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综合评价研究
2012-11-20杨志平
杨志平
(盐城师范学院城市与资源环境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
盐城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综合评价研究
杨志平
(盐城师范学院城市与资源环境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城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推动城市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以江苏省盐城市为例,从资源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协调3个方面构建了盐城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盐城市2009和2010年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并针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AHP;综合评价;盐城市
城市土地资源是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空间和载体,也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1]。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地资源稀缺的趋势已日益明显,因而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情况成为土地科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的焦点,许多学者从不同侧面对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进行了研究[2-5]。下面,笔者针对盐城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评价问题进行探讨。
1 研究区域概况
盐城市位于江苏省中部,也处于沿海经济带中段,东临黄海,面积16972km2,占全省面积的16.5%。盐城市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地带,一般以苏北灌溉总渠为界,渠南属亚热带气候,渠北属温带季风气候。盐城市太阳年辐射总量为116.2~121.0kcal/cm2,全年光照时间平均在2280h左右,年平均气温为13.7~14.5℃,年降水总量为785.2~1309.5mm。盐城市是江苏省面积最大的省辖市,海洋和滩涂资源十分丰富。沿海滩涂总面积4550km2(含辐射沙洲),占全省沿海滩涂总面积的75%。岸线港口资源得天独厚,海岸线总长582km。生态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市域东部拥有太平洋西海岸、亚洲大陆边缘最大的海岸型湿地,被列入世界重点湿地保护区。盐城市作为长三角北翼新兴的工商业城市,建市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拥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发展潜力巨大。2009年,江苏沿海开发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这给盐城市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城市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起着辐射带动作用,而城市土地则是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是城市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活动的载体。因此,盐城市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水平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盐城市的兴衰和江苏省沿海经济带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所以,准确评价盐城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对于制定和实施盐城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盐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构建指标体系是评价城市土地持续利用水平的前提,同时也是综合表现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的基础。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目标是多方面的,它是城市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有机统一。经济可持续性、生态可持续性和社会可持续性是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基本要素,因此指标体系的基本结构可分为经济、资源环境和社会3大系统。构建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时,依据保障土地可持续利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一长远目标,重点突出指标体系设计的实用性、客观性和整体性,从而对盐城市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作出客观和公正的评价。
根据盐城市城市土地利用的实际状况,参照国内外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评价指标,从资源环境(C1-C7)、经济发展(C8-C14)、社会协调(C15-C24)3个方面选择了24个单项指标作为参评因子来构建盐城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3 评价方法的确定
3.1指标权重及目标值的确定
由于盐城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中24个单项指标对于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的贡献度大小不一,故各指标的权重有差异,其大小依据前人研究成果[6]、专家打分和研究区域实际情况而得出(见表1)。
3.2指标数据赋值与量化
参与盐城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的评价指标基本可以分为2种类型:①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起正作用的指标(正向指标),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万人拥有在校大学生数、万人拥有公交车数等。②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负作用的指标(负向指标),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人口密度等。对于正向指标与负向指标分别进行如下量化。
正向指标:aj= (xj/yj)×100%
负向指标:aj=(yj/xj)×100%
式中,aj为某一指标的量化指标值;xj和yj分别是该指标值的实测值和目标值。
对盐城市2009、2010年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的各指标进行量化,得到各单项指标的量化值如表1所示。
表1 盐城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评价指标量化值及目标值
3.3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综合评价
城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是指标体系中所有指标作用的综合表现,每一个单项指标从不同角度体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基本状况。因此,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可以用加权函数来计算,即:
P= 3i=1 nj=1aj×bj()×wi j=1,2,3,…,20
式中,wi是第i个子目标的权重;bj是第j各单项因素的权重;P为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指标。
表2 2009、2010年盐城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评价结果
对各单项指标逐一进行计算,得到2009和2010年盐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评价结果(见表2)。利用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评价标准(见表3)分析表2数据,可以看出:盐城市2009、2010年土地处于基本可持续利用水平阶段;资源环境合理性较好,2010年经济可行性指标对比2009年有较大提高,相较于资源环境合理性指标而言还有不少提升空间;但土地利用水平的社会可接受度效果较差。
表3 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评价标准
同理,可以得到盐城市下辖各区县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评价结果(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盐城市下辖3区5县2县级市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呈明显差异,盐城市南部城市(大丰、东台)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综合评价值明显高于北部城市(阜宁、滨海、响水),市辖区、地级市也普遍高于县级城市;相比于2009年,2010年盐城市下辖地区的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水平有所提高。
表4 盐城市县域区域2009、2010年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评价结果
4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2009、2010年盐城市城市土地利用水平相对合理,处于基本可持续利用水平;与2009年相比,2010年盐城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的子目标评价指数上升明显,表明盐城市十分注重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2)相比于2009,2010年盐城市下辖地区的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有所提高;盐城市下辖区县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与盐城市北部城市相比,南部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明显高于北部城市。
4.2建议
1)提高土地生产力,保护土地资源,完善土地持续利用水平管理机制。利用盐城市独特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以生态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充分发挥盐城湿地资源,完善和统筹现有景区、景点的保护建设工作,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使土地生态环境趋于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综合利用水平。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缩小区域内南北城市之间的差距。盐城市作为新兴的工商业城市,一方面要继续发展生产力,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全面提高;另一方面,全力提升区域内北部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实现区域内各城市的协调发展。
3)科学编制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实现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制定和优化第一、二、三产业的用地定额指标,合理设定各类建设用地比例。在优先保障重点建设和基础设施项目用地的同时,合理规划社会公益项目和城市生态项目等建设用地比例。搬迁或关停污染严重、经济效益低下的企业,腾出土地空间发展第三产业,使置换出的土地发挥更大的效益。此外,在符合国家土地利用规划和盐城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充分开发和利用沿海滩涂,充分发挥上述土地资源优势。
4)强化市场对城市土地资源配置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建设和优化城市土地利用市场。一方面,建立城市土地后备资源档案和动态监测信息系统,完善全市土地资源储备和管理制度,提升其职能;另一方面,强化对城市土地利用的供应和调控的管理。
[1]张凤荣.持续土地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于开芹,边微,李新举,等.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评价方法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4(4):527-531.
[3]张成龙.武汉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程度综合评价[J].当代经理人,2006(15):22-24.
[4]陈玩菊,张加恭,许春香.广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时空特征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8(23):51-52.
[5]石瑞年,张莉燕,姚国强,等.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1):3351-3354.
[6]王秀兰,包玉海.土地利用水平动态变化研究方法探讨[J].地理科学进展,1999,18(1): 81-87.
[编辑] 李启栋
10.3969/j.issn.1673-1409(N).2012.11.051
TU984
A
16731409(2012)11N15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