究.西北农业学报,2009,18(4):324 ~327.
[19]梁珍海,蒋泽平,李淑琴,等.日本山桐子引种育苗及苗期生长规律研究初报[J].江苏林业科技,2006,33(4):9~11.
[20]祝志勇,季永华,沈定夫等.山桐子育种苗期试验初报[J].江苏林业科技,2001,28(2):6 ~8.
[21]王良衍,陶春福.山桐子栽培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02(9):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