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幻恐怖片的文化隐喻:以《异形II》为例

2012-11-22王静

电影评介 2012年24期
关键词:恐怖片异形科幻

科幻电影的起源可以追溯至1902年的无声电影《月球之旅》(Le Voyage dans la Lune)。自这部无声黑白片,科幻片就奠定了以描绘外星球生活,变种生物,灵异现象为主的基调。这种基调决定了科幻电影作为电影的一种类型自然而然的和另一种类型电影——恐怖片相结合。这种结合的原因很简单,科幻片赋予创作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从探索外星球到预测地球灭亡,都反映了人们对于未知世界的猜测。这种对未来的茫然无助加剧了人们的恐慌。 1910年影片《弗兰克斯坦》(Frankenstein)是科幻与恐怖两种类型电影的第一次结合,以科学怪人示人的弗兰克斯坦被认为是电影史上最为经典的恐怖人物之一,而他因痴迷科学而精神失常的命运,也正是科幻恐怖这一新类型影片的的主旋律。

就电影类型来看,科幻恐怖片既具有科幻片的想象元素,有兼有恐怖片的惊悚功能,因此这种交叉型的电影类型总是能刺激观影者的视觉接受,挑战他们的心理防线。严格来讲,科幻恐怖片自上世纪70年代才开始受到瞩目,此前色调黑暗的哥特式恐怖片有些也兼具一些悬疑因素,但还没有融入科幻的元素。后来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科幻惊悚片或描述外星入侵地球,或预示变种生物袭击人类,或反映滥用生化武器,其发展和流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类对科技带来的改变和对未来世界的担心。

异形四部曲在科幻恐怖片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四部影片都是由四位重量级导演分别执导,尽管故事的主线索和主人公没有改变,但四部影片风格迥异。其中最为影评人赞赏的,也是最大票房赢家的便是卡麦隆执导的《异形II》,被当年的《时代周刊》评为年度最恐怖电影。

本文试图从死亡、社会和性别三个核心要素揭示《异形II》深层价值关切。

追问死亡

在过去,我们的文化受宗教,道德和不朽思想的影响极深,这使得死亡成为一个令人忌讳的话题。死代表了肮脏和不祥。许多人惧怕死亡,因为他们担心死人的鬼魂会离开躯体去恐吓生人。而在科技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医学的进步揭露了死亡的本质。人们认识到,死亡仅仅是生命的结束,这个必然结果与鬼魂没有任何关系。当然,死亡也不再是禁忌,我们认识死亡,讨论死亡,研究死亡,甚至将死亡搬上了银幕。

在许多电影,尤其是恐怖电影中,各式各样的死亡通过表演和特效呈现在观众的面前。早期电影中伪装成空气漂浮移动的典型鬼魂形象,在现代的观众看来破绽百出,当然其所要传递的恐怖信号也被忽略。就视觉效果对表现恐怖的重要性,美国影视文化学者琳达·白德莱(Linda Badley)教授在她著名的Film,Horror,and Body Fantastic一书中指出,在现代电影中,观看者希望能够看到可视性更高,能够感知的,令人作呕的恐怖画面(“visible,tangible,and disgusting” images)。无独有偶,法国小说家,文学理论家埃莱娜·西苏在她的一篇关于弗洛伊德的文章中也关注了人们对于死亡的视觉要求。她认为,死亡只能以可以感知的物质形式呈现。我们可以看到,电影中死的恐怖均由具体的,物质的形式表现。例如,痛苦的疾病,死前的挣扎,临死的焦虑,扭曲的肢体等。

观看者对窥视死亡的欲望与现代社会生活环境相关。在过去恶劣的条件下,人们会看到横尸遍野的情形,人类的寿命也比现在短暂很多。而现在,随着人类生存条件的进步,死渐渐淡出公共场所,但是人类对于死亡的好奇心却有增无减。琳达·白德莱在她的书中提到 “沃尔特·肯德里克认为死亡在人们视野中隐去,是近两百年来,西方国家清洁运动的一部分,这还包括提高卫生条件,配备公厕等卫生设施等。”[1]

然而人们恐惧死亡的事实没有环境的清洁而消除。相反,生活在干净健康环境里的人们更加对肮脏有害的元素心有余悸。处于对这种心理的考虑,科幻恐怖影片另辟蹊径,创作出外星种族入侵地球的故事情节。人类的身体结构和生命力在这类影片中显得脆弱不堪。《异形II》是此类电影的优秀代表作品。在这部影片中,科技高度发达,但血肉之躯的人类依然受到外星生物的致命威胁。虽然这一主题在现在看来略显俗套,但在影片放映时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还是具有开拓意义的。

在恐怖电影内容随人们心理变化的同时,其表现手法也较早期作品有了很大发展。最大的不同就是影片对恐怖的表现由过去的“暗示”升级为“曝光”(from suggestiveness to total exposure)。一些早期恐怖影片,例如《弗兰克斯坦的诅咒》1959(The Curse of Frankenstein/Dracula),曾被当时的媒体评论为过于血腥和露骨,而倘若用近期的标准来判断的话,却可以算是委婉谨慎。美国人鲁宾·马丁在他的《惊悚片》(Thrillers)一书中提出,事实上,现代的恐怖影片几乎没有给观看者留有多少想象空间。

这种“曝光”级的影片与近三十年电影特效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密不可分。在《异形II》拍摄时,电脑特效还没有广泛应用于电影制作,这使得制作和拍摄影片中的飞船和外星生物非常困难,但也使得拍摄效果更加逼真。值得一提的是导演卡梅隆正是电影《终结者2》、《第一滴血2》、《泰坦尼克号》和《阿凡达》的导演,善于拍摄大投资的特效影片是卡梅隆的专长。在影片《异形II》中所有的异形生物均由六个模型拍摄完成。在影片最后出现的异形母体则是一个难度极大的特效,不仅仅有特技演员上阵,还有诸多的拍摄操作杆协调这个巨大的怪物运动。影片对于异形生物入侵人体的描绘则是影片的高潮。西方恐怖影片的传统特色之一便是从不避讳对暴力和死亡的呈现。在《异形II》中,每次直面令人作呕的杀戮镜头,总是让观影者心惊胆战。影片中人体爆裂的特写镜头将人对死亡的想象细节化具体化,观众无不感同身受。但是这种对死亡的表现并非在卖弄特技,而实为满足人们对于死的好奇,在了解死亡和感受恐惧之余,人们心理所会自然而然的抵制恐惧,而当这种抵制力战胜恐惧,便会产生满足感和愉悦感。在观看恐怖影片后,观众往往会联想到真实生活,与之对比,便更能体会到真实世界的安全和幸福。当然这种将恐怖感升华为愉悦感的过程,只有心智成熟的观影者才能完成,因此恐怖影片多为限制级电影。

反思社会

纵观科幻恐怖影片的发展过程,不难发现这一类型电影总是与人类最关心的种种社会性问题不无关系。

1986年《异形II》上映时,人类已经发现了艾滋病。1981年,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首次报告了这一奇怪的病例。在接下去的两年左右的时间,艾滋病大范围蔓延。人们对于艾滋病的恐惧不仅是因为它的不可治愈,更是由于这种疾病的传播方式。看似最为平常不过的亲密行为成为传播艾滋的主要渠道,血液,精液,乳液,都可以携带致命的病毒。人们震惊了。在《异形II》中,黏糊糊的外星生物体液,暗红的人类血液,均令当时的观影者感到不适,与不洁相联系,从而担忧。这些担忧被近镜头和特写镜头带来的身临其境之感放大,观影者会有幻想自己被这些粘稠的液体溅到,产生恶心和不适。加之影片强调了画面色彩的对比,将人类在地球的基地表现的一尘不染,而将异形所在的外星球表现的灰暗肮脏。而这种环境转变本身便让观众产生担心,甚至恐惧。

除了利用人们对艾滋病的恐惧为影片营造气氛,《异形II》还展现了那个年代的其它社会问题。琳达·白德莱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对那段时期做了如下描述:

“人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局面。艾滋病,各种癌症,心脏病,人口老龄化,饮食紊乱,滥用毒品,家庭危机,两性问题,淫秽和暴力,监管不力,频繁发生的医疗事故,生态危机和生化武器的使用, 以及对出现新的致命病菌的担心。所有这一切都表明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软弱无力,同时我们的生存环境也面临这前所未有的考验。”[2]

影片的开始有一个很有趣的镜头: 主人公蕾普丽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思索,来自公司的代表波克前来谈判,这时突然公园不见了,刚才还鸟语花香的自然空间顿时消失,代之以苍白单调的房间,原来根本就没有什么公园,那只不过是未来人类自我安慰的屏风。这一组简单的镜头反映了当时日益尖锐的生态问题,预示了在未来社会,人们会丧失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模拟自然风景的屏风也是个隐喻性道具,反映了人类利用自然而又不尊重自然的失衡关系。

《异形II》是这一系列电影的第二部。在故事情节上延续了第一部影片,深化了对不可预知的危险的挖掘。影片保留对异形生物侵害人类的露骨的描绘,如异形生物穿透人体,异形触手缠绕人体的镜头分别在影片中出现。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影片还展示了浸泡在化学试剂里的异形幼体。被利益驱使的强大“公司”为研制生态武器试图将异形幼体灌装并带回地球。这情节正是人们在冷战后期所面临的生化危机的担忧和体现,而九一年的两伊战争中西方军队使用化学武器,证实了影片的担心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探询人性

在《异形II》中,恶心的感觉贯穿始终。支离破碎的尸体和肮脏的外形酷似人体生殖器的生物重复出现,而这怪物寄生于人体中以繁殖后代的场景更将观众的不安推向极致。整部影片在故事情节上承接了第一部《异形》影片。大致描述了异形生物与人类的第二次交锋。但是第二部影片着重渲染了这种奇怪生物的生殖能力,而且较第一部影片来说,呈现了更多数量的危险生物(尽管在影片制作中只使用了六个模型)。同时,影片也更加清晰的展现了异形的生理特征:繁殖力极强的女性怪物,但是在攻击人类和繁殖时却会伸出类似男性生殖器官的长须,穿透人体,产下幼崽。在影片一开始,主人公蕾普丽的噩梦是影片第一次呈现异形入侵人体的过程:正当她与波克交谈时,她的心跳加速,呼吸困难,随后她的小腹破裂,医护人员无能为力,一只血淋淋的怪兽从她腹中探出,最终她腹部爆裂死亡。作为影片的开头,这组镜头让人窒息,令人作呕。

这种将产生恐惧的怪物描绘成女性的设计在恐怖片中非常普遍。在亚洲影片中,往往鬼魂,妖怪皆为蒙冤而死的女人。而在美国影片中,恶魔的性别却并非定义为女性。从早期的科学怪人系列电影,到吸血鬼系列电影,再到灾难系列电影,恐惧的来源均为超越性别的对现代社会危机的隐喻。这种恐怖文化的差异,源于东西方社会两性关系的不同。在中国等亚洲地区,受封建社会制度和封建迷信的影响,女性受到的生理和心理压抑远远大于男性,这种压抑经过上千年的积累显得愈加沉重。而在美国,由于这个新兴国家发展的特殊性,几乎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阶段,直接从种植园经济过渡到工业社会,因此,女性所受到不公平待遇没有经过历史的积累,缺少了东方妇女运动的沉重历史感,而更加突出了女性危机的现实感。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妇女解放运动又为美国妇女争取到了就业,入学,选举等多方面的权益。但是女性与男性之间的冲突远没有消除,美国社会仍是一个父权主导的社会。

然而,美国女性从未停止过对自身权利的追求,而男性也越来越意识到自身优势的丧失。美国文化研究专家托马斯·多尔提教授在《类型,性别和异形三部曲》(Genre,Gender,and the Aliens Trilogy)中,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这一现象的原因:“在智能化的现代社会中,女性保持了她们的生殖和繁育能力;而男性则失去了智商优势。因此科幻影片中充斥这两个对立的趋势:男性被边缘化;女性成为控制者和主导者。在男性的想象中,真正的异形永远是女性的。”[3]

真是由于这种男性权威的丧失,《异形II》及后来的所有异形四部曲,将危险的异形生物定位一群又一位母体统帅并繁殖的强大群体。这也是第二部电影的片名又英文Alien 改为其复数形式Aliens,意在强调异形家族而不是异形个体。这个异形家族毫无疑问是个母性权威的家族,其与人类的斗争其实是在保护母体,对人类身体的利用也是为了繁衍后代。影片的另一个母亲形象蕾普丽则更加鲜明的代表了女性清醒的头脑,顽强的毅力和同情心,故事的开始片段中对蕾普丽呲之以鼻的特种兵队员则反之代表了男性的盲目自大,外强中干。

可是影片的设计者并没有将男性放在一个彻底的弱者的位置。首先从异形方面来看,异形又强大的母体繁殖种群,而独立的异形个体却酷似男性生殖器,尤其是异形的幼体从死亡的人体内探出时,其形象与之几近一致。这一设计强调男性仍在两性关系中占主导地位。另外,异形幼体的诞生即意味这人类母体的爆裂和死亡,这其实隐喻女性繁育能力背后的被动性。其次从人类方面,特种兵战士们一个个被异形杀戮,唯有希克斯幸存,而他和蕾普丽互相产生好感,并决定一起将幸运儿妞儿特带回地球。电影中这样的安排可谓用心良苦,尽管要反映两性之间的危机和不信任,仍然要指出唯有爱与信任才是危机的唯一出路。

注释

[1]Baldley,Linda. Film,Horror and the Body Fantastic,p22-p23

[2]Baldley,Linda. Film,Horror and the Body Fantastic,p27

[3]Doherty,Thomas. “Genre,Gender,and the Aliens Trilogy” ,p183

[1]Badley Linda,Film,Horror,and the Body Fantastic [M]. Westport: Greenwood Press,1995,p22-23,p 27,p42

[2]Doherty Thomas,Genre,Gender,and the Aliens Trilogy from The Dread of Difference,ed. by Grant Barry Keith [M]. Austin: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1996 p181-p200

[3]Mulvey,Laura,‘Visual pleasure and narrative cinema’,Screen education: 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Education in Film and Television [J]. London: The Society,1975 p6-p18,

[4]马岩峰,东西方恐怖电影在表现手法上到差异及融合[J]. 电影文学,2011(10)

猜你喜欢

恐怖片异形科幻
ACHINESE HORROR STORY
AChinese Horror Story
PL-01:科幻飙车党
到达科幻里的未来
一种异形平衡梁设计与应用
水晶异形卡可以定制的交通卡
水晶异形卡可以定制的交通卡
水晶异形卡 可以定制的交通卡
如何挑选100本科幻书
十大恐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