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央视曝光“毒胶囊”的启示

2012-11-22□宫

声屏世界 2012年8期
关键词:主动权违规新闻报道

□宫 斌

今年4月份,央视 《每周质量报告》爆出的“毒胶囊”事件似一颗重磅炸弹,引发了社会热议。作为一个媒体人,在积极关注新闻事件的同时,我有了更多的思考。央视是如何使一则新闻报道产生全国范围的轰动效应?细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央视记者前期花费了长达数月的时间调查采访取证,在充分获取视频证据之后,并没有急于发稿,而是进一步深入采访,将取样胶囊送入检验部门检验,等检验结果出来之后,再播出报道。整个报道天衣无缝,让被曝光企业无力反驳。

面对违规违法行为,我们通常的报道模式是记者暗访曝光,再由监管部门查处违规违法行为人。而央视在调查“毒胶囊”事件时,在掌握了企业造假的确凿证据后,没有选择向相关执法部门举报,配合执法部门来查处,而是在节目播出时,才让相关执法部门看到真相。这样的报道,观众看得真切,看得过瘾,让不法企业没有时间和余地逃避责任,也让媒体牢牢掌握了新闻事件报道的主动权。

探究事实真相,是每一个新闻人最终的使命和职责。牢牢掌握新闻报道的主动权,也是每一个新闻人必须练就的本领。在央视一次次的重大新闻报道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央视新闻记者扎实的采访功底,更是他们独立公正的职业素养。而这恰是媒体彰显权威、树立舆论领袖地位的佳径,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猜你喜欢

主动权违规新闻报道
违规借调的多重“算计”
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军令状” 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啄木鸟”专吃“违规虫”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牢牢掌握国家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违规试放存放 爆炸5死1伤
违规逆行之后
精细管理才有拆违主动权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