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人物的情感质素——《悬崖》作为“谍战剧”的叙事新追求
2012-11-22李艳
当下荧屏,“谍战剧”异常火爆。具有一定历史感却与当下相隔并不遥远的年代因素、便于讲述曲折故事编织复杂关系的动荡时代环境,再加上“谍战剧”本身具有的卧底、悬疑、爱情、刑讯等元素,使这一题材类型在拥有长的时间流和数个叙事单元的长篇电视剧中大放异彩。发展至今,“谍战剧”已经成为电视剧叙事相对成熟稳定的一种题材类型。在这一炙手可热的题材中,如何独辟蹊径巧妙结构故事以激发观众新的审美兴趣,这是电视剧编创人员首先要面对的一个问题。从《悬崖》叙事可以看出在这方面做出的探索,当有些“谍战剧”试图以快节奏叙事、高密度信息量吸人眼球时,此剧却有意让情节节奏放慢脚步,在彼时彼境下带领观众聆听人物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一、设置极端情境、注重氛围营造,人物心理逻辑与情节逻辑相辅相成
《悬崖》在叙事形式上的一个新颖之处是,以字幕的方式将时间具体化,比如第一集伊始字幕伴随打字机声音交代:1938年11月26日,星期六,对于常人来说这也许只不过是平常的一天,但是对于周乙这样肩负秘密使命的人而言却非同寻常。周乙与顾秋妍这对并不相识的假夫妻要在众目睽睽之下接头本已是件困难的事情,而认证周乙身份的眼镜偏偏又被踩坏,于是更让两人的相见充满了不可预测的戏剧性。这是全剧的开始,也是该剧镜头直接对准人物内心的开始。全剧摒弃凭借增加新的人物、新的事件以形成新的叙事单元往前推进的一般叙事方式,在叙事结构上相对封闭,周乙身边的几层人物关系相对固定,以其为圆心向外辐射,人物的心理写实被推向前台。
在极端情境下,人物的内心逻辑促成情节的起承转合。孙悦剑潜伏身份暴露,周乙奉命监视,可谓“不得不抓”、“不得不审”;任警官认识孙悦剑,而对于任警官又没有十足争取的把握,所以千钧一发时刻对他“不得不骗”“不得不杀”;周乙带领妻儿安全脱险,听闻女儿莎莎被捕,他怀着只身赴死的决心重返警察厅,更可谓“不得不救”。在编导不断设置的极端情境中,人物一次又一次卷入情感漩涡。
二、挖掘人物深层情感的真实向往,寻找支撑人物行为的情感逻辑起点
周乙在警察局这个危机四伏之地,不仅要经常看到自己的同志受到酷刑折磨,甚至要亲眼看着他们走上刑场乃至生命消亡,而且还要面对像鲁明这样阴毒找茬的人,更要对付精明多疑、心细如发的领导高彬;顾秋妍从最初不顾后果只为传递情报,到经历一次次生死考验开始变得成熟;张平钧与女朋友怀着简单美好的向往投奔革命,被捕后又毅然决然地选择以死亡的方式迎接新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敢于冒险前行、忘却生死?《悬崖》对此没有做简单的政治化的解读,而是从人物最真实的内心情感出发,渴望安宁和平幸福的生活,是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向往,他们所要做的就是在这个此时受日本人支配的“伪满洲国”,在这个此刻多灾多难的中国大地上倾其所有献出自己的力量乃至生命。
所以,《悬崖》将人物行为的出发点落脚在信仰之上,这种信仰指向未来,美好而不空洞,因为它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每个人最真实的期盼。从这一层面来理解,这些人物孤独却不彷徨,内心情感丰富却并不阻碍他们脚步的方向。
三、触及人物柔软而隐秘、复杂却真实的情感,在细节处精雕细刻
“谍战剧”之所以越来越吸引人,其中因素之一就在于从初始的人物群体脸谱化逐渐过渡到人物个体有血有肉的塑造,《悬崖》的一个鲜明特色就是在极端情境下关注个体最真实的情感反应。该剧重点刻画周乙与顾秋妍的关系。尽管在危急时刻双方会做出最本能的顾及对方的反应,尽管在些许温暖的时刻会流露钦佩体贴对方的柔情,但是该剧紧紧把握住情感的刻度,细心呵护这份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建立起来的超乎爱情的特殊情感。围绕周乙,还注意把握他与其他人的关系,比如与妻子孙悦剑不必言说却极其默契的关系,与上司高彬谨慎提防的关系,与儿子的疏远却又牵挂,与女儿的亲情款款等,都在故事情节的推进中成为塑造主人公丰富感情世界的各条支脉。
在情感刻画和表现上遵循人物心理节奏,人物情感的难以取舍与复杂情绪的自然流露往往成为勾画的细节,从而使整剧的情感色调更加立体饱满。顾秋妍去餐厅刺探情报,与爱好文学和音乐的瓦西里耶夫有一段浪漫诗意的交往。餐厅里伴随钢琴演奏响起歌曲《苏丽珂》,配以主观抒情音乐和缓缓摇过的镜头,可谓一咏三叹。短暂浪漫的诗意并不能掩盖严峻血腥的现实,顾秋妍顺利完成了刺探情报的任务,尽管有些许的内疚和不安,但是最终还是将融入个人情感的歌碟抛弃在茫茫雪原之中。
四、呼唤观众的参与:期待与人物感同身受的情感体验
关于该剧的结局曾有争议,40集版本以周乙之死收场,引起许多人不满甚至包括编剧的强烈反对,以至于央视播出的36集版本重新改变结尾,从封闭式走向开放式。如果从电视剧叙事结构来说,40集版本对许多人物的命运走向没有给出交代,这显然不够完整。但是如果从对人物心理与情感的推演来说,也许导演更看重的是人物情感的必然性的选择——颇有些向死而生的味道。周乙明知身份暴露再回去就是自投罗网,但是从作为父亲的角度,这趟返回却又充满必然。清脆的枪声响起,震颤的是观众的内心,人们不禁反问:他的牺牲真的值得吗?如果指向剧作本身,那就要追溯周乙的情感逻辑;指向外部,观众也许会问如果是自己又该如何选择。调动观众微妙的内心情绪,而不是使其被动地接受情节信息,该剧在这一点上做出了尝试。
当人物的情感逻辑一再被推演,真实的情感不断丰富化和细节化,电视剧在情节上往往会放慢节奏,这是本剧在叙事追求上突出的一点。但是,不应否认的是,这种叙事挑战无疑是把双刃剑,当缓慢的镜头不关乎人物的心灵,不反映人物的情绪,叙事节奏难免会陷入拖沓的泥淖。如何避免这种拖沓注水的诟病,还需要从故事情节推进与人物情感刻画关系的巧妙处理与整剧叙事节奏的有机把握上多下工夫。
总之,电视剧对人物的重视归根结底于对人性、人物心理和情感的细密甄别与深入开掘。《悬崖》在关注人性多维度的前提下甄别、演绎剧中人物的行为和情感,通过对人物的生动塑造弥合过去与现在的时间缝隙,告诉我们其实历史与现实相隔并不遥远,因为不论何时何地总有共通的人情、人性在那里熠熠闪辉。这种有益的叙事探索不仅对于“谍战剧”而且对于其他题材类型的电视剧创作都将有着积极的启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