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当幸福来敲门》中“美国梦”的“圆梦”模式
2012-11-22杨萌
[摘 要] “美国梦”是美国社会多元文化的核心密码之一。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主人公克里斯追求幸福的过程本质上是“美国梦”的实现过程。本文首先阐释了“美国梦”的内涵,然后分别从主人公的小人物身份、主人公的自我奋斗、主人公具有的实力或潜力、遭遇愈演愈烈的困难以及皆大欢喜的结局等方面解读影片所折射出的“美国梦”的“圆梦”模式,旨在引发人们对于“幸福”这一概念进行重新思考。
[关键词] 《当幸福来敲门》;“美国梦”;“圆梦”模式
一、“美国梦”的内涵
美国社会倡导自由平等的价值观,由于其文化的多元性,因而被称做“大熔炉”和“色拉碗”。在美国,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其“美国梦”。“美国梦”这一概念首次形诸文字,是在詹姆斯·特拉斯洛·亚当斯(James Truslow Adams)1931 年发表的《美国史诗》中。由于这一概念的出现时间不长,且至今仍处于不断发展丰富的阶段,因此关于它的阐释目前尚无定论。但是,毋庸置疑“渴望与追求”“平等与自由”是“美国梦”的重要组成元素。“美国梦”不仅可以被归纳为对于财富的“渴望与追求”,而且充分体现了对于“平等与自由”这种心理上的内在诉求。
二、《当幸福来敲门》中“美国梦”的“圆梦”模式解读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主人公克里斯“美国梦”的“圆梦”过程实际上就是他追求幸福、实现梦想、取得成功的过程。但是,从影片一开始,这一过程就并不顺利。片中关于The Pursuit of Happyness中happiness的误拼,预示了克里斯“圆梦”过程的艰辛。当他看到幼儿园门口墙上的拼写错误时,纠正说:There is no ‘y in happiness.Its an ‘i.这暗示人们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不要抱怨为什么(why),而是要依靠自己(I)去奋斗。[1]影片中反映出的“圆梦”模式可以归纳如下。
(一)主人公通常是普普通通的小人物
机会均等是“美国梦”的灵魂。[2]每个人包括小人物都有追逐梦想的权力。个人主义与人人平等的原则不谋而合,它强调个人的重要性,社会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一切个人从道义上将都是平等的,[3]其作用在于激励每一个普通人通过自我奋斗实现“美国梦”。影片中的克里斯无疑是个不名一文的小人物。当他在雨中给妻子打电话,并得知妻子准备带着儿子离家出走时,痛苦彷徨的他想起了托马斯·杰斐逊的《独立宣言》中对于生存权、自由权以及追求幸福权力的描写,他质疑也许幸福是只能去追求,但永远也追求不到。实际上,《独立宣言》是对“美国梦”这一概念所蕴含的平等自由与渴望追寻的政治强化。
(二)主人公通常必须通过自我奋斗实现梦想
美国人的行为取向深受基督教义的影响,这一点体现了美国的主流价值观。尤其是清教思想对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等各方面具有深远影响。1620年,102名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Mayflower)来到美洲的普利茅斯建立殖民地。作为英国第一批的新大陆移民,他们是未来150年后美国大多数人民的祖先,途中签署的《五月花号公约》成为未来《独立宣言》的蓝图。清教徒强调无论平民还是国王在上帝面前一律平等。他们信奉加尔文“成事在神,谋事在人”的思想。他们赞许现世财富的积累,提倡节俭勤奋的进取精神。
影片中儿子给父亲讲的关于上帝救人的笑话就蕴涵了清教主义的思想。有一天,一个人在水里快要淹死了。这时一只船过来问他:“需要帮忙吗?”他回答说:“不了,谢谢,上帝会救我的。”后来又有一只船过来问:“需要帮忙吗?”他说:“不用,谢谢了,上帝会救我的。”后来他淹死了,上了天堂。他问:“上帝啊,为什么你不救我?”上帝回答说:“我不是派两艘大船去了吗,笨蛋。”自助者,天助之。(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只有自我救赎的人才能最终得到上帝的救赎。
同时,这也体现出外因与内因相互作用的哲学道理。内因引起、推动和决定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归根结底,克里斯的自我奋斗是内因,决定是否能够“圆梦”成功。
(三)主人公通常具有实现梦想的实力或潜力
1.主人公目标明确,确切地了解自己追求的梦想是什么
克里斯的“美国梦”源于他对自身兴趣和优点的充分挖掘。获得幸福是他奋斗的终极目标。当克里斯在证券公司门口驻足时,他说:“我还记得那一刻,他们全都看起来很幸福的样子,为什么我不能也满脸幸福?”克里斯要成为证券经纪人的梦想并非空想,而是基于他对自身情况的准确分析和判断,即“精通数字”和“懂得待人之道”。正因为如此,他认为自己可以胜任证券经纪人的工作。当证券公司的主管打电话通知他面试时,尽管没有纸和笔,他却能够准确地记住证券公司的电话号码,反映出他对于数字的精通。
2.主人公善于权衡自身优劣势,善于创造和把握机遇,善于与人沟通
由于只有高中学历,克里斯在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但他善于创造和把握各种机会推销自己,利用与证券公司的主管同坐出租车的机会,主动要求拼魔方,完美的表现给对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自己赢得了面试的机会。
由于为上司跑腿停车延误了时间,使得克里斯与大客户瑞本无奈地因迟到而失约,但他没有放弃,而是主动登门道歉,赢得了瑞本的好感。利用观看橄榄球赛的机会,他融入了对方的社交圈子,认识了许多潜在的客户,这也为他进一步的成功埋下了伏笔。
此外的许多细节都展现出他善于为人处世的一面,如从早到晚给办公室经理跑腿,拿咖啡、甜甜圈等。尽管他感到自己被贬低,也没有充分得到赏识,但他仍然毫无怨言地做好每一件小事。
3.主人公身上具备的优秀品质,如责任心强、乐观开朗、自尊自信、真诚幽默、艰苦奋斗、坚持不懈等,使其能够实现“美国梦”
对于家庭尤其是孩子的责任感,是克里斯追求梦想的原动力。他在28岁的时候才第一次见到父亲,因而对于家庭幸福的渴望可想而知。为了妻儿,他努力工作,但仍然摆脱不了命运的捉弄,最终被迫与妻子分开。作为父亲,他没有逃避责任,而是坚持要求和儿子生活在一起。他对妻子说:“去找幸福吧!克里斯托弗和我在一起!”
他重视对儿子性格和价值观的培养,他将乐观开朗、自尊自信、坚持梦想的信念传递给儿子,引导儿子树立自己独立的价值取向。为了保持儿子的自尊,他以游戏的方式和儿子一起住在地铁站的卫生间里。在打篮球时无意间打击儿子的梦想后,他教育儿子要捍卫自己的梦想:“不要让别人告诉你你成不了材,即使是我也不行。如果你有梦想的话,就要去捍卫它。那些一事无成的人才想告诉你你也成不了大器。如果你有理想的话,就要去努力实现,就这样!”克里斯没有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儿子,而是希望儿子思想独立、坚持梦想,这也体现出中西教育观念的差异。
真诚自信与机智幽默是克里斯能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面对考官,他真诚自信地说:“我是这样的人,如果你问的问题我不知道答案,我会直接告诉你我不知道。但我向你保证,我知道如何寻找答案,而且一定会找到答案。”由于没有及时缴纳罚单而被拘留,使得他不得不穿着刷墙的衣服去参加面试。面对考官的问题:“如果有个家伙连衬衣都没有穿就跑来参加面试,我却雇佣了他,你会怎么想?”他巧妙地回答:“那他穿的裤子一定十分考究!”这一机智幽默的答案使得面试气氛更加轻松,出色的表现帮助他顺利地通过面试。
艰苦奋斗是克里斯实现梦想的法宝。影片中几次突出描写克里斯“奔跑”的镜头。他奔跑着去追扫描仪,奔跑着从警察局跑去参加面试,奔跑着去见潜在的大客户,又奔跑着去收容所排队。美国社会的快节奏和生活的不如意使得他一次又一次地奔跑着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为了能够有机会进入证券公司,克里斯拎着40磅重的扫描仪在证券公司门口等了一个多月。在证券公司实习期间,他没有工资,甚至连工作都没有保证。为了去接儿子,他必须在6小时内完成别人9小时的工作量。为了节省时间,每通电话之间他都直接拨打,不放听筒,这样做每天可以节约8分钟。为了不用浪费时间上厕所,他也不喝水,专注于争分夺秒地打电话。在收容所走廊里昏暗的灯光下,他拼命看书、修理扫描仪的场景令人感动。当公司董事向他借5元钱时,尽管囊中羞涩,他还是借给了对方。
克里斯坚持不懈的精神最终使得他获得成功。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他没有抱怨,没有放弃,一直努力坚持。当妻子得知克里斯要去应聘证劵经纪人时,反问他:“不是宇航员吗?”暗示他的梦想貌似天方夜谭般不可实现。面对妻子的挖苦嘲讽,他没有气馁退缩。面对客户的拒绝,他耐心周到。“圆梦”的路上他始终坚持梦想,并创造机会努力实现。克里斯的坚持不懈,使得他能够身处绝境而永不言败,以破釜沉舟的勇气把自身的潜能发挥到极致。通过卖血换钱买零件修理扫描仪的故障,体现了他“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坚韧信念。
(四)主人公通常遭遇重重困难,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克里斯先后经历了投资的失败、妻子的背离、存款的扣除、朋友的抛弃、居所的变迁等一系列困境甚至是绝境,最后为了生存甚至卖血。他把所有的积蓄用来投资骨密度扫描仪,尽管成像比X光精确一些,但由于价格高、不实用而难以销售。家庭经济的紧张,使得妻子不堪忍受生活的艰辛,独自去纽约发展。在证券公司实习期间,克里斯卖出了最后6台扫描仪,本以为可以勉强熬过去,无奈天不遂人愿,他的存款被扣除,遭遇破产。尽管后来有1台扫描仪失而复得,但由于故障而无法售出。当克里斯需要帮助、无家可归的时候,他的朋友韦恩非但不施以援手,而且拒绝归还14美元。由于交不起房租,克里斯和儿子居无定所,被迫留宿地铁站的卫生间,甚至每天去收容所排队,在收容所又遭遇插队风波。卖血换钱住在旅馆后,他和儿子却由于太过劳累而未能享受到大床的舒适。
(五)主人公的结局通常以皆大欢喜而告终
与漫长的“圆梦”过程相比,“圆梦”的结局只是短暂的一瞬间。在克里斯最终实现梦想、喜极而泣时,所有怀抱梦想的人们无不为之动容。“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艰苦奋斗,人们更加能够体会“圆梦”过程的不易,更加珍惜已经实现的“美国梦”。皆大欢喜的结局也使得人们看到了“圆梦”的希望,更能激励后人为了实现心中的美好梦想而努力奋斗。
三、结 语
影片《当幸福来敲门》中,克里斯的“圆梦”模式不仅体现了“美国梦”的核心密码,而且使得人们对“幸福”这一概念进行重新审视。
幸福是一个梦想,幸福的真谛不仅是“美国梦”的实现,更是对于“美国梦”的追求;
幸福是一段经历,或许是追求幸福过程中的深刻体验,或许是实现目标后的心理反应;
幸福是一种态度,是乐观自信、坚定执著,是即使遭遇艰难险阻,也不抛弃不放弃,只有这样才会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
[参考文献]
[1] 刘旭辉.评美国励志影片《当幸福来敲门》[J].电影文学,2010 (12).
[2] 李秀芝.《当幸福来敲门》的文化教学导入[J].电影文学,2009 (08).
[3] 胡文仲.外研社·英美文化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杨萌(1980— ),女,江苏徐州人,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2010级在读博士研究生,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