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术前焦虑心理的影响与护理效果
2012-11-20赵香凤
赵香凤
(珠海市妇幼保健院手术室,广东 珠海519000)
手术对于患者来说是一种应激性刺激,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会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从而影响患者的手术治疗,给手术带来了不必要的障碍。为了提高手术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通过护理干预缓解或消除患者的焦虑等不良情绪[1]。术前焦虑不仅给患者带来心理痛苦,还会干扰手术及麻醉等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并导致患者术后疼痛加剧,延迟患者的愈合,甚至造成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随着“以人为本”观念的进一步深化,在医护工作中,不仅追求患者生理健康,也越来越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我院手术室为了解除或减轻患者术前的焦虑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的护理干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工作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0年8月来我院手术室做手术的172例患者,其中男93例,女79例,年龄16~71岁,平均(45.31±18.79)岁;受教育程度:大学及大学以上文化91例,高中文化73例,初中6例,小学2例。将17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术前护理,由病区责任护士告知患者的注意事项,术前一日指导患者食用清淡易消化饮食,术前晚遵医嘱清洁灌肠,根据患者不同的手术部位,准备皮肤;告知患者麻醉方法及手术方式,尽量取得患者的配合;在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后认真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床号及住院号,保护好患者的静脉通路,同时注意为患者保暖。
1.2.2 实验组方法[2]
①手术室护士术前1d对患者进行访视,阅读患者的病历,深入了解患者的病情及一般情况,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及条件,调整患者对手术室环境的适应行为,赢得患者的信赖与合作;向患者介绍手术的基本过程,使患者了解自己的手术过程及预后情况;讲解麻醉方式,如何配合及术中的注意事项;在交谈过程中了解患者的性格及学历,根据不同的性格及学历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②手术当日,病区护士送患者入手术室,手术室护士与之认真查对患者姓名、年龄、科别、住院号、诊断、手术部位(左右)等项目,同时检查患者术前准备是否有遗漏,指导患者家属在等候区耐心等候,告知患者家属不要离开等候区,便于术中发生情况时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③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面对陌生的环境,会加重焦虑心理,护理人员应正确对待患者的焦虑感,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用有限的时间多与患者交流,尽量打消或减少患者的焦虑感。④在术后患者清醒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告知患者手术很顺利,同时让患者体会到护理人员对他们的关心。
1.3 评价标准
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评价: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非常满意:护理人员态度非常好,护理十分得当,患者感觉舒适、放松,有安全感,未出现焦虑等不良反应;满意:护理人员态度好,护理得当,患者感觉舒适、放松,有安全感,未出现焦虑等不良反应;不满意:护理人员态度不够好,护理不当,患者感觉不舒适,没有安全感,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反应[3]。以上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出院前1d发给患者,由患者和家属共同填写,当场回收。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在护理干预前以及干预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进行评定,>40分,表明患者存在焦虑情绪。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54.65%,实验组为94.19%,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情况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和干预后焦虑评分结果比较
对照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焦虑评分为(41.51±7.02)分,实验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焦虑评分为(29.69±6.15)分,实验组高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焦虑评分结果比较
3 讨 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对护理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4]。随着“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以及“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使患者在医院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馨感觉,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告知患者焦虑是正常的应激反应,只要去正确认识它,积极应对,症状会相对减轻,不会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5]。护理人员应积极、耐心的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让患者尽快融入新的环境中,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在与患者交谈的过程中态度和蔼,使患者心情舒畅,逐渐缓解焦虑情绪。护理人员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己心理、伦理、人文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修养,为手术前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使患者能够减轻或消除焦虑心理,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手术[6]。护理人员在患者手术前提出合理的护理计划,这样可以使护理工作有的放矢,忙而不乱,井然有序的工作,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的情绪变化,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为病人的健康提供更好的服务。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术前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加强对实验组患者焦虑心理的护理,对照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54.65%,实验组为94.19%,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焦虑评分为(41.51±7.02)分,实验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焦虑评分为(29.69±6.15)分,实验组高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通过对患者焦虑情况进行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改善了患者的焦虑情绪,减少了患者在手术中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利于患者术后恢复,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具备坚实的理论,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1]聂翠霞,李妙玲,黄谱谊,等.心理干预对骨折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17):2161-2163.
[2]常萍,来惠琴,梁海英.如何消除手术患者术前焦虑心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1):1020-1021.
[3]农玉白,饶福娣,严雪婷,等.系统综合护理对四肢骨折患者的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学院学报,2010,31(12):2001-2002.
[4]姜洁琪,史长美,李群.护理干预对创伤骨折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中国实用医药,2010,5(23):206-207.
[5]王静,蔡盈.骨折患者焦虑情绪及其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6A):837-838,848.
[6]汪小梅,苏志琴.心理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4):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