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构建
2012-11-20赵玉霞
赵玉霞
(山东英才学院 教务处,山东 济南 250014)
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构建
赵玉霞
(山东英才学院 教务处,山东 济南 250014)
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评价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依据“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对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应符合的原则及实施过程提出了看法。
高职;工作过程;学习评价体系
学生评价是在系统、科学和全面搜集、整理、处理和分析学生信息的基础上,对学生发展和变化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目的在于促进教育与教学改革,使学生全面发展[1]。学生评价包含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的评价、体格和体能的评定、学生态度、兴趣和个性心理特征的评价等多方面。一般概括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3个领域的评价。但是一直以来,我国学生评价侧重于对学生认知发展的评价,却忽略了动作技能和情感方面的评价。
一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评价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社会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需求的不断扩大,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思路,根据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体系,使高职教育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是大多数高职院校(包括一些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只注重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却往往忽略了学生学习评价这一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导致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无法得到科学、合理的反馈,教与学的过程得不到有效指导,学生学习质量得不到有效跟踪,评价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评价理念落后
很多高职院校依然沿用传统的期末测试为主的总结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对于学生知识、能力的掌握有一定的考核作用,但是却并不全面、合理。学生往往偏重老师考前划重点,忽视对知识的全面系统掌握,考试的结束也就意味着整个学习过程的结束,学生不再关注相关内容。这种评价方式只偏重于对考试分数的解释,只强调评价的甄别、筛选功能,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变化,忽视评价对学生的反馈与激励作用。
(二)评价方式单一
传统评价方式以理论知识考核为主,忽略了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考核,与“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这一理念不符。毕业生出现高分低能现象,所学与实际工作脱节,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直接导致企业不愿意招聘应届毕业生,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三)评价主体单一
传统评价主体即高校管理者和教师,他们是学生学习效果考核的绝对权威,决定着考什么,如何考,并仅依靠成绩评定学生是“优”还是“差”,学生自我评价及同学互评缺失,学生无法实现自我认同,对学习缺乏积极主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应改进教育教学评价,应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科学的评价观应该是以人为本的整体性评价观,即职业教育的评价应由功利性向人本性转变。基于此,本文认为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评价应注重评价的整体性。
二 学生学习评价应符合的原则
(一)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结果性评价的对象是产品,是与解决实践问题没有直接联系的学习成绩,过程性评价的对象是形成过程,重在所经历过程的完整。传统评价一般倾向于可量化的前者,却因为后者的难以评价而忽略。
当前很多院校也都采用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一般过程性评价占课程评价总分值的20%左右,由考勤、课堂发言次数及作业等指标构成,但是由于该方式得不到老师及学生的重视,过程性评价流于形式,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
在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下,过程性评价应重点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全面评估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并由此测量学生掌握通用能力的情况。同时,过程性评价的权重较以往也应有所增加。
(二)知识、能力与职业素养整体评价的原则
评价不应单是考查学生对学科知识体系的熟悉程度,而是对职业工作过程完整性的把握;不只是涵盖职业实践所需要的技能与知识的专业能力,还包括情感、态度、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等多方面。
高职院校应着重体现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为根本任务的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制定科学、合理、全面的评价方法,考核内容不能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要体现评价的激励、促进和引导功能,将其真正当作实现教育目标过程的一项有效手段。
(三)发展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终结性评价重视学习阶段结束时个体学习成绩的高低,并根据成绩分等排序。发展性评价重视学习阶段的发展趋势,关注各个学习阶段过程中个体学习成绩的变化,这种评价注重个体自身过去和现在的比较,淡化学生之间的评比;注重学生与课程目标比较,发现自己的学习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激励学生向更高目标迈进;另外,它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从对差异的分析中去发掘适合个人发展的教育方法,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评价方式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学生的成绩给一学期的学习画上了句号,过分强调了评价的甄别功能,忽略了评价的激励和引导功能。所以应该重视发展性评价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两者结合,对学生进行评价。
三 学习评价体系构建
根据高职“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和发挥其主动探究的精神和可持续学习能力。传统的理论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无法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和职业素养,故应该结合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将知识考核与职业能力、职业素养考核相结合。
笔者认为,职业能力应从2个方面进行评价,即专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专业能力依据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标准内容进行评价。职业核心能力则依据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对职业核心能力的划分,将职业核心能力概括为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6个指标,并分别将每个指标细化为可量化的分项,以便评价。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它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职业素养可以通过个体在工作中的行为来表现,而这些行为以个体的知识、技能、价值观、态度、意志等为基础。核心职业素养体现在很多方面,如独立性、责任心、敬业精神、团队意识、职业操守等。职业素养评价主要从这5个方面进行考核,素养评价表分别由教师和学生打分。
学习评价体系构建如下:
(一)理论知识考核
本着理论够用的原则,进行理论知识讲授。授课结束后即对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摸底测验,并及时反馈测验结果,使学生了解学习效果,及时作出调整。考核以教师评价为主,小组评价为辅。
(二)专业能力与职业核心能力考核
对于基于项目的教学过程,由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结果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核心能力作出评价。专业能力考核的内容依据项目进程评价表进行评价,可根据项目性质进行调整,考察学生完成任务所应具备的职业技能。职业核心能力考核表如表1,其中涉及的6大指标也可根据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取舍。
(三)职业素养定性评价
职业素养评价主要将学生的独立性、责任心、敬业精神、团队意识、职业操守5个方面进行分级,并用可观察的语言描述,由小组内部和小组之间进行考核。让身边的同学参与职业素养评价,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又使得评价更有说服力。
学期结束后,对学生进行期末理论知识测试,获得学生理论掌握情况,同时进行工作过程综合项目实训,获得学生专业能力成绩,两者结合获得总结性评价成绩。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成绩按照相应权重进行计算,得出学生的最终成绩。
通过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评价,改变了原来重理论、轻技能的弊端,使学生注重完成与工作过程相同的学习任务,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发展。它帮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技能的同时获得未来就业需要的职业核心能力。学生参与评价,对于提高学生自我认同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都有一定的作用。
任何一个新评价本身都不是万能的,与传统评价并不是对立的,可以相互补充。基于工作过程的学生学习评价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想彻底改变现有评价体系,得有赖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条件的同步改革。
表1 职业核心能力量表
[1]金 娣,王 刚.教育评价与测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饶爱鹏.高职学生学习评价体系改革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9(3).
[4]王红艳,杨育宏.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质量“三方三段式”评价模式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0(18).
[5]贲春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学生评价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0(8).
G642.47
A
1674-5884(2012)07-0137-03
2012-04-26
赵玉霞(1985-),女,山东济南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教学设计研究。
(责任编校 晏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