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煎茶岭镍矿基建期通风系统优化设计

2012-11-17冯金庆白朝选杨陆海

采矿技术 2012年2期
关键词:沟口风井斜井

林 强,周 旭,冯金庆,白朝选,杨陆海

(陕西煎茶岭镍业有限公司, 陕西汉中市 724300)

煎茶岭镍矿基建期通风系统优化设计

林 强,周 旭,冯金庆,白朝选,杨陆海

(陕西煎茶岭镍业有限公司, 陕西汉中市 724300)

矿山基建期通风问题,直接影响工程进度,同时在矿山安全建设方面起决定性作用。结合矿山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改进通风系统,改善了井下作业环境,保证基建工程风路畅通、作业面空气质量符合要求,促进建矿速度的提高,对确保矿山基建按期完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基建期;通风系统;改造;优化

煎茶岭镍矿通风系统设计采用对角抽出式通风方式,主扇安装在28线回风井井口。新鲜风流由950m平硐、盲副井、辅助斜坡道进入井下各需风场所,污风经各中段回风巷、回风井,最终由28线主回风井排出地表。

为加快矿山建设步伐,缩短基建时间,煎茶岭镍矿基建工程建设采取多点多头同时施工,分别从地表开掘950m平硐、从煎茶岭金矿945坑口内907 m标高处开挖907辅助斜坡道、利用原沟口镍矿1070~905m斜井下延掘进890m副中段,及在28线地表1070m标高下掘主回风井。多头施工对加快基建进度,缩短基建时间,使矿山尽快达产达效,产生经济效益,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基建工程的不断推进,井下供风不足\风流紊乱等问题日渐突出,严重影响基建工程掘进效率。本文就采取措施改善通风质量\优化矿井通风系统方面的实践经验予以阐述。

1 950m平硐及950车场、盲竖井、箕斗井掘进

1.1 通风问题

950m平硐是煎茶岭镍矿井下矿石运输至地表矿仓的主要运输道,也是掘进950m车场、盲竖井、箕斗井的前期工程。该平硐设计长1182m,平硐掘进采用压入式通风,风机安装在距平硐口15m的地表。新鲜风流由硐外风机送到掘进掌子面,污风依据“紊流形变”原理,逐步排至硐外地表。随着平硐掘进长度增加,污风排出速度越来越慢,巷道断面风速实测数据见表1。

表1数据显示,巷道长度超过500m后,污风从硐内向硐外扩散的速度急剧减慢,污风充斥绝大部分巷道。一方面若施工人员长时间处于污浊的空气中,不但身心疲惫,作业效率低,而且随时可能危及生命;另一方面,由于污风不能及时排出硐外,巷道内能见度降低,铲运设备不能自如运行,避让行人时,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表1 掘进期平硐断面风速测试结果

950m平硐尽头与950m车场相连,950m车场还有环形巷道790m,盲竖井、箕斗井都要从950车场开始下掘,两条井井深共900m。面对如此多的后续掘进工程,若不解决通风问题,盲竖井、箕斗井的掘进等矿山基建将非常缓慢。

1.2 解决办法

经过论证,将从煎茶岭镍矿坑口中央变电所、选矿厂尾砂仓、高位水池,向煎茶岭镍矿充填站分别架设3.2km高压电缆、尾砂输送管道、充填用水输送管道的地表线路的方案,修改为从950m平硐进入,经950m车场,再通过1100~950m措施斜井,最终将电缆、管道架设到镍矿充填站,修改后的线路总长2.43km。

1100~950m措施斜井全长686.5m,上口在充填站地表1100m标高,下口与950m车场连接,该工程于2011年1月与950m车场贯通,彻底解决了950m平硐通风不畅的问题,为后续的盲竖井、箕斗井施工创造了有利的通风条件。表2为1100~950m措施斜井和950m平硐联通前后检测的通风数据对比表,950平硐、1100~950m措施斜井的关系见图1。

表2 1100~950m措施斜井和950m平硐联通前后检测的通风数据

图1 950m平硐、1100m措施斜井的关联示意

2 907辅助斜坡道掘进

2.1 通风问题

907辅助斜坡道是从煎茶岭金矿945m主平硐907m标高向东开掘的将来用于通行无轨设备、运输材料的巷道,也具备880分段、860分段、840分段的开拓、采准功能。907斜坡道距离煎茶岭金矿945 m主平硐口368m,设计为907~880m段斜长1428m,880~830段斜长596m,属于独头掘进,掘进期采用压入式通风。考虑独头掘进较长,采取分段掘进,即先掘进907~880m段。掘进907斜坡道遇到的通风问题和950m平硐掘进类似,前100m掘进时,巷道进风量尚有8.2m3/s,随着掘进掌子面的推进,进风量急剧减少。即使采取分段掘进措施,巷道掘进通风问题也不能解决,势必要影响基建工程,使矿山建设不能按照既定目标实现。

2.2 采取的措施

研究金矿、原沟口通风系统巷道和907斜坡道的平面、空间关系,经对照和计算,制定了一套利用煎茶岭金矿920主回风巷,原沟口镍矿通风系统,排出907斜坡道掘进污风的办法,具体措施如下:

(1)在907斜坡道掘进至260m位置时,掘进一段20m长的回风联络道与金矿920主回风巷连接,解决420m长斜坡道的排污风问题;

(2)907斜坡道掘进至750m位置时,从斜坡道掘进回风小斜巷和890m东沿脉联通,利用原沟口镍矿通风系统把污风抽出地表;

(3)907斜坡道掘进至1120m位置时,上挑通风小井和890m东沿脉联通,再利用原沟口镍矿通风系统把污风抽出地表,907m斜坡道风流流向见图2。

图2 907斜坡道风向

通过通风措施工程的掘进,907斜坡道进、出风流畅通,检测巷道进风量达19.6m3/s,完全满足施工风量要求,促进了掘进速度的提高,初步估算,提高台班效率30%~40%。

3 890副中段掘进

3.1 通风问题

890副中段掘进,首先下延掘进原沟口镍矿995~905m斜井至890m标高,开始掘进890南3穿。主要利用原沟口镍矿905~1070m回风系统排出污风,掘进所需新鲜风量由地表进入1070m平硐→1070~995m斜井→995~905m斜井到达掌子面。南3穿掘进至设计位置后,开始沿东西方向掘进890m水平沿脉巷道。此时,890m东西沿脉都属于独头巷道掘进,因为原沟口镍矿回风井的最低标高在905m标高,890~905m高差15m,没有回风通道与905m水平回风井相连通,因此,无法形成进、出风回路。井下掘进污风不能及时排出,制约基建工程的顺利施工。

3.2 改进措施

经过梳理原沟口井下通风系统后,采取安装风门,隔断905m回风井和995~905m斜井连接段平巷;从890m南5穿新掘进一条通风短井与905 m通风井连通,使890m作业面的污风通畅地进入沟口镍矿的回风系统,充分地利用了原有通风系统,改善了作业环境,加快了基建进度。理顺后的890 m沿脉进、回风见图3。

图3 890m沿脉进、回风示意

4 830m标高以上风流紊乱及通风系统优化

4.1 风流紊乱表现

前期采取增加措施工程,改造通风回路等方法,解决了各个单项基建工程的掘进通风问题,促进了基建工程快速推进。许多基建工程结束,由于多处井巷已互相连通,井下通风串联、并联以及较复杂的角联情况并存,风流方向发生紊乱,污风不能及时被抽排进回风道。部分新鲜风直接被排出地表,作业掌子面新鲜风量不足,严重影响后期基建工程建设,同时,井下环境因污风不能及时排出,新鲜风无法顺利进入,变得较为恶劣,使得施工效率低下,作业安全风险较高。面对如此严峻局面,改造、优化通风系统势在必行。

4.2 优化通风系统的措施

(1)增加风机,改变通风回路。在原沟口镍矿1070平硐加装1台型号为K45NO13的风机,将原来进风的1070~890m斜井改为回风巷道,采用抽出方式向地表抽排炮烟及污风。

(2)简化较复杂的角联通风为并联通风,改串联通风为并联通风。

(3)增加1条通风天井,解决890m水平以下回风的问题。从830m水平上掘1条通风井,830 m分段、840m分段、860m分段开拓和采准产生的污风均由此通风井排放到890m水平回风道,污风经890m水平南3穿进入890~1070m回风斜井排出地表。

(4)设置风门,改变风流线路,防止跑风、漏风。分别在890m东、西沿脉设置风门两道,防止907m斜坡道进风从890m东沿脉和28线回风井进风由890m西沿脉直接进入890回风道跑风。图4是优化后的通风系统。

图4 优化后的通风系统示意

箕斗井、盲竖井仍沿用先前优化过的通风系统,暂时不与图4的通风区域联通,避免通风相互影响。因为28线回风井还在施工基建工程的措施井,是770m中段的开拓进出通道,不具备回风井的功能。

优化通风系统后,新鲜风流由28线回风井、907 m斜坡道进入井下,供各个作业面使用,污风进入830~890m回风井,最终由890~1070m回风斜井抽出至地表。优化后通风进、出风路通畅,进风量大增,井下作业面空气清新,掘进效率提高30%左右。

优化通风系统后,井下通风效果明显改善,通风系统优化前后的通风检测数据对比见表3。

表3 通风系统优化前后主要风站的检测数据

5 总 结

实践证明,煎茶岭镍矿通风改造和通风系统优化是成功的,对提高基建工程施工效率,改善井下作业环境,保证人员、设备在安全的环境下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类似矿山建设有以下意义:

(1)充分利用矿山原有的通风井巷工程,发挥原通风系统的作用,为新建矿山基建工程通风服务;

(2)当原有通风系统和新建矿山通风系统交汇在一起后,通过通风系统改造、优化,将相互影响通风效果的多系统通风,整合为进风量大,进、出风路畅通的单一通风系统,使其充分发挥通风系统的最佳作用。

[1]于润仓.采矿工程师手册[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

[2]陆国荣.采矿手册[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1.

[3]西安有色设计院.陕西煎茶岭镍矿山设计[R].汉中:陕西煎茶岭镍业有限公司,2009.

[4]温 勇,姜立春.基于PMV的矿井独头巷道通风效果分析[J].南方金属,2010(1).

[5]巩志敏,周心权,刘正宏.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矿井通风方案优化选择[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8,28(4).

2012-01-03)

林 强(1964-),男,陕西汉中人,工程师,主要从事矿山管理及采矿设计工作。

猜你喜欢

沟口风井斜井
沟口雄三的中国社会主义历史基体论述评
国外斜井TBM项目数据统计
沟口
《金阁寺》中“斩猫”与“纵火”的内在关联探寻
地库风井与景观的和谐共生
行车对数和位置对活塞风井通风特性的影响
斜井防跑车装置优化设计及应用
后卸式斜井箕斗多点卸载的设计与应用
立井壁后注浆技术在白象山铁矿风井的实践
新疆尼勒克县吉仁台沟口墓地和遗址