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职场真人秀节目的两次热潮

2012-11-22刘涛

电影评介 2012年24期
关键词:求职者学徒真人秀

全球首档职业竞技类真人秀节目《学徒》在美国一经推出便成为NBC公司历史上收视率最高的首播节目,《学徒》做为职场类真人秀节目的典范,“在2003年至2004年播出季,18—49岁成年观众的收视率排名第三位,所有年龄段的观众收视率则排名第六位。播出第二集时,创下了2700万观众的全美真人秀节目收视率最高纪录。” [1]

《学徒》的成功,最重要的是将关注的主体从明星、娱乐人物转向了来自大众阶层的求职者。丰厚的奖励、残酷的竞争、高素质的参赛者、坚忍不拔的斗志和精神这些都深深地吸引了在高压力、高强度的职场中拼搏的都市人群。参赛者们在烈日下推销柠檬水,在暴雨中装修房屋,通宵达旦的转运货物,观众在节目中感受到了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一、职场真人秀的第一次热潮

《学徒》的成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竞相效仿,在中国大陆,2003年10月25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推出了国内首档大型人力资源节目《绝对挑战》。2005年,东方卫视制作了首档全程直播的创业类真人秀节目《创智赢家》。2006年,经济频道又打造了《赢在中国》。此外,还有浙江卫视的《天生我才》等节目,它们共同掀起了求职类真人秀节目的第一次热潮。

(一)《绝对挑战》:职场精英与品牌效应

2003年开播的《绝对挑战》,定位为国内首档大型电视人力资源节目,在节目设置和节目风格上既借鉴了《学徒》的成功之处,又考虑到我国的具体国情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改变。《绝对挑战》针对优秀的应聘者和知名企业,设置了“压力面试”、“实力作证”和“人在职场”三个环节,节目真实的展现了优秀的求职者面对激烈的竞争所拥有的应变能力、分析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强大的心理素质。

《绝对挑战》的节目类型介于职场竞技类真人秀与益智娱乐类真人秀节目之间,在彰显娱乐性的同时,增加了知识性和信息量,从而扩大了节目的受众群,白领、公司高管、高级知识分子成为节目固定的观众,由于吸引了社会精英阶层的关注,《绝对挑战》在节目品位、品牌价值、社会影响上都走向了“高端化”。《绝对挑战》把“帮你找工作,教你找工作”作为节目的品牌理念,并提出了“职业改变命运、挑战突显实力”、“巅峰营销、完美演出”、“百万年薪不是梦”等口号。以及每期提供高职高薪和2万元“培训基金”,这些为节目带来了高收视率、高忠诚度和高市场地位。CSM提供的数据表明,CCTV—2周六原来节目的收视率为0.3859%,《绝对挑战》推出两个月后,收视率提升至0.5041%,观众的忠诚度提升至33.4%。

(二)《赢在中国》:创业励志与英雄崇拜

2006年以“创业励志”为宗旨的大型电视真人秀比赛节目《赢在中国》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开播,节目在比赛规则、制作形式上借鉴了《学徒》的成功经验,是一次《学徒》的本土化操作。《赢在中国》分为海选、面试、初赛、复赛、决赛五个环节,冠军将获得一家注册资金不低于1000万的企业的经营机会。

《赢在中国》对《学徒》的模仿与借鉴,使中国的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观赏性大大增强,在核心价值上的改变又迎合了主流文化的要求,所以节目一经播出在社会上获得了极高的评价,拥有了良好的口碑与社会影响力。《赢在中国》的评委马云、史玉柱、柳传志、俞敏洪、朱新礼等与最后获胜的选手宋文明、周宇、谢莉、曾花等共同成为节目创造的明星,商界明星与创业明星的联袂演出成为节目收视率的保证。

《赢在中国》举办三季以来塑造的“创业英雄”图谱,满足了受众对于创业的向往,对时代精神和时代的英雄的崇拜,这种英雄崇拜的心理,是对《绝对挑战》成功经验的继承与延续。

求职类真人秀节目第一次热潮的来临,既有国外求职类真人秀节目的影响,也有整个社会对就业信息、创业渠道的需要,还有电视行业对新兴的真人秀节目的亲睐,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求职类真人秀节目的大量出现,从中央台到地方台,求职类真人秀节目不断崭露头角。

二、职场真人秀节目的第二次热潮

2010年1月《非诚勿扰》的热播给职场类真人秀节目提供了新的节目形式,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职来职往》、天津卫视的《非你莫属》、湖北卫视的《职在必得》、第一财经频道的《中国职场好榜样》、广州电视台和成都电视台的《有米到》、《我是谁》,全国卫视和省会地面频道已经有7档招聘类节目加入竞争,职场真人秀节目出现了第二次热潮。

(一)《职来职往》:开放平台与明星机制

《职来职往》于2010年12月10日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开播以来,“收视率从最初的0.15一直上升至0.32(CSM27城市),因为收视良好,江苏卫视于今年2月将其搬上周三黄金档,平均收视率0.77(CSM27城市),”[2]目前已升至全国同时段收视率第二的位置。

《职来职往》借鉴《非诚勿扰》的节目形式,采用多元开放的节目平台,制作服务受众的节目内容,正是这些因素使其迅速走红。

《职来职往》在节目设置上分为第一印象、职业技能测评、求职故事、职场诱惑四个环节,改版后的《职来职往》精简为职场亮剑、职我本色、职面未来三个环节,现场的职场达人通过亮灯与灭灯表明自己对求职者现场表现的评价与态度.《职来职往》实现了节目环节与职业面试流程的有机统一,提升了节目的专业性与实用性。

《职来职往》采用多元开放的节目平台,节目中的招聘企业来自各行各业,既有大中型企业、又有创业型的中小企业,参加节目的求职者大多是来自全国各个高校的应届毕业生,节目通过网络报名的方式面向全民开放,节目对求职者的选择也是大众化的,通过节目我们看到不是职场精英而是来自社会各界的需要求职工作的年青人,他们有着不同的经历,自身存在各种职场的困惑与问题,《职来职往》是一个展示大众求职经历与梦想的平台。

《职来职往》用实用性的节目内容,增强了职场真人秀服务受众的节目职能。在节目中,主持人、嘉宾、现场评委对求职者都是以鼓励的态度去评判的,尽管也会有毒舌评委不断涌现,但是在犀利的话语背后都给选手提供了实用性的职场建议。从帮助求职者解答职场的困惑,获得自己心满意足的岗位出发,节目的宗旨是帮助求职者尽快找到工作。

(二)《非你莫属》:社会话题与平民意识

2010年由天津卫视制作的求职类真人秀节目《非你莫属》,开播不久收视率就攀升至全国收视前五,并于当年11月底进入全国前三。《非你莫属》分为“自我介绍”、“天生我有才”、“谈钱不伤感情”三个环节,每期邀请12名企业高管组成波士团进行现场招聘,节目还设置了2名职场专家为求职者提供现场指导与就业忠告。

制片人刘爽在阐释《非你莫属》的创意时说:“我们的整个游戏规则,来自婚恋节目的根,英国有个有名的综艺节目TAKE ME OUT,我们借鉴了那个游戏的规则。” [4]对于节目主持人的选择,刘爽认为“其实这几年做节目,特别看中的资源,首先是主持人,我先抓住这个资源,然后再找其它资源来配合,那它的效果自然就是1+1+1+1…,一直是加的,不会减分。” [5]从中可以看出,《非你莫属》在节目模式上借鉴了婚恋类真人秀节目,在节目风格上则主要取决于主持人张绍刚的语言风格与个性表现。

《非你莫属》节目内容的核心是话题性,主持人张绍刚在谈到节目的话题性时说:“举个例子,一女孩长得挺漂亮,于是她找不找工作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讨论美貌到底在职场里面会发挥多大作用,这些话题恰恰是《非你莫属》应该有的话题,它带入的是社会性的话题,是由职场引申出的社会现象。”[6]社会性的话题反映的社会现象往往带有普遍的意义和价值,这不仅为节目带来了人气,也带来了争议。像“晕倒哥”、“假学历”、“李开复发起的联合抵制”,这些负面的信息也给节目的口碑与品牌带来了影响,如何在话题的选择上符合主流的文化价值,如何把控话题性给节目带来的争议,是《非你莫属》赢得口碑的前提。要控制好节目的话题性,对老板与求职者的选择就尤为重要。

随着《职来职往》、《非你莫属》的热播,求职类真人秀出现了第二次热潮,受众对求职类真人秀节目的追捧,一方面由于社会背景的因素,自2009年以来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使社会经济出现了动荡与不安,本来已经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变得更加的不确定。另一方面,婚恋类节目的崛起为求职类真人秀节目提供了新的节目形式,为求职类真人节目的创新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样式。

在收视看好的情况下,各大卫视继续研发新的求职类节目,先后出现了中国教育电视台的《大学生职场挑战赛》、天津卫视的《老板是怎样炼成的》等记录式的求职类真人秀节目,借助已有栏目的品牌效应与名人资源继续拓展求职类真人秀节目的受众群与影响力,虽然新节目的收视率并没有达到优势栏目的水平,但这种创新形式的出现为求职类节目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参考。

[1]马娜.中外职业竞技类真人秀节目比较—以《学徒》与《绝对挑战》为例.[J]新闻世界,2011:90

[2]朱雯.招聘版《非诚勿扰》能红火吗?[J]南方电视学刊,2011:84-85

[3]孙娟妮.从纪实性角度浅析《职来职往》节目的服务功能.[J]中国电视,2011:56—58

[4]莫华璋,刘爽,非你莫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43

[5]莫华璋,刘爽,非你莫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46

[6]莫华璋,刘爽,非你莫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47

猜你喜欢

求职者学徒真人秀
火卫一上的真人秀
起初为娱乐,现在做招聘:直播帮中国求职者找工作
金光现代学徒班感恩教育的实践
魔术师的学徒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加纳移民局招聘:有妊娠纹不行
民生表情
面试中的12个禁忌
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
论《学徒的神仙》的叙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