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09例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血糖与年龄、肥胖的关系分析

2012-11-21邢新军杨金奎

世界中医药 2012年5期
关键词:颈围肥胖者亲属

邢新军 杨金奎

(1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急诊科,100022;2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

当前,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糖尿病早期可无任何症状,许多人又因各种原因不能或不愿抽血化验血糖,而等到出现心、脑、眼、肾等并发症再来就诊时往往为时已晚。因此迫切需要找到一种简便的预警方法以敦促糖尿病高危人群及早就医,从而对糖尿病早发现,早治疗。

糖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对于不同危险因素对糖尿病发病的参与度文献报道也不尽相同,但遗传、年龄及肥胖是目前比较公认的2型糖尿病患病危险因素[1-2]。而年龄及肥胖程度恰是人们不用来医院,在家中即可方便获得的数据,这些数据对于是否发生2型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可能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本研究针对109例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的血糖与年龄及反映肥胖程度的指标(如颈围、腰围、腰臀比及体重指数等)进行分析,以探讨血糖与年龄及肥胖之间的相关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1年4月至9月在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病房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共109名。

1.2 入选及排除标准 年龄≥35周岁且<60周岁,父母有且只有一方患2型糖尿病。如兄弟姐妹众多,要求入选率≥75%。

1.3 测量方法 血糖:检测空腹>10h的晨静脉血糖及服用75g葡萄糖后2h的静脉血糖;身高:脱鞋后测量身高,单位cm;体重:脱外衣及鞋、取出兜内重物后测体重,单位m;腰围:两脚与肩等宽,挺胸,自然呼气,双手自然下垂,选择两侧肋骨下缘与髂前上脊中点水平联线,紧贴但不压迫皮肤,单位cm;臀围:水平测量臀部最大周径,单位cm;颈围:皮尺上缘位于喉结正下方,与颈的长轴垂直,单位cm。

1.4 诊断标准 糖尿病:空腹血糖≥7.0mmol/L,和/或OGTT 2h血糖≥11.1mmol/L。糖尿病前期:6.1mmol/L≤空腹血糖 <7.0mmol/L,和/或7.8mmol/L≤OGTT 2h血糖<11.1mmol/L。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及计算。1)绘制散点图,并计算血糖值、体重指数、腰围、颈围、腰臀比之间两两相关系数r并进行统计学检验。2)以5岁为一年龄段,计算年龄段糖尿病发病率,并行卡方检验。3)以体重指数是否≥30kg/m2为界,将入选人群分为非肥胖及肥胖2组,计算2组人群糖尿病发病率,并行卡方检验。4)以是否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为因变量(y=0,1),以年龄段及是否肥胖为自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发病相关因素。

2 结果

2.1 各肥胖相关指标(体重指数、颈围、腰围、腰臀比)与血糖之间相关性分析 计算各肥胖相关指标(体重指数、颈围、腰围、腰臀比)与空腹及OGTT 2h血糖之间的相关系数并进行显著性检验,见表1。

表1 腰围、颈围、腰臀比及体重指数与血糖之间相关性

从表1可以看到,腰围、颈围、腰臀比及体重指数与血糖之间均具有相关性,P值均<0.01,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各相关系数r均<0.4,属低度相关。考虑原因为:血糖值为某一时间点的即刻血糖值,影响因素颇多,波动性较大;可能与样本例数较少亦有关。

表2 颈围、腰围、腰臀比与体重指数之间的两两相关关系分析

2.2 各肥胖相关指标(颈围、腰围、腰臀比与体重指数)之间的两两相关关系分析 计算反映肥胖的各指标(颈围、腰围、腰臀比与体重指数)之间的两两相关系数,并进行显著性检验,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颈围与腰围、腰臀比及体重指数均具有相关性,P值均<0.05,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除与男性腰臀比相关系数r<0.4以外,颈围与女性腰臀比及男女性腰围、体重指数相关系数均较高,且颈围容易测量,是反映肥胖程度的良好指标。

2.3 年龄与血糖相关性分析 本样本共109例入选人员,年龄分布为35~60周岁,各年龄段人数较均匀,不呈正态分布,故为年龄及血糖排秩,计算年龄与空腹血糖Spearman相关系数=0.101,P=0.296>0.05,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考虑得出该结论的原因为:样本例数过少;血糖值为反映某一时点的即刻血糖值,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变化较大;血糖值与年龄之间虽无直线相关关系,但不除外有其他相关关系。将样本以5岁为一年龄段进行分组,统计各组血糖情况汇总,见表3、表4。

表3 109名糖尿病一级亲属年龄分层及血糖异常情况

表4 109名糖尿病一级亲属年龄分层及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情况

对上表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显示有5个单元格的理论数少于5,不适用行×列卡方检验。观察上表可以发现,年龄≥55岁后,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升高。故以55岁为界,将上表合理合并,转化为表5,并进行卡方检验。

结果显示,1单元格(25.0%)的期望计数少于5。最小期望计数为3.47。计算连续校正的卡方值 =3.933,P=0.047<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年龄≥55岁后,糖尿病发病率升高。

2.4 肥胖与血糖关系分析 以1999年亚太地区肥胖诊断标准为依据。体重指数正常:18.5~22.9kg/m2,超重:23~24.9kg/m2,肥胖:≥25kg/m2。以是否肥胖为界,对样本进行统计分析,见表6。

表5 109名糖尿病一级亲属年龄分层及血糖情况

表6 109名糖尿病一级亲属体重与血糖情况

计算卡方值 =11.023,P=0.001,P <0.0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肥胖者较非肥胖者糖尿病发病率升高。

2.5 空腹及OGTT2小时血糖统计分析 对109名糖尿病一级亲属空腹及OGTT2h血糖分析,见表7。

表7 109名糖尿病一级亲属空腹及OGTT2h血糖分析

结果显示,只有极少数人空腹血糖异常而2h后血糖正常,本调查仅发现3例,占所有调查例数的2.8%,且空腹血糖均轻度升高。而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血糖升高者26例,占所有调查例数的23.9%。而目前常规体检项目中,只有空腹血糖而无OGTT2h血糖,这无疑会漏诊大量糖耐量异常人群,甚至糖尿病患者。建议对糖尿病高危人群,如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年龄大于35岁者等常规行OGTT。

2.6 糖尿病患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是否患糖尿病为因变量,以是否肥胖及年龄段(年龄是否≥55岁)为自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见表8。

表8 糖尿病患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方程中的变量

年龄段指年龄是否≥55岁;是否肥胖是指体重指数是否≥25kg/m2。Logit P=-6.925+2.212×肥胖+1.213×年龄段。从方程中可以看出,是否患糖尿病与肥胖及年龄段呈正相关,肥胖者易患糖尿病,年龄≥55岁者易患糖尿病。肥胖者患糖尿病的可能性是非肥胖者的9.137倍,年龄≥55岁者患糖尿病的可能性是年龄<55岁者的3.365倍。

3 讨论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代谢异常综合征,其病因涉及遗传、年龄、生活方式、肥胖等多种因素,其中增龄及肥胖是引起胰岛素抵抗的重要环节,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密切相关[3]。有糖尿病家族史也属于糖尿病发生重要危险因素之一[4]。许多研究均证实,在高危人群中进行早期干预可以预防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5]。针对上述情况,本研究针对109名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进行了血糖及年龄、颈围、腰围、腰臀比及体重指数等指标的调查分析。

许多资料表明,随着年龄增长,2型糖尿病发病率上升。原因有以下几点:1)胰岛细胞对葡萄糖诱导的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2)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能力减低[6]。本研究显示,109名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中,年龄≥55岁者患糖尿病风险明显升高。

肥胖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又一个公认的危险因素。当发生腹型肥胖时,内脏脂肪组织沉积增加,引起门静脉系统内游离脂肪酸浓度升高,从而引起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3]。Axelson等研究表明,临床糖尿病发病数年前,已经存在与胰岛素抵抗有关的血脂异常,在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中,甚至当空腹血糖正常时,餐后甘油三脂水平较正常人就增加了50%[7]。Schumacher等也发现糖耐量正常的2型糖尿病家属存在脂质代谢紊乱[3]。以上资料都反映了血脂异常及肥胖与糖尿病的关系。本研究也显示,109名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中,肥胖者共58人,糖尿病患病率27.6%,非肥胖者共51人,糖尿病患病率3.9%,肥胖者患糖尿病风险明显升高,两者优势比达9.137。但本样本超重者糖尿病发病率低于体重正常者,可能与样本量较少有关。

根据最近一项大型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中国人血糖异常者中,餐后血糖异常者远多于空腹血糖异常者[8]。本研究亦显示,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血糖升高者达26例,占所有调查例数的23.9%。只有3例空腹血糖异常而2h后血糖正常,占所有调查例数的2.8%,且空腹血糖均轻度升高。两现象发生率相对比达8.54。建议对糖尿病高危人群常规行OGTT。

本研究显示,空腹血糖与颈围、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均有线性相关,但相关系数均小于0.4,呈低度相关,考虑原因可能如下:1)血糖值为反映某一时点的即刻血糖值,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变化较大;2)血糖还受遗传基因、饮食习惯、是否经常运动、吸烟与否等许多因素影响,年龄与肥胖只是诸多因素之一;3)样本例数较少。

本研究显示体重指数与腰臀比相关系数为0.421,统计学上属中度相关。原因为肥胖者虽体重指数及腰围均较大,但有些肥胖者臀围亦大,致使腰臀比降低。但颈围与体重指数、腰围、女性腰臀比的相关系数均大于或接近0.7,在统计学上属高度相关。而颈围相对于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来讲,测量更为简单,不失为反映肥胖程度的又一项良好指标。

总之,2型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有一定的客观规律,许多研究也已揭示了它的危险因素。有些因素如糖尿病家族史、增龄不可控制,但有些危险因素,如肥胖,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的。只要提高警惕,积极开展糖尿病的一级预防工作,对高危人群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糖尿病对人类的危害必将降低。

[1]Glünmer C,BorcJohnsen K,Colagiuri S.Can a screening programmed for diabetes be applied to another population[J].Diabe Med,2005,22:1234-1238.

[2]Lindstrom J,Tuomilehto J.The diabetes risk score:a practical tool to predict type 2 diabetes risk[J].Diabetes Care,2003,26:725 -31.

[3]SchumacherMC,MaxwellTM,WuLL,et al.Dyslipidemias among normoglyc emicmembers of familiar non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melli tus predigrees[J].Diabetes Care,1992,15:1285.

[4]Elbein S,Maxell TM,Schumacher MC.Insulin and glucose levels and prevalence of glucose intolerance in pedigrees with multiple diabetic siblings[J].Diabetes,1991,40:1024.

[5]李光伟,潘孝仁,Stephen Lillioja S,等.检测人群胰岛素敏感性的一项新指数[J].中华内科杂志,1993,32(10):656.

[6]迟家敏.实用糖尿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14.

[7]AxelsonM,Eriksson JM,SmithU,et al.Healthy male firstdegree relatives of non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exhibit lipid intolerance following a mixed meal[J].Diabetes,1998,47(supplA):72.

[8]Wengying Yang M.D,etc.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10,362:12.

猜你喜欢

颈围肥胖者亲属
学龄前儿童颈围与体重指数的相关性
中年肥胖者应常食红豆
脖子粗血压高
中老年人群颈围与肥胖的相关性
什么?亲属之间不能相互献血?
肥胖者保持健康的秘密
English Abstracts
量脖子预测心血管病
减肥能改善睡眠
狗也怕醉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