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应用期待疗法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2012-11-22李潇
李潇
在临床妇产科中,子痫前期对母婴健康危害较为严重,常引起多种并发症,是妊娠期特发性疾病,特别是重症患者,围产儿和孕产妇死亡率均呈较高水平。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对改善妊娠结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积极治疗,观察组40例应用期待疗法进行治疗,对妊娠结局进行比较分析,并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80例,年龄25~36岁,平均(30.1±2.5)岁,平均体重(70.2±11.4)kg,发病孕周为21~34周,平均(30±3.3)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在年龄、体重、发病孕周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其中观察组又分为孕周<28周者4例,为28~31周者16例,32~34周者20例。
1.2 入选标准 孕妇生命体征稳定,孕龄为26~34周,无终末靶器官并发症,但如果孕妇肾功能受损较为严重,并发子痫,肺水肿,心衰,溶血,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胎盘早剥,肝酶升高,胎儿宫内窘迫等对母儿生命造成危险的疾病,则不对孕周进行考虑均行终止妊娠治疗,观察组期待治疗时间>48 h,治疗时间≤48 h为对照组。
1.3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行吸氧、绝对卧床休息,镇静,取左侧卧位,行硫酸镁进行解痉治疗。并用酚妥拉明,硝苯地平,硝酸甘油对高血压者行降压治疗,在妊娠终止前给予地塞米松应用使胎肺成熟加速,并参于新生儿的抢救。在患者有持续性头痛出现,血压未理想控制,排除外科疾病引起的上腹痛,视物模糊,进行性肝肾功能损害加重,有子痫症状出现,胎心率基线在胎心监护下提示变异消失,反复重度或晚期变异减速,胎儿在宫内发生死亡,均为对妊娠进行终止的指征。期待疗法实施期间因经济或其他原因自动出院,担心住院费用和母体安全而放弃胎儿者为非医源性因素或社会因素。期待治疗在34周后,胎儿无宫内窘迫,母体并发症未发展,胎肺估测成熟,在娩出后存活机率大,进而对妊娠进行终止,为选择性处理因素,以提升母婴生存质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压、肌酐、谷草转氨酶、尿素氧水平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围生儿死亡率为20%,观察组为6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时间为1.9~28 d,平均(8.3±6.8)d。社会因素为主要放弃期待治疗的原因,肥儿窘迫为次要因素,在孕32~34周患者中,选择性处理为首要因素,次要因素为胎儿宫内窘迫,故提示随孕周的推迟,期待因素也会发生转变。期待疗法围生儿具有一定死亡率,基中轻度、中度、重度治疗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28周的围生儿死亡率最高。
表1 两组入院后各指标比较
3 讨论
发病早,病情危重是早发型重度子痫的发病特点,常有多个器官功能损害伴随发生,有较高的再次妊娠复发风险,采用妊娠终止的方法进行处理对母体安全可起到一定效果,但却导致围生儿死亡率升高,导致医源性流产[2]。近年来,对早发型重度子痫病情前期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行对分娩进行延迟的期待治疗,也为保守治疗,是在对母体安全进行保护的前提高,使孕周尽量延长,改善母婴妊娠结局,使新生儿存活率提高。对病例进行严格选择是期待疗法实施的关键步骤,包括孕产妇血压可控制,病情稳定,不伴有上腹压痛和消化系统症状者,肥儿在超声监测下继续生长,胎心监护结果可靠,如颅内出血、终体并发胎盘早剥,子痫和视网膜脱离都应及时对妊娠进行终止,有报道指出,若患者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在病情得到较好控制时,可实施期待疗法。本次观察组谷草转氨酶、舒张压、收缩压、肌酐水平均较低,提高采用期待疗法进行治疗的患者有较轻的终末器官受累。
故采用期待疗法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进行治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重视社会因素,加强家庭的理解和配合,重视医患沟通,孕32~34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采用期待疗法进行治疗选择性处理因素较为常见,表明发病孕周在延迟的情况下,期待疗法具有较高成功率,故临床需对孕妇、经济状况和胎儿等多方面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选择分层化、个体化的期待疗法进行治疗,可明显改善母婴结局,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1]杨孜.早发型重度子瘸前期的临床界定及保守治疗探讨.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302-305.
[2]范书萍.不同孕龄早发型重度子病前期患者的妊娠结局.中国全科医学,2007,17(10):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