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2012-11-26钱凤娟
钱凤娟
初中语文课本中选录的文言文既是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又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及整体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尽管新课程教学改革给文言文教学带来勃勃生机,但是文言文教学仍然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这就要求教师灵活选用有效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品鉴古典作品的过程中实现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那么,如何进行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进行尝试。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
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文有很大的差异,往往导致学生产生害怕学习文言文的心态。为此,我们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领学生徜徉于千古佳作的美妙境界,深深感受到祖国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在平时采用四种途径来创设情境:
其一,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展示栩栩如生的影像。我在讲授郦道元的《三峡》时,就播放了三峡优美的风光,自然地把学生带到美妙的情境中去,有效地激发学生饶有兴致的投入到师生互动之中;为了让学生高效学习《口技》,就用一段现代口技表演的录音导入,使学生初步感知口技表演者精湛的技艺。
其二,讲述相关的故事或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我在引导学生学习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一文时,就简要讲述了曹刿向鲁庄公献策,在长勺之战中帮助鲁庄公采取正确的战略,战胜了齐国的经过;随着师生互动的深入,我就安排进行学生分角色朗读,从而有效渲染了愉悦的课堂气氛。
其三,齐声背诵相关诗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学生在鉴赏《湖心亭看雪》时,我就让学生齐声背诵张岱的《自题小像》:“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忠臣也怕痛,荷锄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仅覆瓮。之人耶有用没用?”并引导学生评价张岱文采,以利于学生对本节课文内容的理解。
其四,恰如其分地介绍作者的成就、写作背景来导入。譬如,我在讲授引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散文《记承天寺夜游》时,就简要介绍了苏轼在诗、词、文和书画方面的成就,让学生从心底产生对苏轼的朦朦敬意。
二、品味意境,让学生内心深处感受作品的主旨
学生学习文言文,字词句的理解既是基础,也是重点;但假如仅止于此,那这种学习是低层次的、不完整的。学生只有细腻品味作品的意境,才能更深层次地理解文章主旨。所谓品味意境就是把自己当成作者,置身于文章的意境中,从而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感慨、哀叹和喜悦,感知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思想。其实,学生学习文言文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固然重要,但是品味文章的意境、感受作品的主旨更重要。譬如,我在讲授《捕蛇者说》让学生首先了解写作背景和当时的社会状况。其次,让学生在初读全文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将文字转化为画面,想象悍吏的凶暴,人民的悲苦,从而深刻了解给百姓带来的灾难与苦痛,了解柳宗元对百姓的同情。郦道元的《三峡》充满了美感,作者用凝练的笔墨、具有音乐美感的语言,浓缩了三峡的万千景象,展现了三峡的无限风光。因此,我积极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感悟三峡的意境美,并引导学生用“三峡美在______,我从文中的______读出来”句式说话,要求按照自己的理解朗读课文,读出感情,如此品味与感悟,使学生对文章的主旨逐步了如指掌。
三、回归文本,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把握作品价值
初中文言文有效课堂模式的实施,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文本上来,也就是让学生不仅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而且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滋养中。目前我们使用的新教材中选用的文言文都是名篇佳作,其思想性、艺术性千百年来滋养着一代又一代读书人,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都有非常大的作用。因此,我们务必把这些内容潜移默化地渗透在文言文的教学之中。诸如在《论语八则》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妨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孔子“仁”的思想核心及其现实意义,在孔子看来,终身行之有效的一个字就是“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自己不喜欢的,不要强加给别人,这便是推己及人,是爱人的表现,即“仁”。鉴于具有如此现实意义的典范之作是一篇宝贵的思想教育资源,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把“仁”的思想渗透到学生的心坎上;同时,还要从文言文中学习文章构思和表达技巧。诸如《小石潭记》是游记中的佳品,是写游记的绝好范例,我们可以用它来指导学生写出热情洋溢的游记。
四、纵横比较,有的放矢地启发学生触类旁通
初中生学文言文中实词有一词多义、通假字以及词类活用等许多现象,初学起来,他们如坠入茫茫云雾中。实践证明:我们只有通过纵横比较,才能避免学生机械地去死记硬背,在指导学生讲词类活用现象时,充分发挥引导者作用,从古今语言运用规律上讲清楚哪些词类是活用,从典型的例句分析解剖中明确词类活用的基本特征。譬如,我在分析“鞭数十”(《幼时记趣》)中的“鞭”、(《黔之驴》)中的“蹄”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确名词作动词,它后面势必不能带动词;假如名词作状语,那它后面一定是动词。通过类似的纵横比较,使学生轻松地掌握了名词作动词与名词作状语这类比较难区分的知识点。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随着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务必不断尝试探索,努力让文言文这匹才美俱佳的“千里马”焕发出它的真风采,使学生能真正领略到古代文言文的永恒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