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利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10例
2012-11-24孙海花何良志董延芬
孙海花,何良志,董延芬,庄 平,于 娟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100091)
员利针是一种与毫针形状相似,但直径稍粗的一种针。是中医传统针灸九针之一,正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述“员利针者,大如瞀,且员且锐,中身微大,以取暴气”。治疗痛证效果良好,我科在2010年4月到6月采用员利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110例,观察以员利针为主的治疗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以夹脊穴为主)。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16例,其中门诊164例,住院52例;男性78例,女性138例;最大年龄81岁,最小年龄26岁;最长病程30年,最短病程3天。在临床研究中按随机及自愿原则分为员利针治疗组、传统针灸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10例,对照组106例。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腰椎间盘突出症》[1]突出型的诊断标准制定。①反复发作的腰背痛合并根性下肢痛,腹压增加时加重;②脊柱侧凸,在L4/5或L5/S1症状侧,椎板间隙有压痛;③脊柱前屈受限,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L3/4椎间盘突出症为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④肌肉萎缩、肌力减弱、感觉障碍和反射异常;⑤影像学检查:X线摄片显示腰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椎间隙变窄,并能排除脊椎结核等其他骨性疾病者X线摄片。CT、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⑥综合判断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腰腿痛。诊断标准①~④有2项以上异常者,加⑤和⑥即可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1.2.2 中医辨证及证候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内科学》[2](第 5 版教材)制定。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腰椎问盘突出症诊断标准;②年龄20~65岁;③经 CT或 MRI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④研究期间不使用激素及非甾体类抗炎止痛药;⑤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妊娠期妇女,过敏体质及有晕针史者;②腰椎有新发骨折、脱位及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结核、肿瘤、感染等;③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④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坚持或不愿接受针灸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采用员利针治疗,治疗根据病变的部位及症状选穴,主要为近部选穴,以阿是穴、夹脊穴、关元俞、秩边、环跳为主,加辨证取穴。血瘀证针刺阳陵泉,湿热证针刺脾俞、胃俞、足三里,寒湿证针刺命门、环跳,肝肾虚针刺肝俞、肾俞。
针刺手法:采用员利针刺直提插为主、进针后提插数次的手法,每日或隔日针刺1次,5次为一疗程,一般治疗1个疗程,没有缓解的可做2~3个疗程,每疗程期间不必休息。局部皮肤消毒后辨证施治。
2.2 对照组
采用常规针灸治疗,取夹脊穴及常规穴位(参照《针灸学》5版教材)。取穴:夹脊穴、肾俞、气海俞、次髂、秩边、环跳、阿是穴、委中、阳陵泉、悬钟。用2.5寸28号毫针,令患者侧卧位,皮肤常规消毒,快速进针,直刺,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腰臀部穴位进针后使针感下传,轻微刺激1~2次,留针30 min,其间行针2~3次。每天1次,10天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天,治疗2个疗程,治疗期间嘱患者卧硬板床休息,腰部垫枕,避免剧烈活动。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3.1.1 VAS疼痛评分 疼痛采用主观评估指标的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3],0分为无疼痛,对日常生活无影响,10分为严重疼痛[4]。分别于治疗后1 h及48 h、2个疗程后进行VAS(Visual Analogue Scale)疼痛程度评分并对镇痛效果评价及综合疗效评价进行对比。
3.1.2 综合疗效评价 参照VAS及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定法进行综合疗效评定。显效:腰痛及坐骨神经痛明显减轻,直腿抬高>70°,镇痛评分>60%;有效:腰痛及坐骨神经痛减轻,腰部治动改善,直腿抬高30°~70°,镇痛评分在30% ~60%;无效:疼痛减轻不明显,直腿抬高小于30°,镇痛评分<30%。
3.2 统计学处理
3.3 治疗结果
3.3.1 即时疗效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即时疗效方面即治疗后1 h疗效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可见即时止痛效果上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1;与对照组比较,②P<0.01。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110 6.48±0.92 1.28±0.46①②对照组 106 6.35±0.86 2.56±0.63
3.3.2 综合疗效(远期疗效)比较 见表2。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
表2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4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机体在动态平衡失调情况下引起的椎间盘病变,继而使纤维环破裂,导致髓核向外突出,压迫神经根或硬膜囊、黄韧带等所引起的临床腰腿疼症状。属于祖国医学“腰痛”、“痹证”范畴,其主要病机如《丹溪心法.腰痛附录》中说“肾气一虚,凡冲寒,受湿,伤冷,蓄热,血涩,气滞,水积,堕伤,与失志,作劳,种种腰痛叠见而层出矣”。腰痛的发生,有外因之感风、寒、湿、热以及外伤;有内因之肝脾肾亏损。
治疗LDH目前常用的有手术或非手术疗法,微创手术是目前外科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6],但需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且术中术后可能出现并发症。非手术疗法仍为当前的主要治疗手段。员利针是以中医经络学说和经筋学说为指导原则,从人体整体出发通其经络,调节肌体而达到治疗疼痛的一种能立见疗效的中医特色疗法。员利针能够①通经活络,员利针针刺可疏通痹阻的经络和经筋,而使其经络通,解除病痛;②疏筋散结,平衡肌体,员利针通过散结、消除经筋痛灶、平衡肌体而达到松经(筋)痹结之痛;③通络散寒,员利针针刺可使寒邪直接从刺点外泻,而散寒止痛。
笔者应用员利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见效快、疗程短、无创伤、痛苦小等优点,是中医九针方法中见效速度快的方法之一,适宜在临床应用。
[1]鲁玉来,蔡钦林.腰椎间盘突出症[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236
[2]张伯臾.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38
[3]南登昆,郭正成.康复医学临床指南[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50
[4]陶泉,陆廷仁,张宏,等.牵引下正骨手法矫正颈椎曲度反张的临床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273-275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186
[6]李大为,谭儒民,王明丽,等.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146例[J].中国骨伤,2005,18(8):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