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采飞扬成就斐然
——评《王鸿文选》

2012-11-22丁邦元

剧影月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扬剧文选唱词

■丁邦元

文采飞扬成就斐然
——评《王鸿文选》

■丁邦元

江苏著名作家王鸿倾50年心血,将自己的作品汇编成《王鸿文选》,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他一生进行文学创作的总结和检阅,也是江苏文学界的一件喜事,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奉献给广大读者的精神食粮。

综观文选全集,感慨颇深,得益非浅。其特点可用几个字概括:多、全、深、精、最。

一.硕果累累作品颇丰

首先他的作品数量多,洋洋洒洒,蔚为大观。文选共有5大卷,分为诗词卷、戏剧卷、影视卷、文论卷、乡土卷,共200万字。十分厚重实在。其实,他出版的专著加之散见于全国各种报刊杂志的作品,总共有400多万字,如果将其全部收录,起码要有十卷文选。但他是好中选优,部分作品是为了真实反映当时的现实情况而留下的。历史的痕迹留给后人去评说,这也反映了作家一种坦荡的襟怀和虚怀若谷的思想境界。

据我了解,王鸿并非是从事专业创作的作家。只是其从小对说唱等民间文学特别钟爱,儿时编写过唱词,有过文学创作的梦想和追求,这奠定了他后来从事文学创作的基础。王鸿1953年开始发表作品,并开始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那时他在江都县委宣传部任通讯站干事,发表一些消息也写一些文艺作品,如诗歌唱词等,后来发表的诗越来越多。1955年,他的第一本诗集《绣花巾》问世了,虽然诗集显得有些单薄,但由于乡土气息浓郁,诗意盎然,适合群众的口味,被评为江苏省文学作品二等奖。这无疑给他此后的文学创作增添了动力和勇气,这也是他的处女诗集、成名作。从此以后,他又陆续写了不少新诗,先后出版过《金色的里下河》、《运河边的歌谣》、《运河赞歌》、《运河吟》等诗集。在此期间他还写了很多唱词,或长或短,有情节、有人物,生动活泼,风趣幽默。几年时间,共写了50多篇唱词,并将其陆续收入《月夜荡泥船》、《双号锁》、《金不换》、《小黑赶驴》、《搬家记》、《王鸿唱词选》等。记得我在上大学时,由于酷爱王鸿的唱词及诗歌,成为他的粉丝,并与他结为朋友。他经常帮助我修改文学作品,是我从事文学创作的导师和引路人,至今我还保留着他当年送给我的唱词集。

王鸿热爱本土文化扬剧,历经几年艰辛的磨砺和考验,扬剧《夺印》终于在他和其他文友的努力下问世。其后,扬剧《风雨潭》和《巡按还乡》又先后搬上舞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的普及,他还创作了不少影视剧。另外他对乡土文化也是情有独钟,先后写作两本反映本土文化的书籍《老扬州》、《扬州散记》,一版再版。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关注。说他是一位多产作家也不为过。

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这么丰富的文学作品,王鸿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的。他曾担任过扬剧团的团长、扬州地区文化处负责人,直至江苏省文化厅厅长。他的工作异常繁忙、公务缠身,如果不是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决不会有如此多的作品问世,他常常会利用节假日进行写作,经常在夜深人静时伏案疾书,写到深夜一两点钟。他会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进行艺术构思,在出差的旅途中、坐在奔驰的火车上或汽车里,他都闭目养神,对心中想写的作品在脑海中盘旋思考,形成腹稿,然后写成初稿,反复推敲修改,一丝不苟。挤出和利用时间,勤奋写作是这位多产作家成功的金钥匙。

二.题材广泛体裁多样

题材广,涉及的文学体裁多种多样,是《王鸿文选》的一大特色。这也体现了一位作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驾驭多种文学体裁(题材)的能力。文选中不仅有诗歌、唱词,还有大量的扬剧剧本、电影和电视剧剧本、散文、报告文学等等,有关文学的各种门类。作家几乎都涉及到了。就诗歌而言,不仅有抒情诗、古体诗词赋,还有叙事诗和歌词。那篇原先发表在《萌芽》杂志上的叙事诗《梨林曲》。曾经风靡全国,影响了不少年轻的文学爱好者。

唱词,这是王鸿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所喜爱的文学形式。虽然他写的都是一些歌颂好人好事、美好品德或勤劳致富的内容,但都是真实地反映了生活,特别是农村生活。因为他从小生在乡村,长在农村,对泥土和家乡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文艺作品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经过他的艺术构思,浓缩生活中的精彩瞬间,这样写出来的作品更形象化典型化。

王鸿尝试过多种文学表现形式,这在他的文选中彰显得尤为突出,他所写的《月夜荡泥船》、《小黑赶驴》等唱词中表现得特别充分。当然在其他文艺作品中亦复如此,因而他的作品总是充满了生活气息。特别是他的诗歌,不少都是取材于运河这条母亲河,所以有人称他为“运河诗人”,因为他是喝运河水长大的,对运河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的情、他的爱,寄托于运河的朵朵浪花中。

还有一点要特别强调的是,王鸿的作品实用性强,易于传播,容易被广大群众所接受,使之成为人们有益的精神食粮。他写的绝大部分唱词先后被北京、上海、江苏等地的电台播放,由曲艺艺人演唱的山东快书、京韵大鼓、河南梆子等,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曲艺节目广为流传。他写作的唱词《月夜荡泥船》还被改作扬州评弹作为经常演出的保留节目。

由他与其他人合写的扬剧《夺印》更是一出不可多得的好戏。经过几年的不断修改充实,成为一台颇受人们喜爱的现代戏,曾经风靡全国,先后有几十种地方戏及几百个剧团进行改编移植。后来还由他与丁毅合作写成电影剧本搬上银幕,使更多的群众受到教育。另外,他撰写的电影剧本《龙年纪事》由其儿子改编为五集电视连续剧在中央电视台多次播放,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这说明他写的作品切合时代特点,反映了社会现实和群众的愿望,因而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反之一个作家如果其作品远离社会现实,人民群众又不认可,那么这样的作品绝不会广泛流传,而会失去其社会的价值。

三.切合时代思想深邃

王鸿作品里所反映的问题与时代的脉搏紧紧相连,是社会现实的缩影,因而具有深厚的思想底蕴。他的作品不是漂浮在水面上的浮萍,而是根植于生活,扎根于泥土深层。他的诗歌、唱词还有戏剧绝大部分题材都是反映农村的现实情况,或事件或人物或景物,这些无不打上了时代烙印。电视剧《龙年纪事》、电视剧《失落的爱》,扬剧《风雨潭》以及话剧《龙年悲欢录》等作品都是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现实、事件及人物形象,似乎能在现实中找到,但又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典型、更生动活泼,故事更精彩曲折,人物更为鲜明突出,这就是艺术的典型化。如果典型化游离于主题,那么再好的艺术也没有价值。王鸿的作品既有艺术性也有思想性,他善于将所要表达的主题,通过精彩的情节和鲜活的艺术形象,立体地呈现给读者,不是虚幻的说教。

文选中还有大量的抒情诗,抒的不是个人感情,而是对人或对事、对物进行有意义的,有的放矢的感悟;不是无病呻吟,而是有感而发。在他的诗词卷中,我们只要随手翻开一页,对其中一首诗进行理性解析,都可以获得不同的感受和精神享受。如:《壁上弹痕》这首诗,这是诗人看到墙上的累累弹孔而发出的感慨。“墙上的弹痕终会随着时光湮没,心上的弹痕却不易轻轻消亡,怎样才能使人的心灵不再被弹痕刺伤,站在壁前,让我们深思细想”。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领略到战争对人们的伤害,渴望安定和平的强烈愿望。反映的主题思想尖锐而深邃。在《祭奠与思考》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革命烈士张志新的一张遗像,抒发了诗人对张志新的怀念,以及赞美了烈士的铮铮铁骨,鞭笞了腐朽和邪恶势力,引发人们对国家政治生活的严肃思考。而《大海的怀念》这首诗,则通过扬州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去日本传经的动人故事,引起人们的精神层面上的众多思考。“诗言志”三个字道出了诗的核心所在。王鸿善于通过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借人抒情,将富有教育意义的思想艺术融入到诗句中。读者在欣赏这些诗句的同时,接受精神的洗礼和理性的熏陶。因而作品才能具有强烈的生命力,达到净化人们的灵魂,涤荡社会上的污泥浊水,不但产生了良好的艺术效果,而且对社会起到了积极的教化作用。

四.作品精湛屡屡获奖

王鸿的作品绝非是应时的粗制滥造,虽然作品多,但由于精心构思,用心撰写,艺术感染力强,在人们的思想中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达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受到主管部门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每年文化领域的各个部门为了鼓励先进,繁荣文学创作,都要对相关的艺术作品进行评奖,并进行奖励和表彰,王鸿的一些作品出类拔萃,在评审中脱颖而出,屡屡获奖。

早在1956年6月,他的诗集《绣花巾》获江苏省文学作品二等奖;1965年电影剧本《夺印》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颁发的优秀奖;散文诗《运河吟》获《新华日报》等单位组织的散文诗征文优秀奖;1987年4月,歌词《秧歌秧歌》获全国首届农村歌曲征集二等奖;1991年7月,戏曲电视连续剧《哑女恨》获中国电视剧第十一届飞天奖的最佳戏曲电视连续剧二等奖第一名(一等奖空缺),第六届全国戏曲电视剧优秀编剧奖。因《哑女恨》取得的优异成绩,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第二届江苏省文学艺术奖。歌剧《木棉花开了》获国家文化部首届文华新剧目奖;歌词《北方的云》获江苏省第二届音乐舞蹈节声乐独唱作品一等奖。1994年《汉宫怨》获全国电视戏曲飞天奖第二名。歌词《栀子花唉茉莉花》获文化部颁发的群星奖。1996年,由他主持整理出版的扬州评话王派《水浒》获江苏省宣传部颁发的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1997年在组织领导国家艺术学科重点研究项目文艺集成志书编纂工作中成绩突出,获国家文化部颁发的文艺集成志书组织工作奖。2001年专著《老扬州》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

王鸿的获奖作品题材广,体裁宽,其中有诗歌、散文诗、歌词、电影、戏曲电视连续剧、歌剧、乡土文化专著、电视戏曲等。不可否认,他的艺术才华展现于文学的各个领域,称他为诗人、政论家、戏剧家,创建文学精品工程的专家,多才多艺的作家,更为恰当。

有人可能会这样认为,王鸿是因为身居要位,所以屡屡获奖。其实这种观点完全错了,是一种误解。君不见早在1956年他就获过奖,风靡全国的电影《夺印》早在1965年就获得优秀奖,与此同时散文诗也相继获奖,还有其他文学奖都是在他担任江苏省文化厅厅长前获得的。这些无可争辩地证明了他的奖项是正宗的货真价实。这些优秀作品大多收入了《王鸿文选》。

每个作家的创作历程不尽一致,有的一帆风顺,有的曲折坎坷。王鸿的创作道路异常艰辛,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比常人要多出许多,因为他基本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写作的。他以顽强的意志和对文学创作的无限执著之情,投入了火热的真情,才获得如此卓越的成就。综观他50年创作的历程,我总结了他有10个“最”。

新中国成立后,他是江苏省最早出版诗集的诗人;江苏省作家协会成立,他是最早参加作协的会员之一,同年又参加华东区作协;1956年,他是江苏省最早参加全国第一次青年文学工作者代表大会的代表;他参与创作的扬剧《夺印》有36个剧种进行改编移植,360个剧团演出,创下了一台剧目为全国众多剧团移植上演的最高记录;扬剧《风雨潭》在扬州红旗剧场连演14场,场场满座,创下了一个剧团在同一剧场上演同一剧目之最;扬剧《木棉花开了》是江苏省第一个获得文化部的首届文华新剧目奖;在他的直接指导下创作的淮剧《奇婚记》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江苏最早在全国获奖最多的剧目,共获得7个一等奖;他是全国创作唱词最多的作家,总共出版6本唱词集;在他的主持下,在全国率先完成被称为文化建设万里长征工程的全国十大文艺集成志书。1994年王鸿被文化部特聘为新成立的全国群众文化学科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主任。这些“最”,是他从事文学创作道路上留下的闪光足迹,彰显了他不同凡响的辉煌成就。

一位有较深文化造诣的朋友说:“《王鸿文选》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是年轻的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的良师益友,是人们娱乐休闲的精神大餐。因为我们从中可以分享到文学艺术的无限魅力,带给我们许多人生启迪。的确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王鸿——系江苏扬州人,当代著名诗人、剧作家、戏剧评论家、散文作家、中国作协会员。曾任江苏省文化厅厅长、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戏剧家协会主席以及扬州市扬剧团首任团长、江都市文联名誉主席等职。

猜你喜欢

扬剧文选唱词
唱词(外一首)
画与理
画与理
走进扬剧,传承地方传统文化
画与理
画与理
那唱词本上,满是回忆
扬剧艺术风格的地域特点
扬剧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广西文场的曲词艺术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