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是植物人》对国产现实题材影片的突破价值
2012-11-22陈芮伊
作为反映社会真实现实的发展历程、展现普通人整体生活境遇的现实题材影片,在中国电影的发展中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现实主义的传统在中国电影诞生之初就已经形成,并一直发展延续至今天。但纵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现实题材国产影片的发展,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这个“中国式大片”雄踞市场的环境下,现实题材国产电影陷入了一个“四面围击”的困境,寻求新的发展和突破,成了国产现实题材影片突出重围的当务之急。2010年,一部由新锐导演、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教授王竞执导的国产现实题材电影《我是植物人》在全国放映,这部由社会真实事件改编、以当下国民最为关注的“药品造假”为主题的现实题材影片涉及敏感话题、极具现实批判性,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和思考,一举获得了2011年度数字电影百合奖四项重量级大奖和2011年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电视电影奖。正是这样一部现实题材的影片《我是植物人》,无论是从罕见的题材选取、独特的影像风格、深刻的主题设置和悲悯的人文关怀,都完成了对以往国产现实题材影片的一次具有深刻意义的突破和超越。
(一)对以往现实题材电影在题材选取上的突破
中国近年来拍摄了一系列优秀的国产现实题材影片,无论是上世纪的第六代导演创作,还是新世纪以来的《苹果》、《钢的琴》、《百合》等影片,都是侧重于平民和社会边缘人生存状况的影像呈现,这些现实题材的影片重在把个人化的自我言说呈现在观众面前,以个人的生活经历作为整个影片的支撑点,截取个体的一段生活经历力图展现个体当下生活境遇。这类影片往往设置开放式结局,刻意规避鲜明的意识形态,仅仅是停留在展现当下社会底层或者说边缘化人物的生存境遇的程度,没有涉及到深层的社会问题批判层面,也没有传达给观众深刻的社会批判意识,例如擅长拍摄女性题材现实主义影片的导演李玉在2008年拍摄的电影《苹果》,讲述了一个打工妹被老板强奸后怀孕,无儿无女的老板向其买子的故事。这个违反人伦常态的故事就是以打工妹刘苹果的个人经历为支撑,以小我反映社会的荒诞不经,该影片的结尾给与了观众一个无言的结局,刘苹果离家出走,消失在茫茫的大都市中,没有任何明确的人物命运指向性,一切由观众自己来判断。近年来的此类现实题材影片不在少数,他们大多反映的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贫富悬殊的矛盾冲突带来的是生活的越加艰难、对于物质和金钱的追求往往让人们变得渺小刻薄和社会底层人艰辛的生活现状。
但影片《我是植物人》却突破了以往的创作窠臼,“药品造假”题材本身就极具争议性,导演又在“药品造假”这一大事件里加入了很多反映当下社会现实的关注点,“证件造假”、“新闻造假”、“贪污行贿”等等事件都被导演不着痕迹的加入到了故事中,使影片具有深刻的现实批判性。影片中女主人公俐俐在失忆之前就是在一家药品中介公司做虚假药品发行手续的员工,负责为未经临床试验的药品偷工减料的办理上市手续,她的失忆也是由于受到了经自己之手的不合格药品的毒害;而男主人公刘聪是一名“娱记”,每天专注于偷拍和制造极具噱头的花边新闻,导演对影片主人公职业的设置本身就具有承载揭示社会黑暗面的功能,刘聪正是因为要进入一间病房偷拍马上要生孩子的女明星的时候,与躺在同一间病房里昏迷了三年的俐俐发生了人生轨迹的重合,成为了举目无亲的植物人朱俐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相识的人,在俐俐渐渐要融入到这个世界时,这个充斥着造假和假货的社会把他们卷入了一起出人意料的医药制造行业的案件中。这个故事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正是这种“艺术夸张”才增强了对现实的批判力度,导演想要表现的不仅仅是“药品造假”,更是整个社会“知假、造假”的大环境、大系统。这种现实题材的选取、真实情节的揭露以及在影片中所传达出来的犀利的批判现实力度本身对于国产现实题材影片就是一种超越,传统意义上可以救人命的“药”在影片中却成了害人命的“毒”,影片中的俐俐和小女孩小芸都是在一种叫“因非他命”的麻醉药的毒害下变成植物人,而这种没有经过缜密临床试验的麻醉剂就是经未成植物人的俐俐之手才得以流通到市场上,俐俐知假、造假、最后反被假药所害,都非常真切地揭示了当下社会中医药制造行业的药检制假的黑幕,并且影片中加入了“原药监局局长郑筱萸因贪污受贿被判处死刑”的现实真实桥段,让影片更具现实讽刺性和深刻批判性,这种当属别致和犀利的题材选取超越了以往现实题材的影片。
(二)对以往现实题材影片在镜头语言上的突破
纵观以往现实题材影片,在镜头的运用和景别的选取上一直遵守一种纪实化的风格,同期声录音、摇晃的跟拍镜头、沉闷的固定长镜头都成为了现实题材影片的惯用手法。例如第六代导演贾樟柯的影片《三峡好人》,其中采用了大量的同期声来强化影片的现实感,嘈杂的人声、音乐声、机械轰鸣声混杂在同一个镜头中,把整个现实生活场景真实的展现在观众面前。固定的长镜头运用也是导演贾樟柯所偏爱的拍摄手法,人物入画、出画,没有主观情感的加入,全都是客观的展现,也像是呼应其现实题材影片的类型。以往现实题材电影在影像风格上过分依赖现实主义风格,这种拍摄手法和镜头呈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增加影片的现实感,但却会削弱影片的故事性。但《我是植物人》却没有像以往的现实题材影片那样一味的选择现实化的镜头语言,很好的兼顾了故事性和现实感。
《我是植物人》中多次运用了画面的虚焦处理和快速剪辑展现紧张气氛,这些拍摄手法都倾向于商业化影片的拍摄手法,但正是这些商业化的拍摄手法,让影片所表现的现实情感更为丰富。影片的开始刘聪到俐俐所住的病房里偷拍女明星,看到了已经在病床上躺了三年的“植物人”俐俐,这时导演选择了画面的虚焦处理来表现俐俐的主观视点,在床上已经躺了三年的俐俐因为外来者刘聪的介入开始慢慢地苏醒,镜头由实变虚从俐俐的视点观察整个病房,这种画面的虚焦处理方法非常真实地展现出了角色的主观感受,虚实的交替也是影片主人公心理变化由“迷茫”到“清晰”的转变,此时开始渐渐清醒的“植物人”俐俐,完成了一次心理的转化,“植物人” 不再“植物”,俐俐的世界从此时开始变得清晰,那个三年前沉浮于利益社会不得其路的女大学毕业生在三年的昏迷后反倒找到了自己的人生道路,从此时开始,俐俐开始踏上了她的“救赎”之路,而这个画面虚焦镜头也被导演赋予了更为深刻的意义。再就是影片中快速剪辑的运用展现故事发展的紧张气氛,俐俐在方臣药业为小芸调查“因非他命”的案件时,多次运用快速剪辑的手法,比如说到领导办公室窃取文件,一方面担心同事发现,一方面观察领导是否回来,在表现这些段落的时候,导演选取了商业化的拍摄手法,增加影片的紧张气氛。吸引观众的观影热情。这些镜头语言和拍摄手法的运用,都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现实题材影片的拍摄技巧,但正是这些镜头语言的大胆创新,才使得《我是植物人》在观看性上较之前同类题材影片有了一个更大的突破,这有在镜头语言上的不断创新,才能在现实题材的统筹下更好地发展此类型影片。
(三)对以往现实题材电影在主题设置和精神内涵上的突破
如果仅是在在题材选取和镜头语言上对以往现实题材电影有所突破和创新,并不足以体现《我是植物人》独特的超越价值,影片之所以能产生扣人心弦的震撼力量,并不仅是犀利的题材和对黑暗的揭示,还在于创作者在对影片主题和精神内涵的设置上也较以往电影有很大突破。影片从始至终都贯穿着一个强大的精神内核——救赎,女主人公俐俐的复苏之路正是一条自我救赎与救赎他人之路。正是导演对于这一精神内涵的把握,让影片在传达出深刻的批判性的同时,让影片更富有人性的光辉,这正是当下国产现实题材影片所需要的,揭示黑暗但更深层次的是传达出希望的力量,《我是植物人》国产影片现实主义的传统道路上走得更彻底。
新时期以来的现实题材中国电影为了传达出一种真实感更多的注重个人情绪的表达,但这种个人情绪的表达早已加入导演的主观情感,如第六代导演的一系列作品,这种现实题材的影片更倾向于一种私语化和碎片感,是一种脱离政治语境的无病呻吟,在观众看来这种没有精神内涵作为支撑的现实题材影片在揭示社会负面现实的同时无法深击观众心灵。21世纪所出现的一系列较为优秀的国产影片同样存在这个问题,比如说周晓文导演在2011年所推出的影片《百合》,讲述的是一个十九岁的女孩未婚先育,为了给身患重病的孩子挣钱治病做出了一系列荒唐事。社会中存在很多这样的真实事件,而影片《百合》也仅仅只是对这一事件进行了一个影像的呈现和艺术的处理,但导演并没有给予影片一个精神内核来支撑,这就显得影片过于单薄,精神指喻不够深刻。《我是植物人》则有所不同,导演为影片设置了一个“自我救赎与救赎他人”的精神内核,让影片虽然讲述了一个黑暗的故事,但依然感动了观众,提供一个正确的价值导向。
影片中的“植物人”俐俐在昏迷了三年之后醒来,发现自己成为了一个无名无姓、无家可归的人,“植物人”复苏,同时她也走上了一条救赎心灵的道路,她帮助同样因为误用“因非他命”麻醉剂而昏迷不醒的小芸查明真相,当她得知导致自己和小芸昏迷的药正是经自己之手上市的时候,她毅然决然地走向了检察机关的大门。导演在影片的最后让俐俐走向了检察机关,这可以说是完成了俐俐的救赎之旅,俐俐在进入方臣药业后开始了她参与“知假、造假”的轮回,但是这一次的俐俐并没有为了利益再一次沦陷,而是与恶势力斗争,冒着各种危险查明真相,开始了一次艰难决绝的拯救他人之路。这一次的“植物人”生理上的复苏可以看成是俐俐的“新生”,是植物人的“新生”,三年生理上的“植物”却唤醒了这个曾经心理上的“植物人”,俐俐最终的结局是拯救了自己的心灵,让这个冷酷的批判当下社会黑暗面的故事散发出一种人道主义精神和悲悯情怀。同样,影片的男主人公刘聪也是在不断寻找的道路上完成着他对自我的救赎。导演想在影片中呈现的不只是“药品造假”,而是整个社会造假的大环境,作为“娱乐记者”的刘聪也是这个造假机制的中的一份子,刘聪在不断地降低这自己的道德底线只为传递出一些夺人眼球的虚假娱乐新闻,这让刘聪在纠结中彷徨,直到遇见了“植物人”俐俐,在对她的帮助中,刘聪开始和俐俐一同查明方臣药业制造假药的真相,也走上了一条“自我救赎”之路。影片的最后,刘聪从报社的“娱乐版”调到了“社会版”,完成了他大学时期希望作为一个新闻人应该肩负起社会责任感的梦想。导演为影片的主人公同样设置了两条在黑暗的社会大环境下完成自我救赎的任务,这正体现了电影《我是植物人》超越和突破了之前国产现实题材影片,更为深刻的传达出电影作为一门艺术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感。
在一个“中国式大片”极度繁荣的市场环境里,被打上“非商业因素”的现实题材影片已经成了小成本、低市场占有率的代名词,中国现实题材影片如何突出重围显得愈发重要。影片《我是植物人》在题材选取上对社会事件深刻的把握和批判以及在创作上的创新之处都完成了一次对国产现实题材影片的突破和超越,把握好该影片的超越价值,国产现实题材影片才能有更好的发展,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传统才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