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一五”以来我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质量状况回顾与分析

2012-11-20闫开放段先湖

陶瓷 2012年1期
关键词:十一五卫生陶瓷陶瓷砖

闫开放 段先湖

(1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 陕西 咸阳 712000)(2咸阳天誉建材检验有限公司 陕西 咸阳 712000)

“十一五”以来我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质量状况回顾与分析

闫开放1段先湖2

(1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 陕西 咸阳 712000)(2咸阳天誉建材检验有限公司 陕西 咸阳 712000)

1 量变引起质变

中国的建筑卫生陶瓷行业,自20世纪80年代至“十一五”末期,在产量、规模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截止2005年,我国的建筑陶瓷砖总产量已超过41亿m2,卫生陶瓷总产量超过9 200万件。如果说,“十一五”以前,我国的建筑卫生陶瓷产业是在极力“做大”,那么,可以肯定的说,“十一五”的5年,是我国陶瓷行业“不断做大,努力做强”的5年。截至2010年,我国的建筑陶瓷砖总产量已超过75亿m2,卫生陶瓷总产量超过1.7亿件,继续保持建筑陶瓷砖和卫生陶瓷产量世界第一。这是自1993年我国建筑陶瓷砖和卫生陶瓷产量双双名列世界第一以来第18个年头。这18年来,中国的陶瓷发展,令全球瞩目,也让中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感到骄傲!

“十一五”是我国陶瓷“不断做大,努力做强”的5年,为什么这么说呢?请看表1中所列数据。

表1 建筑卫生陶瓷2010年与2005年产值产量出口额对比

从表1可以看出,相对于“十五”末期,“十一五”末期的建筑卫生陶瓷,产值增长额高于产量增长额,出口总值增长额大大高于产值增长额和产量增长额。建筑卫生陶瓷行业不仅在数量上得到长足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在单位产品价值和单位产品附加值方面,更是有了可喜的进步,并得到世界的认可。

2 以质量为中心关注消费者需求

企业要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进行产品研发创新和市场营销策划。消费者的需求体现在对质量、品牌、文化、视觉美感、质感、空间、时间和情感的需求,但首先是对产品质量的需求。“量变引起质变”,是普遍存在的哲学观,也适用于建筑卫生陶瓷的发展规律。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建筑卫生陶瓷已经完成了“量”的积累,正蓄势“质”的飞跃。“十一五”不仅是建筑卫生陶瓷的“量”的发展的至关重要的5年,也是建筑卫生陶瓷“质”的发展的至关重要的5年。

3 标准的发展

这种质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陶瓷砖和卫生陶瓷标准的变化。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这一年,对于我们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发展和建筑卫生陶瓷行业标准化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许是巧合,也许是量变引起质变积累过程的必然结果,2006年5月1日,GB 6952-2005《卫生陶瓷》标准开始实施,2006年9月1日,GB/T 4100-2006《陶瓷砖》标准开始实施。这两个标准的实施,对于建筑卫生陶瓷的质量水平的提升,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表2中列出了GB 6952-2005与GB/T 6952-1999的差异。

表2 GB 6952-2005与GB/T 6952-1999的对比(以坐便器为例)

从表2可以看出,GB 6952-2005中,不仅在尺寸、外部连接配套、冲洗功能项目和技术指标方面更全面、更科学,更为重要的是,GB 6952-2005更加关注产品的配套性能、安全性能、卫生性能。如果说,GB/T 6952-1999有效解决了当时行业普遍存在的低水封或无水封问题,那么,GB 6952-2005就成功解决了产品的配套出厂问题、卫生安全问题等。通过这几年的实施,卫生陶瓷基本达到了该标准的要求,卫生陶瓷企业能够做到配套出厂,可有效消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

GB/T 4100-2006《陶瓷砖》,继续采用ISO 13006。在采用ISO 13006时进行了修改,不仅在产品分类、标准内结构方面得到完善,而且增加了对大规格产品尺寸偏差的规定,增加了对抛光砖的规定,使标准更符合我国国情。

4 “十一五”期间建筑卫生陶瓷国家监督抽查的情况

创建于1985年的国家监督抽查制度,到今年已经26年了。国家监督抽查制度,始终坚持不断适应新形势、开拓新思路、树立新观念、采取新举措、满足新要求的工作方针,以科学、公正为基础,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扶优治劣、促进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引导科学消费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国家建筑卫生陶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自1986年第四季度接受国家质检总局委托,承担陶瓷釉面砖产品国家监督抽查任务以来,一直承担建筑陶瓷砖、卫生陶瓷、陶瓷片密封水嘴的国家监督抽查任务,中心秉承行为公正、方法科学、结论准确、服务高效的方针,保质保量完成了国家质检总局下达的每一项抽查任务,服务了社会,服务了消费者,服务了政府。“十一五”期间陶瓷砖、陶瓷坐便器、陶瓷片密封水嘴国家监督抽查情况如下:

4.1 坐便器抽查情况

1)2007年第3季度对陶瓷坐便器产品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实际抽查了广东、福建、上海、江苏、湖北、重庆、四川、河南、山东、河北、山西共11个省市共134家生产企业的136个产品,合格企业45个,企业合格率仅为33.6%;合格产品为47个,产品合格率为34.6%。

表3 2007年陶瓷坐便器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

表4 2007年陶瓷坐便器国家监督抽查较好企业名单

2)2008年第3季度对陶瓷坐便器产品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了广东、河南等省市124家生产企业的124个批次的产品。其中合格企业66家,占总抽查企业的53.2%,合格产品数66个,占总抽查产品的53.2%。本次抽查结果的实物质量合格数为75批次,实物质量合格率为60.5%,实物质量加权合格率为80.9%,抽查结果加权合格率为67.4%。

表5 2008年陶瓷坐便器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

表6 2008年陶瓷坐便器国家监督抽查较好企业名单

3)2009年4季度对坐便器产品质量进行国家监督抽查,实际抽查了广东、河南、福建、河北、江苏、上海、北京、天津、山东、湖北、江西11个省市共181个生产企业的200组产品,合格162组,产品合格率为81.0%。

表7 2009年陶瓷坐便器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

4)2010年4季度对坐便器产品质量进行国家监督抽查,对上海、福建、河南、广东等省、直辖市118家企业生产的118种坐便器产品进行了抽查。抽查发现有26种产品的某些项目实际检测结果不符合相关标准规定。

表8 2010年陶瓷坐便器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

4.2 陶瓷砖抽查情况

1)2007年2季度对陶瓷砖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了河北、山西、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山东、四川、福建、河南11个省、直辖市136家企业生产的136种产品,产品实物质量合格率为89.7%。

表9 2007年陶瓷砖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

2)2008年第2季度,对陶瓷砖产品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了广东、福建、浙江、江西、四川、山东、山西、辽宁、陕西、河南10个省市193家生产企业的197个批次的产品,约占全国陶瓷砖生产企业总数的10%,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35%。合格企业数160家,企业合格率为82.9%;合格产品数163批次,产品合格率为82.7%;抽查产品产量202 045.6万m2,合格产品产量181 819.8万m2,产品合格率为90.0%;抽查产品销售额为483.3亿元,合格产品销售额为454.3亿元,产品合格率为94.0%。

表12 2008年陶瓷砖国家监督抽查较好企业名单

3)2009年第2季度对陶瓷砖产品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了广东、福建、山东、辽宁、陕西、山西、四川、河北8个省的陶瓷砖主产区或新兴产区共272家企业生产的364个批次的产品,约占全国陶瓷砖生产企业数的30%,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40%。其中:实际抽查企业272家,合格企业196家,企业合格率为72.1%;抽查产品364批次,合格产品为267批次,产品合格率为73.4%。实物质量合格率为73.4%,抽查结果加权合格率为87.7%。抽查产品销售额总值为531.8亿元,合格产品销售额为466.4亿元,产品合格率为87.7%。

表13 2009年陶瓷砖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

4)2010第2季度对陶瓷砖产品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了河北、山西、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广东、四川、陕西12个省、直辖市185家企业生产的185种陶瓷砖产品。其中有34种产品不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产品合格率为82%。

表14 2010年陶瓷砖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

4.3 陶瓷片密封水嘴抽查情况

1)2008年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对陶瓷片密封水嘴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了广东、福建、浙江、江苏、上海5个省、直辖市100家企业生产的100种产品,产品实物质量抽样合格率为82%。

表15 2008年陶瓷片密封水嘴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

表16 2008年陶瓷片密封水嘴国家监督抽查较好企业名单

2)2010年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对陶瓷片密封水嘴产品质量进行了专项抽查。共抽查了北京、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8个省、直辖市207家企业生产的253种产品。有76家企业的83种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

表17 2010年陶瓷片密封水嘴国家专项抽查合格率

4.4 2011年陶瓷砖、陶瓷坐便器国家监督抽查情况

2011年共抽查检验了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13个省、直辖市199家企业生产的199种陶瓷坐便器产品。抽查发现有26种产品不符合标准的规定,涉及到吸水率、便器用水量、安全水位技术要求、安装相对位置、坐便器水封回复、洗净功能、水封深度、水封表面面积项目。

表18 2011年陶瓷坐便器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

表19 2011年陶瓷砖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

2011年共抽查了河北、山西、辽宁、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广东、广西、四川、陕西14个省、自治区202家企业生产的202种陶瓷砖产品。抽查发现有28种产品不符合标准的规定,涉及到破坏强度、吸水率、断裂模数、尺寸项目。

5 质量分析、质量缺陷和改进

5.1 坐便器

2007~2011年坐便器国家抽查合格率统计和分析情况如表20和图1所示。

从表20和柱状图1,并结合我中心在此期间检验经验可知:坐便器产品质量在2007年和2008年处于非常落后的状况。据分析,出现如此低的合格率,主要原因是2007年为GB 6952-2005实施后的第一次监督抽查,部分地区以及部分企业,不理解标准,或未按标准执行,或仍未完成新旧标准技术要求的转换改造工作。但是,在企业的重视、社会关注以及政府的关心支持之下,在2009年之后,陶瓷坐便器质量处于相对稳定阶段,并于2011年达到较高的水平,涌出了一批质量较好的企业。

表20 2007~2011年坐便器国家抽查合格率统计

图1 卫生陶瓷坐便器2007~2011年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柱状图

这些企业在生产和质量管理方面严格要求,能按标生产,质量稳定;并在行业内大力推行节能减排政策,大力推广节水型产品,在社会和消费者之中具有较好的口碑。但是,在历次抽查过程中,总会出现一部分不合格产品及不合格企业。综合这些年抽查的结果和我中心技术服务过程中积累的经验,陶瓷坐便器主要不合格的项目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便器没有与便器冲水装置进行技术性配套,或没有达到配套的技术要求,这是导致便器漏水、费水的重要原因;

2)便器在明示用水量下不能达到标准要求的冲洗功能。固体物排放功能、洗净功能、污水置换功能不合格;

3)便器的实际用水量与明示用水量不符,很多明示为6L节水型坐便器,实际上是大于6L水的普通型坐便器,甚至还有大于9L水的明令淘汰的坐便器;

4)吸水率不合格;

5)水封深度、水封表面积、水封回复等不符合标准要求;

6)安全水位技术要求、安装相对位置不合格;

7)水箱配件质量不合格。

要解决以上缺陷,需要企业在生产和质量管理过程中,做到以下方面:

1)充分理解标准要求;

2)按照标准进行产品策划、设计、开发、验证;

3)按标生产,制定合理的生产工序,控制生产关键环节;

4)精细化管理,对安装、调试等环节实行标准化操作;

5)严格检验,实事求是,及时反馈,持续改进;

6)做好关键零部件的采购控制,不能一味追求低成本;

7)在包装、标示、销售环节实事求是,不以次充好。

5.2 陶瓷砖

2007~2011年陶瓷砖国家抽查合格率统计情况如表21所示。

表21 2007~2011年陶瓷砖国家抽查合格率统计

图2 陶瓷砖2007~2011年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柱状图

从陶瓷砖历次抽查和我中心委托检验的经验统计,陶瓷砖质量一直以来处于相对稳定状态,部分企业的产品质量已经与国际先进水平所差无几。这些企业在生产和质量管理方面严格要求,实事求是,能按照标准或严于标准生产,质量稳定。尺寸偏差小、表面色泽均匀、吸水率稳定,断裂模数和破坏强度较高,放射性内外照射指数较低。在社会和消费者之中具有较好的口碑,具有品牌影响力。陶瓷砖的主要不合格项目有:

1)工作尺寸超差;

2)吸水率与标准不符;

3)破坏强度和断裂模数未达到标准要求;

4)放射性核素限量不合格;

5)色差较明显;

6)耐污染性不稳定。

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企业在生产和质量管理过程中,做到以下方面:

1)充分理解标准要求,按照标准进行产品策划、设计、开发、验证;

3)制定合理的生产工序,加强生产关键工序如压制、烧成环节的控制;

2)严格检验,实事求是,及时反馈,持续改进;

3)严禁粗制滥造,以次充好;

4)控制原材料稳定性,对原料和釉料中存在较高放射性、有可能导致放射性水平超标的材料进行严格控制,严格按照配比表进行生产。

5.3 陶瓷片密封水嘴

2008年、2011年陶瓷砖国家抽查合格率统计情况如表22和图3所示。

表22 2008年、2010年陶瓷片密封水嘴国家抽查合格率统计

图3 陶瓷片密封水嘴2008年、2011年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柱状图

陶瓷片密封水嘴的主要不合格的项目有:

1)酸性盐雾试验不合格;

2)管螺纹精度不合格;

3)流量不合格;

4)密封性能不合格;

5)冷热疲劳试验不合格。

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企业在生产和质量管理过程中,做到以下方面:

1)充分理解标准要求,按照标准进行产品策划、设计、开发、验证;

2)制定合理的生产工序,加强生产关键如铸造、机加工和装配环节的控制;

3)严格检验,实事求是,及时反馈,持续改进;

4)严禁粗制滥造,以次充好;

5)选择购买质量符合要求的材料及零部件,如铜材、陶瓷密封片或阀芯。

6 结语

设立于中国建材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下的国家建筑卫生陶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全国建筑卫生陶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自成立至今的26年以来,一直肩负我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标准化工作和质量检验工作的重任,为了产业整体的质量提升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十一五”期间,标委会先后制修订标准70余项,为产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06~2011年,质检中心共为社会出具各类检测报告超过20 000余份,年均出具报告3 500份,涉及产品包括建筑陶瓷、卫生陶瓷、水暖卫浴及各类建筑卫生陶瓷配套产品,检测类别包括国家监督抽查、日常委托检验、CCC认证检验、节水认证检验、UPC认证检验,cUPC认证检验,AS认证检验,CE认证检验,新产品鉴定检验、仲裁检验等。其中,日常委托检验业务占我中心总业务额65%,各类认证检验业务占总业务额30%。26年以来,企业、社会、政府、和消费者也给予了质检中心极大的信任,并在多方面给予质检中心以大力的支持,组成了我中心一大批稳定的、核心的客户,在此,我代表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国家建筑卫生陶瓷质检中心、全国建筑卫生陶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信任和支持我们的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表示真诚的感谢。

2011年是 “十一五”与“十二五”承上启下的一年。回顾“十一五”,取得了很大成绩和丰富的经验;展望“十二五”,建筑卫生陶瓷行业不仅蕴含着重大战略机遇,而且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将会孕育新一轮经济繁荣。“十二五“规划中的八大重点议题:扩大内需、增强创新、推进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节能减排、完善公共服务、经济体制改革、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等,意味着“十二五”将是陶瓷工业发展阶段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的关键时期,由于外部环境、体制改革、工业化、信息化及城镇化等因素的影响,行业发展将会表现出诸多与“十一五”时期不同的新特征、新趋势。朋友们,任重而道远,我们陶瓷人还需继续努力,让我们鼓足干劲,开创“十二五”新局面,共同为建设我国“又大又强”的建筑卫生陶瓷业而努力奋斗!

专家介绍

闫开放同志,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材制品专业,大学本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院长兼党委书记。

闫开放同志长期从事墙体材料工业技术开发与工程设计工作,积累了很丰富的经验,尤其在工艺技术研究、机械设备开发方面颇为突出。1988~1991年负责承担了国家“七五”科技攻关专题“消化翻版粘土空心砖关键设备的安装、调试、考核”全过程工作。1992~1995年参加的“墙体革新与节能建筑推广系统工程的研究”课题获得建材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主要完成人承担的“全煤矸石空心砖生产工艺及装备的开发研究”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20多篇,编写了10多万字的“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培训教材”。闫开放同志还在工程设计方面作为工艺设计负责人和主要设计者完成的“黑龙江双鸭山市煤矸石空心砖生产线”获得国家优秀设计银质奖。另有5项工程设计,3项获行业部级优秀设计二等奖,2项获行业部级设计三等奖。

猜你喜欢

十一五卫生陶瓷陶瓷砖
我国陶瓷砖行业发展与质量分析研究
陶瓷砖质量检验检测方案分析与探讨
一种白釉与陶瓷砖及陶瓷砖制备方法
一种透光陶瓷砖用底浆及其制备方法
跨境电子商务产品分类与命名规则研究——以卫生陶瓷产品为例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防滑瓷砖研究中心”成立公示
“十一五”至今广西农科院产业支撑能力分析研究
河南省质监局抽查115个批次卫生陶瓷产品全部合格
浅议从绿色角度看建筑卫生陶瓷产品的发展趋势
“十一五”时期环保投入的宏观经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