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寒山区杂交中稻(超级稻)新组合比较试验

2012-11-19吴单日何金旺潘德清梁泽荣

种子科技 2012年1期
关键词:单季稻超级稻中稻

吴单日,何金旺,潘德清,梁泽荣

(1.三江县独峒乡农业技术推广站,广西三江 545507;2.三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西三江 545502)

三江侗族自治县地处桂北高寒山区,由于山高水冷,境内大部分水田只能种植一季中稻,全县单季稻种植面积占全年水稻种植(含复种)面积的2/3左右。近年来,该县大力示范推广超级杂交水稻,为提高水稻单产和增加水稻总产,确保山区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至2009年,全县推广种植超级稻7.8万亩,占当年全县水稻种植总面积的51.15%,平均亩产增加64.1 kg,增产稻谷5000 t。其中中稻超级稻5.6万亩,占当年全县中稻种植总面积的54.41%,平均亩产增加64.0 kg,增产稻谷3584 t,占当年全县超级稻增产稻谷总量的71.68%。但该县市场上销售的超级稻品种(组合)多达20余个,一些超级稻品种(组合),特别是两系超级稻品种(组合)由于适应性、抗逆性较差,虽高产但不稳产,容易遭受高温和“寒露风”等极端天气的影响,且对“两迁害虫”、稻瘟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水稻病虫抗性差,产量年际差异大,灾害年份甚至颗粒无收。为此,我们于2010年选择几个适宜作中稻种植的高产、优质的杂交稻(超级稻)中籼中、迟熟新组合进行试种观察比较,以鉴定其在该县自然生态环境及接近大田生产条件下的丰产性、抗逆性和适应性,从中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杂交中稻(超级稻)主导组合,供单季稻地区示范推广。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田的基本情况

本试验于2010年4月至9月在该县独峒乡牙寨村杨包吉农户的责任田里进行。试验田面积1.1亩,海拔高度为295 m,前作为水稻。土壤质地为沙质壤土,其成土母质为砂页岩,土质疏松,肥力中等。光照充足,排灌条件较好,年降雨量约1640 mm,年平均气温为17.5℃。

1.2 品种来源

参试的杂交中稻新组合共6个,分别由勿忘农、隆平高科、雅安山州、长沙年丰、金色农华等5家种子公司提供种样。其中三系杂交稻组合3个,分别为中浙优8号、中浙优1号和宜香707;两系杂交稻组合3个,分别为C两优396、Y两优302和Y两优1号(CK)。中浙优1号、中浙优8号、C两优396、Y两优302和Y两优1号为超级(超高产)杂交稻组合,宜香707为优质香型杂交稻组合。

1.3 试验方法

1.3.1 试验设计:试验共设6个处理,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为长方形,长宽比为3:1,面积为20 m2,小区间厢沟宽35 cm,移栽密度 (行株距)为33.3 cm×26.7 cm(结合稻田养鱼),采用手插秧,每蔸插2粒谷秧苗,亩插7411蔸、亩基本苗6.2万苗,四周均设有4行以上的保护行,栽植对照品种Y两优1号。

1.3.2 栽培管理措施:

(1)育秧:选临近试验田的同等田块,采用半旱育秧方式育秧。秧田面积0.2亩,4月19日犁耙秧田时,亩施三元复合肥(15:15:15)20 kg。 用强氯精 500 倍液浸种12 h消毒,按技术规范要求处理种子,催芽至标准芽谷。4月20日播种,亩播种量15 kg,稀播匀播。5月 20日亩施三元复合肥 (15:15:15)15 kg作 “送嫁肥”,5月28日移栽大田。

(2) 田间管理: 于移栽时亩施复混肥(12:5:8)40 kg;栽后 7 天亩用复混肥(12:5:8)20 kg、氯化钾5 kg与稻草隆25 g混拌均匀后作追肥兼防除杂草;栽后 14 天亩施复混肥(12:5:8)7 kg;分别在栽后 21 天、34天、43天和61天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虫剂1~3种和杀菌剂一二种混合,并按规定稀释倍数兑足清水搅拌均匀,喷雾防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三化螟、稻蝽蟓等水稻害虫和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等水稻病害。

1.3.3 田间观测记载、产量验收及室内考种:按水稻品比试验规范进行。于9月12~19日水稻黄熟时,按小区分别收割、脱粒计产并各称取生谷1 kg晾晒至足干后风选称重计算折干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比较

从验收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与对照组合(Y两优1号)相比,产量最高的是中浙优8号,亩产637.0 kg,亩增产 90.0 kg,增幅16.5%;其次是 C两优396,亩产 595.9 kg,亩增产 48.9 kg,增幅 8.9%; Y 两优302和中浙优1号居第三位,亩产580.3 kg,亩增产33.4 kg,增幅6.1%;宜香707排在第四位,亩产560.3 kg,亩增产 13.3 kg,增幅 2.4%。

根据方差分析结果,中浙优8号与C两优396、Y两优302和中浙优1号之间、C两优396、Y两优302和中浙优1号与宜香707和CK(Y两优1号)之间的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中浙优8号与宜香707和CK(Y两优1号)之间的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见表1)。

通过比较还发现:从总体上来说,三系杂交稻组合中浙优8号、中浙优1号和宜香707的单产高于两系杂交稻组合Y两优302、C两优396和Y两优1号,3个三系杂交稻组合平均亩产592.5 kg,比3个两系杂交稻组合平均亩产574.4 kg增产18.2 kg,增幅为3.2%。而超级(超高产)杂交稻组合(共5个)除对照Y两优1号 比普通杂交稻组合宜香707单产略低之外,单产均高于普通杂交稻组合宜香707。由此不难看出,三系籼型杂交稻(超级稻)更适宜在桂北高寒山区作中稻种植。

2.2 农艺经济性状比较

各组合农艺经济性状见表2。

2.2.1 亩有效穗:各组合亩有效穗均在15万穗以上,从高到低依次为C两优396(16.6万穗)、Y两优302(16.5万穗)、Y两优 1号 (16.3万穗)、 中浙优 1号(16.2 万穗)、中浙优 8 号(15.8 万穗)和宜香 707(15.2万穗)。

2.2.2 成穗率:各组合成穗率多在60%左右,低于55%的只有中浙优1号(53.7%);其余从高到低依次为中浙优8号(61.0%),Y两优302、宜香 707和Y两优1号(59.1%),C 两优 396(56.1%)。

2.2.3 株高:各组合株高约在110~130 cm之间,以中浙优8号最高,为128.0 cm;宜香707次之,为118.0 cm;中浙优1号再次之,为115.0 cm;其余3个组合C两优396、Y两优302和CK均为110.0 cm。

2.2.4 穗长:各组合穗长多在23~25 cm之间,以CK(Y两优1号)最长,为25.6 cm;中浙优1号最短,为22.3 cm;其余在22.8~24.5 cm之间,从高到低依次为中浙优8号=宜香707〉C两优396〉Y两优302。

2.2.5 穗总粒数:各组合穗总粒数大多在190粒左右,高于190粒的有3个组合,分别为C两优396(198.6粒)、中浙优 1 号(194.5 粒)和中浙优 8 号(192.0 粒);低于190粒的也有3个组合,分别为Y两优302(188.1粒)、Y 两优 1 号(162.0粒)和宜香 707(161.0粒)。

2.2.6 结实率:各组合结实率均在70%以上,其中高于80%的有2个组合,分别为Y两优1号(92.2%)、中浙优1号(87.3%);其余4个组合均低于80%,从高到低依次为宜香 707(76.7%)、Y 两优 302(76.2%)、中浙优 8号(74.4%)和 C 两优 396(71.9%)。

2.2.7 千粒重:各组合千粒重多在27~30 g,只有中浙优 1 号(23.8 g)、Y 两优 1 号(23.7 g)不在此列,从高到低依次为宜香 707(30.2 g)、中浙优 8 号(30.2 g)、C两优 396(28.2 g)、Y 两优 302(27.5 g)。

表2 各组合农艺经济性状比较

2.3 生育期比较

从表3可看出,5个杂交稻组合在桂北高寒山区作中稻种植,生育期最长的是中浙优8号,全生育期为149天,比CK长7天;中浙优1号、宜香707全生育期分别为145天、143天,比CK长3天、1天;而Y两优302、C两优396的生育期与CK相同,均为142天。根据当地种植经验,中稻全生育期在140~150天(即4月中下旬播种至9月中旬前收割)都是适宜的,因为其抽穗扬花期均可避开“寒露风”危害。但从秋冬季农业开发来说,中稻适当提早收割,则有利于安排秋冬作物种植。

2.4 抗病性比较

根据田间调查结果,对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和病毒病等当地水稻主要病害抗性最好的是中浙优系列的两个组合中浙优8号和中浙优1号,在试验区各重复小区里均未发现有纹枯病、穗颈瘟和南方水稻矮缩病的病株;其余组合对水稻主要病害的抗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宜香707、Y两优302、C两优396和Y两优1号(发现有少量稻株发生矮缩)。

表3 各组合生育期比较

3 小结与讨论

从试验结果可看出,参试的6个杂交稻新组合各有其优势,在当地作中稻(单季稻)种植(稀植),亩产均接近或超过550 kg,因此在生产上均有推广应用价值。其中中浙优8号和中浙优1号抗性最好,Y两优302抗性较好,亩产接近或超过600 kg,米质优,可作为当地中稻(单季稻)主导组合;C两优396生育期较短,分蘖力强,成穗率,亩产600 kg,可与中浙优1号和Y两优302轮换种植;宜香707单产适中(超过550 kg),米质特优,可推荐作为优质稻(香型杂交稻)在当地中稻单季稻地区进行示范推广。对照组合Y两优1号虽在当地已种植多年,未发现种性退化,仍可获得较高产量,可继续种植,但应注意与其他组合(特别是三系杂交组合)进行轮换。

猜你喜欢

单季稻超级稻中稻
至2020 年农业农村部认定的133 个超级稻品种
宜都市气候变化对中稻产量的影响
中稻广两优676“3414”肥效试验
湘潭80万亩超级稻增产6万吨
单季稻锌肥肥效试验
贵池区水稻机插秧高效水肥运筹试验研究
农业部确认2013年超级稻品种
武夷山市中稻测土配方施肥“3414”肥效试验
2009年全国超级稻种植面积再创新高
2008年襄樊市中稻品种区域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