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蜂针对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及机制研究
2012-11-26温伟强黄胜光周汝云朱辉军
温伟强,黄胜光,陈 辉,谭 宁,周汝云,朱辉军
(广东医学院附属南山医院中医风湿科,广东 深圳518052)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因其病势缠绵,病情反复,夜间疼痛、活动受限或颈腰畸形而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蜂针疗法证实对其有确切疗效[1]。子午流注针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2];但子午流注蜂针疗法治疗AS 临床应用极少。本研究观察子午流注蜂针对AS 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探讨其产生疗效的机制。为临床上寻找治疗AS 更有效的外治法,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现将研究方法与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均为2010年10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中医风湿科门诊和住院的患者,共12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 组。治疗组男28 例,女12例,年龄17~52 岁,平均(26.02±8.17)岁,病程6 个月~24年,中位病程为27.5月;对照1 组男30 例,女10 例,年龄16~51 岁,平均(27.05±8.04)岁,病程7个月~25年,中位病程为28月。对照2 组男32 例,女8 例,年龄19~50 岁,平均(27.06±7.13)岁,病程5个月~27年,中位病程为28.5月。三组年龄、性别、病程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标准
1.2.1 诊断、纳入标准 本研究所选120 例患者均符合AS 病例选择标准:(1) 符合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3];(2)病情处于活动期,即符合下列3 项中的任一项:①晨僵时间>30 min;②全身疼痛或脊柱疼 痛Likert 4 级 积 分>2 分;③血 沉 (erythrosedi mentation,ESR)和(或)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高于正常。纳入标准:(1)患者知情同意并能按要求定期随访者;(2)能接受和坚持蜂针治疗3个月者。全部符合上述(1)~(2)项者列入研究对象。
1.2.2 排除标准 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病例予以剔除:(1)病人有其他自身免疫病、传染病、胃肠道疾病或内分泌疾病或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2)妊娠或哺乳的女性患者;(3) 近3 个月应用过柳氮磺胺吡啶(sulfasalazine,SSZ)、免疫抑制剂以及其他改变病情抗风湿药或糖皮质激素者;(4)患者体温在39 ℃以上伴有难以忍受的全身疼痛或脊柱疼痛和(或)合并有急性虹膜炎,或已发生全脊柱强直、关节畸形和功能严重障碍的AS 晚期患者;(5)病人因为经济等原因不愿参加,或不能坚持随访完成12 周疗程者;(6)对于双氯芬酸钠不能耐受或应用2 周疗效不佳换用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者;(7)年龄<16 岁或>70 岁者;(8)蜂毒过敏者。
1.2.3 纳入标准 2010年10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风湿科门诊或住院符合AS 病例选择标准的患者。
1.3 方法
1.3.1 治疗方法 (1)治疗组:子午流注蜂针法配合辨证取穴治疗。采用子午流注纳甲法择时选穴,穴位选取参考高等中医院校教材《针灸治疗学》:子午流注针法[4],同时配合辨证取穴:以病变脊柱及其附近的夹脊穴为主穴,颈夹脊、华佗夹脊穴,配合大抒、膈俞、肾俞、秩边、阳陵泉、委中等穴交替进行,再配合阿是穴;骶髂关节疼痛明显加环跳、阴廉;疼痛沿坐骨神经放射加承扶、殷门、委中等穴;双膝关节肿痛的选犊鼻、膝眼穴;颈椎疼痛不适,选大椎穴。平均每次取10 个穴。患者首次蜂针时均需做蜂毒过敏试验,用酒精在患者一侧足三里穴无菌操作后,用镊子夹取一只中华蜜蜂直接蛰刺在穴位上,并立即将蜂刺拔出,15~30 min 后观察其反应情况,无全身反应者,为试针阴性,可接受蜂针治疗。常规治疗操作:用镊子轻夹住蜜蜂的腰部,蛰刺在患者已无菌操作的穴位上,一般留针5~10 min 后,将蜂刺拔出。蜂针治疗后观察15~30 min,若局部红肿直径小,且无全身反应者,可接受常规的蜂针治疗。1 只蜂蛰1个穴位,最初治疗蜂量1~2 只开始,隔次加2~3 只,视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而定,一天蜂量可达8~20 只,每1~3日蜂疗1 次。
(2)对照1 组:只按辨证取穴蜂针,方法参考治疗组辨证取穴法。
(3)对照2 组:口服柳氮磺胺砒啶(SSZ 上海中西三维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00120,规格0.25 g),第1 周每次0.25 g,每日3 次;第2 周每次0.5 g,每日3 次;第3 周每次0.75 g,每日3 次,同时口服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75 mg(Temmler Werke GmbH 生产,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00590,每粒75 mg),每天1 次,总疗程≥12 周。3 组均以4周为1 个疗程,观察3 个疗程。
1.3.2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2 周后Bath AS 病情活动性指数(Bath AS disease activity index,BAS-DAI)、Bath AS 功能指数(Bath AS functional index,BASFI)、晨僵时间、全身疼痛和脊柱疼痛Likert 4 级积分(无痛,计0 分; 患者陈述中轴及外周关节痛计1 分;陈述中轴及外周关节痛并医生按压后退缩计2 分;陈述中轴及外周关节痛、医生按压后退缩并逃避计3 分)、患者总体疼痛评价积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医生总体疼痛评价积分(数字评分法Numericalrating scalle NRS 0 分:无痛;1~3 分:轻度疼痛;4~6 分:中度疼痛;7~10 分:重度疼痛)等7 项指标。治疗前及治疗12 周后检测患者血沉 (ESR)、(反应蛋白CRP)、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性激素六项:睾酮(T)、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泌 乳 素(PRL)、孕 酮(P)、促 黄 体 生 成 素(LH)。每次随访时进行全面的体检和血液、尿液分析等常规检查。试验期间仔细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并详细记录不良反应的类型、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及处理经过等。
1.4 疗效标准(自拟)
(1)显效:治疗后BAS-DAI、BASFI、晨僵时间、全身疼痛和脊柱疼痛程度、患者和医生的总体评价积分等7 项指标中有4 项改善超过40%者;(2)有效:上述7 项指标有4 项改善超过20%;(3)无效:疗效未达上述标准者。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s”表示,同组治疗前后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治疗前后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3 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1 组、对照2 组与治疗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对照1 组和对照2 组疗效相近。见表1。
表1 3 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3 组治疗前后评价指标的比较
3 组治疗前后BAS-DAI、BASFI、晨僵时间、全身疼痛和脊柱疼痛Likert 4 级积分、患者的总体评价积分等观察指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 组、对照2 组的指标下降值与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对照1 组和对照2 组指标下降值相近。见表2。
3 组治疗前后医生的总体评价积分亦有明显改善,ESR、CRP、IL-6、TNF-α、睾酮(T)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 组、对照2 组的指标下降值与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的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对照1 组和对照2 组指标下降值相近。见表3。
3 组 治 疗 前 后E2、FSH 均 有 上 升 趋 势,3 组PRL、P、LH 治疗前后有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2 治疗前后BAS-DAI、BASFI、晨僵时间、全身和脊柱疼痛积分、患者总体评价积分比较 (±s,n=40)
表2 治疗前后BAS-DAI、BASFI、晨僵时间、全身和脊柱疼痛积分、患者总体评价积分比较 (±s,n=40)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组同时间比较▲P<0.05。
?
表3 治疗前后医生的总体评价积分、ESR、CRP、IL-6、TNF-α、T 的比较 (±s,n=40)
表3 治疗前后医生的总体评价积分、ESR、CRP、IL-6、TNF-α、T 的比较 (±s,n=40)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组同时间比较▲P<0.05。
组 别对照1 组对照2 组治疗组ESR(mm/h)51.47±23.59 32.53±11.52*▲51.39±24.45 31.78±11.36*▲52.36±22.43 20.41±10.57*CRP(mg/L)33.06±12.13 9.67±5.72*▲32.73±11.65 9.48±5.63*▲32.64±11.87 7.15±6.19*TNF-α(pg/mL)46.39±7.57 20.54±4.68*▲45.96±8.25 21.47±3.79*▲47.41±7.26 15.32±4.05*IL-6(pg/mL)193.56±14.82 82.23±5.47*▲195.24±13.56 84.14±4.72*▲190.49±15.45 69.13±5.39*T(ng/mL)9.31±1.24 6.20±1.03*▲9.82±1.22 6.31±1.04*▲9.29±1.16 3.71±0.84*治疗前后治前治后治前治后治前治后医生总体评价积分(分)5.68±0.82 3.34±0.63*▲5.75±0.68 3.27±0.44*▲5.70±0.79 2.04±0.58*
表4 治疗前后E2、FSH、PRL、P、LH 的比较 (±s,n=40)
表4 治疗前后E2、FSH、PRL、P、LH 的比较 (±s,n=40)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组同时间比较▲P>0.05。
组 别对照1 组对照2 组治疗组治疗前后治前治后治前治后治前治后E2(ng/L)68.32±21.41 70.46±23.15#▲67.59±22.38 71.37±24.03#▲68.26±22.13 71.51±20.55#FSH(MIu/mL)16.21±4.13 17.49±4.21#▲16.34±4.25 17.53±4.02#▲15.87±4.38 17.16±4.24#PRL(ng/mL)12.65±3.41 11.21±3.32#▲13.02±3.28 11.49±3.17#▲12.32±3.25 11.09±3.34#P(ng/mL)0.91±0.35 0.87±0.24#▲0.94±0.41 0.90±0.53#▲0.93±0.56 0.89±0.27#LH(MIu/mL)5.67±1.16 5.43±0.72#▲5.73±1.24 5.51±0.63#▲5.64±1.05 5.48±0.61#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4 例(10.0%)发生了不良反应,其中3例出现皮肤瘙痒、皮疹,1 例出现低热;未出现胃肠道反应。对照1 组有5 例(12.5%)发生了不良反应,其中1 例有上腹不适、隐痛等胃肠反应,2 例皮肤瘙痒、皮疹,2 例出现低热。对照2 组有12 例(30%)发生了不良反应,其中7 例有上腹不适、隐痛、恶心等胃肠反应,2 例有肝功能异常,2 例外周血白细胞减低,1 例药物过敏。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治疗组。
3 讨论
AS 是累及脊柱和骶骼关节的慢性疾病,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功能相关。现代医学以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症状为主,SSZ 是治疗AS 最常用的控制病情药物,具有肯定疗效[5]。但两者均易损害肝肾功能,不宜长期使用。生物制剂对于缓解AS 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显著疗效,但远期疗效、不良反应及维持用药的时间等尚不明确[6],其昂贵的价格限制了其长期使用。因此,“简、灵、廉”的治疗方法是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
AS 归入中医学“骨痹”、“肾痹”范围,病因病机多以“肾虚邪痹”立论,认为肾虚为本病形成的内在因素,风寒湿邪侵入督脉为本病发生的外在条件,治疗多以补肾壮督,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为主[7]。蜂针疗法是以蜜蜂的螫器官为针具,对人体相关穴位进行螫刺解除疾苦的治病方法,它集针、灸、药三种作用于一体,操作简便,疗效快捷,费用低廉。“针”的作用是指蜜蜂的尾刺似针,“灸” 的作用是指蜂螫机体后,局部充血红肿,皮温升高,类似温灸效应,“药”的作用是指蜂针液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蜂毒肽、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蜂针治疗取穴以督脉和背腰部膀胱经穴为主,因此蜂针可通利督脉、鼓舞阳气、活血、散寒、清热除湿[8]。针刺督脉可调畅经气,配合华佗夹脊穴、阿是穴可舒筋止痛,松解韧带,改善脊柱关节活动度[9]。
子午流注针法应用中医学因时制宜原则,人体经脉的气血周流随着时间的不同而有着盛衰开阖的变化,按日按时开穴,穴上有时,时上有穴,把针灸治疗的部位、手法、时机三者融为一体,有助于加强经络的调整作用,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提高蜂针治病的疗效[10]。本研究显示:子午流注配合辨证取穴蜂针疗法对AS 的疗效亦明显优于单纯辨证取穴蜂针法;辨证取穴蜂针组和SSZ 联合双氯芬酸钠组疗效相近;但子午流注配合辨证取穴蜂针组却明显优于SSZ 联合双氯芬酸钠组,且副作用少;因此,突显了子午流注蜂针疗法对AS 有明显的疗效,提示其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本研究同时发现,有部分AS 患者活动期邪实较为突出,湿热证为主,以子午流注蜂针治疗效果差。可见蜂针较适合以肾虚、风、寒、湿证者,故子午流注蜂针法亦要辨别虚实,分清风、寒、湿、热之偏重。
现代研究发现,AS 患者体内多种炎性因子升高,如IL-1、IL-6、TNF-α 等,在AS 的发生和病情进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11]。国外有报道性激素也参与了AS 的发病,Onose[12]等研究发现:血清雄性激素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炎症活动相关。本研究表明:子午流注配合辨证取穴蜂针能明显改善AS 的病情活动指标,能降低ESR、CRP、IL-6、TNF-α、T 水平,其疗效优于辨证取穴蜂针组和SSZ 联合双氯芬酸钠组,提示子午流注蜂针可能会抑制AS 患者病情活动过程中产生TNF-α、IL-6、T,从而发挥其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但对性激素中的E2、FSH、PRL、P、LH 无明显影响,这与相关文献报道亦相一致。本文从微观指标上探讨其参与免疫调节、调节性激素水平方面的机制,对其推广有实际意义。
[1]程林兵.蜂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民间疗法,2007,15(10):25.
[2]孙云廷,魏 铭.子午流注取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2):227.
[3]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会.强直性脊柱炎诊治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3,7(10):641-644.
[4]杨长森.针灸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94-216.
[5]Chen J,Liu C,Lin J.Methotrexate for ankylosing spondylitis[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6,18(4):CD004524.
[6]孟 岩,魏 丽.生物制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2010,29(4): 503.
[7]郭云柯,汪 悦.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3):49.
[8]朱现民,尹连海.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治疗与临证体会[J].黑龙江中医药,2012,1(1):37.
[9]罗珊珊,马宗仁,鲁国英.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体会[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9(12):51.
[10]李建强,曾祥龙.子午流注蜂针辅以中药治疗类风湿病临床研究[J].新中医,2009,41(6):98.
[11]Aridogan B C,Yildirim M,Baysal V,et al.Serum Levels of IL-4,IL-10,IL-12,IL-13 and IFN-gamma in Behcet,s disease[J].J Dermatol,2003,30(8):602-607.
[12]Onose G,Pereianu D,Zaharescu J,Mooiu S.Correlations between spondylarthropathic inflammatory troubles and gonadal(androgenic)troubles in men.Study on 30 cases with a new methodological analysis [J].Rom J Intern Med,1995,33(1-2):9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