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学视角下《观音山》人物性格发展分析

2012-11-22侯丽英邢介梅

电影文学 2012年21期
关键词:观音山抑郁认知

侯丽英 邢介梅

[摘 要] 本文以心理学的视角分析电影《观音山》中几个人物角色的性格、行为,文中依据认知心理学、情感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知识架构分析南风、丁波、肥皂和常月琴等人物形象性格的形成原因,以及他们面对生活中问题出现的各种心理现象,引导观众以健康的心态看电影,以科学的态度理解电影中的人物形象,以科学的世界观、社会观理解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关键词] 情绪;情感;焦虑;抑郁;认知

在第23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上,电影《观音山》获得最佳艺术贡献奖,主演范冰冰获得最佳女演员奖。在国际电影节获奖,充分展示了电影《观音山》的独特艺术魅力。影片紧紧抓住观众心理,让观众的心情随几个典型人物的思想、行为、性格、命运发展而起伏跌宕,影片人物性格个性鲜明,展现特定环境下生活的真实情感,影片几个主要人物或因生活环境、或因偶然事件形成了他们的认知水平、情绪情感和思维方式,随着电影序幕的拉开、情节的推进,让我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心理学的视角理解他们的性格发展轨迹。

主演范冰冰饰演的女主角南风是一个酒吧歌手,生活在一个父亲酗酒、母亲软弱的家庭,由于厌倦自己的家庭,离开家庭,独自闯荡生活,她对父亲有较深的怨恨,母亲多次叫她回家劝劝父亲不要喝酒了,她不愿意回家,当她面对因喝酒而住院的父亲,她则采用了一种“以暴制暴”的自虐姿态,拿起酒瓶仰头就喝,还不住地喊“喝!喝!”吓得父亲直求饶,然后她愤然离去。她对父亲的情感是复杂的,有恨有爱有无奈,父亲让她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让她逃避名存实亡的破碎家庭,南风一直在压抑中抗争,这是形成她情绪情感的主要原因。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是她知道自立、自强,靠自己的劳动生存。她想过上温暖的家庭生活,可是现实环境并不如她所愿那样无忧无虑,南风的工作环境昏暗、嘈杂,面对的人群是酒色之徒,因为无意间伤了顾客,顾客要老板赔偿,老板就要她赔偿,否则老板就炒她鱿鱼,无奈被迫赔偿2万元,她的生活可以说是雪上加霜,本来就是维持在较低水平线上生活,一下子哪来那么多钱,这一切使她无助、压抑、恐惧,这些生活的问题她解决起来实在太难,她会产生强烈的焦虑。丁波把自己的生活来源摩托车卖了也还是远远不够,后来他们发现了常月琴束之高阁的箱子里有钱,便偷偷拿了出去还了钱,这暂时解决了她的工作危机。观众担心,被主人发现就是大事儿了,这不是犯法的事情吗?她实在没有好的办法,真是危险,走向犯罪就是一步之间。后面我们也看到他们把自己挣来的钱偷偷地往箱子里放,在一点点地还钱,他们的本性还是向善的。

体现在南风身上的主要情绪情感是焦虑和抑郁,焦虑是一种非特定的、不知所以然的提心吊胆与某种紧张不安状态,它常常与焦急、忧虑、恐惧等感受交织,成为一种负情绪。心理学上讲焦虑感的产生与儿童早期的无助感紧密相连,儿童感觉不安全的一切事物,特别是不良的亲子关系,都会导致产生基本焦虑,当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是冷漠、忽视、惩罚性的时候孩子便感到孤立无援。南风从小就在父亲的冷漠、自私、惩罚的阴影下长大,她童年就有不安全感、焦虑感、孤独感。她又正处在青春期,产生的“存在的焦虑”,即因生活意义上的追求引起的焦虑,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家庭因素等都能产生焦虑情绪,所以南风的性格有时是暴躁、易怒、冲动的,有时还有暴力倾向,有时还有开朗、直率、勇敢、坚强的一面。

南风在心里把丁波当做男友,天天吃住在一处,可是丁波酒后却激吻另一个女孩,南风看到后伤心地离去,无处倾诉,躺在常月琴的床上流泪,她伤心失望怨恨等情感又一次纠结于内心,极度抑郁,在心理学上抑郁是一种由情绪低落、冷漠、悲观、失望等构成的一种复合性负情绪,按精神分析理论,抑郁是由“丢失”引起。南风生命中自认为仅有的最重要的爱情丢失了,她能不抑郁吗?她生气,离开丁波,回到家,但是后来又回到他们的住处了,这种行为完全是正常人心理状态,在接受不了现实的时候,离开这个环境,心情平静了想明白了再去面对。

影片还有几处暴力镜头,血淋淋的场面,极有爆发力的表演,南风用啤酒瓶砸破自己的脑袋,血从额头一直流到嘴角,她却抱着那群小混子中的女孩子狂吻,这是肥皂被人欺负,南风仗义复仇的场面,还记得她面对父亲酗酒也是采取了自虐的方式解决,产生这种行为的原因一是她压抑的情绪的爆发,二是她生活环境中的人就害怕这种方式,加之她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更有力量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所以用狠的伤害自己的手段把对方吓倒,这根本不能解决实质上问题,但唯有这样,才是独特的南风,才符合她的阅历、她的心理、她的性格。

陈柏霖饰演的男主角丁波,母亲已经去世,他父亲又有了新的女人,准后妈出现在他面前,他表现出一种烦躁情绪;当看他父亲收拾房间准备新房摘掉他母亲的遗像时,他愤怒了;在他父亲的婚礼上甚至与父亲动起手来。他是不通人情吗?他是叛逆吗?应该怎么理解这个人呢?他失去了母亲,缺少一个爱护他的人,家里出现了继母,他又要失去存身之所,这是造成内心恐慌的重要原因,面对生活、生存的巨大压力,他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从事着无证摩托车营运的职业,天天提心吊胆,看见城管就拼命地跑,他的前途迷茫,面对压力,他必须找到发泄的方式,那就是和他的父亲对抗,影片中他留给人的形象,没有多少笑容,眉头紧锁,眼神带着不满,似乎在深思,心里不知有多少矛盾和斗争、压抑和反抗。

面对爱情他不敢接受,他怕承担不了爱的责任,他青春欲望爆发时去亲吻别的女孩,而对他身边的南风却不去碰,他害怕,他没有信心,自卑压抑是他的性格,他浑身充满力量,且勤劳机智勇敢,他渴望亲情,渴望爱情,渴望美好的生活,他没有受到多少文化教育,没有理想和远大目标,没有一技之长,没有掌握未来的本领,将来是什么样他不清楚,只有过一天算一天,他没有目标地生活,我们为他的未来担忧,也为这社会担忧。

肥龙饰演也得不到家庭温暖的肥皂,电影给他的镜头好像除了吃就是睡,拖着游手好闲的肥胖身躯,迷迷糊糊地过着每一天,他父母都下岗了,经营着一家小面馆,父亲沉迷于打牌,家里没人在意他的存在。生活中他是弱者,在同类的青年人中他被人欺辱、嘲笑,没有胆量去拼斗,被几个小混子抢了钱,需要南风替他出头。他似乎快乐,却是茫然。他表现的主要心理特征是无聊,无聊心理的主要特点是空虚、幻想、被动,感觉不到自我存在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其症结是没有确立起合适的人生目标。空虚,是因为没有目标或目标太低,远远不能满足心理需要。没有目标的牵引,生活就缺乏动力;没有对目标价值的深刻认识,生活就缺乏意义。于是,活着就变成了吃饭、睡觉、混日子,这实际上是对生活的否定。被动是他的性格特征,主要是因为所追求的“目标”不是自己由衷向往或自觉认同的。他觉得做事是为了别人做的,他只是像个机器在机械地运转,他没有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他不会主动做有益的事情,只跟在南风和丁波的身边一起玩。他的信仰是迈克尔,迈克尔死了,他找不到生活的真谛,什么也做不来,没有自我实现的成就感。

电影里多数时间他都很快乐,至少比另外三个人快乐。快乐很单纯直接,不需要内涵,肥皂的快乐在于他没失去多少,也不指望获取更多,只要能保证他的伙食质量,他就基本能给周围的朋友输送快乐。

张艾嘉饰演的常月琴,因为儿子在生日那天和女朋友浪漫出行遭遇车祸而死亡,常月琴经常坐在儿子出过事故的车里痛哭,不给儿子消户口,有时疯狂地喝酒、吸烟,她极度悲伤且孤独,陷入绝望境地不能自拔,对她而言,这个家彻底破碎了,没有一丝希望。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悲伤是一种极富杀伤力的恶性情绪之一,悲伤给人所带来的伤害却可以超过一般疾病。早在1961年,著名精神科医生恩格就曾发表论文指出,人因为失去亲人所承受的悲伤,其严重程度相当于一个受创伤或烧伤的人在生理上所承受的创痛。恩格认为,悲伤代表脱离健康与幸福的状态,如同身体生病需要时间康复一样,一个面对悲伤的人,同样需要一段相当的时间来平复自己的悲伤,以求得新的平衡。失去亲人会使人产生高度的情感失落,包括悲哀、愤怒、愧疚、自责、焦虑、疲倦、无助感、孤独感、惊吓、苦苦思念,这些应说都是正常的悲伤反应,然而当某一种感觉持续过久过强时,就有可能变成病态了,严重的就是抑郁症。

常月琴的思想、行为、生活都与失去儿子的悲伤有密切联系,派出所让她去消儿子的户口,她没有行动,她的心中儿子仿佛还在,儿子的破车被南风他们开出去了,她发疯一样地喊叫,谁也不能碰她儿子的旧物;儿子的女朋友也因思念男友,拿着生日蛋糕到她家给她的儿子过生日(虽然人已经不在了),常月琴发出压抑已久的极深的愤怒,“没有你的浪漫我能失去儿子吗?”失去亲人所受到的打击和引起的悲伤,让她生不如死,刻骨铭心的孤独,无人能解决,实质上她已患上抑郁症,割腕自杀,幸好三个年轻人及时发现,把她救活,但是依然不能改变她的想法,虽然他们四人一起上观音山,修观音像,好像她会改变面貌,她怕孤独,最后还是和儿子永远在一起了。从心理学上观众更容易理解她的性格和命运。

社会处在变革转型时期,人们承受的生活压力在不断加大,因为生存环境的残酷以及社会人文关怀的缺失,人们的生活热忱会不断回缩,家庭成为最后的安全港湾。如果家庭关系失和或者家庭突然遭遇变故,会直接影响现代人们的心理和行为。所以电影中的人物都是因为家庭的种种因素而变得情绪不稳定或郁郁寡欢,或不知所为,他们的性格都直接地受到家庭的冲击。

影片中三个年轻人本该是朝气蓬勃阳光四射的青春,本该在学校学知识学技能的年龄,本该在父母身边享受亲情的温暖,被电影中冰冷的家庭背景划出了一道道裂痕,被现实逼着不得不学会独立学会生活,他们三个年轻人不是社会中的大多数,有人称他们为边缘人。他们在家庭得不到温暖,在社会得不到关注,他们的认知能力处在较低层次,他们解决不了复杂的人生难题,所以在遇到一些困难时,他们的认知水平决定他们处理矛盾、解决问题的方式是简单的粗暴的暂时的;正处青春期的他们对待压抑的情感、焦虑的情绪也一定有自己释放和宣泄的方式,电影中扒火车、穿铁轨、上观音山等情节正是影片以细节感动观众之处,他们的行为方式是合乎情理的。他们性格里的积极、热情、乐观、开朗、向善的方面也同样闪耀人性的光芒。电影的成功之处就在于用心理学视角分析,电影的情节、细节,人物的思想、行为都是符合心理学的发展规律的。

[参考文献]

[1] 张玲.心理健康研究与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 [美]斯滕伯格(Sternberg,R.J.).认知心理学(第三版) [M].杨炳钧,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3] 陈少华.新编人格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侯丽英(1966— ),女,吉林公主岭人,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辖槊罚1972— ),女,吉林四平人,吉林师范大学分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观音山抑郁认知
观音山倒虹吸工程进入合拢阶段
厦门观音山会所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观音山水库双曲拱坝除险加固安全复核
观音山诗草(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