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相关性
2012-11-21闫春晓张翠萍戴素美
闫春晓,张翠萍,戴素美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科,山东 青岛 266003)
慢性胃炎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约80%以上的成年人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胃炎。慢性胃炎的发生及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多的因素是幽门螺杆菌(Hp)感染,炎症的活动性、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I M)及异型增生(Dys)等的发生均被认为与Hp感染有关,I M及Dys被认为是胃癌的癌前病变。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区,对影响慢性胃炎发生与转归因素的正确认识,不仅有助于采取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而且有助于通过定期随访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2月—2010年6月因上腹部不适、腹痛、泛酸、嗳气、腹胀、恶心等上消化道症状,在我院接受胃镜检查并行Hp及胃黏膜组织学检查的慢性胃炎病人2 789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 236例,女1 553例;年龄18~87岁,平均52岁。
1.2 研究方法
病人采用日本Oly mpus公司生产的EVIS-240系列普通电子胃镜进行检查,所有操作均由我院内镜室有经验的专职医师进行,直视下于胃窦及胃部病灶处取2~5块黏膜组织,立即置入40 g/L甲醛溶液中固定,送病理科进行活组织检查,由有经验的病理医师阅片。统计病人性别、年龄、内镜诊断、病理结果及Hp感染情况,分析不同性别和年龄段慢性胃炎的Hp感染率及各种病理类型慢性胃炎的Hp感染情况。
1.3 诊断标准
1.3.1 胃镜诊断 内镜下慢性胃炎的分类及诊断参照2006年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1],内镜下慢性胃炎分为浅表性胃炎(CSG)和萎缩性胃炎(CAG),如同时存在胆汁反流征象,则诊断为慢性浅表性或萎缩性胃炎伴胆汁反流。如胃腔发现黏液湖内有胆绿色积液,胃黏膜有不同程度的胆染,胆汁样肠液自幽门反流入胃即为胆汁反流征象[2]。
1.3.2 病理诊断 慢性胃炎的病理诊断及分级标准参照文献[1]标准。本研究中每例病人只要一块组织有胃炎活动性、胃黏膜萎缩及I M表现,即视该例为胃炎活动性、萎缩及肠化生病人,同一部位的活检标本若同时有CAG和CSG则归为CAG。
1.3.3 Hp诊断 ①苏木精-伊红染色:Hp紧贴胃表面上皮,或位于胃小凹及浅层腺腔内者为Hp感染阳性。②亚甲蓝染色:Hp呈蓝色,形状弯曲或呈短棒状,位于胃黏膜表面或腺腔内,散在、呈片或团分布者为Hp感染阳性。以上两种结果均为阳性时则定为Hp感染阳性。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8.0及PPMS 1.5[3]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
2 结 果
2.1 慢性胃炎病人年龄及性别与Hp感染关系
慢性胃炎主要发生于40~59、60~87岁病人,分别占57.1%和25.7%,而Hp感染的发生率也以40~59、60~87岁组较高,差异均有显著意义(χ2=46.60、29.08,P<0.01)。男性组 Hp感染的发生率与女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χ2=1.38,P>0.05)。见表1。
表1 慢性胃炎病人年龄及性别与Hp感染关系(例(χ/%))
2.2 慢性胃炎的活动性与Hp感染的关系
慢性活动性胃炎组Hp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活动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179.93,P<0.01),且慢性活动性胃炎组Hp感染的程度较非活动性组重(uc=-28.05,P<0.01)。见表2。
表2 慢性胃炎的活动性与Hp感染的关系(例(χ/%))
2.3 Hp感染与胃炎炎症程度及病理类型关系
CSG病人Hp感染率为83.6%(1 362/1 629),CAG的Hp感染率为95.4%(1 107/1 160),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8.88,P<0.05)。Hp阳性组中炎症程度、黏膜萎缩程度及I M程度均较Hp阴性组高,差异有显著意义(uc=-30.10、-13.58、-13.17,P<0.01)。两组Dys发生率均为0.3%。见表3。
表3 Hp感染与慢性胃炎炎症、黏膜萎缩及I M程度的关系(例(χ/%))
2.4 胆汁反流与Hp感染的关系
慢性胃炎病人胆汁反流发生率为8.1%(226/2 789),无胆汁反流组Hp感染率为88.6%(2 271/2 563),胆汁反流组 Hp感染率为87.6%(198/226),二者差异无显著性(χ2=0.20,P>0.05)。
3 讨 论
大量流行病学和病理学证据表明,从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或)非典型增生到胃癌(肠型)的发展是多病因、多阶段而又漫长的过程,在该过程中,Hp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起着启动作用。有人认为,胃黏膜萎缩与I M常相互伴存,二者均被认为是癌前病变,其发生可能是一种生理退行性变化状态,随着年龄的增长,胃黏膜萎缩及I M 逐渐加重。YOSHIDA等[4]的研究显示,Hp感染促进慢性萎缩性胃炎、I M形成的作用大于年龄增长、饮酒等因素。本文结果显示,中老年组(40~87岁)慢性胃炎病人Hp感染率明显高于青年组(18~39岁),说明Hp感染对中老年病人胃黏膜萎缩及I M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另外,男性组Hp感染率与女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说明慢性胃炎病人Hp感染情况无性别差异。
FAREED等[5]研究表明,Hp感染的程度与慢性炎症及活动性炎症相关。Hp在慢性活动性胃炎发生中的作用已经得到广泛认可。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慢性活动性胃炎的Hp感染率为99.0%,显著高于非活动性胃炎,且前者Hp感染的程度较重,其中中重度感染占51.5%。因此,胃黏膜活动性炎症的存在高度提示Hp感染,根除Hp可显著改善胃黏膜炎症反应,特别是活动性炎症[6]。
Hp感染被认为是引起胃黏膜损害的重要原因,Hp感染后,可引起胃黏膜长期慢性炎症反应,产生氧自由基,导致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程度改变,且易于导致腺体萎缩和I M,诱导DNA突变,最终可发生癌变。另外,有研究表明,Hp感染与胃癌发生和演进有关[7-8]。I M是对不利环境的适应性反应[9],Hp感染是I M的诱发因素,可能与宿主炎症反应、免疫反应、Hp所含的细胞毒素、酸分泌状态等因素有关。本文资料显示,CSG的Hp感染率为83.6%,CAG为95.4%,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总Hp感染率高达88.5%,说明Hp感染是慢性胃炎尤其是CAG的重要影响因素。Hp阳性组重度胃炎、黏膜萎缩及I M的发生率显著高于Hp阴性组,说明Hp感染与慢性胃炎的炎症程度、胃黏膜萎缩及I M程度密切相关。针对根除Hp后能否使胃黏膜萎缩和I M发生逆转,许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但结论不一[10-11],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胆汁反流也是一种常见的胃镜下表现,它也与慢性胃炎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胆汁中含有胆汁酸、胆盐和溶血卵磷脂,胆汁反流入胃可破坏胃黏膜屏障和黏液-碳酸氢盐屏障,使H+反向弥散而损害胃黏膜。有资料表明,在胆汁的反复刺激下,可进一步导致黏膜的萎缩、I M、Dys甚至癌变的发生[12]。有研究显示,伴胆汁反流的慢性胃炎病人Hp感染率较低,考虑与胆汁破坏胃黏膜的中性环境而不利于Hp生长有关。查健忠等[13]认为,胆汁反流早期可能影响Hp定植,但之后Hp可能会对胆汁反流逐渐适应,因此长期胆汁反流不一定会影响Hp生存。本研究结果显示,伴胆汁反流组Hp感染率为87.6%,无胆汁反流组为88.6%,二者差异无显著性。本文病人多为复查病人,伴胆汁反流病人Hp感染率较高可能与其病史较长有关。Hp与胃十二指肠炎症、溃疡的关系已达成共识,而后者又影响幽门括约肌功能以致胆汁反流,从这个意义上讲,Hp也可成为反流性胃炎的病因,而胆汁反流可进一步加重胃黏膜损伤。
目前医学工作者对Hp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已从分子、细胞、基因等多个层次进行研究,从不同方面探讨了慢性胃炎的发病机制。但由于相关研究中尚存在研究样本小、实验标准不统一等原因,其致病机制目前仍不完全清楚,有待于今后的深入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实验与临床的密切结合,可进行前瞻性、系统性、深层次、大样本的研究,以期进一步揭示Hp的致病机制,提高慢性胃炎的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治水平。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06年,上海)[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7,24(1):58-63.
[2]刘明东,徐肇敏.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探讨[J].中华消化杂志,2003,23(1):51-53.
[3]周晓彬.医用统计学软件PPMS 1.5在医学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1,47(6):504-506.
[4]YOSHIDA S,SAITOD.Gastric pre-malignancy and cancer screening in high-risk patients[J].Am J Gastr oenterol,1996,91(5):839-843.
[5]FAREED R,ABBAS Z,SHA H M.Effec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density on infla mmator y activity in sto mach[J].J Pak Med Assoc,2000,50:148-151.
[6]金珠,林三仁,沈祖尧,等.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胃黏膜肠化生的影响[J].中华消化杂志,2003,23:161-164.
[7]董丽丽,项锋钢,高建青.胃癌组织Survivin蛋白表达及其与Hp感染关系[J].齐鲁医学杂志,2008,23(6):489-491.
[8]朱淑珍,项锋钢,李宏.胃癌组织FHIT蛋白表达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9,45(2):119-121.
[9]汤金海.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黏膜组织学的关系[J].中国消化病基础与临床,2008,4(9):28-29.
[10]YOU W C,BROWN L M,ZHANG L,et al.randomized double blind factorial trial of three treat ments to reduce the prevalence of precancerous gastric lesions[J].Natl Cancer Inst,2006,98:974-983.
[11]HSU M,KATSURAGI K,SA WADA T,et al.Efficacy of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on the chr onic mucosal inflammation of the remnant sto mach after distal gastrecto my for early gastric cancer[J].Clin Cancer Res,2007,24(4):515-521.
[12]AZU MA TOIYO M,ITO S.Bile refl ux due to dist ur bed gastric movement is cause of spontaneous gastric ulcer in W/Wv mice[J].Dig Dis sci,1999,44(6):1177-1183.
[13]查健忠,戴星,李冰冰.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胆汁反流的关系探讨[J].临床儿科杂志,2006,24(9):71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