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门诊不合格处方分析
2012-11-21袁启华
袁启华
处方是医生在诊疗疾病过程中为患者开具的重要的书面文件,具有法律上、技术上和经济上的意义。处方的质量可对医疗质量和用药安全产生直接的影响。2007年5月1日,卫生部颁布的《处方管理办法》正式执行,《处方管理办法》对处方质量作了明确的规定。我院药剂科根据《处方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建立了处方点评制度,对不合格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本文对我院2011年1月到2011年12月的门诊处方进行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门诊处方,每月随机抽取1000张,科别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临床各科室,具有代表性。将12000张处方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类,并对不合格处方进行统计分析。
1.2 方法 根据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1],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05年版),《抗菌药物治疗学》等相关专业书籍、文献及药品说明书,对不合格处方中存在的书写不规范和用药不合理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结果
12000张处方中,合格处方共有 11473张,占比为95.61%;不合格处方共有527张,占比为4.39%,其中处方书写不规范的有288张,占不合格处方的54.65%,用药不合理的有239张,占不合格处方的45.35%,见表1、2。
表1 处方书写不规范统计
表2 处方不合理用药统计
3 讨论
3.1 处方书写不规范 处方书写不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①处方前记各项书写不完整,如漏写性别,年龄,临床诊断等。我院是一所三甲医院,业务量大,门诊医生的工作非常繁忙,繁忙之下易发生漏写情况。②药名书写不规范,《处方管理办法》规定药名需使用通用名,但仍有医生在书写处方时习惯性地使用商品名,如把复方盐酸伪麻美芬缓释胶囊写为新康泰克。③处方中空白处未划斜线,易致持方者在空白处自行添加药物,弄虚作假。④有少量处方其中修改处医生未签字盖章,未注明修改日期。
3.2 用法和用量不合理 在分析中发现有一定量的处方中对青霉素采用1次/d的给药方式,青霉素属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其抗菌效果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超过所针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时间,1个给药间隔期内超过MIC的时间必须大于40% ~50%方可达到良好的杀菌效果[2]。青霉素无抗菌后效应,血浆消除半衰期短,需1日2~3次给药来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每日给药1次根本无法满足抗菌要求,反而容易引起耐药菌株生长,因而需增加每日的给药次数。缓控释制剂一日多次给药也时有发生。一关节痛患者,医生处方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一次一粒,3次/d。该药为缓释制剂,药效可维持12 h,每日两次给药即可保证稳定的有效血药浓度,过多的给药次数易致血药浓度过高,使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大为增加。
3.3 重复给药 通过处方分析发现,重复给药的情况大多数发生在复方制剂的联合用药过程中。有一患者,上呼吸道感染伴有发热症状,医生处方给予维C银翘片一次两粒,3次/d;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一次一片,3次/d。维C银翘片是复方制剂,每片含有对乙酰氨基酚105 mg。两药合用后该患者每日对乙酰氨基酚的使用量达到2.58 g,对乙酰氨基酚每日最大剂量不宜超过2 g[3],如此剂量,增大了其肝肾毒性。因而,医生在使用复方制剂时应了解其中的各种成分,避免联用同种或同类药物,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3.4 用药与临床诊断不符 分析处方时发现有多张处方临床诊断只写明一种疾病,却开具治疗多种疾病的药物。究其原因,多数为患者为某一疾病前来就诊,开处方时又要求医生为其或他人代开其他疾病所需药物,从而导致处方不符合规定。
3.5 溶媒选择不合理 临床常用的溶媒有5%葡萄糖注射液(pH为3.2~5.5),0.9%氯化钠注射液(pH为4.5~7.0)和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pH为3.5~5.5)等,其ph值各不相同。青霉素在近中性的溶液中稳定,在pH为6.0~7.0的溶液中最稳定,在pH为5.0以下或8.0以上的溶液中可有一定程度的分解,并且抗菌活性降低[4]。分析处方时发现有医生用5%葡萄糖注射液作为青霉素的溶媒,青霉素在葡萄糖注射液中易降解,使效价降低,同时降解产物易产生过敏反应,因而改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媒为宜。
3.6 联合用药不合理 分析处方时发现有不合理联用抗生素的现象,有一患者患急性咽喉炎,医生联合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和罗红霉素缓释片。阿莫西林是繁殖期杀菌剂,而罗红霉素为速效抑菌剂。由于速效抑菌剂使细菌繁殖速度处于静止状态,抑制细菌的生长,使作用于细菌繁殖期的杀菌剂无法起到杀菌作用而降低其疗效,因此该两种药物不宜联用[5]。某患者,急性胃肠炎,腹痛伴呕吐,处方中肌内注射甲氧氯普胺,静脉滴注山莨宕碱,甲氧氯普胺是多巴胺受体阻断剂,促进胃肠道平滑肌蠕动,而消旋山莨菪碱为抗胆碱药,能缓解胃肠道平滑肌痉挛,两药联用产生功能性拮抗,故不能联用[6]。
对门诊处方进行抽样调查分析,我院门诊处方合格率在95.61%,基本符合办法的要求,但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不合格处方出现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医师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认识不足,对其造成的不良后果估计不足,书写太随意。不合格处方出现的另一主要原因是医师专业知识特别是药学知识不够扎实,造成用药失误。因而一方面需组织医师学习好处方管理办法,加强其责任意识,从源头上减少不合格处方的出现。另一方面,药剂科应定期编发医院药讯,定期举办新药品,新剂型以及合理用药的讲座来帮助医生提高用药水平。而药师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及时发现不合理用药,向医生反馈。通过医生和药师的共同努力,必能提升处方合格率,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最大限度地保障医生、药师和患者的权益。
[1]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53号.
[2]范义凤.我院门诊常见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8,8(4):310.
[3]徐叔云,魏伟.临床药理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04.
[4]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2005年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92,767.
[5]张廷燕.2007~2009年我院门诊不合格处方分析.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9,9(8):639.
[6]钱晓宏,刘琳娜,张琰.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分析.医药导报,2011,5(5):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