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大耳羊与川东白山羊的杂交试验
2012-11-23冉启云
冉启云
(重庆市开县畜牧兽医局,开县 405400)
重庆市开县饲养的本地山羊,属川东白山羊地方品种。长期以来,由于饲养在相对固定区域内,随着世代近亲系数的增加,导致一些个体体型变小,体重减轻(俗称火药包羊),经济效益明显低下。为了增大本地白山羊体型,提高生产性能,达到增加效益之目的,开县于2009年从四川省简阳县引进简阳大耳公羊60只,安排在县内8个乡镇与本地白山羊开展经济杂交。为摸清杂交一代羊的主要生产性能,作者在开县满月乡进行了杂交试验,现将结果报告于后。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材料:在该乡随机选择健康无病的本地母羊80只,分为2个组:1组38只与本地公羊交配,2组42只与简阳大耳羊公羊配种。
饲养管理:采取终年放牧,冬春补草和少量精料,饮水中添加适量食盐的方法。
观测项目:将2组母羊编号登记,定时测试记载,对产羔、体重、体尺等主要经济性状进行分析。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外貌特征及适应性
杂交一代羊在海拔600~1 000 m左右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粗放的饲养管理条件下,行动灵活,采食能力强,未见疫病发生;具有与父本相似的外貌特征,毛色呈花白(褐)色,6月龄后有的呈灰白(褐)色。公母羊均有肉铃,角小或无,背腰平直,体型高大,结构匀称,但臀部欠丰满。
2.2 繁殖产羔情况
产羔情况统计结果详见表1。从表1看出,本地母羊年产羔率为145.23%,其中年产2胎和双羔以上的母羊占总母羊数的38.09%,杂交组母羊年产羔率为155.26%,其中,年产2胎或双羔以上的母羊占总母羊数的36.84%。
表1 繁殖产羔情况 单位:只、%
2.3 体重
体重情况统计详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杂交组F1代公羔初生重比本地羊提高47.06%;母羔比本地组提高31.93%。杂交组1代公母羊2月龄、9月龄体重比本地组分别提高28.73%和29.56%,t检验差异均显著(p<0.01)。
2.4 体尺
体尺检测结果详见表3。据分析,杂种公羊9月龄体尺显著高于本地羊(p<0.01);而母羊则差异不显著(p>0.05)。
表2 杂交羊初生、断奶、9月龄体重 单位:kg
表3 杂交羊体尺比较表 单位:cm
3 讨论
在粗放管理的条件下,杂种山羊的生长速度,体重、体尺都比本地羊有所提高。当年杂种春羔9月龄出栏,按市价计,经济效益比本地羊提高33.24%,受到群众欢迎,值得大力推广。在当前养羊生产中,利用杂种优势生产杂交型肉羊是目前或今后更长一个时期发展的一个方向。因此,建议扩大简阳大耳羊纯种的繁殖,为面上提供父本良种公羊,开展杂交利用,提高养羊经济效益。
试验表明,杂交羊的增重幅度不是很大,主要是饲养管理粗放,不能充分显示杂种优势。因此,利用杂交方法生产肉羊必须相应改善饲养管理和营养条件,在利用天然草场搞好放牧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农副产物、矿物质等进行补饲,才能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