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目颗粒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临床观察

2012-11-26李群英曹兴伟王光进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2年6期
关键词:阿昔洛角膜炎明目

李群英 曹兴伟 汪 伟 王光进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herpessimplexkeratitis,HSK)是目前国内外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其发病率和致盲率均占角膜病的首位。本病的临床特点为反复发作,由于目前尚无有效控制复发的药物,多次发作后角膜混浊会逐渐加重,最终导致失明〔1〕。因此,本病一直是困扰眼科医生的难治性疾病。如何加强对本病的研究,为HSK患者找到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的治疗方法是眼科亟待解决的课题。我院自2007年开始,采用自行研制的纯中药制剂明目颗粒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40例,经临床观察效果较好,现统计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我院眼科门诊确诊为肝经风热型的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患者80例(80只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观察组40例40 只眼,年龄 14~60 岁,平均年龄(28.577±12.682)岁;男性22例,女性18例;右眼21例,左眼19例;树枝状角膜炎25例,地图状角膜炎13例,盘状角膜炎 2 例;病程 1~23 d,平均(12.35±9.52)d。 对照组40例 40只眼,年龄 14~59岁,平均年龄(29.47±12.63)岁;男性23例,女性17例;右眼22例,左眼18例;树枝状角膜炎25例,地图状角膜炎12例,盘状角膜炎 3 例;病程 1~25 d,平均(13.25±9.65)d。 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眼别、分型、病程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2〕:(1)有明显的发病诱因或反复发作病史;(2)睫状充血或混合性充血;(3)角膜病损形成星点状、树枝状或地图状溃疡,或形成盘状混浊;(4)病变区角膜知觉减退,荧光素染色阳性。

1.2.2 肝经风热证诊断标准〔3〕:眼痛、视物模糊、畏光、流泪、异物感,或伴头痛、鼻塞、咽痛、口干,舌红,苔黄,脉浮数或弦数。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在14~60岁之间;未用药或停用抗病毒药物至少1周,不伴有其他眼病;签署患者治疗知情同意书者。

1.3.2 排除标准:伴有细菌或真菌混合感染以及角膜营养不良者;合并有心肺肝肾功能异常以及糖尿病与恶性肿瘤病史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精神病患者;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0.1%阿昔洛韦滴眼液(武汉五景药业生产)点眼,每次1滴,每2 h 1次;阿昔洛韦片(四川珍珠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口服,每次0.4 g,每日3次。如合并虹膜睫状体炎,给予1%阿托品眼膏涂眼,每日1次。

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明目颗粒(由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制剂室生产,批准文号:川药制字Z20080297)。药物组成:石决明、决明子、青葙子、炒栀子、黄芩、赤芍、防风、荆芥、木贼、蝉蜕、密蒙花、麦冬等。每次10 g,每日3次。

所有患者均以2周为1个疗程。控制可变因素,保证按规定用药。用药期间忌食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预防感冒。

1.5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进行视力(国际标准视力表)、角膜知觉以及详细的裂隙灯检查,计算证侯积分。证侯积分=症状评分+体征评分。症状包括:眼痛、视物模糊、畏光、流泪、异物感等。体征包括:结膜充血、睫状充血、角膜炎症反应(重点观察角膜病变的形态、大小、深浅、范围及荧光素着色情况)、角膜后沉着物、房水闪辉等。以上症状与体征分为轻、中、重3级,分别计1~3分,症状、体征消失记0分。

1.6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6.1 疾病疗效标准:参照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制定。临床痊愈:眼部刺激症状及充血全部消失,角膜溃疡愈合,荧光素染色阴性,角膜水肿消退,恢复正常厚度,KP消失,房水闪光阴性;显效:眼部刺激症状及充血基本消失,角膜溃疡基本愈合,荧光素染色弱阳性(着色范围缩小为原病灶1/4以下),角膜水肿基本消失,KP变为棕色,房水闪光阴性;有效:眼部刺激症状及充血明显减轻,角膜溃疡1/2以上愈合,荧光素染色阳性(着色范围为原病灶的1/4~1/2),角膜水肿减轻;无效:和治疗前相比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或进一步恶化。

1.6.2 证候疗效标准:根据尼莫地平法〔4〕计算:证候疗效=[(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临床症状与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但<95%;有效: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但<70%;无效: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

1.7 复发随访

治愈患者随访6个月,观察复发情况。

1.8 安全性评价

所有患者在复查时均询问用药时是否有刺激感、异物感、眼痒、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2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检验血尿常规与肝肾功能,以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

1.9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2组患者年龄、病程、证候积分以及平均治愈时间比较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2组间综合临床疗效评价、角膜溃疡修复情况应用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角膜知觉变化,炎症复发率与安全性评价的比较应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综合临床疗效

治疗4周后,观察组治愈30只眼(75.0%),显效8只眼(20.0%),有效2只眼(5.0%),无效 0只眼(0.0%),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治愈13只眼(32.5%),显效 14只眼(35.0%),有效 8只眼(20.0%),无效5只眼(12.5%),总有效率87.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76,P=0.000)。

2.2 角膜溃疡修复情况

治疗4周后通过荧光素染色观察,观察组角膜溃疡的修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48,P=0.019)(表 1)。

表1 2组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患者治疗后角膜溃疡修复情况比较(眼数/只)

2.3 角膜知觉变化

治疗前2组患者的角膜知觉比较无明显差异(x2=1.830,P=0.400);治疗4周后观察组角膜知觉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035,P=0.000)(表 2)。

表2 2组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患者治疗前后角膜知觉情况比较(眼数/只)

2.4 证候积分

治疗前2组患者的证候积分无明显差异(t=-0.021,P=0.886),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065,P=0.000)(表 3)。

表3 2组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患者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比较(±s)

表3 2组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患者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t=-0.021,P=0.886;②t=-17.065,P=0.000(独立样本t检验)

?

2.5 平均治愈时间

治疗4周后统计,观察组平均治愈时间为(17.005±9.440)d,对照组为(22.135±5.994)d,2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83,P=0.000)。

2.6 HSK复发率

治愈患者随访半年,观察组有3例复发(3/30),对照组有10例复发(10/13),前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258,P=0.000)。对复发患者应用明目颗粒联合阿昔洛韦治疗,角膜炎症均能得到有效控制。

2.7 安全性评价

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有1例与3例患者在用药后出现轻度的眼部刺激感、眼痒和异物感,继续用药后症状逐渐减轻,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53,P=0.305)。2组全疗程内监测血尿常规与肝肾功能,均未发现明显异常。安全性评价为1级。

3 讨论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herpessimplexkeratitis,HSK)是由单纯性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引起的角膜感染,是当今世界上危害严重的感染性眼病之一。其发病年龄虽无明显界限,但以青壮年最多见,多为单眼发病。HSK有原发感染和复发感染两种,原发者约10%有临床症状,故极为少见,临床上多见的是复发感染。原发感染后HSV常在三叉神经节内长期潜伏,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感觉神经元内病毒被激活和大量复制,沿三叉神经轴突逆行至眼部,或潜伏在角膜组织中的病毒被重新活化、复制,从而引起HSK复发〔5〕。单纯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虽然能起到抑制病毒复制、控制当时发作的作用,但因不能彻底清除残留在眼部或潜伏在体内的病毒,当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时更易复发〔6〕。并且眼局部单独用药见效较慢,不易完全控制病情发展,长期用药会表现出一定的眼表毒性,进一步加重角膜损伤,使临床治疗变得更为困难。

HSK属祖国医学“聚星障”、“花翳白陷”范畴。多数医家将其归纳为风热上犯、肝火炽盛、湿热蕴伏,阴虚邪留几种证型。笔者认为,该病初起多为外感风热,伤及黑睛,或外邪入里化热,引动肝经伏火,内外合邪,上攻于目,灼伤黑睛,导致黑睛生翳,黑睛溃陷,而表现出眼痛、视物模糊、畏光、流泪、异物感等症。因黑睛在五轮学说中属风轮,内应于肝脏,故临床上以肝经风热型最多见。明目颗粒方中的石决明、决明子、青葙子、密蒙花入肝经,平肝清热,明目退翳;蝉蜕、木贼、荆芥、防风祛风散邪,退翳明目;栀子、黄芩清肝泻热,赤芍清热凉血;麦冬养阴清肺。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平肝、祛风散邪、明目退翳之功。

阿昔洛韦为目前临床上公认的抗单疱病毒首选药物,它能选择性地进入单疱病毒感染的细胞内,通过抑制病毒DNA的合成来阻碍病毒的生长繁殖。因此本研究特将阿昔洛韦设置为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

本研究中,对照组用0.1%阿昔洛韦滴眼液点眼与阿昔洛韦片口服,治疗后患者眼部症状与体征得到改善,证候积分缓慢下降,治疗4周后的有效率达87.5%,但治愈率仅为32.5%,提示单纯应用阿昔洛韦治疗虽然可以控制HSK的炎症反应并减弱病毒复制,但起效较慢。对于多数患者而言,要想达到完全控制炎症反应的治愈效果,还需延长用药疗程或加大用药剂量。观察组除了眼局部应用阿昔洛韦滴眼液与口服阿昔洛韦片以外,还联合应用了具有平肝清热、明目退翳作用的纯中药制剂明目颗粒,治疗后患者眼部症状与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显著下降,治疗4周后的有效率达100%,完全治愈率达到75%,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角膜溃疡的愈合、角膜知觉的恢复、平均治愈时间以及控制炎症复发的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明目颗粒配合阿昔洛韦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明目颗粒可以快速地缓解HSK引起的眼部症状与体征,有效控制炎症反应,降低复发率,进而减轻因长期频繁点用阿昔洛韦滴眼液引起的眼表损害以及长时间服用阿昔洛韦引起的全身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视功能。

综上所述,本研究显示,明目颗粒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较之单纯应用阿昔洛韦治疗,在促进角膜溃疡愈合、提前恢复角膜知觉、改善角膜刺激症状、提高临床治愈率和有效率,缩短病程、控制复发等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值得深入研究及推广。

[1]赵堪兴,杨培增.眼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6-119.

[2]李风鸣.中华眼科学:中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20-1224.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04.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11.

[5]Pepose JS.Herpes simplex keratitis:role of viral infection versus immune response[J].Surv Ophthalmol,1991,35(5):345.

[6]Wilson SS,Fakioglu E,Herold BC.Novel approaches in fighting herpes simplex virus infections[J].Expert Rev Anti Infect Ther,2009,7(5):559-568.

猜你喜欢

阿昔洛角膜炎明目
明目养胃食荠菜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体会
清心明目上清丸中9种成分的含量测定
关于角膜炎的一些知识
羊传染性角膜炎诊断及治疗要点
阿昔洛韦致26例急性肾损伤临床分析
牛传染性角膜炎治疗措施
UPLC-Q-TOF法分析双丹明目胶囊化学成分
UPLC-Q-TOF-MS法分析双丹明目胶囊入血成分
胸腺肽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