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恒速压汞技术的特低超低渗砂岩储层微观孔喉特征研究

2012-11-22马永平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710069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2年22期
关键词:恒速压汞孔喉

马永平,孙 卫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 西安 710069)

琚惠姣 (甘肃省煤炭地质勘察院,甘肃 兰州 730000)

董凤娟 (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马永平,孙 卫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 西安 710069)

琚惠姣 (甘肃省煤炭地质勘察院,甘肃 兰州 730000)

董凤娟 (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应用恒速压汞技术对苏里格气田西区盒8段特低、超低渗砂岩储层的微观孔喉特征进行了研究。该类储层孔隙半径分布范围变化不大,对储层渗透率影响不明显,储层渗透率主要受控于喉道半径的大小以及孔隙与喉道的配置关系;毛细管压力曲线揭示出在不同的开发阶段,孔隙和喉道对开发效果的影响程度不同,处于开发中后期的特低、超低渗砂岩储层,注重对于喉道的开发至关重要。

恒速压汞技术;特低-超低渗砂岩储层;孔喉特征

随着先进实验测试方法的逐步应用,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研究从早期的孔隙结构形态分析,到定性、半定量研究,再到目前的恒速压汞技术,能够将孔隙、喉道分开,定量研究孔隙、喉道的大小及其变化特征等[1-3]。下面,笔者对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西区盒8段4块代表性样品进行了恒速压汞测试,分别从孔隙特征、喉道特征、孔喉比特征以及毛细管曲线变化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揭示该类储层的微观结构。

1 样品测试

选取了研究区具有代表性的4块岩心样品进行恒速压汞测试(见表1)。结果显示,4块样品的孔隙度介于7.26%~13.82%,平均值为8.77%;渗透率介于(0.08~1.42)×10-3μm2,平均值为0.48×10-3μm2,属于典型特低、超低渗砂岩储层。

表1 样品主要参数统计表

2 参数分析

2.1孔喉特征

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系称为储集岩的孔隙结构[4]。流体沿着复杂的孔隙系统流动时,要经历一系列交替着的孔隙和喉道,恒速压汞测试技术以准静态的方式(0.00005ml/min)向岩样喉道及孔隙内注入汞,通过汞压力的波动测得孔隙和喉道的大小及数量,实现定量研究孔隙、喉道半径的大小和分布范围。从孔隙半径分布特征可以看出(见图1),对于不同渗透率级别的4块样品,孔隙半径大小及其分布范围变化不大,主要集中在100~200μm之间,峰值基本在120μm左右。可见,特低、超低渗砂岩储层孔隙半径分布相对集中,对储层渗透率的影响不明显。

从4块样品的喉道半径分布特征可以看出(见图2),随着样品渗透率的增大,所对应的喉道半径分布范围逐渐变宽,大喉道所占比例增大,并且大喉道出现的频率明显增高。对于渗透率小于1×10-3μm2的1、2、3号样品喉道半径分布范围分别在0.2~0.7、0.3~1.0、0.2~1.1μm之间,喉道半径分布较均匀,分选性相对较好;4号样品渗透率为1.42×10-3μm2,喉道半径分布在0.2~4.3μm之间,分布范围显著宽于其他3块样品,半径大于1μm的喉道所占比例明显增多,喉道半径分选性差。由图3也可以看出,平均喉道半径与渗透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8586)。由此可以看出,喉道是控制特低、超低渗砂岩储层渗流能力的主要因素。

图1 孔隙半径分布曲线 图2 喉道半径分布曲线

2.2孔喉半径比特征

孔喉半径比能够反映流体的渗流特征,孔喉比越大,说明孔隙、喉道之间的差异越大,流体流动时的渗流阻力就越大,开发效果往往不好;反之,则表明孔喉之间的差异较小,流体渗流时的渗流阻力小,开发效果则相对较好。从4块样品的孔喉半径比分布可以看出(见图4),随着渗透率的增大,样品的孔喉半径比分布于小值区的百分含量逐渐增大,且孔喉半径比峰值向小值区移动。4块样品的孔喉半径比峰值分别为:300,260,250,100。此外,从图5可以看出,孔喉半径比与渗透率有较好的负相关性(R2=0.9648),渗透率随孔喉半径比的增大而减小,说明孔喉半径比对特低、超低渗砂岩储层中流体的渗流能力影响显著,孔隙、喉道的配置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开发效果的好坏。

图3 平均喉道半径与渗透率关系 图4 孔喉半径比分布曲线

2.3毛细管曲线特征

相对于常规压汞实验,恒速压汞技术不仅提供了总的毛细管曲线,同时能够给出孔隙、喉道的进汞曲线以定量表征孔隙、喉道半径大小及其之间的配置关系。从4块样品的毛细管曲线特征(见图6)分析发现,总体上,随着渗透率的增大,排驱压力呈依次降低的趋势。在孔隙半径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汞首先通过大喉道进入其所连通的孔隙内,在进汞压力较低时,孔隙对总的毛细管曲线变化特征起主要控制作用,随着进汞压力的增大,汞逐渐进入小喉道所控制的孔隙,直至有效孔隙全部被汞充满后,汞进一步进入更为细小的喉道,此时喉道完全控制了总的毛细管曲线变化特征。因此,对于特低、超低渗砂岩储层,开发初期上产阶段应注重对孔隙的开发,而到了开发中后期,应将挖潜重点放在对喉道的开发上。

图5 平均孔喉半径比与渗透率关系 图6 毛细管压力曲线

3 结 论

1)对于不同渗透率级别的特低、超低渗砂岩储层,孔隙半径大小对其渗透率的影响不明显,储层性质主要受喉道控制。

2)特低、超低渗砂岩储层的孔喉半径比与渗透率呈较好的负相关性,孔喉半径比大小及孔喉之间的配置关系对该类储层的渗流能力影响效果显著。

3)毛细管压力曲线形态变化特征揭示出,对于特低、超低渗砂岩储层,当开发到中后期尤其是挖潜阶段,应特别重视对于喉道的开发。

[1]王金勋,杨普华,刘庆杰,等.应用恒速压汞实验数据计算相对渗透率曲线[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7(4):66-69.

[2]孙卫,杨希濮,高辉.溶孔-粒间孔组合对超低渗透储层物性的影响:以西峰油田庆阳区长8油层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9(3):507-509.

[3]王瑞飞,沈平平,宋子齐,等.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微观孔喉特征[J].石油学报,2009,30(4):560-563.

[4]罗蜇潭,王允成.油气储集层的孔隙结构[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21-22.

10.3969/j.issn.1673-1409(N).2012.08.014

P618.13

A

1673-1409(2012)08-N044-03

2012-05-13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44)。

马永平(1983-),男,2006年大学毕业,硕士生,现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地质方面的研究工作。

[编辑] 洪云飞

猜你喜欢

恒速压汞孔喉
基于高压压汞-恒速压汞的低渗砂岩储层孔隙结构评价
恒速泵注甲氧明在糖尿病患者下肢止血带术中的作用
什股壕地区下石盒子组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喉分布特征及对可动流体的控制作用
恒速与高压压汞实验表征致密砂岩储层孔喉结构差异性分析
甲烷在煤的微孔隙喉道通过性及其对解吸的影响机理
交互式毛管力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建设与应用
发电机恒速安装车研制
聚合物分子尺寸与砾岩油藏孔喉匹配关系
基于 PID 的变量马达恒速控制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