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炼油技术由他奠基

2012-11-23文/叶

中国石油石化 2012年8期
关键词:石油

○ 文/叶 青

新中国炼油技术由他奠基

○ 文/叶 青

研制航煤,研制军用润滑油,研制“五朵金花”……侯祥麟始终昂首挺立新中国石化科技发展的潮头。他是我国石油化工技术的开拓者之一、炼油技术的奠基人。

●2003年5月25日上午,温家宝总理到侯祥麟家中看望他,并请他挂帅“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项目。 摄影/丁 伟

编者按:

今年4月4日,是我国著名战略科学家、人民科学家,我国石油化工技术的开拓者、炼油技术的奠基人侯祥麟院士诞辰100周年。他为我国工程科技事业特别是石油化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为纪念这位伟大的人民科学家,本刊特刊此文深切缅怀。

1912年,侯祥麟出生在广东汕头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一个中学教员。他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带着他们上街游行,抵制日货。反帝爱国,救亡图存的种子,从此播入他的心田。

满腔热血报“轩辕”

“9·18”事变那年,侯祥麟考入燕京大学化学系。他投身于化学专业,决心为之奋斗终身。这是缘于在中学上化学课时,老师给他们讲原子核中有巨大的能量。侯祥麟当时天真地想,若能掌握原子核中的能量,就不怕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当时他以为释放原子能量属于化学领域,所以选择了化学专业。

在燕京大学化学系4年中,侯祥麟刻苦学习,不但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而且涉猎了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和英国文学等,获得了广泛的社会科学知识,并欣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侯祥麟说,当年艾思奇的《大众哲学》、苏联的《政治经济学》是他革命的启蒙教材。1935年他考取了上海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研究生,和同学们组织了读书会,一边在化学所工作,一边研读马列的《资本论》、《反杜林论》等书籍。

上海“8·13”抗战爆发,侯祥麟到火线慰问抗日军队。上海沦陷后,他又到长沙参加湖南省文化界抗日后援会的工作。在上海时,侯祥麟就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此时他再次提出庄严申请。1938年4月,侯祥麟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我党最早的红色科学家之一。

党派他到国民党部队工作,他做了化学兵部队干讯班教官。从湖南桃源到四川泸州,又从泸州到纳溪,他以教化学毒气等课程为掩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时逢战乱,中国军队汽油奇缺,侯祥麟毅然投入油品研制工作。无油可炼,他就从菜籽油里提炼柴油,用煤干馏制取人造石油,从白酒中提炼酒精……

一滴汽油一滴血,满腔热血报“轩辕”。抗战胜利前夕,侯祥麟依照组织安排,远渡重洋,到美国匹兹堡卡乃基理工学院攻读化学工程学,同时在该校的煤炭研究室做研究工作。1948年冬,侯祥麟获得博士学位。此时,祖国大陆的人民解放战争进入高潮,侯祥麟急切地要求回到祖国。党组织给了他新的任务,让他联络更多的留学生,适时回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事业。

1949年,侯祥麟和几个党员成立了“留美科学工作者协会”,会员发展到800多人,还创办了《留美科协通讯》等,宣传党的方针政策。1950年,侯祥麟谢绝了挽留,毅然启程回到祖国。留美科协中先后有300多人也回到了祖国。

“五朵金花”迎风怒放

新生的共和国,百废待兴。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更是国防军事建设不可或缺的能源。但解放初期国内的几个小油矿,年产石油仅十几万吨之微,石油化工业更是一片空白。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直对中国实行石油禁运。我国使用的石油产品,特别是航空油料完全依赖苏联进口。

1956年,侯祥麟担任了石油部技术司副司长,主抓我国炼油科技工作。当时,航空煤油的国产化迫在眉睫,侯祥麟组织科技人员参加了利用玉门原油研制航空煤油,进行发动机台架试验,于1957年成立了“玉门喷气燃料的使用性能研究”课题组。巨大的轰鸣声震撼着他们的心弦,数百吨燃油消耗着,从测定的数据看燃烧性能很好。但当他们满怀喜悦的心情做进一步检查时,发现9个合金钢燃烧筒的内壁被烧蚀得坑坑洼洼。再试验,依然如此。是玉门的原油有问题,还是国产的合金钢燃烧筒不合格?为了弄清原因,侯祥麟和科技人员用苏制的燃烧筒做试验,并把样品拿到苏联军工研究所做试验。整整一年的时间,也没有找出引起烧蚀的原因。“烧蚀严重,将会使火焰筒爆炸,导致机毁人亡。”侯祥麟心急如焚。

1959年,中苏关系紧张,从苏联进口的石油产品尤其是军用油品数量锐减,出现了全国性油品供应紧张的局面。许多汽车使用煤气做燃料,车顶背上了大气包;部队执勤训练也因缺油而受到影响。一旦航空煤油被卡脖子,我国空军机群将陷入无法起飞的境地,意味着我国的国防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国家领导人急,石油部长更是心急如焚。

“再不把航空煤油搞出来,我就把你研究院的牌子倒过来挂!”时任石油部长的余秋里给石油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侯祥麟下了死命令。

军令如山。52岁的侯祥麟亲领6个研究室的科技人员日夜苦干。试验,失败,再试验,再失败,发动机火焰筒烧蚀问题困扰着侯祥麟,攻关似乎陷入了绝境。1961年的除夕,北京华灯初上,万家团圆,侯祥麟他们还在实验室里攻关。“没准是油料的成分太纯净了?”一个大胆的逆向思维从他脑海中滑过,侯祥麟等人灵感突现,“不妨加点杂质试试!”

奇迹出现了:火焰筒内壁不再有烧蚀的坑坑点点,合格的国产航空油终于诞生了!侯祥麟团队顾不上化学中毒,顾不上爆炸的危险,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又相继研制成功原子弹、导弹、新型喷气式飞机等所需的102种润滑油,满足了当时我国航空、航天、核工业发展的特殊需要。同时,侯祥麟担纲主攻的馏化、催化裂化、铂重整、延迟焦化、尿素脱蜡等5项技术一一问世。当时,全国正在放映故事片《五朵金花》,大家就把这5项新技术,称之为我国炼油工业的“五朵金花”。

1963年12月3日,周恩来总理庄严宣布我国的石油实现了基本自给。《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消息“中国人使用洋油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1965年底,我国石油产品品种达494种,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四大类产品年产量达617万吨,自给率达100%,彻底宣告了中国依赖“洋油”时代的终结。

继“五朵金花”之后,催化裂解、乙烯裂解等4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又横空出世,被誉为上世纪80年代新的“四朵金花”,从此我国的石油化工技术迈进了世界先进行列。

深谋远虑求发展

侯祥麟心系祖国,目光放眼世界。20世纪70年代,我国原油年产量跨过1亿吨大关,而炼油、石油化工、塑料、合成纤维等关联企业,分属石油部、化工部、纺织部等多家管理。“这些企业都以石油为原料,不搞综合利用怎么得了?”侯祥麟焦虑万分。受托于中科院,侯祥麟组织百余人论证,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合理利用1亿吨原油的若干建议》。1981年,国务院批准将分属石油、化工、纺织的8家企业联合,组建上海高桥石化公司,首开资源整合风气之先。两年后,国务院又批准成立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侯祥麟兼任技术经济顾问委员会首席顾问。

时任石油工业部副部长的侯祥麟审时度势,组织各路专家制定出《挖潜增效节能十项措施》推至全国,使我国炼油技术水平提高了一大步。

人们不曾忘记,在他的竭力争取下,中国石油走向世界,成功申办了第十五届世界石油大会;在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期间,他在一次对中科院研究所仪器设备的调研后,雪中送炭,解决了5亿元的经费;广东老家落实政策,还给他百万元家产,他全部捐献给国家办教育;单位发给他的交通补贴,他攒够8000元全部交了党费;1986年,他又将2.5万美元“马太依科技奖”奖金全部捐献给国家;1996年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的侯老,将100万港元中的50万元设立了“侯祥麟基金”,奖励石化方面的英才;他还联系张光斗、王大珩、师昌绪、张维、罗沛霖等专家向中央提出倡议,建立了中国工程院;2005年春,侯祥麟和30多位工程院院士提交了《节约型社会初步探讨》建议书,刊文疾呼《建立节约型社会刻不容缓》……

2003年5月25日,91岁的侯祥麟,接受了温家宝总理的殷切嘱托,再次挂帅出征,开展“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一年后的6月25日,温家宝总总理在中南海听取汇报,侯祥麟作了重点发言。当他结束汇报,赶到老伴病榻前时,老伴已陷入深度昏迷。他紧紧握着老伴的手,久久不愿松开……两个小时后,老伴便撒手人寰,侯祥麟抱头痛哭。对妻子,侯祥麟抱有一种愧疚。

一个月后,老人从悲痛中站了起来,召集原班人马,继续“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的课题。

2008年12月8日,96岁的侯祥麟安祥地走完了他辉煌的人生。人们怀念他,敬仰他,中国石油化工事业的发展史上,永远铭记着他的不朽功绩!

猜你喜欢

石油
石油石化展会
奇妙的石油
石油过剩:一桶油如何突然跌至负值
第六章 意外的收获——石油和天然气
石油和天然气
勘探石油
石油:石油是否在走向政治化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通识少年“种”石油
石油PK太阳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