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二星次、二十八宿星名含义的系统解释
2012-11-20陈久金
陈久金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100190)
以往的学者对中国星名含义的认识,归纳起来可以有两种,一是薄树人的星官说[1],二是动物园说。星官说,确实指出了中国星名的特点,但是还不够全面,其中四象、十二星次、二十八宿星名就不是官员的名称,这些星名可不是小数,它们包括华夏主要民族的图腾、传说中的地区代表人物、国名、少数民族名或地区名,因此星官说不够全面。动物园说则没有把握中国动物星名的本质。实际上,这些动物星名,象征的不是动物而是华夏民族的图腾。苍龙不是动物,而是东夷民族的图腾,角、亢、氐不是龙的角、脖子、骶骨,而是指分布在郑国一带的东夷民族;房、心不是指龙的心房,而是分布在宋国(商丘一带)的东夷民族;尾、箕不是指龙的尾巴,而是指分布在燕国一带的东夷民族;其他三象,及狼、狗、猪等依次类推[2—5]。
其实,中国对黄道带星座命名不是随意的,而是有依据、有原则的,这便是中国黄道带的四方星名,它必需对应于四方民族。由于华夏民族的分布大致合于东夷、西羌、南蛮、北狄的格局,故中国星座按这四个主体民族的图腾作出相应的安排;由于这四个民族的实际分布并不正好对应于四方,而是相互交叉的,恒星分野的结果正好与此相合。四象不是动物的理由是:天帝统治下的不只有官员,也有四面八方的臣民。四象象征四方臣民和方国,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1 分野观念的命名原则——制订十二星次、二十八宿星名的依据
天上星星的命名,与地上民族图腾的分布相对应,载在《周礼·春官·宗伯下》。中国天文学家在给恒星命名时,就是以此为依据的。但是,由于古文难解,而天文学又是难中之难,包括古代许多天文学家在内,对这段文字的理解都不深刻,仅凭主观想象作了偏离主题的解释。后人再在这错误想象的基础上添油加醋。例如,正是《史记·天官书》将轸误释作车,才有车辖等星名的出现;将虚、危误释作虚耗,才有哭泣等星的添加出来。①“轸为车,主风”([6],17页);“危为盖屋,虚为哭泣之事”([6],22页)。现将《周礼》所述天星与民族地域的对应关系引述如下。
《周礼·春官》曰:
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以观天下之迁,辨其吉凶。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观妖祥。([7],“春官·宗伯”)
今人林尹将其译释如下:
保章氏掌占天上的恒星,记载星辰日月的合会与变动,观察天下祸福的变迁,辨明吉凶。以星所主土辨别九州的地方。所封诸国的地域,各有相配当的星,可籍以观察那个地域的吉凶妖祥。([8],276页)
以上翻译的文字,可以说是很浅显的了,但是,从内容上看,似乎仍然不能理解。什么叫星辰日月的合会?变动又是怎么回事?如何观察天下祸福的变迁,能够辨明吉凶?什么叫以星所主土辨别九州的地方?什么叫诸国地域各有相配当的星?如何能籍以观察那个地域的吉凶妖祥?
我的理解是,凡是黄道带的恒星,不管是四象、十二星次、二十八宿,只须知道星名,就能知道它所对应的地域。当某个星座受到异常天体侵犯时,其所对应的地域就将发生灾祥。日月五星等都昼夜不停地在这些恒星间运动,若不出现异常情况,其会合运动的状态都是正常的,不会出现发生变化和侵犯某个星宿的状态。现今如果观测到这种异常情况发生了,那么,其所对应的地区就一定有灾祥出现。其发生灾祥的性质,可依据各异常天体的特征来决定,例如,如果是金星,就将与兵灾有关,因为金星有金属的特性,与刀枪战争有关,如果是火星,便与燃烧之干旱火灾及火灾发生以后的瘟疫死丧有关。如果是彗星,就将与扫除有关了,这便预示着将发生除旧更新、改朝换代。(图1)
问题的难解之处仍然发生在,只需观察分星,就能知道其所对应的地域?例如,怎样能够知道星辰侵犯了虚宿,如何能判断出北方齐地有灾?星辰侵犯了昴毕,就能知道胡人或中国有灾?星辰侵犯了井鬼,就能知道关中秦雍之地有灾?星辰侵犯了轸宿,就能知道楚地有灾?《天官书》说:“危为盖屋,虚为哭泣之事”;“昴为髦头”,“毕曰罕车”;“东井为水事”,“舆鬼鬼祠事”;“轸为车”。所有这些解释,都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故我们以为,司马迁可以是一位好的史学家、文学家和著名的天文学家,其所撰《天官书》对后世影响很大,却不是一位好的星占学家。他撰写的《天官书》,尽管只是博采众议,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片面的缺点,他所出现的这些错误观点,我们将在以下论证中一一予以澄清。
林尹注曰:“星土,星所主之土,此星谓二十八宿,各有所主之地。”“分星,谓封国之地相配当之星。”([8],275页)郑注曰:“州中诸国中之封域,于星亦有分焉,其书亡矣。堪舆虽有郡国所入度,非古数也。今其存可言者,十二次之分也。”[10]所以,星是十二次二十八宿,土是指星所对应的国家。州中诸国之封域,指每个州里所对应的国家和地域,不一定只有一个,它们也应该有分配的星宿,只是记载此事的书现在不见了。所以,后世分野所载郡国所入度数,均非古数,不是讨论星名含义的依据(图2)。事实上,各家分野书所载星次对应分野也有不同,今略载如表1所示。
图1 天象分野图[9](此图基本体现了“天则有列宿,地则有州域”的思想概念。其中春秋战国的韩、宋、燕、吴、越、齐、卫、鲁、魏、赵、秦、楚十二国,相当于汉代时的郑、宋、燕、杨、青、并、鲁、赵、魏、秦、周、楚十二州,对应于天上的寿星、析木等十二次。)
在上引诸家分野的文献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李淳风的《乙巳占》。李淳风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星占家之一。曾写下许多令人着迷的星占故事。其《乙巳占》中论述的分野,不仅独树一帜,系统地论述了恒星分野中,恒星之名与地名的对应关系,而且汇编了前人论述星宿命名的多家不同观点。事实证明,其有些对星名含义的解释是正确的,例如,其解释玄枵星次(分星虚、危)对应于齐时说:“玄枵,黄帝之适子也;颛顼,黄帝之孙,倡仆之子也。《尔雅》曰:‘玄枵,虚也,颛顼之墟。’”他就正确地指出了玄枵星次的含义,就是为了纪念黄帝适子玄嚣的。而玄枵星次对应的虚宿,也是为了纪念黄帝之孙颛顼的。虚即顼的借词。对于娵訾星次这个生僻的名词,《乙巳占》又指出:“娵訾,古诸侯也。帝喾娶娵訾氏女,生挚。挚,尧兄也。一曰豕韦,夏后御龙氏之国也。”①《开元占经·分野略例》相关内容与之雷同。可见《开元占经》引用了《乙巳占》的许多资料。[11]李淳风在这里又正确告诉我们,这个娵訾星次之名,是为了纪念帝挚之母氏族的。而这个星次的另一个名称豕韦,又是为了纪念夏王朝的同盟国豕韦的。《乙巳占》对某些星名的解释虽然不正确,但其所引载另类观点,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的启发和新的线索。是一份难得的可贵资料。
图2 四象、十二次、二十八宿对应方位图
2 十二星次含义的解释
十二次,对应于十二月和十二辰,相当于西方的十二宫。由于《吕氏春秋》等先秦文献习惯于使用九野,它对应于洛书九宫。故十二次的名称,可能比二十八宿要晚一些,从大梁、魏、赵、韩等分野名称来分析,它可能出现于秦汉之际。
我们对十二星次含义的认识,也是逐步发展的,首见于《中国星座神话》和《星象解码》,以后陆续有专篇论文发表[12—14],现再次补充系统研究于下。前已述及,中国十二次、二十八宿星名的命名,必须要与地上的国家、州郡相对应,也就是说,星名、星次名一定与对应的地域有关。如果找不到对应关系,或者是矛盾的,那么,前人对星名含义的解释就一定有问题,即解释是错误的,或者有些分野的资料顺序发生了错误,需要调整。
华夏民族的分布,统称东夷、西羌、南蛮、北狄。古代天文学家将其与天上黄道带的四象相对应,即东夷与东方苍龙、西羌与西方白虎、南蛮与南方朱雀、北狄与北方玄武相对应。可以认为,四象即龙、虎、鸟、蛇,只有与华夏民族的图腾联系起来分析,中国星座才能组成一个整体,才能符合恒星分野和星占的观念。这些观念,早在《华夏民族的图腾崇拜和四象观念的形成》中已经作过交代,此处不再重复。[2—5]
先说东方苍龙,其三个星次寿星、大火、析木,与东方七宿相对应,据以上所引文献,可以看出,各家分野的对应关系是有差别的。(表1)
表1 各类文献恒星分野异同表
续表1
寿星:《乙巳占》“分野”曰:“三月之时,万物始建于地,春气布养,各尽其性,不罹天夭,故曰寿星。”寿星是十二星次的带头星次,其对应星为角亢,春三月的黎明之时,其寿星星次,即龙头星,正好位于东方天空,其时正是阳春三月,万物开始生长之期,故曰寿星,义为长寿之星。寿星与地域的对应关系,详见下文二十八宿星名含义。
大火:大火星次包括氐房心三个星宿,自古以来大火星即心宿二,是定季节的三大辰之一,故简称大辰星,其地位远比次内他星著名和重要,故以大火星作为星次名。大火与宋地的对应关系,请见下文对星名含义的解释。
析木:《乙巳占》解释说:析木介于东方木和北方水之间,“隔别水木,故曰析木。”用五行交替来解释析木之义,实属牵强附会。以往为释析木一名的含义,我们曾引何光岳《百越源流史》[15]中觿人和越人融合后,再与么些蛮融合,称析木蛮,来解释析木星次之名的含义[12—14]。反复推敲之后,这个么些蛮只是唐以后的名称,不能用来解释先秦族名。在地域上也不对应,当另求别解。
析支,塞种人,本夏代时分布于今青海黄河上游河曲之地的允姓党羌人的一支,以后分东西不断迁移,对中国文明产生很大影响。《书·禹贡》曰:“浮于积石……。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16]司马彪曰:“以上三国皆西羌。”胡渭曰:“汉人谓积石为河口。”织皮是说,析支人以牧畜为生,将牲畜之皮缝织好当衣服穿。据记载,析支人早在夏代时已向夏王朝进贡,为夏统治下的羌人部落。
允格为允姓之戎的始祖,虞夏之交时,第一批析支人东迁于沇水。《路史·后纪七》曰:“允格封鄀,有子鄀姓,虞帝投之幽州,为阴戎之祖。”[17]《汉书·地理志》亦说沇水出王屋山。沇河当是允格迁居于此而得名。由此都说明沇姓析木人很早就在山西、幽州活动。《尔雅·释天》曰:“析木谓之津,箕斗之间,汉津也。”注曰:“箕,龙尾也;斗,南斗。天汉之津梁。”疏:“十二次之分,析木,燕也。析木之津,箕斗之次。”是说在东方苍龙之尾和北方玄武之间,隔着一条汉津即银河。这一带星空称之为析木,为十二星次之一。是说在龙图腾和龟蛇图腾之间,命名为析木星次。析木者,在地上九州为幽州,此正是《路史》所说:“虞帝投之幽州”的沇格。故曰:“为阴戎之祖”。燕赵多戎人,汉人为阳,戎人为阴,故曰阴戎,据此所言,析木之沇姓羌人,是首次来到幽州的始祖,故以之命名为析木星次,以此代表幽州之民。正是由于沇人很早就在此活动,于是在地名上留下了诸多痕迹,如唐山的积石山,契丹于北京大兴设置的析津县(后又改名为南京析津府)等。
至于木字之含义,这可能与木雅人有关,木雅,又叫弥药,为大夏河党项羌的一部分,据《明史·鞑靼传》记载,木纳山为西夏祖坟,位于银川市内,可见木雅之名,为党项、西夏之别称。他们与析木人同属党项族。当析木人东迁山西、幽州之时,木雅人也随同而来,故将他们合称为析木,为析支人和木雅人之义。由于其当时实力强大,上古星占学家才将其确定为幽州地区的象征。
北方玄武,有星纪、玄枵、娵訾三个星次,与其对应,北方民族的图腾最复杂,除掉夏宗室之祖鲧以鲸鱼或玄龟为图腾外,夏人又与越人涂山氏结成了姻亲关系,为夏人之母氏族,故夏人以龟蛇为图腾。古人以夏亡,其后裔淳维率族人逃依匈奴,致使匈奴也为夏人的后裔,以致于北方以玄武即龟蛇为图腾。故历史上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常以夏命名,如西夏国等。但实际上,匈奴与东胡都为狼图腾,与夏的龟蛇图腾不同。以后的蒙古和突厥等,都存在着某种血缘上的关系。除此以外还有鹿图腾、犬图腾和猪图腾。本文在论述星名含义时都会有所涉及。
星纪:《乙巳占》曰:“言其统计万物,十二月之位,万物之所终始,故曰星纪。”义为用星座作背景,计量天体方位,距离和行度的起始点。星纪的中央,相当于冬至点。中国的传统方法,对天体的位置和行度的测量和计算,都从冬至点起算。由此可以看出,十二次与二十八宿之间的位置不是固定的。它将随着冬至点因岁差而发生变动,但在十二次创立的初期,人们并不知道有岁差,故认为是固定不变的。
玄枵:据《史记·五帝本纪》,黄帝的次子名叫玄嚣,号青阳。青阳即今青州之地,按分野观念,青州为齐,其对应星宿为虚危,为北方玄武七宿之主星,虚宿又为北方古帝颛顼之借词,正好一一对应。([18],“月令”,颛顼为北方古帝)
娵訾:据《五帝本纪》,颛顼生帝喾,号高辛氏,娶娵訾氏女为妃,生帝挚。帝挚,尧兄也,在帝位九年。娵訾为帝挚母族,故用作星次名。
娵訾又名豕韦星次。豕韦为北方少数民族,又写作室韦、失韦。中唐以后称鞑靼。为东胡鲜卑族的一支,很早就进入中原地区,夏商时均为诸侯国,《竹书纪年》多有记载,因受到周人的严重打击而退居北方。位居于契丹之北的今内蒙古东北部和嫩江流域。因位于中国的北方,故选作北方七宿中的星次名。
西方白虎,有降娄、大梁、实沈三个星次与其相对应。顾名思义,西方白虎当是以虎为图腾的民族分布地。但是后人考其历史,奎人有猪图腾的观念,其地并入鲁国以后,才融入西方七宿之首,详见下文。
降娄:为降生娄人之义。二十八宿中有娄宿,娄为少数民族,随县曾侯乙墓二十八宿作“娄女”,更证明娄义是民族名。《山海经·海外北经》曰:“有青兽焉,状如虎,名曰罗罗。”[19]这个青兽就是罗罗,是彝族的自称,至今他们仍自称罗罗。他们确有虎崇拜的遗迹。
大梁:《乙巳占》曰:“梁,强也。八月之时,白露始降,万物于是坚成而强大,故曰大梁。”《尔雅》曰:“大梁,昴也。”《史记·天官书》曰:“昴毕,冀州。”说得都不对。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大梁城是魏惠王三十一年(公元前339年)建造的,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魏迁都大梁之后,魏国又称梁国。而按分野,大梁星次的对应地有不同说法,《淮南子》为:大梁次“胃昴毕,魏也”([20],“天文训”),《尔雅》曰:“大梁,昴也。”《天官书》曰:“昴毕,冀州。”不同的对应关系,其星名含义的解释是不同的。究竟哪种说法合于原本含义呢?我认为,较早的记载应有更大的可信度,若将大梁之义与魏国都城联系起来,就只有《淮南子》合于星占的观点。只要一说到大梁星次,就会立即想到大梁城。若按大梁为昴、或昴毕为冀州的说法,那么,这个大梁星次就确与城市无关了。由此可见,并不是所有星占的占文,都是合于星占原理的。
实沈:《乙巳占》解释说:“言七月之时万物极盛,阴阳沉重。降实万物,故曰实沈”。这是不明实沈本义,又想强作解释的实例。实沈之名,出于《左传》高辛氏二子的故事。([21],“昭公元年”)高辛氏有二子,长曰阏伯,季曰实沈。不相能,后帝不臧,迁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为商星。迁实沈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故参为唐星。成王封叔虞于唐河,由于实沈为大夏之神,因名次焉。实沈是唐人的祖先,晋人继承了唐人之地,故实沈也成为晋地之神。
实沈之二十八宿的对应星,也有不同的说法:《淮南子》曰:“实沈,訾觿、参,赵。”《天官书》曰:“实沈,觜、参,益州。”《汉书·地理志》曰:“实沈,昴、毕,魏。”《晋书·天文志》曰:“实沈,觜、参,魏,益州。”《乙巳占》曰:“实沈,毕、觜、参,魏,益州。”
对以上实沈对应星名和对应地区略加分析就可发现,其分法是多种多样的。三家分晋,赵得晋地,魏得大梁,韩得郑、陈之地。故《淮南子》的说法是正确的。通常将四川、云南称益州,它与魏国的豫州和晋国、赵国的唐人之地没有关系,后世文献学家对此条分野中突然出现益州之名,都感到不可解。它的补充加入,可能与二者都出自西羌,共同以虎为图腾有关。益州是羌人的根据地,将益州补充进来亦有道理。
南方朱雀,有鹑首、鹑火、鹑尾三个星次与其相对应,其大多是少昊的后裔,以鸟为图腾。其地域分布于秦雍、三河、荆楚等地,它与唐人夏人分布地区相对而言,属于南方。
鹑首:《乙巳占》曰:“南方七宿,其形象鸟,以井为冠,以柳为口。鹑鸟首,首头也,故曰鹑首。”以鹑为鸟,以首作头,这种解释大致是正确的。但是,井鬼何义为鸟首?为什么朱雀名鹑鸟,都没有说明。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将留待相关处一并解释。
鹑火:《乙巳占》曰:“南方为火,言五月之时阳气始隆,火星昏中,在七星朱鸟之处,故曰鹑火。”这种解释似是而非,这里也以火命名,可能仿苍龙大火之义,取其为朱鸟七宿之中间星。鹑火一名,也可能与火正有关。
鹑尾:《乙巳占》曰:“南方七宿,以轸为尾,故曰鹑尾。”此说没有依据。朱鸟之尾,就是翼宿,而鹑尾包括翼轸二宿,主要以翼宿为代表。翼字的含义为鸟翅,从动物形象来看,翼宿不但包括翅膀,也包含有尾巴。至于轸宿,《天官书》释作车,不属朱雀的范围。又《礼纪·月令》正义曰:“翼为鹑。”朱熹称曰:“鹑无尾,故以翼为尾。”鹑为鹌鹑,其尾确实短小不见。这也是符合实情的。古代有些四象石刻等,将朱雀描绘成凤凰,有一条长长的尾巴,那是艺术的夸张,不符合实情。
3 对二十八宿星名含义的系统解释
角:郗萌曰:“角为龙角。”为东方苍龙七宿中的第一宿,角者,苍龙之角也。属韩地。其与郑、陈之国的分野相同,本高辛氏火正祝融之墟。《开元占经》引《陈世家》曰:“重黎为帝喾高辛氏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祝,大也;融,明也。”重黎和阏伯,同为东夷以观测大火星定季节的以龙为图腾的两大支系,以后阏伯改以鸟为图腾,以大火星作为自己的族星,成为东方苍龙之心。又引《陈世家》曰:“陈本太昊之墟也,周武王克殷,求舜后,得妫汭封之于陈,以奉舜祀,为胡公。淮阳国之陈县,则其地也。韩武子事晋,乃封于韩地也。”故郑陈之国,与韩同星分也。舜为东夷太昊之正支,故置于苍龙之首。
观测苍龙星座以定季节,有两种方法,一是以大火星昏中定夏至,这便是火正阏伯所祀之星,二是以大角星黎明时初见东方作为二月的标志。古时有过龙头节的习俗,所谓二月二,龙抬头,即是指此也。古人原本以大角星和角宿一作为两只角,后因大角星离黄道较远,才改以角宿一、二作为苍龙的两只角。大角星和角宿一,均为0等星和1等星,是全天少见的几颗大星,才成为远古人们用以观测定季节的标志。
亢:《开元占经》载石氏曰:“亢者,庙也。亢者,天帝庙宫也。亢为天府。”《天官书》也说:“亢为疏庙。”所有这些离开分野观念的解释,均不符合古人创立二十八宿分野的本义。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很简单,上古文献多用借词,既然“角为龙角”,“氐为天根”即龙根,此处当然该释为龙肮。龙肮,即龙的脖子也。
氐:《天官书》曰:“氐为天根。”《尔雅》也说:“天根,氐也。”《索隐》引孙炎说:“角、亢下系于氐,若木之有根也。”故氐可释为龙的骶骨或生殖器。
房:石氏曰:“房四星,钩钤二星。……房为天府,一曰天马,或曰天驷。”《开元占经》曰:“钩钤,天子御也。”又《晋书·天文志》曰:“房为明堂,天子布政之宫,亦四辅也,……亦曰天驷、为天马,主车驾。房之钩钤,天之管钥。”古人对房宿有多种解释,一是天府,二是天马或曰天龙。与其配,还有钩钤。钩钤者,为关闭府库之钥匙。这些都是后继星占家的主观发挥,与房宿的本义无关。
何光岳指出,按分野理论,房、心二宿对应于宋地。两周时代的这个地域,除宋外,还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房人建立的国家房国。相传黄帝之妃就称方雷氏,方、房相近,当为同一氏族。曾侯乙墓箱盖二十八宿就写作“方”。可见早在黄帝时就与方雷氏建立了姻亲关系,帝舜在位时,封尧子丹朱于房。《后汉书·东夷传》所载东夷九夷中就有方夷。当鸟夷南迁时,房人随之南迁。周灭商,分封诸侯,在河南省东部建立房子国。据今本《竹书纪年》,周成王命太子钊娶房氏为妻,生太子瑕,瑕生太子满,这便是后来的周穆王。周穆王巡狩时,曾到过祖舅家房子国,这一活动导致将房命名为天上的星宿,可见房宿就是房国,天上星宿与其地理分野,正好完全对应。
心:即大火星,大火有火正之祖阏伯,商人之星,其对应地域为宋,为豫州。此正是东夷人的中心地带。将其称为龙心,也正好相对应。(图3)
图3 商丘火星台遗址(俗称阏伯台。每年二、三月间,都有成千上万国内外人士来此瞻仰祭祀)
尾:《天官书》曰:“尾为九子,曰君臣。”古人将尾释为九子,有后裔的含义。除此没有他解。笔者认为,尾就是龙尾,为东夷族的一个支系,不必作其他迂回曲折的解释。据何光岳研究,燕京一带,正是鸟图腾之一燕子的发源地,当然为东夷人的分布地之一,即为龙图腾的分布地。
箕:《开元占经》曰:“箕星一名风星,月宿之,必大风。”实际上按后世天文学家的推理,箕即簸箕,为簸扬谷物的工具。故箕宿所在的银河的对面,还配有一颗糠星,以象征为簸扬谷物时风吹出的谷糠。
《汉书·地理志》曰:“燕地,尾、箕分野也……乐浪、玄菟亦宜属焉。……武帝时置。皆朝鲜、濊貉、句骊蛮夷。殷道衰,箕子去之朝鲜。”可见《汉书·地理志》所载分野,是认识到箕宿与箕子有关的。箕子为商忠臣,纣王之诸父,任太史官,当然为东夷人。周灭商,箕子不忍心弃商,带五百人去朝鲜为王,周遵其义,封在朝鲜,因朝鲜属燕,置于东方七宿之末,故分野为燕。
斗:指南斗六星即斗宿。北斗为北辰,为人们确定时节的主要标志之一。而南斗为冬至点,为冬至太阳所在之天区,是计量时日和天体行度的起始点,故给以与北斗相当的名称和地位。
牵牛:即牛宿,为牛郎之形象,越之分野。
婺女:即女宿,劳动妇女,纺织女工,越之分野。从上引各家分野文献可以看出,《淮南子》斗、牵牛为越,女为吴;《汉书·地理志》为斗,吴;牛、女,越地;《乙巳占》斗、牛为吴、越,扬州;女宿、虚宿为齐,青州。这个麻烦可大了,分野都不确定,怎能分辨星名含义?但是,以往研究经验告诉我们,遇到困难时,首先从早期文献中找突破口。因此可以认为,将女宿的分野,分在齐是假象。女宿对应于越的可能性最大。由此可以判断,斗的分野是吴;牵牛、婺女是越。男人、女人不可能独自存在,故牛、女不可分割,吴越的分星成了一对农民家庭。男耕女织,象征着吴越地区,是向天帝提供粮食和布匹的主要供应地,故天上的这个天区,水利设施齐全,河网交叉、动植物齐全,也包括舂碓粮食的石臼、腌制的蔬菜和穿戴用的衣物等星名。
正因为牛女二宿的分野为越地,故《汉书·地理志》分野曰:“儋耳、朱厓郡(即越地),民皆服布如单被,穿中央为贯头,男子耕农,种禾稻,纻麻,女子桑蚕织绩。”此正是农耕社会男耕女织的形象写照。分野中的牛女二宿的对应地域,可能正是指此。
虚:以往后世的天文学家将虚危的星次玄枵,释作黑、耗,为万物幽死、天地空虚之义,未将玄枵与玄嚣联系起来。今不但作此推断,并且将虚释作颛顼之顼。所以作此联想,出自《月令》载冬季“之月,其帝颛顼,其神玄冥。”虚宿为北方七宿的中心之宿,是北方七宿的代表,与北方黑帝颛顼正好对应。所以知虚字是颛顼的借字。
危:危宿与三危族之关系,首见于何光岳《南蛮源流史》。[22]三危、三苗、蚩尤,都是西北甘青高原羌人的三个部落,早在五六千年之前,与黄帝、炎帝竞向中原发展的过程中,为华夏民族所认识,在许多地方留下了三危之名。通常以敦煌的三危山最为著名。天上的危宿三星,正与三支危人相对应。但据文献记载,敦煌之三危山,决非三危人的始居地。三危的地望,似应在今之洮水入黄河地带,他们与三苗、西王母等,都是羌人的一支。宋王应麟《诗地理考》曰:“羌本姜姓,三苗之后,居三危,今叠、岩,松诸州皆羌地。”
营室、东壁:古代对营室含义解释的影响,以《天官书》为最大。《天官书》曰:“营室为清庙,曰离宫。”《索隐》曰:《元命包》云“营室十星,埏陶精类,始立纪纲,包物为室。”又《尔雅》云:“营室为定。”郭璞云:“定,正也,天下作宫室,皆以营室中为正也。”《天官书》所述之营室,如《尔雅》所曰:“娵觜之口,营室东壁也。”注曰:“营室东壁星,四方似口,因名云。”即《天官书》之营室,共包括似口的四颗星和称为附座的六颗星。即《天官书》之营室也包括东壁二星在内,知《天官书》只有二十七宿。后世之二十八宿,是将营室东西各两颗星拆开,称为室宿和壁宿,合称二十八宿。由于《天官书》称其为离宫,后人又增设附座离宫六星。《尔雅》据此释为“天下作宫室皆以营室中为正。”即帝皇构筑宫室之时,皆以营室昏中天之时为标准。而《晋书·天文志》又进一步发挥说:“营室二星,天子之宫也,……离宫六星,天子之别宫,……东壁二星,主文章,天下图书之秘府也。”但就星占含义看,其休咎关系主要只与齐有关,而营造宫室并非只与齐有关,如《诗·鄘风·定》说“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由于异常天象侵犯了营室与楚无关,故知将营室释作营造宫室不正确。随县曾侯乙墓箱盖之二十八宿将室、壁写作西萦、东萦。西萦、东萦只可释作地名,与营造宫室无关,而属于不同的词性。我意为,营和室当为两个不同的名词营州和室韦。室韦又写作豕韦,为夏王朝的同盟国。另一方面,在中国的最北面,还有一个名叫豕韦的少数民族,因此,无论是营州(齐国所在地)还是豕韦,都对应于北方。至于西萦、东萦,相传禹治洪水,分天下为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豫州、荆州、梁州、雍州,而尧肇十有二州是北分冀州为并州,分齐之北东为幽州、营州。因青州又称营州,故又称青州为西营州,辽东为东营州,这便是西萦、东萦的来历。
奎:《天官书》曰:“奎曰封豕,为沟渎。”《正义》曰:“奎,若圭反,……鲁之分野。一曰天豕,亦曰封豕。”二者都未说明白奎究是何义。何光岳在《炎黄源流史》中指出:奎宿实指分布于鲁地的圭人[23]。源出于圭戎。圭戎发源于甘肃上邽(天水),乃炎黄之少女娃氏之后。帝舜时,其一支西迁,成为圭戎之首领,至春秋时为秦所灭;另一支东迁至黄河中下游,为大圭人、封人、逢人的先民。相传封国的的始祖为封钜,为炎帝器之子、逢伯陵之兄,曾为黄帝之师。他们迁居于河南封丘、开封一带,建立封父国,以封豨为图腾。后因与东夷杂居,威胁到东夷人的生存,而两次受到天神羿的打击,这便是封豨一名的来历。其中圭字加女字为娃,加邑字为邽,加玉字为珪,加寸字为封,皆为同一个字的异写。
圭人因源出于西方,故在天则奎星分布于西方,因东迁之圭人在封丘建封父国,受到后羿的打击后便依附于商、周。《古今姓氏书辩证》卷三“钟三”曰:“封父,出自夏诸侯封父之后,其地汴州封丘县有封父亭,即其所都。周初国灭,取其大弓繁弱,以封伯禽于鲁,子孙遂以国为氏。”“以封父封鲁”,这便是以鲁为奎之分野的依据。
豕字或豨字,均义为猪,故封豕释为大猪。封豕的另一个支系为并封。《山海经·海外西经》曰:“并封,在巫咸东,其状彘,前后有首,黑。”即并封的图腾是双头猪。这个图腾,在出土文物中已得到验证[24](图4)。
娄宿:《天官书》曰:“娄为聚众。”《正义》曰:“娄三星为苑,牧养牺牲,以供祭祀。亦曰聚众。”这些说法都没有依据。随县曾候乙墓二十八宿星名写作“娄女”。娄女的含义,当为以娄命名的女人社会。相当于“女儿国”、“西王母”之类的含义,为女人执政的国家和地区。实际上他就是《山海经》中记载的西羌倮倮人。这便是《山海经·海外北经》中所述“有青兽焉,壮如虎,名曰罗罗。”罗即娄,至今彝族人仍自称罗罗,他们也自称是虎的子孙。
胃:《天官书》曰:“胃为天仓”,不知其含义。笔者以为,武王伐纣时,曾率庸、蜀、羌、髳、微、纑、彭、僕西方八国联军,其中胃与微音近,故胃可能就是武王八国联军的“微”。武王率八国联军,也有聚众之义。
昴:《天官书》曰:“昴为髦头,胡星也。”昴即为髦或髳,为中国古代西北方的少数民族,为参加武王西方八国联军之一支,故《天官书》也正确解释了昴的含义。微、昴,参加伐纣八国联军之后,便定居于中原冀州一带,故胃昴的分野为赵。是二十八宿星名含义之一。
毕:《天官书》曰:“毕为罕车。”《索隐》引孙炎云“掩兔之毕,或呼为浊,因名星云。”这些都是胡乱猜想,没有文献依据。唐李淳风《乙已占》“分野”,曾正确地将毕释为创建魏国的始祖毕万,因毕万立国之功巨大,是有资格代表魏国的。《天官书》也说:毕“为边兵,主弋猎,……其大星旁小星为附耳,附耳摇动,有谗乱臣在侧。昴毕间为天街,其阴,阴国;阳,阳国。”阴国代表作乱的少数民族昴,阳代表维持国家安定的赵国或魏国,这一解释又是正确的。
觜觿:在历史上,觜觿,一作为猫头鹰的头上之角毛解释,如西安交大汉墓二十八宿图觜宿旁配有猫头鹰图像;一作为解绳结的三角形器物。但这二解均与地理分野无关。《天官书》曰:“小三星隅置,曰觜觿。为白虎首,主葆旅之事。”葆旅是一种桑榆药,亦作野菜。觜为白虎首,这是形象的解释。《二十八宿山经》曰:“觜觿山与参山相连,在魏天山西南,觜参星神常居其上。”因此,从分野观念出发,觜觿星宿的分配地在魏。它与参山相连接。
参:《天官书》曰:“参为白虎,三星直者,是为衡石,下有三星,兑,曰罚,为斩艾事。其外四星,左右肩股也。小三星隅置,曰觜觿,为虎首,主葆旅事。”此处明确地指出了唐人之三星象征衡石,其下之兑三星曰罚,外四星曰虎之肩股,上面隅置的小三星虎首为觜觿星,它象征着西方以白虎为图腾的民族,故其分野为唐晋故地。
井:《天官书》曰:“东井为水事。”古代星占家很看重这个星宿,认为只要异常天象侵犯了这个星宿,就会引起关中政权的变更或地区灾难。但如果东井确是为关系水事的星宿,那是承担不了这个责任的。因此这不合于中国星占的观念。故这个井宿的含义,只有释作关中古老的井国才正确。只有侵犯了关中井国井地,才能造成秦及关中的灾难。而若侵犯了水事,是不会仅仅对秦和关中造成灾殃的。
舆鬼:《天官书》曰,“舆鬼,鬼祠事。中白者为质。火守南北河,兵起,谷不登。”与井宿同样的道理,若舆鬼为祠事,当异常天象侵犯了它,是不会仅引起秦及关中灾殃的,故知此鬼实代表西方鬼戎。鬼戎和井国为秦征服后,便成为秦的腹心地带,故当异常天象进犯了井鬼星,就预示着秦地将遭灾殃。
柳:《天官书》曰:“柳为鸟注,主草木。”鸟注是什么?《汉书·天文志》索隐释作鸟喙,其义出自《尔雅》。又孙炎云:“喙,朱鸟之口,柳其星聚也。”试图将鸟口与聚众联系在一起作解释。但是,他们终究没有说明柳为何义为鸟口或聚众。笔者在《星象解码》中直接将柳释作东夷的一支六夷和六国,理由是六人是鸟夷的一支,其分布地江淮中段又正位于南方朱雀中段的部位,更主要的是,六与柳音近,柳当是六的借词。
图4 安徽含山凌家滩出土新石器时代玉雕双头猪——并封的图腾
但是,隋县曾侯乙墓出土二十八宿星名直接将柳写作“酉”。那么,柳的含义有可能就是酉人么?何光岳在《炎黄源流史》中指出:“酉人为黄帝之裔十二姓之酉姓后裔。先居于秦岭酉谷、酉水,后南迁至湖南酉水、酉港。”酉谷、酉水在在陕西洋县,水邻太白县,为汉中市东部不远处。当系酉人的始居地而得名,经考证,远古酉人是强大的执政部落酋长之一。商代时酉国与商的关系密切,可见其曾向东向南发展,至周代时不见,可能是周初时受到周人势力的打击南迁所致。后世发现湖北、湖南、四川等地有众多酉人留下的史迹,如湖南有酉港、酉水、大酉山、小酉山、四川有酉阳等,皆因酉人南迁居此而得名。
酉人发源于秦雍之地,井、鬼、柳三宿,正合于鸟夷之首。其后向南发展,又合于荆楚地域,且其酉之读音也与柳近,故将柳释作酉人,也可备为一说。
星:又名七星,由七颗星组成。《天官书》曰:“七星,颈,为员官,主急事。”索隐引宋均曰:“颈,朱鸟颈也。员官,喉也。物在喉咙,终不久留,故主急事也。”朱鸟为南方民族的图腾,七星为鸟的脖颈,为喉咙,这是一种比喻,其中七星细长的位置分布,也确实似喉管之状。南方少数民族,有以七星为自己的星神者。是儿童健康与否、孩子成丁、儿女婚配的主管神,俗称七星娘娘。沿海居民出海打鱼或谋生,也需祭拜七星娘娘,祈其保佑。故七星是以鸟为图腾的南方少数民族的象征。
张:《天官书》曰:“张,素,为厨,主觞客。”《尔雅》云:“鸟张,嗉。”即古人认为,张的含义,为鸟的嗉子即胃。但是,张字的本身,没有鸟胃的含义,当另寻别解。由于张宿的分野在三河地区,当首先从三河地区的地名或代表人物中寻找。作为名词的张,除掉姓氏外没有它义。故首先从姓氏上寻找,我们注意到,张是全国的第三大姓,《史记》载有张城,即张姓人建立的城市。据《曹相国世家》记载,韩信攻魏,就曾驻军于东张城。正义引《括地志》曰:“张阳故城,一名东张城,在蒲州虞乡县西北四十里。”《竹书纪年》也记载说:周襄王二十二年(公元前630年),齐师逐郑太子齿,奔张城。”按《替夫论》的说法,河南解县有东张城、西张城。由此看来,这个张城位于黄河大拐弯处蒲城以东的解县,归属河南省,为河东的一部分,《天官书》曰:“柳、七星、张,三河也。”三河为河东、河内、河南,张城正是张宿的分野范围之内。故张宿之名,当源于张姓之人及其居地。
翼:《天官书》曰:“翼为羽翮。”《说文》曰:“羽茎也。”《尔雅释器》注曰:“鸟羽根也。”诸说是也。即翼为鸟的翅膀。《列宿说》曰:“翼主南蛮。”这是因为翼宿是南方朱雀的主体,而楚人自称南蛮,又以鸟为图腾,故曰翼主南蛮。
轸:《天官书》曰:“轸为车。”不通之辞。据《考工记》:“车轸四尺。”郑玄注曰“轸,舆后横木也。”故轸是兵车中的一个部件。但是,此处轸宿之含义与车轸无关,而是楚国强大之前其腹心地带的一个著名大国曾国。轸为曾的借词,曾侯为保平王东迁、并建立东周的骨干大臣之一,它是荆楚之地的象征,故以国命之。[12—14]
1 薄树人.中国古代的恒星观测[J]//科学史集刊[C].北京:科学出版社,1960,(3).
2 陈久金.华夏族群的图腾崇拜与四象概念的形成[J].自然科学史研究,1992,(01).
3 陈久金.陈久金集[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3.
4 陈久金.星象解码[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4.
5 陈久金.中国二十八宿[M].深圳:海天出版社,2012.
6 司马迁.史记·天官书[M]//历代天文律历等志汇编[Z].北京:中华书局,1975.
7 郑玄.周礼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8 林尹.周礼今注今译[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
9 王圻.三才图会[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10 十三经注疏·周礼注疏[M].影印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181.
11 李淳风.乙巳占[M],卷3分野//李零.中国方术概观·占星卷.北京:人民中国出版社,1993.54~60.
12 李维宝,陈久金.论中国十二星次名称的含义和来历[J].天文研究与技术,2007.6(1).
13 李维宝,陈久金.二十八宿分野暨轸宿星名含义考证[J].天文研究与技术,2011.8(4).
14 陈久金.轸宿星名含义之我见[J].中国国家天文,2012,(9).
15 何光岳.百越源流史[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89.
16 江灏,等.今古文尚书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82.
17 罗泌.路史[M].嘉应:红杏山房,1876.
18 礼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19 袁珂.山海经校译[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202.
20 刘安.淮南子[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1 左丘明.左传[M].长沙:岳麓书社,2006.
22 何光岳.南蛮源流史[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88.24~36.
23 何光岳.炎黄源流史[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235~245.
24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含山县文管所.安徽含山县凌家滩遗址第三次发掘简报[J].考古,199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