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空区稳定性论证
2012-11-17陈建平
陈建平
(福建省潘洛铁矿有限责任公司, 福建漳平市 364405)
采空区稳定性论证
陈建平
(福建省潘洛铁矿有限责任公司, 福建漳平市 364405)
潘洛铁矿经过多年开采后,在井下形成了多个大小不等、形态复杂的采空区。通过对采空区的现场调查、矿岩取样及围岩节理裂隙的综合分析,对现有空区的稳定性进行了论证,为后期矿块采矿设计的矿柱留设、矿房跨度及空区顶板暴露面积的确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采空区;现场调查;岩体分级;稳定性分析
1 矿井概况
福建省潘洛铁矿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1958年,早期为露天开采,1993年随着1#、3#主矿体露天开采完毕,逐步由露天开采转向地下开采,目前已形成坑内开采和浅部小矿体两大开采系统。全矿设计采矿生产能力为45万t/a,其中坑采系统生产系统为25万t/a,浅部小矿体系统为20万t/a。矿区内铁矿体主要赋存在船山组底部的矽卡岩中,部分小矿体赋存于花岗岩边部的矽卡岩中,其余均赋存于统林组碎屑岩与船山组灰岩之间的层间断裂中。坑采系统主要开采4-14线间的131#、23#、122#、2#等矿体,这4个主矿体储量均达百万吨。该系统一期设计有+130,+100m两个中段,开采地质储量为514万t,可采储量为317万t;二期设计有+70,+40m两个中段,开采地质储量为589.6万t,可采储量为442.8万t。目前+130m中段的开采已结束并作为回风水平,现井下生产主要在+70m中段,在+100m中段进行残采,在+40m中段主要进行采准作业,局部矿块回采作业。
坑采系统采用竖井开拓,采用留矿全面法、点柱浅眼留矿法和水平进路房柱法开采,矿块结构参数为阶段垂高30m、矿块走向长50m、矿块宽为矿体宽度,若矿块宽度较大,则在采场中间留设8m×8 m的矿柱。主要开采2#、23#、122#和131#主矿体及其周边小矿体,目前已开采形成+130,+100,+70 m和+40m五个中段。多年的空场法开采形成多个大小不等、形态复杂的采空区,随着开采中段的下降,采空区体积在不断增加,地压活动明显,采空区稳定性状况令人堪忧。因此公司与长沙矿山研究院合作,对公司坑采矿井开展了采空区稳定性认证。
2 现场调查
2.1 采空区现状调查
潘洛铁矿洛阳矿区南矿段位于矿区西部,已探明有矿体142个,其中主采矿体有4个,即2#、23#、122#和131#,其规模较大,含矿性较好,是矿山开采的主要对象,也是采空区最集中的区域。采空区的形状与矿体相似,总体上近东西向展布,走向多为北东—南东,倾向北东。根据采空区和矿体的分布特点,将井下采空区的集中区域划分为2#采空区、23#采空区、122#采空区和131#采空区,各采空区因矿脉的不连续性,总体特点为采空区个数多,相互不连续,形态复杂,单个采空区的规模不大,根据开采矿量估计和现场调查统计,南矿段采空区总体积约为65.8m3。较大采空区的调查与统计结果,见表1。
2.2 矿岩取样及试验测试
针对矿山实际情况,在现场采取了矿岩、花岗斑岩、大理岩和矽卡岩4种岩样,按照试验要求对岩样进行二次加工和容重、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及单轴抗压强度参数测试。测试结果见表2。
3 工程地质调查与岩体工程分类
3.1 工程地质调查
潘洛铁矿矿体个数多,矿体连续性差、形态复杂,围岩种类较多,变化复杂。为查明开采区域的岩体工程地质条件,对+130,+100,+70m中段揭露的矿岩体进行工程地质调查和岩体质量分类。共对12点范围内的147条节理进行节理、裂隙的产状、规模、密度、形态、地下水状况等进行了详细的现场调查,再通过体积节理密度换算成RQD指标。节理调查统计结果见表3。
表1 坑采系统体积较大采空区的调查与统计
表2 矿岩力学参数试验结果
表3 现场节理调查统计结果
3.2 岩体工程分类
要进行合理的岩体质量分级,选择适合的岩体分级方法至关重要。本次论证采用了RQD值分级、RMR分级、Q系统分级3种分级方法。
本次节理统计换算RQD指标时,采用Palmstrom给出的体积节理数Jv与体积RQD之间的相关关系计算:RQD=115-3.3Jv,计算结果见表3。RMR分级结果见表4。
Q系统分级结果表见表5。
3.3 岩体分类变化范围
根据现场节理调查统计结果得出的岩体RQD值、RMR值和Q值的变化范围见表6。
4 采空区稳定性计算与分析
采用Barton“当量尺寸”极限跨度分析法从顶板允许跨度、允许暴露面积两个方面计算分析采空区顶板的稳定性。
表4 RMR分级结果
表5 Q系统分级结果
为了把岩体质量Q指标与开挖体的支护要求联系起来,Barton定义了一个附加参数,称为开挖体的“当量尺寸”(等效直径)De。这个参数是将开挖体的跨度、直径或侧帮高度除以开挖体的“支护比”(ESR),即:
开挖体不支护而能保持稳定的当量尺寸De与岩体质量指标Q有关,关系如图1所示。
开挖体支护比与开挖体的用途和它所允许的不稳定程度有关。对于ESR,Barton(1976)建议采用表7数据。
表6 不同岩组的岩体分类范围
图1 无支护地下开挖体最大当量尺寸De与质量指标Q的关系
表7 不同开挖工程类别的ESR建议值
开挖体的最大无支护跨度SPAN与“当量尺寸”(等效直径)De和开挖比(ESR)的关系如下式:
ESR为开挖体的“支护比”,根据矿岩的Q分类结果,由图1可以查出,矿岩、花岗斑岩、大理岩及矽卡岩岩体中,开挖体不支护的最大当量尺寸De分别为6.6,6.1,6.2,6.4m。当矿山巷道作为矿山永久性工程时,取ESR=1.6;当老空区及巷道只作为矿山一临时构筑物时,取ESR=3~5。由上述关系可计算出4种岩体条件下的最大无支护跨度SPAN,见表8。
采空区作为临时构筑物,其无支护跨度的值取开挖体支护比为3~5时的计算结果。
5 结 语
根据矿井调查、矿岩取样试验、工程地质调查、岩体工程分类、采空区稳定性理论计算与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
表8 无支护的最大跨度SPAN计算结果
(1)2#矿体、122#矿体、131#矿体及其它矿体顶板或上盘岩层的岩性主要为矽卡岩,根据表8的计算结果可知,采空区顶板最大无支护跨度为28.5 m,在该跨度范围内,采空区顶板岩层能保持稳定,建议采场最大允许暴露面积为1600m2;
(2)23#矿体及其它矿体顶板或上盘岩层的岩性主要为花岗斑岩,根据表8的计算结果可知,采空区顶板最大无支护跨度为26.5m,在该跨度范围内,采空区顶板岩层能保持稳定,建议采场最大允许暴露面积为900m2;
(3)根据论证结果,+100m东7#矿块、+100 m23#矿块、+100m西7#矿块、+70m西2#矿块的4个采空区跨度局部超宽,顶板及上盘岩层暴露面积过大,顶板塑性破坏区较大,顶板较不稳定,需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处理。
[1]张 理,龚 囱,赵 奎.工程岩体分类评价方法综述[J].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010,1(1):91-95.
[2]GB50218-94.工程岩体分级标准[S].
2011-12-22)
陈建平(1972-),男,福建漳平人,工程师,主要从事井下开采现场生产、安全的技术及管理工作,Email:chenjienp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