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肝降压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60例
2012-11-21郑彩云张啸
郑彩云 张啸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寿命的延长,原发性高血压病逐渐成为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自2010年2月至2011年10月用平肝降压方治疗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6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46.4±8.9)岁;病程2.5~21(10.6±8.9)年;高血压分级:Ⅰ级30例,Ⅱ级22例,Ⅲ级8例。对照组60例,男30例,女30例,年龄(46.3±8.6)岁;病程1.8~23(10.6±9.7)年;高血压分级:Ⅰ级31例,Ⅱ级20例,Ⅲ级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版[1]诊断标准,在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即可确诊为高血压。纳入标准为年龄25~75岁,知情同意,中医诊断依据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高血压病的肝火亢盛辨证的标准。继发性高血压病、高血压危象,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精神病等均予排除。
1.3 治疗方法 院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停用其他降压降脂药物。对照组口服硝苯地平片,每次10 mg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平肝降压方。平肝降压方组成:天麻10 g,罗布麻10 g,杜仲10 g,黄芩10 g,龙胆草 15 g,栀子 10 g、黄柏 12 g、知母 10 g、白芍 30 g,丹参15 g,地龙10 g,牛膝10 g车前子30 g甘草10 g。每日1剂,水煎2次,每次200 ml,早晚各服1次。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1.4 疗效观察 血压测量方法:采用标准汞柱血压计测量收缩压和舒张压,测量血压时,一般以右上肢为准。安静休息5~10 min后测坐位右臂肱动脉压。每周测量非同日血压3次,取平均值记录结果,并记录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及治疗结果。
1.4.1 疗效标准 根据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高血压病的相关标准制定。
1.4.1.1 降压疗效评定标准显效:①舒张压下降10 mm Hg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②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 mm Hg或以上;有效:①舒张压下降不及10 mm 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②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19 mm 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③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 mm Hg以上。须具备其中1项。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
1.4.1.2 症状疗效标准 显效: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等症状消失或显著减轻。有效:原有的症状大部分消失或减轻。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显著改善。
2 治疗结果
两组降压疗效及中医临床症状改善程度见表1、2、3。
表1 两组降压疗效比较(±s)
表1 两组降压疗效比较(±s)
注:经 Ridit分析,u=2.1578,P <0.05,有统计学意义
?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比较(±s)
注:经 t检验,同治疗前比较,*P<0.05;同对照组比较,#P<0.05
?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比较(例)
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均有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降压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症状改善比较,在眩晕、头痛、急躁易怒、口干、口苦等方面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3.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临床观察未见不良反应。对照组偶有面红、心悸、下肢踝关节肿。
3 讨论
高血压病属于中医的眩晕、头痛范畴,其病位在脑,与心肝关系密切,精神情志因素是主要诱发因素。在本病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大多先实而后致虚,也有先虚而后致实者。但临床表现,多虚实夹杂,或以虚证为主,或以实证为主。平素阳盛之体,肝阳上亢阳盛化火;或肾阴不足导致肝阳上亢;或因情志不舒,长期忧郁恼怒,气郁而化火;或恣食肥甘,伤于脾胃,聚湿生痰,痰浊化火所致肝火亢盛之证。因此,肝火亢盛是临床眩晕最常见的症型或其他症型的病理转归。在治疗上应注意以平肝泻火为主。平肝降压方中罗布麻、天麻平抑肝阳,熄风止痉为君药,天麻素具有镇静、抗惊厥、抗眩晕、降压、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等作用,且还有抗心肌缺血作用。龙胆草苦寒,入厥阴肝经,专泻肝经实火,黄芩,栀子、黄柏、知母清热泻火,以增强清泻肝经火邪之功效,共为臣药,龙胆草含龙胆苦甙、龙胆碱、龙胆黄素、龙胆糖。龙胆碱大剂量有镇静作用,还可使肌肉松弛,对麻醉动物有降压作用[3]。黄芩茎叶总黄酮能降低正常与高血压动物模型之血压。黄芩苷能阻断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而降低实验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并抑制正肾上腺素与高K+所致细胞内Ca2+浓度上升。丹参、地龙、牛膝、车前子活血化瘀引热下行,杜仲补益肝肾,白芍养血益阴,以养肝和肝与清热药相配伍,使泻火利水不致苦寒伤阴,防止因肝胆火盛而致耗损阴液,使邪去而不伤正,用之为佐制药,甘草和药调中,为使药。诸药合用具有清肝泻火,引热下行,养阴熄风之功效。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危害人民身心健康的疾病。同时可并发心肌、脑髓、肾脏等主要器官血管损害,其病死率和病残率都很高[4]。高血压病的治疗在医学上有许多难题需要解决。治疗高血压病的主要目的是控制血压水平、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西药治疗虽可有效的控制血压升高,但不能理想地改善症状,逆转靶器官损害。中医药治疗本病不在于单纯降低血压,重点在于调整机体阴阳的平衡,以从根本上解除高血压发展的内在原因。本研究结果显示平肝降压方可明显地降低血压水平,通过改善肝火亢盛型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证候,证实其有显著提高高血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高血压病患者预后的作用。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1.
[2]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
[3]雷载权.中药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63-64.
[4]陈灏珠.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